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中考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资源简介

2024中考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秦岭——淮河线: ①秦岭:东西走向;横跨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 ②淮河:自西向东流;流经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注入洪泽湖。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地理区域:南、北方地区的分界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温 度:大致与1月份0°C等温线一致 河流封冻状况:我国东部河流冬季是否封冻的分界线 降 水: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耕地类型: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温度带: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粮食作物: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 干湿地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的自然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北
气候 1月平均气温 <0℃ >0℃
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亚热带、热带
年降水量 <800mm >800mm
干湿地区 主要位于半湿润区 主要位于湿润区
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不大,汛期较短,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的含沙量较大 水量丰富,汛期长,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
秦岭——淮河线的人文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三熟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居民主食 以面食为主 以米饭为主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轮船
传统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厚、窗户小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薄、窗户大
传统体育项目 溜冰、滑雪 游泳、赛龙舟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四大地理区域 南、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北方、西北方地区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与南方、北方、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青藏高原边缘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地理意义: 大致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 大致与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一致 大致与牧区畜牧业与农耕区畜牧业的分界线一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内蒙古高原以南;东临渤海、黄海;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范围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的北部。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面积约占全国的20% 人口约占全国的40% 民族:汉族、回族、满族、朝鲜族等 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
地形 地形区: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六盘山 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 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
气候 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0℃以下 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降水: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 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位于季风区
主要河流 黑龙江(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黄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水文特征:水量不大,汛期较短,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辽河、海河、黄河的含沙量较大
自然资源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 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林地:东北林区,我国最大的林区,天然林
水资源 水资源缺乏,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和东线方案调水至华北地区
海洋资源 黄渤海渔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
农业 农作物: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长城以北:春小麦,一年一熟 长城以南:冬小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糖料作物:甜菜 油料作物:花生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枣、葡萄等 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 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工业 工业基地: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山东半岛工业区 工业中心:太原、郑州、西安、兰州等 大庆油田: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西: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
交通 运输业 京哈线、哈大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滨洲——滨绥线、陇海线
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 秦岭——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和东海,南临南海;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
范围 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海南省、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
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面积约占全国的25% 人口约占全国的55% 民族:汉族、壮族、傣族、京族、黎族、高山族、珞巴族等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地形 地形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汉水谷地等 山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脉、台湾山脉、南岭 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该界线以东以平原、丘陵为主;该界线以西以高原、盆地为主。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气候 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0℃以上 温度带:亚热带、热带 降水: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干湿地区:湿润地区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主要位于季风区
主要河流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西江 鄱阳湖(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
自然资源 有色金属丰富
土地资源 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林地:西南林区(天然林);东南林区(人工林、次生林)
水资源 水资源丰富,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和东线(扬州)方案调水地
海洋资源 舟山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农业 全国最大的水稻、生猪、柑橘、茶叶、桑蚕、甘蔗、淡水鱼等水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区 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一年三熟) 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糖料作物:甘蔗(广西为最大产区) 油料作物:油菜(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 热带作物: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等 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四川、湖南、河南 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交通运输业 主要的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 铁路线: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沪昆线、南昆线 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河流:长江 中国内河航运第二大河流:珠江
南方地区中西部的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位于阶梯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国家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战略实施的重要现实意义:缓解东部电荒;缓解东部环境压力;增加经济发展点,创造利润;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 大体上位于我国长城——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一线以北,深居内陆,与多个国家接壤;位于中纬度地区,跨暖温带和中温带。
