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化学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考纲解读
考纲导向
1.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位-构-性”的相互推断
命题分析
预计2024年高考中该部分内容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化学用语”和”元素推断”的题型中,非选择题中也会出现原子结构的表示、电离能、电负性等考点。该类型题主要是通过重大科技成果(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新发明等)尤其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为题材,来考查粒子的个微粒的相互关系;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题型会继续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归纳总结相结合。
二、知识点梳理
网络图
重点拓展
高频考点一 原子结构
一、原子或离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对于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
4.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三、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2)泡利不相容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如2p3的电子排布为
,不能表示为或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4.表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四种方法
表示方法 举例
电子排布式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简化表示式 Cu:[Ar]3d104s1
价电子排布式 Fe:3d64s2
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示式) O:
四、明确“4个同”所代表的描述对象
1.同位素——原子,如H、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五、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与规律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H、Li、Na、K;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He、Be、Mg、Ca。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O。
4.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H、Be、Al;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He、C、S;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O。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Li、Si。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Li、P。
7.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H—、Li+、Be2+。
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2倍的元素:Li、Mg。
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Be、S。
六、巧记10e-、18e-微粒
1.以Ne为中心记忆10e-微粒:
2.以Ar为中心记忆18e-微粒:
高频考点二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七横七周期,三短四长;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八副一0”。
2.从左到右族的分布: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B、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ⅧB族:包括8、9、10三个纵列。
3.0族:第18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序数为He 2,Ne 10,Ar 18,Kr 36,Xe 54,Rn 86。
4.同周期第ⅡA和第ⅢA原子序数的差值可能为:1、11、25。
二、分区
1.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硼、硅、砷、碲、砹与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分界线。
2.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金属元素区,分界线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区。
3.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三、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轴(U)以后的各种元素。
四、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规律
1.三角递变规律
相邻的四种元素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原子半径:C>A>B;金属性:C>A>B;非金属性:B>A>C。
2.相似规律
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位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相邻元素性质差别不大。
3.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
4.原子序数与元素位置的“序数差值”规律
(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值”规律。
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其原子序数差分别是:第二、三周期相差1,第四、五周期相差11,第六、七周期相差25。
(2)同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值”规律。
①第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②第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ⅠA族、ⅡA族相差8,其他族相差18。
③第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④第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的相差18,镧系之后的相差32。
⑤第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
5.含量或性质特殊的元素
五、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
判断方法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n++Y―→X+Ym+,则Y比X的金属性强
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左边或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强
非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得电子数目无关)
判断方法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或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右边或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六、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一般规律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特殊情况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满(p3、d5、f7)和全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如同周期主族元素,第Ⅱ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s能级全充满、Ⅴ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p能级半充满,比较稳定,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的主族元素
2.电负性大小判断。
