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文言文《爱莲说》对比阅读专题训练【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丙】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B.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C.固以树德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若止印三二本 不若燔土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多 B.竹本固 固执C.夷险一致者 平安 D.则以纸帖之 标记3.下列对文中划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B.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C.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D.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托物言志”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借外物的客观特征抒发作者内在的情志。甲、乙、丙三文都借助外物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影响深远。B.甲文中“菊花”和“莲花”都没有受到世人广泛喜爱,但作者更喜欢莲花,因为莲花生于污秽却依然保持内在的独立和美好,正好与作者的精神追求相契合。C.乙文中的竹子和甲文中的莲花具有相似的特性,“性直”、“中通”,可以表现出君子立身正直,行为方正、为人虚心、通达事理等品质。D.丙文中沈括关注民间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记载其主要的制造过程,对后世研究古代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历合州判官部使者赵抃②惑于谮口③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后熟视其所为,执其手曰:“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①手版:笏板,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②赵抃:北宋名臣。③谮口:指别人诬蔑周敦颐的话。(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不蔓不枝/青树翠蔓C.有狱久不决/小大之狱D.后熟视其所为/耳熟能详(2)把下列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体现了【甲】文“花之君子”的什么形象?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飖①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节选自李盛仙《夏日赏荷》)【注】①飘飖(yáo):随风飘荡的样子。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实为花中仙子也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可爱者甚蕃: ②香远益清:③荷花为雨所洗: ④余以为妙绝: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10.【甲】文题目是《爱莲说》,文中为什么还写了牡丹和菊花?11.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芟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选自毛泽东《卜算子·咏梅》)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香远益清(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4.【甲】文用 、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 、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1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品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芟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惟吾德馨(2)可爱者甚蕃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云:何陋之有?(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8.在《陋室铭》的开篇作者是如何运用类比手法引出全文主旨的?19.读了《爱莲说》一文,请简要概括该文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0.两篇短文采用了哪种相同的写作手法?分别表达出作者怎样的人生志趣?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都阐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陋室铭》的“铭”和《爱莲说》的“说”都标明了各自所属文体的不同。B.《爱莲说》对莲进行的是人格化的描写,使莲成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C.《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室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达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D.《陋室铭》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爱莲说》则为骈体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夏日赏荷李盛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2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①不蔓不枝②临湖赏荷23.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标一处)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24.翻译下列句子。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25.【甲】文中“ ”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 的品质;【乙】文中“ ”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爱莲说》)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节选自《书幽芳亭③记》)【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草木聚生处。③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2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香远益清:(3)自古人知贵兰:(4)士之才德盖一国:2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B.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C.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D.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2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不为无人而不芳。29.周敦颐和黄庭坚都借花来写君子,二者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3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谈笑有鸿儒 鸿(2)无案牍之劳形 劳(3)可爱者甚蕃 蕃(4)亭亭净植 植(5)陶后鲜有闻 鲜3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2.【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 手法,【乙】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3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和情操?(1)《陋室铭》(2)《爱莲说》【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意!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乙】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顿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是乃吾之过也。”(《小儿饲鹊》)3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宜乎众矣(4)且不为猫所食也(5)其上一巢,鹊育二子3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后 值 狂 风 树 折 巢 毁 二 雏 坠 地。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莲之爱,同于者何人?(2)是乃吾之过也。37.比较阅读【甲】【乙】文。完成下面问题。(1)【甲】文中说:“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读了短文【乙】,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甲】闲情偶寄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当以私爱嬖①之,然不敢也。与桃齐名,同作花中领袖,然而桃色可变,李色不可变也。自有此花以来,未闻稍易其色,始终一操②,涅③而不淄④,是诚⑤吾家物也。至有稍变其色,冒⑥为一宗,而此类不收,仍加一字以示别者,则郁李是也。李树较桃为耐久,逾三十年始老,枝虽枯而子仍不细⑦,以得于天者独厚,又能甘淡守素,未尝以色媚人也。若仙李之盘根,则又与灵椿比寿。我欲绳武⑧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注】①嬖(bì):偏爱。②操:节操。③涅:用黑染料染物。④淄:同“缁”,黑色。⑤诚:确实。⑥冒:假充。⑦细:小。⑧绳武:继承。3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逾三十年始老 蒙乃始就学 B.濯清涟而不妖 枝虽枯而子仍不细C.自有此花以来 一板已自布字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无丝竹之乱耳39.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结尾的一问一叹情味复杂,既有追求君子人格的自傲,又有同道稀少的寂寥,还有对追名逐利世风的批判。4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李是吾家果,花亦吾家花。41.【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42.【甲】【乙】两文中,不同的植物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态度,请结合文章内容,仿照示例,写出两文中的有关植物所代表的人生态度。示例:菊:代表隐居避世的人生态度(1)牡丹:(2)莲:(3)李: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C 2.B 3.B 4.A 5.(1)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2)君子看见它的特性,就想到要公正无私,不偏不倚。6.(1)C(2)①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②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3)周敦颐不愿杀人以媚人,体现了甲文“花之君子”的正直形象。7.实为/花中仙子也 8. 多 更加 被 我 9.①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②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用菊花和牡丹花来衬托莲花的君子品质,突出作者的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11. 周敦颐对莲的喜爱,主要是因为莲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李盛仙爱莲是因为莲被雨洗后鲜妍明媚,清丽袅娜。12. 清芬 以为,认为 13.(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14. 菊花 牡丹 冰天雪地(风雪悬崖、悬崖冰雪) 山花烂漫 15.示例: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坚守自己坚贞、高洁的品格。16.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多 17.(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它)啊。18.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引出。(意思对即可,用原文回答亦可) 19.周敦颐是一个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无私、不媚权贵的人。(意思对即可) 20.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刘禹锡的志趣:高洁傲然、安贫乐道。周敦颐的志趣: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21.D22. 长藤蔓(横生藤蔓) 靠近 23.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24.①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可以靠近玩弄啊。②我认为妙(好)极了。 25. 莲,花之君子者也; 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实为花中仙子也;抒发作者对雨后夏荷之美的赞叹(赞美之情)。26.(1)多;(2)更加;(3)以……为贵;(4)超过 27.B 28.(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 29.结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见周敦颐笔下的君子是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结合“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可见君子是不因无人赏识而烦闷的。30.(1)大(2)劳累(3)多(4)竖立(5)少 31.(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只可以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 32. 托物言志 衬托。 33. 《陋室铭》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表达了不慕名利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4.(1)洗 (2)亲近而不庄重 (3)多 (4)吃 (5)哺育 35.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 36.(1)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2)这是我的过错呀。 37.(1)说明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社会现象。(2)每个人每样事物都应处在合适的环境中。我们不应该束缚动物们的自由,不应该破坏动物们的生存规律。38.C 39.A 40.(1)(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2)李子是我本家的果子,李花也是我本家的花。 41.甲文是强调只要意志坚定,心智高远就不会随波逐流而受到世俗及环境的影响,始终保持本心;现实则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总而言之,在个人与环境的问题上,都是强调只要有自制力,意志坚定就不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最重要的是个人修养及操守,对事物的把持。(意思对即可) 42. 代表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生态度 代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 代表坚守自我、甘于淡泊的人生态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