范围 主要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部分、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北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国面积最大、最西端、领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
面积约占全国的30% 人口约占全国的4% 接壤国家: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 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地形 地形区: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 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 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河套平原——塞外江南、塞外米仓
气候 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 降水: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以下,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地减少的趋势(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干湿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气候: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少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位于非季风区 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原因:深居内陆,离海遥远;沿途有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主要河流 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水源补给来自于高山冰雪融水) 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流到北冰洋的河流
自然资源 太阳能、风能丰富; 矿产资源:白云鄂博的稀土、金昌的镍、鄂尔多斯的能源矿产、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石嘴山的无烟煤、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等 内蒙古白云鄂博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地。
土地资源 土地类型:草地、林地、难以利用土地(干旱荒漠)
农业 畜牧业: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是重要的畜牧基地
灌溉农业:天山山麓、河西走廊、河套平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分布着较多的绿洲 绿洲农业:在沙漠地理局部有水源植被地区发展起来的农业。 新疆是中国主要的长绒棉产区(优势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有利于棉花的采摘)
交通运输业 京包线、包兰线、兰新线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海拔较高、云量较少 西北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 大体上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
范围 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 面积:约占全国的25%
人口:约占全国的1% 民族:藏族的主要聚居区;藏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藏传佛教圣地:布达拉宫、塔尔寺
地形 地形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柴达木盆地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地形以高原为主 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青藏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柴达木盆地:中国平均海拔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气候 气温:我国夏季低温中心 温度带:高原气候区 降水: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低于400mm),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候:主要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气候特征:气候高寒,气温垂直差异明显。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高寒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原因:海拔高,气温低。)
主要河流 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原因:海拔高,多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都发源于这里,有“中华水塔”之称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自然资源 多珍稀动物,有藏羚羊、雪豹、野驴等。 柴达木盆地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玉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主要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 土地类型:难以利用土地,主要指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
农业 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 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原因:海拔低、气温高) 畜牧业:我国主要的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 主要牲畜有:牦牛(“高原之舟”)、藏绵羊、臧山羊等 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劣势:气候高寒,降水稀少
交通运输业 川藏、青藏、 新藏、滇藏、中尼等公路构成了一个以拉萨 为中心的公路网 青藏铁路(2005 年10月全线铺通):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
建立了以拉萨为中心的航空网络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工农业发展: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区域的农业,西宁、柴达木盆地、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工矿业,都已具有相当规模
青藏高原成为旅游观光和科学考察的宝地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亚的核心位置,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为邻;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主要位于中温带。
范围 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最东端: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最东端、最北端的省份是黑龙江省
地形 地形区: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辽东丘陵 山脉: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地形以山地、平原、丘陵为主 地势特征:南北高、中部低;东西高、中部低 地表结构呈半环状的三带:外围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等流域低地,中间是山地和丘陵,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白山黑水”:白山指长白山,黑水指黑龙江
气候 气温:漠河,我国冬季低温中心(原因:纬度高,气温低) 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地表积雪时间长,是中国降雪较多的地区。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大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 植被: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草甸草原等 东北林区:天然林
河流 黑龙江: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嫩江、辽河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人口分布 特点:分布不均匀 中部、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山区人口少
民族 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 满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城市分布 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 东北地区是中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 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铁路: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京哈线) 哈尔滨: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通过滨州——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联系。 长春: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沈阳: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农产品生产基地 主要粮食作物:大豆、玉米、水稻、小麦(春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甜菜、花生、亚麻
大豆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玉米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水稻分布较为分散 小麦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甜菜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花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亚麻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中国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黑土地)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作物熟制只能 一年一熟。
