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科学期中专题05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下科学期中专题05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专题05 元素与元素周期表
1.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也就是金属铝
②对人体而言,钙是微量元素
③元素既可以天然存在也可以人工合成
④人体中H、O元素含量高跟水占人体质量的以上有关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图中能正确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
A. B. C. D.
3.人体中的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相关性,人体和地壳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 )
A.铁 B.氢 C.氧 D.铝
4.正确书写元素符号是学习科学的基础。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氯CL B.镁mg C.钠Ne D.铝Al
5.下列常见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A.C B.Cu C.Si D.O
6.2020年6月23号我国北斗导航组网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开启北斗导航的全新时代。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铷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铷的中子数为37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
D.铷的元素符号为Rb
7.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E>C B.A、D核外电子数相同
C.A、B同周期 D.C、F化学性质相似
8.化学中元素符号能表示一定的意义,不同的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不同.下列对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序号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A H 只表示氢元素
B Fe 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
C N 只表示一个氮原子
D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表示氧气这种物质
A.A B.B C.C D.D
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如图所示回答相应问题。
(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图乙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多选)
A.原子序数:Y>Z
B.Y、Z位于同一周期
C.X和Y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从图中可推得X表示氧元素
10.金属镓具有独特的性质,而被人们称为“神奇金属。
(1)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当液态镓接触铝制易拉罐时,镓原子会进入铝原子的空隙,从而使易拉罐破裂,其微观过程如图乙。此过程是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11.规范书写是学习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小科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图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
(1)“Co”表示钴元素,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CO”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填“单质”或“化合物”)
12.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O”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3.“小数据”引发“大发现”。1892年,瑞利经多次实验测得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密度为1.2572克/升,与相同条件下纯净氮气的密度比较,发现均偏大0.5%,继续研究发现了氩气。
(1)元素周期表中氩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则氩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下列事实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    。
A.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
B.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
C.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的结果
14.2021年3月,三星堆的再次发掘引人关注,如图的青铜面具就是之前出土的典型文物,三星堆青铜主要成分是铜、铅、锡等,锡的元素符号是“Sn”,下列关于“Sn”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示锡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锡原子
C.表示锡元素 D.表示一个锡分子
15.如图是某品牌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由图可知每100毫升牛奶中含60毫克钠。这里的“钠”指的是(  )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16.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质是纯净物,化合物是混合物
B.单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D.单质是一种物质,化合物至少含两种物质
17.经测定,某物质里含有二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不是单质 B.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化合物 D.一定是纯净物
18.随着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下列四种空气污染物中属于单质的是(  )
A.SO2 B.NO2 C.CO D.O3
19.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金属元素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质子数为6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离子符号为Na+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20.下列关于符号“N”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
①氮元素 ②氮的原子核 ③一个氮元素 ④一个氮原子 ⑤氮气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21.某元素B的核电荷数为Z。已知Bn﹣、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的原子序数用Z、n、m来表示,应为(  )
A.Z+m+n B.Z﹣n+m C.Z﹣n﹣m D.Z+n﹣m
22.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形式存在(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e﹣3、He﹣4属于同种元素
B.He﹣3、He﹣4互为同位素
C.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He﹣3原子和He﹣4原子的电子数相同
23.先前,日本宣布将把处理后的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引发国际舆论哗然。这些废水经过处理,依然还含有较高浓度的放射性氘。排入海洋后,会对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通过海流扩散,氚会扩散到东海、黄海、渤海等海域。
(1)“放射性氚”是一种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与    占据同一个格子。(写元素名称)
(2)专家认为现阶段日本核废水中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还过高。最好是先把放射性废水收集 起来储存,让氚的含量减少到当前的再排放才安全。按照专家说法,日本应再储存核废水
   年。(放射性“氚”的半衰期为12.43年)
(3)自然界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90克/米3,其中1H占99.98%(可视为100%),若有一瓶氢气,只含3H。结合资料,计算在标准状况下该瓶氢气的密度为    克/米3。
24.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周期表中的①②③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③是    元素(填名称),属于非金属的是
   (填化学符号),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    (填序号)。
(2)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He原子核)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3)根据元素排列规律,锂与钠、碳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以此推理,氟与    (填元素名称)化学性质相似。
(4)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现象,表中标号为①﹣③的三种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是    (填序号)。
25.元素周期表将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便于研究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种元素中,属于非金属的是    。
(2)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多种,请写出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   (用化学式表示)。
(3)随着新元素的不断发现,元素周期表还将逐渐完善。最近,科学家用大量高速钙原子轰击锫原子,形成了117号元素的原子,该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    。
(4)②号元素和④号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A.质子数相同 B.中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相同 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6.下列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均填序号)
①盐水 ②液氧 ③洁净的空气 ④铜丝 ⑤冰水混合物 ⑥二氧化碳 ⑦氖气
27.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碘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如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KIO3)的化学性质之一:   。
(2)关于加碘盐,网络争议不止。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使用加碘盐的是    。
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盐,可能会引
起碘摄入过量
B.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
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
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
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
答案
1.解: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铝的化学性质活泼,所以地壳中的铝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而不是存在金属铝,故①错误;
②钙是常量元素,故②错误;
③元素既可以天然存在也可以人工合成,故③正确;
④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占人体质量的左右,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所以人体中氢、氧元素含量很高,故④正确。
故选:D。
2.解: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前五种元素是:O、Si、Al、Fe以及其他,只有B图中符合。
故选:B。
3.氧在地壳元素中含量占第一位,也是人体
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百分之六十五,根据题意,
故选:C.
