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项训练五 利用浮力测物质密度类型一 常规方法测密度——利用天平量筒测密度方法: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ρ=求出密度.1.(2020·锦州)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矿石的密度,由于矿石无法放入量筒中,他们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第1题图(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__________,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往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3)用细线系住矿石,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未与烧杯接触(如图乙所示).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总和为124 g.(4)如图丙所示,把矿石轻放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总和为154 g.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g,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2.(2021·吉林)小明想利用天平测量木块的密度(不考虑木块吸水),如图所示,实验方法如下:第2题图(1)测量前,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______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然后利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18 g.(2)如图乙所示,在杯子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3)如图丙所示,将一个金属块放在木块上,一起放入杯子中,使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的总质量为 132 g,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木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g取10 N/kg)类型二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密度方法:弹簧测力计能测出G物,从而间接知道了m物;物体浸没液体中时V排=V物;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V排,进而求解.3.(2021·宜昌)端午节家庭聚会后,小鹏的父亲将喝剩的白酒交给他,要他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出白酒的密度.家中没有量筒,只找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废旧的铁块,于是他在两只玻璃杯中分别装入水和白酒,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铁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如图甲所示;②把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2;③把铁块浸在白酒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3.第3题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弹簧测力计示数F1=______N.(2)图中他有操作错误的是图______(填“甲”“乙”或“丙”),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更正错误操作后,测力计的示数变成F4,请你帮小鹏推导出白酒密度的表达式ρ酒=____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4.(2021·锦州)小明同学从家里带了两块形状规则的小木块,到实验室测它们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2)用天平测木块质量,平衡时砝码、游码如图甲所示.木块质量为______g.(3)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将木块用细针压没在量筒的水中,液面与46 mL刻度线相平,则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第4题图(4)若考虑到木块吸水,以上方法所测木块密度值偏______(填“大”或“小”).(5)小明换用不同的方法测另一个木块的密度,请帮助他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示数为F1;②把一石块系在木块下,用测力计吊着木块和石块,____________,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2;③把挂在测力计下的木块和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3;④木块密度表达式:ρ木=______________(用ρ水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不考虑木块吸水).5.(2021·朝阳)利用图中器材测量石块和酱油的密度.第5题图(1)使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1中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2)将石块浸没在有水的量筒中,如图1中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3)如图2所示,把重为G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酱油中,石块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石在水中所受浮力的表达式为F水浮=______,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_____.(以上两空均用符号表示,忽略细线的质量和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4)用图3所示的方法,测量石块的密度,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_____(用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专项训练五 利用浮力测物质密度 参考答案类型一 常规方法测密度——利用天平量筒测密度方法: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根据ρ=求出密度.1.(2020·锦州)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测量矿石的密度,由于矿石无法放入量筒中,他们选用水、烧杯、天平(带砝码和镊子)、细线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第1题图(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__________,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向______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入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往天平的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3)用细线系住矿石,让矿石浸没在水中,细线和矿石未与烧杯接触(如图乙所示).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总和为124 g.(4)如图丙所示,把矿石轻放到烧杯底部,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的示数总和为154 g.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g,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ρ水=1.0×103 kg/m3)答案:(1)零刻度线 右 (2)104(4)50 2.5×1032.(2021·吉林)小明想利用天平测量木块的密度(不考虑木块吸水),如图所示,实验方法如下:第2题图(1)测量前,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向______端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然后利用调好的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18 g.(2)如图乙所示,在杯子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3)如图丙所示,将一个金属块放在木块上,一起放入杯子中,使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的总质量为 132 g,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木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g取10 N/kg)答案:(1)右 (2)102 (3)0.3 0.6类型二 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密度方法:弹簧测力计能测出G物,从而间接知道了m物;物体浸没液体中时V排=V物;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V排,进而求解.3.(2021·宜昌)端午节家庭聚会后,小鹏的父亲将喝剩的白酒交给他,要他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测出白酒的密度.家中没有量筒,只找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废旧的铁块,于是他在两只玻璃杯中分别装入水和白酒,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将铁块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如图甲所示;②把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2;③把铁块浸在白酒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3.第3题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弹簧测力计示数F1=______N.(2)图中他有操作错误的是图______(填“甲”“乙”或“丙”),请指出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更正错误操作后,测力计的示数变成F4,请你帮小鹏推导出白酒密度的表达式ρ酒=____________.(用字母符号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答案:(1)3.8 (2)丙 铁块没有浸没酒精中(3)ρ水4.(2021·锦州)小明同学从家里带了两块形状规则的小木块,到实验室测它们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水平平衡.(2)用天平测木块质量,平衡时砝码、游码如图甲所示.木块质量为______g.(3)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如图乙所示,将木块用细针压没在量筒的水中,液面与46 mL刻度线相平,则木块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第4题图(4)若考虑到木块吸水,以上方法所测木块密度值偏______(填“大”或“小”).(5)小明换用不同的方法测另一个木块的密度,请帮助他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示数为F1;②把一石块系在木块下,用测力计吊着木块和石块,____________,静止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2;③把挂在测力计下的木块和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丙所示).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F3;④木块密度表达式:ρ木=______________(用ρ水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不考虑木块吸水).答案:(1)右 (2)18 (3)0.6×103 (4)大(5)仅将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ρ水5.(2021·朝阳)利用图中器材测量石块和酱油的密度.第5题图(1)使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1中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g.(2)将石块浸没在有水的量筒中,如图1中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kg/m3.(3)如图2所示,把重为G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酱油中,石块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石在水中所受浮力的表达式为F水浮=______,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酱油=_____.(以上两空均用符号表示,忽略细线的质量和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4)用图3所示的方法,测量石块的密度,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石=_____(用符号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答案:(1)31.4 (2)3.14×103(3)G-F1 ρ水 (4)ρ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