重工业基地 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 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①优越的地理位置;②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③便利的交通运输;④较好的工业基础。 沈阳是机械工业中心、鞍山和本溪是钢铁工业基地、抚顺是石油化学工业和装备制造基地、辽阳是化学工业基地、大连是综合工业中心和造船工业基地。
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 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 措施:①加快产业结构调整;②推进体质机制创新;③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④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升。 针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工业发展问题,提出建议:①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②从工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型、③提高资源开采、④加工水平、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⑥发展观光旅游业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国际枢纽功能 地理概况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在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地理位置: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与广东省深圳市相连 范围:香港岛、九龙、“新界”,面积1104千米2 港口:维多利亚港 人口:2020年,人口为747万 人地关系:人多地狭(缓解用地紧张采取的措施:建高层建筑;填海造地)
地形:海岸曲折,港湾和岛屿较多,境内多低山丘陵,平原面积较少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香港年降水量并不少,但严重缺水。(原因:缺乏大江大河;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措施: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收集雨水、循环利用)
发达的交通运输 与国际:香港是世界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有许多航线通往世界各地。 与内地:京九线、广深铁路、港珠澳大桥等与内地相连。 香港境内:高速公路、跨海大桥、海底隧道
先进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业:亚洲最大的海洋公园——香港海洋公园、根据《清明上河图》建造的“宋城”、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坐佛、香港迪士尼乐园等。 香港是享誉全球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中心,是重要的国际性信息中心。 香港教育发达,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国际经济贸易中心 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形成了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金融、房地产业、加工制造业和旅游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济结构。(优势:地处西太平洋地区的枢纽位置;背靠祖国内地;面向国际市场;合理的政策;良好的管理) 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对外贸易长期是香港的主导产业。 现代服务业是香港主要的支柱产业。 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在地理位置上,香港与纽约、伦敦“三分全球”。
特色称谓:“东方之珠”、“美食天堂”、“购物者天堂” 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①祖国内地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土地租金等; ②香港优势:资金充足、技术先进、管理经验丰富、自由贸易港等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旅游文化特色 地理概况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地理位置:位于珠江口西南,背靠珠江三角洲 范围: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面积29.7千米2 人口:2020年,人口为68万 人地关系:人多地狭(缓解用地紧张采取的措施:建高层建筑;填海造地)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0℃,气候宜人、环境优雅、终年绿树繁花,以绮丽纤巧为特色,素有“海上花园”之称。
“海上花园” 澳门是自由港,主要的经济支柱有博彩、旅游、工业、房地产、服务业等。近些年来,博彩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部门以服装、玩具、电子、彩瓷和造船为主。 旅游景点:大三巴牌坊、妈祖阁、“唐城”
澳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①气候宜人,环境优雅;②中西方文化融合,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独特的文化风情;③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④交通便利等。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优越的地理位置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 地理位置:北回归线从本区北部穿过,主要位于低纬度地区;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南大门”。
地形: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河流:珠江
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热量充足 发展水运的条件:河网纵横、水流平缓、港湾众多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以珠江三角洲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所组成的区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珠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的“南大门”,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是:位于我国南部沿海地区,邻近香港、澳门,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①国家优惠的发展政策;②华侨众多,是著名的侨乡;③水陆交通便利;④临近港澳台及东南亚;⑤劳动力充足且廉价;⑥低廉的土地租金;⑦相对开放的历史经验等。
外向型经济的壮大 外向型经济特征: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资金、技术、设备与管理模式;走出去——资金、原材料、产品)
广州:“羊城”,是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城市。广州是著名的侨乡、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的国际贸易巨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新兴的国际航空枢纽;广州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粤剧、粤菜、岭南画派、岭南建筑、岭南园林等。 (广州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经济基础好;交通便利;著名侨乡;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教育发达等)
深圳,是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之一。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深圳以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产业为支柱,以先进的制造业为基础,形成了较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深圳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国家特殊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廉价的土地租金等)
珠江三角洲区域总体上形成了以电子、家电、机械、汽车、服饰、食品等部门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商贸金融、交通、物流、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也获得发展。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重要意义:①是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体现;②促进港珠澳地区的经济发展;③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④保持港澳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是由长江及钱塘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临江滨海,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地形: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河流、湖泊特点: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河网纵横。 长江(我国第一大河)、钱塘江、京杭运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太湖(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农业:“鱼米之乡”、“丝绸之乡”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充足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资金雄厚、技术先进、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管道 城市群:“沪宁杭”是指上海、南京、杭州;“苏锡常”是指苏州、无锡、常州;“杭嘉湖”是指杭州、嘉兴、湖州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临江滨海、城镇密集、水网稠密、公路密布、铁路纵横 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农业方面——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 经济方面——便利的水运、丰富的水源、优美的风景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上海,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 上海,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2010年,上海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北翼的中心城市——南京。江苏南部城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 南京,“六朝古都”,江苏省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和教育科研基地。南京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苏州,江苏省的东南门户。苏州高新区是中国著名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 昆山市,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 周庄,“中国第一水乡”