4.解: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氯的元素符号是Cl,故选项错误。
B、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镁的元素符号是Mg,故选项错误。
C、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钠的元素符号是Na,故选项错误。
D、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解:A、C是碳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Cu是铜元素的元素符号,属于金属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正确。
C、Si是硅元素的元素符号,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O是氧元素的元素符号,带“气”字头,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解:A、铷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铷的中子数不是37,质子数是3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铷的元素符号为Rb,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解:A、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则原子序数E>C,故选项说法正确。
B、A、D位于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A、B位于同一横行,则A、B同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C、F位于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8.解:A、H可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故A错误;
B、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3个意义,即Fe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表示铁这种物质,故正确;
C、N表示氮元素或一个氮原子,故错误;
D、元素符号表示3个意义只有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的元素符号,O是气态非金属元素符号,只表示2个意义,即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故错误;
故选:B。
9.解:(1)图甲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则铯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
故答案为:金属;55。
(2)A.原子序数:Y小于Z,该选项不正确。
B.Y、Z位于同一周期,该选项正确。
C.X和Y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该选项不正确。
D.从图中可推得X表示氧元素,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BD。
10.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镓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1。
(2)当液态镓接触铝制易拉罐时,镓原子会进入铝原子的空隙,从而使易拉罐破裂,由微观示意图可知,此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
(1)31;
(2)物理。
11.解:(1)“Co”表示钴元素,钴字带有“钅”字旁,它属于金属元素;
(2)“CO”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故答案为:
(1)金属;
(2)化合物。
12.解:A、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A正确;
B、图中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单质,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B不正确
C、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故C不正确;
D、图中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故D不正确;
故选:A。
13.解:(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因此氩原子的质子数为18;
(2)所有的科学实验中都是存在误差的说法中,误差有的偏大、有的偏小;瑞利认为偏大0.5%的细微差别不是误差,能支持瑞利这一观点的是当时的实验技术,能使误差小于0.5%,当时其他科学家重复该实验,也得到相近的结果;而故选BC;
故答案为:
(1)18;
(2)BC。
14.解:A、Sn可表示锡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Sn可表示一个锡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Sn可表示锡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锡是由锡原子直接构成的,Sn可表示一个锡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5.解:每100毫升牛奶中含60毫克钠,这里的“钠”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钠”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C。
16.解: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不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是组成元素的种类不同,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故选:C
17.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某物质里含有二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不是单质;故选项正确;
B、某物质里含有二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等;故选项错误;
C、某物质里含有二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化合物,不是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D、某物质里含有二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但是不是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8.解:单质指的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SO2中含有两种元素,是化合物,故A错误;
B、NO2中含有两种元素,是化合物,故B错误;
C、CO中含有两种元素,是化合物,故C错误;
D、O3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是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19.解:A、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为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六点整,时针所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6,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则质子数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
C、十一点整,时针所指元素是钠元素,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说法正确。
D、钟面上时针、分针所指的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镁元素,组成化合物是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0.解:符号“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可表示氮元素、一个氮原子;不能表示氮的原子核、氮气,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不能表示一个氮元素。
故①④说法正确。
故选:C。
21.解:设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由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关系可知,x﹣m=Z+n,所以x=Z+m+n。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2.解:A、He﹣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氦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He﹣4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He﹣3、He﹣4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He﹣3、He﹣4的核内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He﹣3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He﹣3和He﹣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He﹣3原子和He﹣4原子的电子数均为2,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23.解:(1)元素周期表中的格子中的元素名称是各种同位素原子的总称,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即氕、氘、氚,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放射性氚”应该在氢元素这个格子。
(2)放射性半衰期,又称半寿命,是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经过衰变使本身的数目变为原先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要让氚的含量减少到当前的,需要完成4次的衰变,已知“氚”的半衰期为12.43年,即需要12.43年×4=49.72年;
(3)氕的原子量是氚的三分之一,所以相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密度之比为1:3,即装有氚的氢气密度为3×90g/m3=270g/m3。
故答案为:(1)氢;(2)49.72;(3)270。
24.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序,①号元素是锂元素,②号元素是氟元素,③号元素是铝元素,其中①③是金属元素,②是非金属元素,①②位于同一周期。
(2)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
(3)周期表的元素排列规律,锂与钠、碳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可以看出同一族的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氟与氯化学性质相似;
(4)核磁共振(NM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已知只有质子数为奇数的原子才有NMR现象。表中①﹣③元素的原子能产生NMR现象的有①对应的3号元素锂、②对应的9号元素氟,③对应的13号元素铝;
故答案为:
(1)铝;F;①②;
(2)质子;
(3)氯;
(4)①②③。
25.解:(1)由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②是铍元素,属于金属元素;③是氟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③;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则化合价为+1价的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故填:N2O;
(3)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117号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个质子;故填:质子;
(4)②号元素和④号元素位于同一族,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填:D。
26.解:①盐水中含有水、氯化钠,属于混合物;
②液氧是由非金属元素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
③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④铜丝是由金属元素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
⑤冰水混合物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⑥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⑦氖气是由非金属元素氖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非金属单质。
由以上分析可知,属于金属单质的是④;属于化合物的是⑤⑥。
故答案为:④;⑤⑥。
27.解:(1)加碘盐的食用方法是待食物烹调好后再放入,勿长时间炖炒,可以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为碘酸钾受热易分解,故答案为:受热易分解;
(2)A.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海产品等富含碘的食品摄入变大,如果继续补充加碘盐,可能会引起碘摄入过量,该观点不支持。
B.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之一,且自身不能合成,需从外界食物中获取,该观点支持。
C.碘缺乏还会造成其他的一些症状,如孕妇缺碘可引起早产、胎儿畸形等,该观点支持。
D.在高碘地区,食用加碘盐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该观点不支持。
E.加碘盐价格便宜,是目前比较有效获取碘元素的途径,该观点支持。
故答案为:BCE。
基础精炼
拔高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