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2 课件(共36张PPT)《建筑施工组织》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2 课件(共36张PPT)《建筑施工组织》同步教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四章 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2
第五节 全场性暂设工程
在工程项目正式开工之前,要按照施工准备工作计划的要求,建造相应的暂设工程,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工程项目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暂设工程的类型及规模因工程而异,主要有:工地加工厂组织,工地仓库组织,工地运输组织,办公及福利设施组织,工地供水和供电组织。
一、临时加工厂及作业棚
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制厂、锯木车间、模板、细木加工车间、钢筋加工棚等,其建筑面积可按下式计算:
(5-1)
式中 F——所需建筑面积(m2);
K——不均衡系数,取1.3—1.5;
Q——加工总量;
T——加工总时间(月);
S——每平方米场地月平均加工量定额;
 α——场地或建筑面积利用系数,取0.6~0.7。
二、临时仓库与堆场
1、确定储备量
(1)建筑群的材料储备量按下式计算:
(5-2)
式中 ql——总储备量;
K1——储备系数,型钢、木材、用量小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取0.3~0.4,用量多的材料取0.2~0.3;
Q1——该项材料的最高年、季需要量。
(2)单位工程材料储存量按下式计算:
(5-3)
式中 q2 ——现场材料储备量;
n ——储备天数,;
Q ——计划期内材料、半成品和制品的总需要量;
T ——需要该项材料的施工天数,大于n。
2、确定仓库或堆场面积
(1)按材料储备期计算时,可用下式计算:
(5-4)
(2)按系数计算时
F=φm             (5-5)
式中F——仓库或堆场面积(m2),包括通道面积;
q——材料储备量(ql或q2);
P——每m2能存放的材料、半成品和制品的数量,
φ——系数;
m——计算基数。
三、运输道路
工地运输道路应尽量利用永久性道路,或先修筑永久性道路路基并铺设简易路面。主要道路应布置成环形、“U”形,次要道路可布置成单行线,但应有回车场。应尽量避免与铁路交叉。
四、办公及福利设施组织
(二)办公、生活及福利临时设施的规划
1.确定工地人数
(1)直接参加施工生产的工人。也包括机械维修工人、运输及仓库管理人员、动力设施管理工人、冬季施工的附加工人等;
(2)行政及技术管理人员。
(3)为工地上居民生活服务的人员。
(4)以上各项人员的家属。
上述人员的比例,可按国家有关规定或工程实际情况计算。
2.确定办公、生活及福利设施建筑面积
建筑装饰施工工地人数确定后,就可按实际经验或面积指标计算出建筑面积。计算公式如下:
S=N×P (5-6)
式中S——建筑面积(m2);
N——人数;
P——建筑面积指标
3.临时房屋的形式及尺寸
临时建筑物修建时,应遵循经济,适用、装拆方便的原则,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工期长短、本单位的现有条件、以及现场暂设的有关规定确定结构型式。
五、工地供水组织
工地临时供水的类型主要包括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三种。生产用水又包括工程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又包括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和生活区生活用水。
1.确定用水量
(1)工程施工用水量
(5-7)
式中q1——施工工程用水量(L/s);
K1——未预见的施工用水系数(1.05~1.15);
Q1——年(季)度工程量(以实物计量单位表示);
N1——施工用水定额;
T1——年(季)度有效工作日(天);
b——每天工作班次;
K2——用水不均衡系数。
(2)施工机械用水量
(5-8)
式中q2——施工机械用水量(L/s);
K1——末预见的施工用水系数(1.05—1.15);
Q2——同种机械台数(台);
N2——施工机械用水定额;
K3——施工机械用水不均衡系数。
)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
(5-9)
式中q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L/s);
Pl——施工现场高峰期生活人数;
N3——施工现场生活用水定额,视当地气侯、工程而定。
K4——施工现场生活用水不均衡系数。
b——每天工作班次。
(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
(5-10)
式中q4——生活区生活用水量(L/s);
P2——生活区居民人数(人);
N4——生活区昼夜全部用水定额;
K5——生活区用水不均衡系数。
(5)消防用水量
消防用水量q5。
(6)总用水量Q
1)当(q1十q2十q3十q4)<q5时,
则Q=q5十 (ql十q2十q3十q4) /2;
2)当(q1十q2十q3十q4)>q5时,
则Q=q1十q2十q3十q4;
3)当 (ql十q2十q3十q4)<q5,且工地面积小于5hm2时,则 Q=q5。
最后计算的总用水量,还应增加10%,以补偿不可避免的水管渗漏损失。
2.选择水源
(1)水量充足可靠;
(2)生活饮用水、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要求;
(3)尽量与农业、水利综合利用;
(4)取水、输水、净水设施要安全、可靠、经济;
(5)施工、运转、管理和维护方便。
3.确定供水系统
(1)确定取水设施
(2)确定贮水构筑物
(3)确定供水管径
式中 D——配水管内径(mm);
Q——用水量(L/s);
v——管网中水的流速(m/s)。
(4)选择管材,
六、工地供电组织
1.工地总用电量计算
(1)全工地使用的电力机械设备、工具和照明的用电功率;
(2)施工总进度计划中,施工高峰期同时用电数量;
(3)各种电力机械的情况。
式中 P——供电设备总需要容量(kVA);
Pl——电动机额定功率(kW);
P2——电焊机额定容量(kVA);
P3——室内照明容量(kW);
P4——室外照明容量(kW);
cosφ——电动机的平均功率因数(施工现场最高为0.75~0.78,一般为0.65~0.75);
Kl、K2、K3、K4——需要系数。
2.选择电源
(1)完全由工地附近的电力系统供电,包括在全面开工之前将永久性供电外线工程完成,设置临时变电站。
(2)先将工程项目的永久性变配电室建成,直接为施工供应电能。
(3)工地附近的电力系统能供应一部分,工地需增设临时电站以补充不足。
