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科学期中专题04 微观粒子模型与原子结构(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八下科学期中专题04 微观粒子模型与原子结构(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专题04 微观粒子模型与原子结构
1.下列图片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原子结构 B.空气成分
C.细胞结构 D.注意行人
2.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元素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3.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多种,如图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能表示分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5.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7.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主要任务之一是探明月球上氦﹣3的储量。如图是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质子和中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D.一个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
8.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在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如图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9.科学研究院团队对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进行研究,发现钛(Ti)在月壤中的含量是地球土壤平均含量的6倍多。Ti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9,质子数是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49 B.22 C.27 D.71
10.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为现代原子理论打下基础。abcd为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原子核时可能的路径,能作为“原子核质量很大”这一理论的路径是(  )
A.a B.b C.c D.d
11.反电子、反质子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量均相等,电性相反。反氢原子是由反质子和反电子构成。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洲的研究机构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请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12.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金箔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中不需要用到的是(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13.如图属于符号的是    ,属于模型的是    。
14.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据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可能的是    (填字母)。
15.同位素在工业、国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下表是小科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A B C D
质子数 14 14 26 14
中子数 14 14 30 16
电子数 14 16 24 14
(1)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2)B微粒所带的电性为    (选填“不带电”“带正电”或“带负电”)。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物质科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字母a代表的是    。
(2)图2是钠在氢气中燃烧形成氯化钠的电子的得失图。在钠、氯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17.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氧气③铝④氯化钙⑤氖气⑥石墨⑦甲烷,由分子构成的是    ,由原子构成的是    ,由离子构成的是    。(填序号)
18.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B.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
C.分子大,原子小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9.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内化,下面是小敏同学对物质组成和结构方面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图中与甲、乙、丙对应是(  )
A.原子、离子、元素 B.元素、离子、原子
C.离子、元素、原子 D.元素、原子、离子
20.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有(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水分子 D.氧分子
2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 B.甲乙都是化合物
C.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是原子 D.氧气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22.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你通过化学的学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 C.④⑤⑥ D.③⑤
2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小金同学说:分子是构成物质唯一的微粒
B.小银同学说:离子是带电的微粒,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小新同学说: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粒子总称为元素
D.小民同学说: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4.法国里昂的科学家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它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显电性 B.相当于一个He﹣4原子的质量
C.失去一个中子后也不显电性 D.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铍(Be)元素占同一位置
25.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6.据报道,“火星快车”号探测器在火星大气层中发现了一种氧气分子18O16O,请问一个16O2分子和一个18O16O分子中哪种微粒的数目不相等(  )
A.质子 B.中子 C.原子 D.电子
27.目前普遍认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u夸克和d夸克的两类夸克构成的。u夸克带电量为+e,d夸克带电量为﹣e,e为基元电荷(一个单位电荷)。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B.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C.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
D.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
28.有3种不同的原子,甲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乙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丙原子核内有7个质子和7个中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 B.甲和乙的核电荷数不同
C.乙和丙核外电子数相等 D.乙和丙互为同位素原子
29.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
(2)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
30.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
【过程与现象】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孙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最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    。
(3)【分析与应用】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    (填字母)。
(4)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的;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1.卢瑟福用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请你根据原子结构知识分析现象1产生的原因:   。
(2)通过该实验的上述三种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
(3)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
32.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用H3+表示.一个H3+粒子中含有   质子,   个电子.
33.三星堆文化体现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考古人员使用碳﹣14年代检测法,测出三星堆新发现的文物距今约3000年左右。
(1)碳﹣14与碳﹣12属于同位素原子,右侧模型中能表示碳﹣14模型结构的是    。(填“甲”或“乙”)
(2)大气中的氮﹣14在宇宙射线的作用下会变成碳﹣14。氮﹣14与碳﹣14的本质区别为    数不同。
答案
1.解:A.该图为原子结构模型,故A错误;
B.该图为空气成分的模型图,故B错误;
C.该图为细胞结构的模型图,故C错误;
D.该图为提醒注意行人标志,故D正确;
故选:D。
2.解: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元素。
故选:A。
3.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则能表示分子的是甲,乙表示原子,丙表示离子。
故选:A。
4.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大,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故B正确;
C、原子的质量很小,1个氢原子的质量远小于一粒米质量的1%,故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但分子的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的体积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D错误。
故选:B。
5.解:A、所有的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6.解:A.原子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内没有中子,选项A说法错误;
B.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选项B说法正确;
C.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选项C说法正确;
D.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A。
7.解:A、由氦原子结构可知,氦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A正确;
B、由氦原子结构可知,氦﹣3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B正确;
C、质子和中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仍然可以再分,分成更小的粒子,故C错误;
D、由氦原子结构可知,一个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故D正确。
故选:C。
8.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A。
故选:A。
9.解: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由题意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B。
10.解:A、原子核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电荷相斥,所以a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A错误;