规律 在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往下逐渐减小
方法 常常应用化合价及物质类别判断电负性的大小,如O与Cl的电负性比较:①HClO中Cl为+1价、O为-2价,可知O的电负性大于Cl;②Al2O3是离子化合物、AlCl3是共价化合物,可知O的电负性大于Cl
七、元素推断题通常考查的角度及分析依据
考查角度 分析依据
原子半径 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
元素化合价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由+1→+7,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由-4→-1(O、F除外);②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均相同(适用于短周期主族元素,氧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不考虑)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物质的熔点、沸点 ①一般情况下,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如沸点:I2>Br2>F2;②NH3、H2O、HF的沸点反常高,是因为分子间形成氢键,使物质的沸点升高
得失电子能力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电负性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稀有气体元素除外);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八、解答元素推断题的基本方法
1.已知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已知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特性)
3.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利用周期表片断推断元素的种类
(1)利用H、He的特殊位置
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
则可以推出X为He,再依次推知Y为F、Z为O、W为P。
(2)利用元素的位置关系与原子序数关系
a.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一般比左边元素原子序数大1,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序数小1。
b.同主族中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
九、关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误区
1.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族序数。但是,F无正价。
2.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但是,HClO、H2SO3是弱酸,忽略了关键词“最高价”。
3.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1。忽视了相差11(第4、5周期)和25(第6、7周期)。
4.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碳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
5.误认为得失电子多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6.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ⅣA族的某些元素。忽视了第ⅠA族的H的最高正价为+1价,最低负价为-1价。
十、通过“三看”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在中学化学要求的范围内,可按“三看”规律来比较粒子半径的大小:
1.“一看”电子层数:一般情况下,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r(Li)r(Na+)
2.“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r(Na)>r(Mg)>r(Al)>r(Si)>r(P)>r(S)>r(Cl)、r(O2-)>r(F-)>r(Na+)>r(Mg2+)>r(Al3+)
3.“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r(Cl-)>r(Cl)、r(Fe2+)>r(Fe3+)
三、高频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一 原子结构
典例精析
1.(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硫的下列4种微粒,若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能量最多的是
A.[Ne] B.[Ne] C.[Ne] D.[Ne]
答案:B
解析:A、B、C、D四项中的微粒分别对应基态S、、激发态、激发态S,激发态上电子能量高,不稳定,易失去,故需要能量最多的是基态的;答案选B。
2.(2022 山东卷,3)138O、158O的半衰期很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人工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中子数为2
B.X、Y互为同位素
C.138O、158O可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
D.自然界不存在138O2、158O2分子是因其化学键不稳定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结合题中的人工合成反应,推知X微粒为62He,Y微粒为42He。A项,X微粒为62He,根据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可知,该微粒的中子数为4,A错误;B项,X微粒为62He,Y微粒为42He,二者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故互为同位素,B正确;C项,.由题干信息可知,138O与158O的半衰期很短,故不适宜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C错误;D项,自然界中不存在138O2与158O2并不是其化学键不稳定,而是由于138O与158O的半衰期很短,很容易发生核变化,转化为气体其他原子,O=O的键能与形成该键的核素无关,D错误;故选B。
3.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主要成分为Cu、Sn、Pb,还含少量Fe、As、O等元素。对上述有关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B.基态Fe原子最高能级的轨道形状为哑铃形
C.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s
D.电负性最大的是O
答案:D
解析:A.基态铜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A错误;B.基态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最高能级为3d,轨道形状为花瓣形,B错误;C.Cu、Sn、Pb、Fe、As、O中O的第一电离能最大,C错误;D.Cu、Sn、Pb、Fe、As、O中O的电负性最大,D正确;故答案选D。
变式训练
1.(2023·上海黄浦·统考二模)电子亚层2p的三个轨道之间具有不同的
A.能量 B.形状 C.空间伸展方向 D.可容纳电子数
答案:C
解析:A.同一能级,能量相等,A错误;B.2p能级的三个轨道都是哑铃形,B错误;C.2p的三个轨道分别沿着x轴、y轴、z轴三个伸展方向延伸,所以具有不同的空间伸展方向,C正确;D.2p的三个轨道分别能容纳的电子数都是2个电子,D错误;选C。
2.(2021 河北选择性考试,5)用中子轰击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氮核He)的核反应为:X+n→Y+He。已知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XO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
B.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C.X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D.6Y和7Y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根据核反应为:可知,X的质量数N为4+7-1=10,又因为Y在化合物中呈+1价,则推知Y位于IA族,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Y的质量数为7,所以得出Y为Li,其质子数p=3,所以X的质子数Z=3+2-0=5,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5,则推知X属于B元素。A项,H3BO3为硼酸,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若不慎将NaOH溶液溅到皮肤上,则需用大量水冲洗,同时涂抹H3BO3,以中和碱液,A正确;B项,Y为Li,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只有Li2O,B错误;C项,X为B,与氢元素会形成BH3或B2H4等硼氢化合物,B元素与H元素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共价化合物,C错误;D项,6Li和7Li两者的质子数均为3,中子数不同,所以两者互为同位素,D错误;故选A。