南翼的中心城市——杭州。浙江北部城市: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等 杭州,“中国丝都”,著名景点——西湖 宁波,隔杭州湾与上海相望,是浙江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宁波港是中国特大型深水良港。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的意义:①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②有利于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沪两小时交通圈,③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合作与交流。
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两翼,在交通、工业、商贸、旅游、科技、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城市群概况 地理位置特点: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位置关系:三市市区彼此相距很近,呈三足鼎立之势。 交通联系:三市之间有铁路(京广线)、公路和湘江相连。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线、沪昆线在此交会。
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株潭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三市的发展联系 长株潭三市加强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三市距离近,布局紧凑;现代化交通运输发达 长株潭三市加强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注重避免特大城市常见的“城市病”,发展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自然地理环境 ①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八区;东南与天津为邻,其他方位与河北省为邻;位于华北平原北缘,距离渤海较近。 ②地形特征:以山地、平原为主。 ③地势特征: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 ④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均属海河水系(河流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 ⑤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的水利工程主要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为北京提供淡水水源。 北京年平均气温高于张家口的主要原因:北京海拔低,纬度较低,气温高 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天津的主要原因:多地形雨 北京年降水量多于张家口的主要原因:离海近,降水多
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建筑,院落宽敞别致,日常起居方便。 京剧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6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 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对外交流中心。 政治中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所在地。 文化中心: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科研机构,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还有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文化场所。 对外交流中心:有100多个外国大使馆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城市建设成就 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天安门城楼是中国的重要象征。 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区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城市环线、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使首都的内外交通联系更为便捷。 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北京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大量的银行机构、跨国公司和企业总部。 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 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 2022年,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和第十三届冬季残疾人奥运会。
北京面临发展中的问题:风沙危害、水资源紧张;交通拥堵、住房昂贵、环境质量下降、地面下陷等。 北京有多条河流,但水资源仍然非常紧张,这是因为流经北京的河流水量不大,且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北京人口众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浪费和水污染现象严重。
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 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南部。 范围: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陆地面积约3.6万千米2。 台湾海峡:全部位于大陆架上,北通东海,南接南海,是重要的海上交通线。澎湖列岛位于海峡东南部,扼海峡咽喉。
自然地理环境 台湾山脉:南北走向 玉山:中国东部最高峰 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 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 平原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地势特征:东部高,西部低 台湾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地震多发区。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平均气温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气象灾害: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
河流众多,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浊水溪是岛内最长的河流 日月潭是岛内最大的湖泊
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多样,水产资源丰富
台湾岛的地形分布格局:东部以山地为主,西部以平原为主。 台湾岛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①年平均气温22℃(高山除外);②年平均气温南部高,北部低(纬度差异);③四周平原气温高,中部山地气温低(地形地势)。 台湾岛年降水量东部多,西部少。原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该部位为山地,海拔高,气温低。 台湾岛上的河流都比较短促,水能资源蕴藏量却相当丰富的原因:台湾岛面积狭小,河流流程短。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位落差大,由于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发展中的经济 农业:台湾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发达。近年来,粮食作物和甘蔗等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下降,水果、蔬菜与花卉等园艺作物比重迅速上升。 工业: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台湾省基本建立了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门类有电子、家电、食品、服装、机械等。每年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 交通运输业:台湾岛交通运输发达,除中部山区外,铁路、公路遍及各地。环岛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 旅游业: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水稻、茶叶、香蕉、菠萝、甘蔗等;其分布特点:西部平原地区。 台湾岛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特点:西部沿海地区;铁路线的分布特点:环岛分布(受地形影响,中部为山地,四周为平原)。 加强与祖国大陆的经济联系,可以为台湾省的发展带来的好处:扩大消费市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等。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城市 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台北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这里工商业发达,风景秀丽,旅游胜地有阳明山风景区、北投温泉风景区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 高雄市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主要工业部门有石油、电力、冶金、化学工业、造船等。 台南市是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也是重要的渔港和食品工业基地。市内的赤嵌楼始建于1653年,为台湾省著名的古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 位置与范围 地理位置: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深居内陆 范围:土地面积约166万千米2,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6,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邻国众多的地理位置,对新疆发展的重要影响有:有利于对外开放;加强与邻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边境贸易等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区:阿尔泰山脉、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吐鲁番盆地 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 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呈“不规则”的三角形,牧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 本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 地表特征:沙漠、戈壁广布