B、由于原子核体积很小,核外有一个相对很大的空间,大多数a粒子是直接穿过,b不能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B错误;
C、由于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也带正电,当a粒子途经原子核附近时会发生偏转,c不能说明原子核质量很大,C错误;
D、因为原子核带正电,原子核质量很大,当a粒子与原子核撞击时就会被反弹回来,D正确。
故选:D。
11.解:首先要明确一个氢原子是由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构成的,那么,一个反氢原子就是由一个反电子和一个反质子构成的。反电子带正电,反质子带负电。
故选:B。
12.解:A、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涉及,故B符合题意;
C、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解:根据以上分析知,甲是交通标志,属于符号;乙是足球烯,属于模型,丙是柱状图,属于模型;
故答案为:
甲;乙丙。
14.解:(1)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α粒子带正电,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是因为撞到了金原子核,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且带正电;卢瑟福据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由于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因为极少数α粒子撞到了金原子核,金原子核质量很大,金原子质量比α粒子质量大的多,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
原子核质量带正电,金原子核、α粒子互相排斥,导致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α粒子不可能向原子核运动,BC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
由于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核外有着相对巨大的空间,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D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
故答案为:
(1)原子核;
(2)BC。
15.解:(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故表格中AD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AD;
(2)B粒子的质子数为14,核外电子数为16,是带有两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故答案为:带负电。
16.解:(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即a表示原子;故答案为:原子;
(2)钠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钠原子构成的;氯气是一种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氯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氯化钠。
17.解:①二氧化碳、⑦甲烷均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分别是由水分子、甲烷分子构成的;②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③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⑤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⑥石墨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氯化钙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钙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
①②⑦;③⑤⑥;④。
18.解:A、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也能,故选项错误。
B、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故选项错误。
C、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较大小,但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其一个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大,故选项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9.解:原子能直接构成分子,通过得失电子能形成离子,分子、原子核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填:
故选:A。
20.【解答】 D
蒸馏水可以看做纯净物,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
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中含有水分
子,当然也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水是由氧元素和
氢元素组成的;因为不宜养鱼,是因为没有氧气,
微观上就是没有氧分子。
故选:D。
21.解:依据反应前后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反应物是氧气和硫化氢,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硫,则反应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A、二氧化硫由氧元素和硫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B、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乙物质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说法不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说法正确;
D、氧气是由氧分子组成的,说法不正确。
故选:BD。
22.解:①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③原子能独立存在,例如铁中的铁原子是独立存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该选项说法正确;
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正确;
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23.解:A、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有可能是电子或质子等,说法错误;
C、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H2O与NH3质子数都是10,说法错误;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说法正确。
故选:D。
24.解:A、因为中子不带电,又因为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故A正确;
B、一个氦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因为1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1个中子的质量,所以2个质子和2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4个中子的质量,故B正确;
C、因为中子不带电,所以失去一个中子后仍不显电性,故C正确;
D、因为是“零号元素”,质子数是0,与铍(Be)的质子数不同,故D错。
故选:D。
25.解:①、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①符合题意;
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涉及,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③符合题意;
④、极少数α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故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C。
26.解:A、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16O2分子和一个18O16O分子中质子数相等,故A正确;
B、1个16O原子中含有8个中子,1个18O原子中含有10个中子,一个16O2分子和一个18O16O分子的中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
C、一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16O2分子和一个18O16O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相等,故C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一个16O2分子和一个18O16O分子中质子数相等,核外电子也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27.解:A.质子由1个u夸克和2个d夸克构成时不带电,不符合实际,故A错误。
B.d、质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时,带电量为+e,不符合实际,故B错误。
C.质子由2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中子由1个u夺克和2个d夺克构成时,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符合实际,故C正确。
D.中子由1个u夸克和1个d夸克构成时,中子带正电,与实际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28.解:A.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由题中甲和乙原子的质子数都是6,所以甲和乙是同一种元素,故 A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由甲和乙质子数相等可知甲和乙的核电荷数相同,故B不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由题中乙和丙质子数不同,所以二者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C不正确;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由题中乙和丙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乙和丙不是互为同位素,故D不正确。
故选:A。
29.解:(1)1个α粒子由2个中子和2个质子构成,1个He﹣4原子中有2个质子、2个中子和2个电子,则1个α粒子与1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故答案为:α粒子中没有电子,1个He﹣4原子中含有2个电子。
(2)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可知,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答案为:相对原子来说,原子核很小,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0.解:(1)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也带正电,因此当a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应该受到排斥而不是吸引,因此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是BC;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选D;
故答案为:
(1)会;原子核;
(2)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BC;
(3)D。
31.解:(1)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故答案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
(2)通过该实验的上述三种现象可以证明大多数α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原子核体积很小。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故答案为:不能;
(3)卢瑟福从氮原子中打出了1个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说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成了8个,所以打出了一个质子。故答案为:质子。
32.解:一个氢原子带一个质子,三个氢原子就带三个质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应该也带三个电子,又因为H3+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一个电子,所以含有2个电子.
故答案为:3;2.
34.解:(1)碳﹣14中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由右侧模型可知能表示碳﹣14模型结构的是乙;
(2)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氮﹣14与碳﹣14的本质区别为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1)乙;
(2)核内质子.
基础精炼
拔高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