3.(2024·广东·一模)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的结构式:Cl-S-S-Cl
B.基态Mn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C.四氯化碳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A
解析:A.的结构式:Cl—S—S—Cl,A正确;
B.基态Mn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B错误;
C.四氯化碳中原子半径:Cl>C,C错误;
D.原子中有7个质子、7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D错误;
故选A。
高频考点二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典例精析
1.已知:X、Y、Z、W为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基态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电子仅有1种空间运动状态;Y的单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位居第二,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基态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X>Y>Z B.电负性:W>X>Y
C.氢化物的沸点:X>Y D.W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
答案:A
解析:基态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电子仅有1种空间运动状态,则X为N,Y的单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位居第二,则Y的单质为氧气,则Y为O,根据同周期元素“序大径小”,同主族元素“序大径大”,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Z为Na,基态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且为主族元素,则W为K。
解析:A.同周期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主族电离能逐渐减小,但IIA、IVA元素电离能大于IIIA、VIA电离能。由分析可知,X为N,Y为O,Z为Na,则第一电离能X>Y>Z,A正确;B.W为K,X为N,Y为O,同周期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电负性逐渐减小,则电负性:W2.(2022 湖南选择性考试,5)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共价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原子序数等于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Y>X>W
C.Z的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与W位于同一主族
答案:C
解析:由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可知,X、W形成4个共价键,Y形成2个共价键,Z形成1个共价键,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原子序数等于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则X为C元素、Y为O元素、Z为F元素、W为Si元素。A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C、O、F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O>F,故A正确;B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C、O、Si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O>C>Si,故B正确;C项,位于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故C错误;D项,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为铅元素,与硅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族,故D正确;故选C。
3.(2022 广东选择性考试,7)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丁>戊>乙
B.非金属性:戊>丁>丙
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
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C
解析:甲~戊是短周期元素,戊中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则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若是高氯酸,则戊为Cl,甲为N、乙为F、丙为P、丁为S,若是硫酸,则戊为S,甲为C、乙为O、丙为Si、丁为P。A项,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丁>戊>乙,故A正确;B项,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戊>丁>丙,故B正确;C项,甲的氢化物可能为氨气,可能为甲烷、乙烷等,若是氨气,则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若是甲烷、乙烷等,则遇氯化氢不反应,没有白烟生成,故C错误;D项,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磷酸,都一定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故选C。
变式训练
1.(2022 全国甲卷,12)Q、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Q与X、Y、Z位于不同周期,X、Y相邻,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Q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 B.单质的熔点: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答案:D
解析:Q、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Q与X、Y、Z不在同一周期,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Q元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Q应为第二周期元素,X、Y、Z位于第三周期,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Y为Si元素,X、Y相邻,且X的原子序数小于Y,则X为Al元素,Q、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Q、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3-4=1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7,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F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P元素,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O元素,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为S元素,若Q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为N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为Cl元素;综上所述,Q为N或O或F,X为Al,Y为Si,Z为Cl或S或P。A项,X为Al,Q为N或O或F,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往下依次减弱,故非金属性:Q>X,A错误;B项,X为Al属于金属晶体,Y为Si属于原子晶体或共价晶体,故单质熔点Si>Al,即Y>X,B错误;C项,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由分析可知Q为N或O或F,其简单氢化物为H2O或NH3或HF,Z为Cl或S或P,其简单氢化物为HCl或H2S或PH3,由于前者物质中存在分子间氢键,而后者物质中不存在,故沸点Q>Z,C错误;D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P、S、Cl的非金属性均强于Si,因此最高价含氧酸酸性:Z>Y,D正确;故选D。
