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 尊重他人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 尊重他人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社会生活讲道德-尊重他人》
教学设计
课题 尊重他人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尊重他人》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内容,标题为尊重他人。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我与他人的关系”“成长中的我”中有关“尊重他人”的内容和要求设置的。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对社会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框由“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和“尊重从我做起”两目组成,它既是对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延伸、又为下一框《以礼待人》学习内容作铺垫,对整个教材的连贯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的主要内容为知道尊重的含义,知道为什么要尊重他人和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尊重他人。学生懂得及学会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一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同时,在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的总体框架下,懂得并做到尊重他人是文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自尊心大多很强,都非常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有受人尊重的需求。学生们对尊重话题有一定基本的理解,基本懂得尊重对个人的重要意义,认同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他们大多要求他人尊重自己,但对于怎样尊重别人等话题,还存在着一些困惑,部分同学因在行为中难以做到尊重他人,而产生交往危机,影响自身身心及学习发展。尊重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讲,他们要学会与人打交道,还需学会融入社会,本课的学习对他们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懂得尊重对个人及社会的重要作用,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道德修养: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在生活中践行尊重理念。 法治观念:遵守基本道德,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正确处理社会交往的问题与摩擦。 责任意识:关注他人、平等待人、换位思考、欣赏他人,做到尊重他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2)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并结合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探究学习法。 本课时的内容较多,运用讲授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并在讲授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把握住重点,提高教学效率。采用讨论法,既能充分地体现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又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的特点,而且能较好地完成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教学目标,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并且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运用典型案例,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思维,再通过指导和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和掌握课程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以问题为依托,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尊重他人”。图片导入,呈现两组不同的图片(没有尊重他人和尊重他人),学生思考:你如何看待漫画中人物的行为?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尊重他人”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与尊重他人的人交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问题】:尊重的含义及表现是什么? 【教师讲述】:尊重即尊敬、重视。其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案例一:董卿跪地采访。在董卿采访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时,因为许老先生腿脚不便,一直坐在台上,董卿站着采访,老先生需要抬头仰视她。为了照顾到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也为了表达对老爷子的尊重,她选择跪下采访,短短三分钟时间,她三次下跪。 【思考问题】:为什么董卿的行为受到了大家的点赞?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作答。 【教师讲解】:跪地采访的行为体现了董卿优雅谦恭的良好品质,这个品质是通过她跪地的动作来表现的,通过这个行为表达了董卿的内在修养。所以我们要尊重他人,因为这样的行为体现了我们每个人具有的优良品质,也就是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体现。 案例二:小林考上了某市重点中学,父母要求他进入班上前5名。但学校里高手如云,每次努力都没如愿。父母就经常骂他笨得像猪,一无是处。慢慢地小林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思考问题】:小林为什么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作答。 【教师总结】:在材料中父母经常骂小林像笨猪一样,一无是处。所以小林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也就慢慢对自己丧失信心,对学习失去信心,有了挫败感和自负感。而如果小林的父母对小林是陪伴、支持、鼓励的话,那么小林的尊重需求就会得到满足,也就会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活动三:拥挤的公交车上。出示图片《拥挤的公交车上》。 【思考问题】:对比两幅图,评价一下他们的行为。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作答。 【教师讲解】:图一两个人不能宽容尊重对方,可能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图二两个人能互相尊重,有助于形成互敬互爱的和谐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知识点二:尊重从我做起 案例一:张大爷80岁大寿,儿孙们欢聚一堂,可是令张大爷生气的是,聚餐 时,年轻人都抱着电子产品,发信息、拍照、打电话,没几个好好吃饭,唠唠家常的。 【问题】:年轻人应该怎么做?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 【教师总结】:年轻人应该放下手机,倾听老人说话,考虑老人的感受,不因电子产品冷落老人,丧失来之不易的交流的机会。要给予老人关注,不应忽视他们。所以如果要尊重他人,第一点我们要做到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案例二: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出示图片呈现生活中不平等的现象。引用蒙田的名言,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塑造的。 【教师总结】:在社会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要做到的第二点就是要平等对待他人。 案例三:小军和小明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小军考了62分,他急忙问小明考了多少,小明没有告诉他。课间时间,小军偷偷看了小明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8分。小军于是很骄傲的对小明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 【问题】:听到小军的话后,小明是什么感受?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与人相处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总结】:气愤、伤心。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 材料四:呈现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师讲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善于分析他人的潜质和特长,彼此欣赏,共同进步。所以尊重他人还要会欣赏他人。 三、课堂小结 PPT展示课程主要内容的思维导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进行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主要学习了为什么尊重他人和如何尊重他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只有做到尊重他人,才能收获他人的尊重。那么让我们在实际中落实尊重。 四、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与尊重有关的名人事迹,下节课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板书设计
教具 黑板、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反思 讲课过程中语速过快,需要把握。教学设计内容合理,讲解通俗易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