河流:绝大部分河流为内流河,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为季节性河流。 湖泊:湖泊数量较多,多为咸水湖。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土地拥有量多。其中草地资源最丰富,耕地数量有限,但仍有一些可垦荒地。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很丰富。
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时数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长绒棉、甜菜、小麦等农作物的生长。 风能资源丰富。新疆达坂城的风力发电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风力发电场 降水较少,地区分布不均。 坎儿井是指在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渠道汇集地下水,并引至地面用于灌溉的水利设施。坎儿井属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避免水分大量蒸发,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社会经济面貌 社会经济面貌 农业: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工业:新疆工业发展很快,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工业部门主要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学、钢铁、煤炭、纺织、建材、食品等。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土(鲁番)哈(密)盆地相继建成了油田,在克拉玛依、独山子等地建立了石油化学工业基地。 交通运输业:新疆现为中国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西气东输”管道以及一系列输油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祖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新疆是中国拥有边境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
新疆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管道 新疆的公路和铁路分布特点:沿山麓地带和盆地边缘修建 新疆适合发展航空运输的原因:新疆城市之间距离较远,且两地之间多为风沙区,少人居。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好处: 对西部地区的好处: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使当地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对东部地区的好处:能够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利。
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降水少,有利于棉花的采摘。 影响棉花种植空间分布的因素:水源和热量
发展新疆旅游业的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景点知名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水平;重视生态保护等。 亚欧大陆桥的基本走向:东西走向 新亚欧大陆桥对新疆开放开发的意义:①有利于新疆发展边界贸易;②扩大对外开放;③改善区域的交通状况;④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新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和湖泊干涸、耕地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 产生问题的原因:自然原因——新疆干旱地区面积广,沙漠、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 解决措施:休耕、轮牧、治理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沙化等措施。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自然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我国相邻省区最多的省:陕西省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 地势:西高东低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水资源: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贵州由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反映了贵州地形以山地为主,地表崎岖;“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贵州受地形的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贵阳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原因:纬度较低,导致冬季气温不低;海拔较高,导致夏季气温不高。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石漠化现象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等。
人为因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不合理耕作、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 应该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开展水土保持、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 采取的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资源利用道德成功经验 贵州是长江以南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 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 旅游资源:黄果树瀑布、织金洞、千户苗寨、净梵山等
红色文化资源:黎平会议、镇远会议、猴场会议、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等一系列重要的革命历史活动。 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了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自然地理概况 位置与范围: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 包括省份: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的部分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点: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原因:①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②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黄土地貌: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护,7-8月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且多暴雨。)
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植被覆盖较差;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过渡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等;使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传统生活方式现代生活方式主食小麦和杂粮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等佐食咸菜、辣椒鱼肉蔬菜民居窑洞新窑洞、高楼房交通工具马车、驴车铁路、公路
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的原因:①黄土高原黄土广布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②森林植被稀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③冬冷夏热,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黄土高原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泰腔等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针对水土流失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等等。 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 2009年国务院批准了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国家把西安咸阳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
黄土高原广大群众称赞淤地坝“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视其为“粮囤子”和“钱袋子”。(原因:淤地坝中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土地生产力高;有坝拦蓄水源,抗旱能力强。淤地坝成为黄土高原生产条件最好的土地资源。)
基本国情 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少。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区域特色 中国海岸线漫长(约1.8万千米),拥有众多的良港和岛屿,为中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联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中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中国陆上国界线漫长(约2.2万千米),邻国众多。在沿边地区,国家相继开放了一系列陆地边境口岸,与领国开展广泛的边界贸易。 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加上长江黄金水道和诸多港口的建设,正使长江成为一条综合实力雄厚的产业巨龙。
中国与世界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动会;2010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2022年,中国在北京和张家口成功举办了第二十四届冬季奥运会和第十三届冬季残疾人奥运会。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 国家明确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共同努力,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