2.LDFCB是电池的一种电解质,该电解质阴离子由同周期元素原子W、X、Y、Z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结构如下图,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杂化方式是
B.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Z的沸点最高
C.电负性:
D.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一元强酸
答案:C
解析:同周期元素W、X、Y、Z中,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说明这四种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根据图示可,Y可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第VIA族,则Y为O元素;X为6号C元素;Z只能形成1个共价键,为与VIIA族,则Z为F元素;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0-4-6-7=3,为B元素,所以W、X、Y、Z分别为:B、C、O、F。
解析:A.X为C,形成一个双键和三个单键,杂化方式是sp2,A错误;B.四种元素最简单氢化物分别为BH3、CH4、H2O、HF,由于水和氟化氢均含有氢键,所以其沸点较前两者高,但由于相同物质的量的水中含所有的氢键数比氟化氢中的氢键数多,所以水的沸点比氟化氢高,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Z>Y>X>W,C正确;D.元素Z为F元素,F元素无正化合价,D错误;答案选C。
3.(2021 浙江1月选考,16)现有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Q在同一周期。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
Y 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
Z 单质为淡黃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
Q 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时,X单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B.Y与Q元素组成的YQ4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Y、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
D.第五周期且与Q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答案:B
解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因此X只能是第二周期的Be;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位于第ⅣA族,Y是C或Si;Z单质为淡黄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因此Z是S;Q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且Z和Q位于同一周期,因此Q是Cl。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Be,Y是C或Si,Z是S,Q是Cl。则:A项,Be的金属性弱于Mg,常温时镁和冷水不反应,因此Be单质不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A错误;B项,Y与Q元素组成的CCl4或SiCl4分子,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B正确;C项,Y、Z、Q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C错误;D项,第五周期且与Cl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是碘,在常温常压下呈固态,D错误;故选B。
四、考场演练
1.(2023·浙江·高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B.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
C.的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
D.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标注于元素符号左上角,质子数标注于左下角,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17+18=35,核素符号为,故A错误;
B.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根据洪特规则,2p轨道上的2个电子应该分别在2个轨道上,且自旋方向相同,轨道表示式:,故B错误;
C.BF3的中心原子B原子孤电子对数==0,价层电子对数=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空间结构模型为:,故C正确;
D.HCl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电子得失,其形成过程应为,故D错误;
故选:C。
2.(2023·湖南·高考)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
A.HClO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C.NH3分子的VSEPR模型:
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答案:C
解析:A.HClO中O元素呈负化合价,在结构中得到H和Cl共用的电子,因此HClO的电子式为,A正确;
B.中子数为10,质子数为8的O原子其质量数为10+8=18,其原子表示为O,B正确;
C.根据VSEPR模型计算,NH3分子中有1对孤电子对,N还连接有3和H原子,因此NH3的VSEPR模型为四面体型,C错误;
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2s22p3,其电子排布图为,D正确;
故答案选C。
3.(2023·北京·高考)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的电子式为
B.的VSEPR模型为
C.电子云图为
D.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是 ,A项错误;
B.氨分子的VSEPR模型是四面体结构,B项错误:
C.p能级电子云是哑铃(纺锤)形,C项正确;
D.基态铬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是 ,D项错误;
故选C。
4.(2023·江苏·高考)元素C、Si、Ge位于周期表中Ⅳ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碳单质、晶体硅、SiC均为共价晶体 D.可在周期表中元素Si附近寻找新半导体材料
答案:D
解析:A.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A错误;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上往下原子半径增大,更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B错误;
C.晶体硅、SiC均为共价晶体,碳单质中金刚石为共价晶体,而石墨为混合晶体,C60为分子晶体,C错误;
D.周期表中元素Si附近存在许多准金属,可在其周围寻找半导体材料,D正确。
故选D。
5.(2024·天津河北·一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和是同一种核素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由于氢键的作用,的稳定性强于
D.硫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答案:B
解析:A.和的质子数均为92、但中子数不等,是U元素的不同核素,故A错误;
B.O2和O3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氢键只能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H2O的稳定性强于H2S,是因为O-H键的键能高于S-H键的键能,故C错误;
D.硫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23·重庆·高考)化合物X3Y7WR和X3Z7WR所含元素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差7,1molX3Y7WR含40mol质子,X、W和R三种元素位于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R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R B.非金属性:X>R
C.Y和Z互为同素异形体 D.常温常压下X和W的单质均为固体
答案:A
