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二章浸出制剂2
第三节 浸出方法
一、药材的预处理与加工
(一)粉碎
(二)过筛
药筛---- 药典规定,用于制剂生产的筛。
《中国药典》按筛孔内径大小规定了九种筛号,具体规定见表7-1
目----工业用筛是以每英寸(2.54cm)或每寸长度筛孔数目表示。
二、浸出方法与器械
浸出方法 煎煮、浸渍、渗漉、回流等。
2
返回
(一)煎煮法
煎煮法---- 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其煎煮液的方法。
1.特点与适用范围
操作简单.成本低
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药材。(除某些细料药或含易挥发性成分、不耐热外) 。
2、操作方法与条件
a 煎煮的次数 煎煮2~3次;
b 煎煮时间 煎煮1.5-2小时,以味出为度。
c 加水量 5-8倍
3、煎煮设备
陶器、玻璃容器、搪瓷、不锈钢等。
工业生产 多能提取罐(图) 。
3
返回
4
(二)浸渍法
浸渍法----将药材用溶剂在常温或温热下浸泡一定时间,使其有效成分浸出。
1.特点与适用范围
溶剂用量大,操作简单。
适用范围;粘性药材、无组织结构药材、新鲜及易胀药材 ( )
如大蒜、鲜橙皮、安息香、土槿皮等。
缺点: 效率低,时间长,溶剂多,浸出液多,分离困难
2 .操作方法分类
(1)常温浸渍法(冷浸法) 酊剂
(2)加热浸渍法(40 ℃ ~60℃)药酒
(3)多次浸渍法(重浸法)
3.浸渍设备
常用搪瓷、陶瓷、不锈钢等。(图)
5
返回
6
(三)渗漉法
渗漉法----将药粉装入渗漉器,在药粉上连续添加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自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种动态浸出方法。
1.特点与适用范围
特点:
效果 比浸渍法好( ),溶剂用量少。
适用范围:
有毒药材、含量较低或贵重、高浓度。
(流浸膏剂、浸膏剂、酊剂、药酒) 。
不适用范围:新鲜及易膨胀,无组织结构的药材 。( )
7
返回
2.渗漉设备
渗漉设备为渗漉器。一般有圆柱形和圆锥形两种。
小型渗漉器 玻璃制备。
大型渗漉器 不锈钢、陶瓷、搪瓷等。
(见下图)
3、渗漉法的操作流程与要求:
药材→粉碎 →溶剂湿润 →装器 →加溶剂排气 →浸渍 →渗漉 →收集与浓缩(处理)
(1)粉碎:适当粉碎 。
(2)润湿:
目的 :药材浸润、膨胀.
溶剂用量:600~800ml /kg药粉
8
(3)装器:粉柱各部松紧应均匀 。
(4)排气:
打开下部出口,加入溶剂,置换其中空气,使气体自下部出口排出,待气体排尽,关闭出口即可。
(5)静置浸渍:
目的 :使成分溶解并扩散 。
(6)渗漉:
速度控制依据:药材性质、制剂种类和有效成分性质 。
1~3ml为慢漉;流出3~5ml为快漉。
9
10
操作流程
(四)回流法
回流法---指溶剂在浸出过程中受热气化,冷凝后,成为液体流回浸出器内,如此反复浸出的方法。
适用于: 挥发性溶剂。
1.特点
溶剂可循环使用,利用率高,效果好。
2 .操作方法
药材----装入容器----加溶剂-----浸泡---水浴加热---回流浸出----滤出回流液----添加新溶剂-----再回流2~3次----合并回流液-----回收溶剂---浓缩液。
(五)蒸馏法
蒸馏法---药材经加热蒸馏使所含挥发性成分气化并冷凝为液体的浸出方法。
适用范围: 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
11
返回
首页
第四节 浸出液浓缩与干燥
一、蒸发
蒸发---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部分溶剂气化并除去达到浓缩目的的过程。
二、常用蒸发方法与器械
1.常压蒸发
2.减压蒸发器 (球形浓缩锅图)(真空浓缩罐)
3.薄膜蒸发器(见图)
12
13
14
15
三、干燥
干燥---是利用热能使湿物料中的水分或其它溶剂气化除去,从而获得干燥品的工艺过程。
(一)常用的干燥方法与器械
1.常压下干燥
2.减压干燥 (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
3.喷雾干燥 (图)
4.沸腾干燥
5.其它干燥 冷冻干燥、远红外、微波、气流干燥 旋转闪蒸干燥
16
17
首页
第五节 常用浸出制剂
一、汤剂
(一)概述
汤剂----指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亦称“煎剂”。可供内服或外用。(如:四逆汤)
优点:1、处方组成及用量可按病情加减。
2、设备及制备方法简单。
缺点 : 1、不宜大量制备,容易霉变。
2、服用量大,味苦,服用和携带不便等。
(二)制备方法
即煎煮法。
18
返回
返回
返回
二、中药合剂(mixture)
(一)概述
中药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它溶剂,采用适宜提取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如:小青龙\甘草\生脉饮
优点: 1、体积小,便于服用、携带。
缺点: 1、不能随症加减,故不能代替汤剂;
