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 传统杂技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桂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 传统杂技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广西版美术
六年级上册 第13课
13 传统杂技
说一说:图片中的人物形象在做什么?
你知道哪些杂技项目?
车技
柔术
蹬伞
杂技。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
现代杂技特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的表演性节目。
“杂技”一词,是1950年中国杂技团成立时,由周恩来总理定名的。
什么是杂技?
柔术
舞狮
口技
顶伞杂技
走钢丝
吊环
顶碗
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杂技的萌芽,至秦汉就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形式,并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历代的典籍文物,对杂技都有记载和描述。
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杂技艺术获得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综合舞台艺术。 1956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比赛并不断获得优异成绩,尤其在近20年来,杂技艺术不断创新发展,在国际比赛中屡获金牌,中国被世界公认为“第一杂技大国”。
传统杂技的历史
小组讨论:
说一说,传统杂技中的人物造型有什么特点?
线条弯曲
动作夸张
肢体变化大
动态夸张








舞台杂技——倒立
舞台杂技——双人力量
中国杂技表演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技艺高超、姿态优美、团队力量
樽上三人倒立杂技陶俑
汉代
樽,是古代的盛酒器。专家推测,该彩绘三人倒立杂技俑陶樽有可能就是墓主人的饮酒器。我国古代有用陶制瓦罐酿酒和保存谷物的传统。
在民间,不同形状的酒器、酒具,被历代杂技艺人以其高超的技艺成功地运用到表演节目当中。尤其是在美酒酿成或谷物丰收之后,先民们情不自禁地将这些陶制的坛子、盆等抛在空中,再以手承接,进而头顶肩传,形成一种高超技艺,这也被我们形象地称为“耍坛子”,说明酒文化与杂技艺术的关系甚为密切。
中国如何运用泥塑的形式表现民间杂技表演的节目呢?
制作步骤:
1.用泥捏出椅子和小泥人的躯干。
2.做小泥人的其他身体部件和小碗。
3.把小泥人放在椅子上。
4.在小泥人四肢上加上小碗。
作品欣赏
艺术实践:
作业内容:
以组为单位,每人用泥捏一个表演民间杂技的小人,然后组内组成一个“民间杂技表演团”。
实践要求:
注意造型简洁生动,人物动态夸张,动作优美。
制作过程
构  思:确定自己最喜欢的杂技项目中的动态人物。
塑 大 形:首先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像,即有头、躯干
和四肢,同时塑造人物在杂技表演时的姿势,
将头、躯干及四肢作合理的扭转、弯曲,注
意人物的动作平衡。
塑 细 节:在大形的基础上塑造细节,如五官、服装、
道具等。
查缺补漏:检查造型是否固定、平衡、完整,查出漏洞,
补充塑造,直到作品完美为止。
造型简洁生动
人物动态夸张
动作优美
评价:微笑送给他(她)
拓展
不怕吃苦
积极向上
顽强拼搏
杂技艺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