解析:化合物X3Y7WR和X3Z7WR所含元素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差7,说明Y、Z为氢元素的两种核素,由题干信息可知,1molX3Y7WR含40mol质子,X、W和R三种元素位于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R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则X、W、R的内层电子数为2,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则R的核外电子数为2a,W的核外电子数为b,Y的质子数为1,则有:3(a+2)+ 2a+b+7=40(a、b均为整数),5a+b=27,解得a=5,b=2(X、R不在同周期,舍去);a=4,b=7;a=3,b=12(X、R不在同周期,舍去);则X为C,R为O,W为N。
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W>R,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 R>X,故B错误;
C.Y和Z是氢的两种核素,两者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固体,W的单质是气体,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7.(2024·云南曲靖·一模)X、Y、Z、W、R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最小,Y、Z处于同一周期,Y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键角约为107°,基态Z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性最强的无机含氧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R>W>Y>Z>X
B.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Y>Z
C.实验室可电解熔融获得W的单质
D.X、Y、Z形成的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答案:B
解析:X、Y、Z、W、R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最小, Y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键角约为107°,则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为NH3,X是H,Y是N,Y、Z处于同一周期,基态Z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判断Z是O,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W是Al,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性最强的无机含氧酸,则R是Cl。
A.由以上分析,X、Y、Z、W、R分别是H、N、O、Al、Cl,形成的简单离子为 ,离子半径最大的是有3个电子层,都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结构相同,质子少的半径大,即,半径最小,故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Y>Z>W>X,A错误;
B.Y、Z分别是N、O,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为Y>Z,B正确;
C.W、R分别是Al、Cl,是AlCl3,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状态不导电,电解熔融获得Al的单质,C错误;
D.X、Y、Z分别是H、N、O,形成的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也可以形成HNO3,只含共价键,D错误;
故选B。
8.(2024·安徽合肥·一模)某纳米酶含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M四种短周期元素。基态X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Y、M位于同一主族,且Y、Z、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X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Z
C.XY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D.基态M原子核外电子有9种运动状态
答案:C
解析:基态X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则X为N,Y、M位于同一主族,且Y、Z、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Y为O、Z为Na、M为S。
A.Z为Na、X为N,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即Na+<N3-,故A错误;
B.Y为O、X为N、Z为Na、常温下NH3为气态、H2O为液态,NaH为固态,即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Y>X,故B错误;
C.XY2是NO2,可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NO与氧气可迅速生成NO2,会导致硝酸型酸雨,故C正确;
D.M为S,基态M原子核外电子有16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9.(2024·湖北·一模)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且基态原子中有5个未成对电子,基态原子的能级与能级的电子数相等,是的等电子体,四种元素形成的配合物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电负性:
C.配体ZW中配位原子为Z D.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X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则X为H元素;Y位于第四周期且基态原子中有5个未成对电子,则Y为Mn元素;基态W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ZW是N2的等电子体,则Z为C元素、W为O元素。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碳元素,故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O>C>H,则电负性的大小顺序为O>C>H,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一氧化碳是配合物的配体,给予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是碳原子,故C正确;
D.七氧化二锰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10.(2023·全国甲卷)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与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弱酸
答案:C
解析: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根据原子序数的规律,则W为N,X为O,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又因为Y的原子序数大于氧的,则Y电子层为3层,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Y为Mg,四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则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Z为S,据此解答。
A.X为O,W为N,同周期从左往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半径大小为W>X,A错误;
B.X为O,Z为S,X的简单氢化物为H2O,含有分子间氢键,Z的简单氢化物为H2S,没有氢键,所以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为X>Z,B错误;
C.Y为Mg,X为O,他们可形成MgO,为离子化合物,C正确;
D.Z为S,硫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是强酸,D错误;
故选C。
11.(2023·全国乙卷)一种矿物由短周期元素W、X、Y组成,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W、X、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简单离子与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常见化合价有、 B.原子半径大小为
C.YX的水合物具有两性 D.W单质只有4种同素异形体
答案:A