2、含有糖、蛋白质,不宜久贮,需加防腐剂。
3、属于复合分散系统,常有沉淀析出。( )
(二)制法
制备方法:
多用煎煮法。可水醇法( ) 、渗漉法等。
制备工艺:
药材→浸出→纯化→浓缩→加附加剂→分装→灭菌。
19
三、酒剂(medicinal wines)
(一)概述
酒剂----指药材用蒸馏酒提取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又称药酒。
如:龟苓补酒、十全大补酒、虎骨酒。
矫味剂: 加入适量糖或蜂蜜。
(二)制法:
浸渍法和渗漉法。
溶剂:60-70度左右的蒸馏酒。
20
四、酊剂(tincture)
(一)概述
酊剂----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供内服或外用。
(陈皮、碘、远志、土槿皮、姜、颠茄酊)
制备规定:除另有规定外,毒、剧药材的酊剂一般每100ml相当于原药材10g,其它药材100ml相当于20g。
(二)制法与举例
制法:稀释法、溶解法、浸渍法和渗漉法。(为何不用煎煮法)
1.稀释法 (流浸膏为原料)
加规定浓度乙醇 稀释 制备方法。(远志酊)
2.溶解法 浸(流)膏或药物为原料
例:碘酊
[处方] 碘 20g
碘化钾(?) 15g
乙醇 500ml
水 适量
制成 1000ml
22
[制法] 取碘化钾15g 加水20ml溶解 加碘20g及乙醇500ml 搅拌 溶解
加水至1000ml,即得。
3.浸渍法
多用冷浸法。树脂性(如安息香)、含淀粉、胶质较多的及不含有毒成分的药材等。 (土槿皮酊)
4.渗漉法
毒、贵重药材及不易引起渗漉障碍的药材多采用此法制备。 (橙皮酊)
23
五、流浸膏剂(fluid extracts)
(一)概述
流浸膏剂----指药材用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制成的制剂。(05版)亦可用浸膏剂加规定溶剂稀释制成。
制备规定: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lml相当于原药材1g。如:姜\甘草\大黄\远志\
溶剂:大多为乙醇。
用途:其他制剂的原料。
(二)制法
除另有规定外,用渗漉法。
制备工艺:包括渗漉、浓缩及调整含量三个工序。
24
六、浸膏剂(extract)
(一)概述
浸膏剂----是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溶剂,调整至规定浓度而制成的制剂。
规定: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
按干燥程度分类:
稠浸膏剂和干浸膏剂。
用途:配制其他制剂。
(二)制法
常用煎煮法或渗漉法。
制备工艺:可分为浸出、精制(除掉蛋白质、粘液质、脂肪)浓缩、干燥、调整浓度等五个工序。
25
七、煎膏剂
(一)概述
煎膏剂----系指药材加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
如:二冬膏、雪梨膏、益母草膏、桑椹膏 蛇胆川贝枇杷膏
特点:滋补为主,兼有缓和的治疗,称“膏滋”。浓度高,体积小,味美可口,稳定性好等优点。
质量要求:应无焦屑,异味,无糖的结晶
(二)制法
工艺流程:药材→煎煮→ 浓缩→清膏→收膏→分装 →成品 。
1.制备清膏(一般采用煎煮法。)
药材加水煎煮2~3次 滤过 合并滤液 静置
取上清液 低温浓缩规定相对密度(热测密度1.21~1.25) 清膏。
26
2 .收膏
清膏加入规定量(约1-3倍)的炼糖( )或炼蜜——搅拌混匀——继续加热——不断搅拌和除去泡沫——浓缩至规定密度(为 1.40左右, 25℃) ——收膏,装入瓶中 ,密封即得。
3.蜂蜜和糖的处理及选用
炼糖:糖有冰糖、白砂糖或赤砂糖,应经炼制,
炼糖目的
使糖的晶粒熔融,去除水分,净化杂质和杀死微生物。使糖部分转化,控制转化率,可防止煎膏剂产生“返砂”现象。
27
返砂----膏滋放置一定时间后常有蔗糖结晶产生(常称“返砂”)
炼糖方法: 取糖50kg---加水25kg ---加热煮沸 30min---加入 0.1%酒石酸(?),混匀----微沸 2小时(转化率40%-60 %和含水量达 22%左右)即得。
八、口服液
(一)概述
口服液----是指合剂单剂量包装者。(如双黄连, 清开灵血康, 化积, 抗病毒口服液 心通, 鼻渊舒口服液 舒心口服液 蛇胆川贝液)
将汤剂进一步精制、浓缩、灌封、灭菌。
特点:
1、服用剂量小、吸收较快、质量稳定。
2、携带服用方便、易保存。
3、适合大工业生产。
缺点:生产设备、工艺条件要求较高,成本昂贵。
29
(二)制法
口服液一般用煎煮法(方法同中药合剂)制备
制备工艺:
药材—浸泡 —煎煮—(煎液合并)滤过—浓缩——精制(醇沉淀或酸、碱处理等)—加入适宜附加剂(矫味剂、抑菌剂、抗氧剂、着色剂等) ——滤过—调至规定浓度—分装(灌封于安瓿或易拉盖瓶中)——灭菌——产品 。
第六节 浸出制剂的质量控制(略)
30
结束
31
第二章
1、什么是浸出制剂?什么是合剂?什么是口服液?
2、常用浸出溶剂有哪些?
3、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简述渗漉法的操作流程
5、简述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