(4)利用附近的高压电网,申请临时加设配电变压器。
(5)工地处于新开发地区,还没有电力系统时,完全由自备临时电站供给。
3.确定变压器
式中 P——变压器输出功率(kVA);
K——功率损失系数,取1.05;
∑Pmax——各施工区最大计算负荷(kW);
cosφ——功率因数。
4.确定配电导线截面积
(1)按机械强度确定
导线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防止受拉或机械损伤而折断。
(2)按允许电流选择
导线必须能承受负荷电流长时间通过所引起的温升。
1)三相五线制线路上的电流可按下式计算:
(5-14)
2)二线制线路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电流值(A);
P——功率(W);
V——电压(V);
cosφ—功率因数,临时电网取0.7~0.75。
(3)按容许电压降确定
式中 S——导线断面积(mm2);
P——负荷电功率或线路输送的电功率(kW);
L——送电路的距离(m);
C——系数,视导线材料,送电电压及配电方式而定;
ε——容许的相对电压降(即线路的电压损失百分比)。照明电路中容许电压降不应 超过2.5%~5%。
选择导线截面时应同时满足上述三项要求,即以求得的三个截面积中最大者为准,从导线的产品目录中选用线芯。通常先根据负荷电流的大小选择导线截面,然后再以机械强度和允许电压降进行复核。
第六节 施工总平面图设计
施工总平面图是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及资源需用量计划的要求,将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或堆场、现场加工厂、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作出合理的规划与布置。其作用是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建筑与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以指导现场实现有组织、有秩序和文明施工。
一、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
1、整个建设项目已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拟建工程以及其它已有设施的位置和尺寸。
2、已有和拟建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设施的布置,包括:
(1)场地临时外墙,施工用的各种道路;
(2)加工厂、制备站及主要机械的位置;
(3)各种装修装饰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仓库和主要堆场;
(4)行政管理用房、宿舍、食堂、文化生活福利等用房;
(5)水源、电源、动力设施、临时给排水管线、供电线路及设施;
(6)机械站、车库位置;
(7)一切安全、消防设施。
3、永久性测量放线标桩的位置。
4、必要的图例、方向标志、比例尺等。
二、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依据
1、建筑总平面图、地形图、区域规划图和建设项目区域内已有的各种设施位置;
2、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1、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施工部署与施工方案、总进度计划及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
2、各种现场加工、材料堆放、仓库及其它临时设施的数量及面积尺寸;
3、现场管理及安全用电等方面有关文件和规范、规程等。
三、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原则
1、尽量减少施工占地,使整体布局紧凑、合理;
2、合理组织运输,保证运输方便、道路畅通,减少运输费用;
3、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和存放场地,减少各工程之间和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互干扰;
4、充分利用各种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和已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临时设施的费用;
5、生产区与生活区适当分开,各种生产生活设施应便于使用;
6、应满足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安全防火及文明施工等要求。
四、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步骤和要求
(一)绘出整个施工场地范围及基本条件
(二)布置新的临时设施及堆场
1.场外交通的引入
(1)铁路运输
(2)水路运输
(3)公路运输
2.仓库与材料堆场的布置
3.加工厂布置
(1)混凝土搅拌站
(2)预制加工厂
(3)钢筋加工厂
(4)木材加工厂
(5)金属结构、锻工、电焊和机修等车间
4.布置内部运输道路
(1)合理规划临时道路与地下管网的施工程序
(2)保证运输通畅
(3)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
5.行政与生活临时设施的布置
6.临时水电管网及其它动力设施的布置
第七节 技术经济指标
1.施工周期
施工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施工准备到竣工投产使用的持续时间。应计算的相关指标有:
1)施工准备期。 从施工准备开始到主要项目开工为止的全部时间;
2)部分投产期。 从主要项目开工到第一批项目投产使用的全部时间;
3)单位工程期。 指建设项目中各单位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时间。
2.劳动生产率
1)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年);
2)单位用工(工日/m2竣工面积);
3)劳动力不均衡系数:
3.工程质量
说明合同要求的质量等级和施工组织设计预期达到的质量等级。
4.降低成本
1)降低成本额:
降低成本额=承包成本—计划成本
2)降低成本率:
5.安全指标
以发生的安全事故频率控制数表示。
6.机械指标
1)机械化程度
2)施工机械完好率;
3)施工机械利用率。
7.预制化施工水平
8.临时工程
1)临时工程投资比例:
2)临时工程费用比例:
9.节约三大材料百分比:
分别计算节约钢材、木材、水泥的百分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