解析:W、X、Y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简单离子X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则它们均为10电子微粒, X为O,Y为Mg,W、X、Y组成的物质能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则W为C,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A.X为O,氧的常见价态有-1价和-2价,如H2O2和H2O,A正确;
B.W为C,X为O,Y为Mg,同主族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序数越小,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为:Y>W>X,B错误;
C.Y为Mg,X为O,他们可形成MgO,水合物为Mg(OH)2,Mg(OH)2只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能与碱反应,所以YX的水合物没有两性,C错误;
D.W为C,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等,种类不止四种,D错误;
故选A。
12.(2023·浙江·高考)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轨道全充满,Y的s能级电子数量是p能级的两倍,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负性:
B.最高正价:
C.Q与M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答案:B
解析:Y的s能级电子数量是p能级的两倍,Y为C,X的轨道全充满,原子序数XA.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大,Z>X,A正确;
B.N最高正价为+5价,O无最高正价,最高正价N大于O,B错误;
C.Na和O形成的过氧化钠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N大于C,硝酸酸性强于碳酸,D正确;
故选B。
13.(2023·辽宁·高考)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
A.BeCl2的空间结构:V形 B.P4中的共价键类型:非极性键
C.基态Ni原子价电子排布式:3d10 D.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A.BeCl2的中心原子为Be,根据VSEPR模型可以计算,BeCl2中不含有孤电子对,因此BeCl2为直线型分子,A错误;
B.P4分子中相邻两P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共价键,P4分子中的共价键类型为非极性共价键,B正确;
C.Ni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8,其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84s2,C错误;
D.顺-2-丁烯的结构中两个甲基在双键的同一侧,其结构简式为,D错误;
故答案选B。
14.(2023·湖北·高考)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同一短周期元素,其中X、Y、Z相邻,W的核外电子数与X的价层电子数相等,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4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极性: B.第一电离能:XC.氧化性: D.键能:
答案:A
解析: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则Z是F,X、Y、Z相邻,且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同一短周期元素,则X为N,Y为O,W的核外电子数与X的价层电子数相等,则W为B,即:W为B,X为N,Y为O,Z是F,以此解题。
A.由分析可知,W为B,X为N,Z是F,WZ3为BF3,XZ3为NF3,其中前者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为非极性分子,后者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为极性分子,则分子的极性:,A正确;
B.由分析可知,X为N,Y为O,Z是F,同一周期越靠右,第一电离能越大,但是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为半满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周期的元素,则第一电离能:YC.由分析可知,W为B,X为N,Y为O,则为,为,两种化合物中N和B的化合价都是+3价,但是N的非金属性更强一些,故的氧化性更强一些,C错误;
D.由分析可知,X为N,Y为O,Z是F,其中N对应的单质为氮气,其中包含三键,键能较大,D错误;
故选A。
15.(2023·湖南·高考)日光灯中用到的某种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3W3(ZX4)2·WY2。已知: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W为金属元素。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和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X>Y>Z>W
B.原子半径:XC.Y和W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D.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式与p轨道上的电子式相同,可以推测X为O元素或Mg元素,由荧光粉的结构可知,X主要形成的是酸根,因此X为O元素;基态X原子中未成键电子数为2,因此Y的未成键电子数为1,又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Y可能为F元素、Na元素、Al元素、Cl元素,因题目中给出W为金属元素且荧光粉的结构中Y与W化合,故Y为F元素或Cl元素;Z原子的未成键电子数为3,又因其原子序大于Y,故Y应为F元素、Z其应为P元素;从荧光粉的结构式可以看出W为某+2价元素,故其为Ca元素;综上所述,X、Y、Z、W四种元素分别为O、F、P、Ca,据此答题。
A.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根据其规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故四种原子的电负性大小为:Y>X>Z>W,A错误;
B.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同一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故四种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小为:YC.F2与水反应生成HF气体和O2,Ca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二者均可以生成气体,C正确;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PO4,没有强氧化性,D错误;
故答案选C。
16.(2023·浙江·高考)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与Z位于同一周期,且只有X、 Y元素相邻。X基态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W原子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电负性:
C.Z、W原子形成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简单离子的半径:
D.与水反应生成产物之一是非极性分子
答案:A
解析: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与Z位于同一周期,且只有X、 Y元素相邻。X基态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则X为C,Y为N,Z为F,W原子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则W为Na。
A.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IIA族大于第IIIA族,第VA族大于第VIA族,则第一电离能:,故A错误;
B.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则电负性:,故B正确;
C.根据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则Z、W原子形成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简单离子的半径:,故C正确;
D.与水反应生成产物之一为乙炔,乙炔是非极性分子,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7.(2023·重庆·高考)“嫦娥石”是中国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其主要由和(钇,原子序数比大13)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ⅢB族
B.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6个轨道中
