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学习情境5 施工平面图编制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任务5.2 施工平面图的绘制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1.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内容及原则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是指根据项目总平面布置图、施工部署方案以及施工进度计划等,在施工现场中,将拟建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机械、材料加工场及堆场、临时设施等与拟建建筑物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合理、经济的确定。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好坏对于现场施工部署的行动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现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文明施工也起着关键的作用。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内容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根据设计图纸或现场踏勘,确定施工现场内的地形等高线、测量基准点等。(2)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施工现场已有或拟建建筑物在现场的平面位置及尺寸,确定施工用地的范围。(3)确定施工现场的场内道路、水、电等接入位置,确定施工现场场内道路、临时用水、临时用电在施工现场的走向和尺寸。(4)确定为拟建建筑物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施工机械、各种建筑材料加工堆放场地在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尺寸。(5)确定取土及弃土场的位置等。2.施工平面图布置原则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少占施工用地。对于施工而言,少占施工用地减少了场内运输工作量和临时水、电管网,既便于管理又减少了施工成本。为减少施工场地,可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予以解决。(2)在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临时设施的用量。对必须配置的临时设施,应尽量选择对大面积施工影响小的区域,布置时不要影响正常施工。临时水电系统的选择应使管网线路的长度为最短。(3)最大限度地缩短在场内的运输距离,特别是尽可能减少场内二次搬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为了缩短运距,各种材料必须按计划分期分批地进场,以充分利用场地。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施工机械的位置及材料、半成品等的堆场应尽量布置在使用地点附近。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铺设工地的运输道路,以保证各种材料和其他资源的运距及转运次数为最少。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减少楼面上的水平运输工作。(4)要符合劳动保护、技术安全和消防的要求。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要求场内道路畅通,机械设备所用的管线等不得妨碍场内交通。易燃设施(如木工材料、油漆材料的仓库等)和有碍人体健康的设施应满足消防要求,并布置在空旷和下风处。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除必须满足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考虑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和所采用的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设计多种方案从中择优。进行比较时,一般应考虑施工用地面积、场地利用系数、场内运输量、临时设施面积、临时设施成本、各种管线用量等技术经济指标。(5)场内外交通组织。1)一般要求:将拟使用的临时通道作出详细设计与说明,提交业主、监理工程师批准。同时,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搭设临时设施,并设置标志、护栏、警告装置以及其他工程安全设施。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临时道路:可利用现有的道路作为临时道路的,在施工前应将该道路进行修整、加宽、加固及设置必要的交通标志,并经业主及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通行。在工程施工期间,需配备人员做好临时道路的安全疏导,以保证临时道路的正常通行。凡因施工需要而临时增加的设施在工程结束时均应拆除,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5.1.2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步骤和方法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一般是:确定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确定搅拌站、仓库、材料和构件堆场、加工厂的位置→布置运输道路→布置办公、生活临时设施→布置水、电管线→调整优化计算技术经济指标。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垂直运输机械位置的确定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直接影响仓库、材料、构件、道路、搅拌站、水电线路的布置,故应首先予以考虑。由于各种垂直机械的性能不同,其布置方式也不同。(1)固定式起重机。布置固定式垂直运输机械(如井架、桅杆式和定点式塔式起重机等),主要应根据机械的运输能力、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四周场地的条件、施工段划分情况、最大起升载荷和运输道路等情况来确定。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起重机械的工作能力,并使地面和楼面的运输量最小且施工方便。固定式垂直运输机械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当建筑物的各部位高度相同时,应布置在施工段的分界线附近。2)当建筑物各部位高度不同时,应布置在高低分界线较高部位一侧。3)井架、龙门架的位置以布置在窗口处为宜,以避免砌墙留槎和减少井架拆除后的修补工作。4)井架、龙门架的数量要根据施工进度、垂直提升的构件和材料数量、台班工作效率等因素计算确定。5)卷扬机的位置不应距离提升机太近,以便操作者的视线能够看到整个升降过程,一般要求此距离大于或等于建筑物的高度,水平距离应距离外脚手架3 m以上。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6)井架应立在外脚手架之外,不能与外脚手架混搭,应有一定距离。7)当建筑物为点式高层时,固定的塔式起重机可以布置在建筑物中间,或布置在建筑物的转角处。(2)有轨式起重机械。有轨道的塔式起重机械布置时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大小和周围场地的具体情况。应尽量使起重机在工作幅度内能将建筑材料和构件直接运到建筑物的任何施工地点,即以轨道两端有效行驶端点的轨距中点为圆心,以最大回转半径为半径画出两个半圆形,再连接两个半圆所形成的区域,如图5.1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塔式起重机布置的最佳状况是使建筑物平面不出现死角,如果出现死角(建筑物平面某处在塔式起重机范围以外的阴影部分,称为“死角”),应将起重机吊装最远构件超出服务范围的距离控制在1 m以内;否则,需采取其他辅助措施,如布置井架或在楼面进行水平转运等,使施工顺利进行。轨道式起重机通常布置方式有单侧布置、双侧布置或环形布置等。(3)自行式无轨起重机械。自行式无轨起重机有履带式、轮胎式和汽车式三种。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它们一般用作构件装卸的起吊构件之用,还适用于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主体结构的吊装,其吊装的开行路线及停机位置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构件重量、吊装高度和吊装方法,一般不用作垂直和水平运输。2.混凝土、砂浆搅拌站布置单位工程是否需要设置混凝土、砂浆搅拌站,以及搅拌机的型号、规格和数量等,一般在选择施工方案时确定。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了减少现场的二次搬运,现场混凝土搅拌站应布置在起重机的服务范围内,同时对搅拌站的布置要求如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搅拌站应有后台上料的场地,要与砂石堆场、水泥库一起考虑布置,便于大宗材料的运输和装卸;应尽可能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附近,以减少混凝土及砂浆的水平运距。(2)搅拌站应设置在施工道路近旁,使小车、翻斗车运输方便。(3)搅拌站的场地四周应设置排水沟,以利于清洗机械和排除污水,避免造成现场积水。(4)混凝土搅拌台所需面积约为25 m2,砂浆搅拌台约为15 m2,冬期施工还应考虑保温与供热设施等,相应增加其面积。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颁布的地方法规规定,城市内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达到一定的工程量,应采用商品混凝土,因而,现场搅拌混凝土越来越少。若施工项目使用商品混凝土,则无须考虑混凝土搅拌站布置的问题。3.材料堆场和仓库的布置仓库和材料堆场布置总要求是:尽量方便施工,运输距离较短,避免二次搬运,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为此,应根据施工阶段、施工位置的标高和使用时间的先后确定布置位置。其布置要求如下:(1)砂、石应尽可能布置在搅拌机后台附近,石子的堆场应更靠近搅拌机一些,并按石子的不同粒径分别设置。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2)基础及底层用砖,可根据场地情况,沿拟建工程四周分堆布置,并距离基坑(槽)边不小于1 m,以防止塌方。底层以上的用砖,采用井架运输时,应布置在垂直运输设备的附近。采用塔式起重机运输时,可布置在其服务范围内。4.现场作业车间的布置单位工程现场作业车间主要包括钢筋加工车间、木工车间、水电器材、金属结构加工车间、小型预制混凝土构件场地等,宜设置在建筑物四周稍远处,并有相应的材料及成品堆场。石灰及淋灰池可根据情况布置在砂浆搅拌机附近。沥青灶应选择较空的场地,远离易燃品仓库和堆场,并布置在下风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现场运输道路的布置(1)按材料、构件等运输需要,沿仓库和堆场布置。(2)应尽量利用已有道路或永久性道路。根据建筑总平面图上永久性道路位置,先修筑路基,作为临时道路。工程结束后再修筑路面,这样可节约施工时间和费用。(3)场内尽量布置成环形道路,方便材料运输车辆的进出。当不能设置环形道路时,应在路端设置倒车场地。道路宽度要求:单行道不小于3 m,双行道不小于6 m。(4)路基应坚实,转弯半径应符合要求。道路两侧最好设排水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应满足消防要求,使道路靠近易发生火灾的地方,以便车辆能直接开到消火栓处。(6)施工道路应避开拟建工程和地下管道等地方,避免给后续施工带来困难。6.临时设施的布置单位工程的临时设施可分为生产性和生活性两类。生产性临时设施主要包括各种仓库、加工棚等;生活性临时设施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福利用房等。生活性临时设施的布置应尽量与生产性临时设施分开,不能互相干扰。临时设施应尽可能采用活动式、装拆式结构,或就地取材搭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若现场有可利用的建筑物应尽量利用。生产性临时设施应靠近施工现场布置,生活性临时设施应遵循使用方便、有利于施工、合并搭建、保证安全的原则。当拟建单位工程属建设项目中的一项时,大多数临时设施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已统一考虑,单位工程只需根据实际情况再添设一些小型设施;若拟建单位工程是一个独立的建设项目的,则需要全面考虑。7.现场水、电管网的布置(1)现场水网布置。单位工程的现场供水管网,其供水管径可通过计算或查表选用,一般5 000~10 000 m2建筑物,施工用水主管直径为50 mm,支管直径为15~25 mm。临时供水布置要求如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1)现场临时给水管,一般由建设单位提供的干管接到用水地点(砖堆、石灰池、搅拌站等)。布置时应力求管网总长度短,管径的大小和水龙头数量视工程规模大小通过计算确定,其布置形式有环形、枝形、混合式三种,一般采用枝形布置方式。2)为了防止供水的意外中断,可在建筑物附近设置简易蓄水池。在水压不足时,则应设置高压水泵。3)为了排除地面水和地下水,应及时修通永久性下水道,并结合现场地形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排泄地面水的集水坑等设施。4)供水管网应按防火要求布置室外消火栓。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距离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5 m或大于25 m,距离道路边不应大于2 m,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120 m。消火栓的位置应设有明显的标志,且周围3 m以内禁止堆放建筑材料。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利用城市或建设单位的永久消防设施。(2)现场供电设施。单位工程的现场供电线路一般也采用枝状布置,其要求如下:1)现场供电一般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系统。总配电箱应设置在靠近电源的地方,分配电箱设置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地方。配电箱等在室外时,应有防雨措施,严防漏电、短路及触电事故。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各种用电设备的闸刀开关应单机单闸,不允许一闸多机使用,闸刀开关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操作。2)为了维修方便,施工现场一般采用架空配电线路,尽量架设在道路的一侧,距建筑物水平距离应大于10 m,空线与地面距离应大于6 m。跨越建筑物或材料、构件堆场等临时设施时,垂直距离应不小于2.5 m。3)现场线路应尽量保持线路水平,在低压线路中,电杆间距应为25~40 m,分支线及引入线均应由电杆处接出,不得从两杆之间接线。4)线路应布置在起重机械的回转半径之外,否则应设置防护栏。现场机械较多时,可采用埋地电缆代替架空线,以减少互相干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任务5.1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5)单位工程施工用电应在全工地性施工总平面图中统筹考虑,包括用电量计算、电源选择、电力系统选择和配置。若为独立的单位工程,则应根据计算的有用电量和建设单位的可提供电量决定是否选用变压器。在设置变压器时,应将施工工期与以后长期使用结合考虑,其位置应远离交通道口处,布置在现场边缘高压线接入处,其四周2 m以外应用高度大于1.7 m的钢丝网防护栏围住,并设有明显的标志,以确保安全。上一页返回任务5.2 施工平面图的绘制在绘制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前,应先确定图幅大小和绘图比例。一般采用的比例为1∶200~1∶500,常用比例是1∶200。施工平面图的绘制步骤如下:(1)合理规划图面。施工平面图除反映现场的布置内容外,还应反映周围环境,如已有建筑物、场外道路等。因此,绘图时应合理规划图面,注意把拟建单位工程放在图面的中心位置,并留出一定的空余图面绘制指北针、图例及编写文字说明等。(2)绘制建筑总平面图。将现场测量的方格网,现场内外已建的房屋、构筑物、道路和拟建工程等,按正确的图样、比例绘制在图面上。下一页返回任务5.2 施工平面图的绘制(3)绘制现场临时设施。根据布置要求及面积计算,将道路、仓库、材料堆场、加工厂和水、电管网等临时设施绘制到图面上。对复杂的工程,必要时可采用模型布置。(4)完成施工平面图。进行上述各项布置后,经分析、比较、调整、修改形成施工平面图,并做必要的文字说明,标上图例、比例、指北针等。平面图的绘图图例见表5.1。施工平面图的内容,应根据工程特点、工期长短、场地情况等确定。一般中小型工程只需绘制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平面布置即可;工期较长或受场地限制的大中型工程,则应分阶段绘制施工平面图,如高层建筑可绘制基础、结构、装修等阶段的施工平面图。上一页返回图5.1 有轨式起重机械的布置返回表5.1 施工平面图图例下一页返回表5.1 施工平面图图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表5.1 施工平面图图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表5.1 施工平面图图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表5.1 施工平面图图例上一页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