C.5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D.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答案:A
解析:A.钇原子序数比大13,为39号元素,为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第ⅢB族,A正确;
B.钙为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4s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10个轨道中,B错误;
C.同一主族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小;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5种元素中,钙第一电离能比铁小,C错误;
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元素的电负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电负性减弱;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D错误;
故选A。
18.(2024·浙江·高考)X、Y、Z、M和Q五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最小,短周期中M电负性最小,Z与Y、Q相邻,基态Z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沸点:
B.M与Q可形成化合物、
C.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
D.与离子空间结构均为三角锥形
答案:D
解析:X半径最小为H,短周期电负性最小则M为Na,Z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则Z为O,Z与Y、Q相邻,Y为N,Q为S,以此分析;
A.H2O中含有氢键,则沸点高于H2S,A正确;
B.Na与O形成Na2O、Na2O2,则O与S同族化学性质性质相似,B正确;
C.Na2O的电子式为,Na2S的电子式为,离子键百分比 = (电负性差值 / 总电负性差值),O的电负性大于S,则Na2O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大于Na2S,C正确;
D.为sp2杂化,孤电子对为0,为平面三角形,为sp3杂化,孤电子对为1,三角锥形,D错误;
故答案为:D。
19.(2023·辽宁·高考)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下图所示。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Y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W与X的化合物为极性分子 B.第一电离能
C.Q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D.该阴离子中含有配位键
答案:A
解析: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形成1条单键且核电荷数最小,W为H,X形成4条键,核电荷数大于H,且小于其他三种元素,X为C,Y形成2条单键,核电荷数大于C,Y为O,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Z为F,Y原子价电子数为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Q为Al。
A.W与X的化合物不一定为极性分子,如CH4就是非极性分子,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则第一电离能F>O>C,B正确;
C.Q为Al,Al2O3为两性氧化物,C正确;
D.该阴离子中L与Q之间形成配位键,D正确;
故答案选A。
20.(2023·广东·高考)化合物可作肥料,所含的5种元素位于主族,在每个短周期均有分布,仅有Y和M同族。Y的基态原子价层p轨道半充满,X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X与M同周期,E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电负性: B.氢化物沸点:
C.第一电离能: D.和的空间结构均为三角锥形
答案:A
解析:E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为氧元素,X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所以, ,X为镁或者 ,X为锂,Y的基态原子价层p轨道半充满所以可能为氮或磷,Y和M同族所以为氮或磷,根据X与M同周期、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确定Z为氢元素、M为磷元素、X为镁元素、E为氧元素、Y氮元素。
A.元素电负性:氧大于氮大于氢,A正确;
B.磷化氢、氨气、水固体均是分子晶体,氨气、水固体中都存在氢键沸点高,磷化氢没有氢键沸点低,所以氢化物沸点:冰大于氨大于磷化氢,B错误;
C.同周期第一电离能自左向右总趋势逐渐增大,当出现第ⅡA族和第ⅤA族时比左右两侧元素电离能都要大,所以氮大于氧大于镁 ,C错误;
D.价层电子对为 ,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价层电子对为,没有孤电子对,空间结构为平面三角形,D错误;
故选A。
21.(2023·福建·高考)某含锰着色剂的化学式为,Y、X、Q、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具有正四面体空间结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键角: B.简单氢化物沸点:
C.第一电离能: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
答案:C
解析:由题意,Y、X、Q、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具有正四面体空间结构,可知为,故Y为H,X为N;同时分析结构,可知Q正常情况应该成两根键,Q为ⅥA的元素,同时Z也成5根键,Z为ⅤA的元素,故Q为O,Z为P。
A.和都是sp3杂化,但是中有一对孤电子对,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更大,在一个是三角锥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键角:<,A错误;
B.X、Q、Z分别为N、O、P,沸点顺序为,正确顺序为Q>X>Z,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减小,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故第一电离能:N>O>Mn,C正确;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X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前者为中强酸而后者为强酸,D错误;
故选C。
22.(2024·湖南常德·一模)被称为“不倒翁”的凉水石,其外观与翡翠极为相似。某种凉水石的化学式为,X、Y、Z、R、T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基态T原子的核外电子恰好填满10个原子轨道。R元素的单质可作为制造太阳能电池帆板的半导体材料,Y的p轨道上的电子数为R的p轨道上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X>Y
B.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比Z小的元素有1种
C.Y形成的单质只能为非极性分子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T
答案:B
解析:X原子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则X为H元素;基态T原子的核外电子恰好填满10个原子轨道,且每个原子轨道中有两个自旋不同的电子,故T的核外共20个电子,则T为Ca元素;R元素的单质可作为制造太阳能电池帆板的半导体材料,则R为Si元素;R为Si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2,p轨道上的电子数共为8,Y的p轨道上的电子数为R的p轨道上电子数的一半,则Y的p轨道上的电子数为4,X、Y、Z、R、T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推出Y为O元素,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凉水石的化学式为由化学式中元素价态合为0价可推出,Z为+3价,则Z为Al元素,综合可知。X、Y、Z、R、T分别为:H、O、Al、Si、Ca,据此作答。
A.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往右在减小,同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往下在增大,X、Y、R分别为H、O、Si,原子半径大小为:Si>O>H,即R>Y>X,故A错误;
B.Z为Al元素,同周期主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第ⅡA、ⅤA反常,因此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比Al小的元素为Na,因此有1种,故B正确;
C.Y为O元素,O形成的单质O2为非极性分子,而形成的单质O3为非极性分子,故C错误;
D.Y为O元素,简单氢化物为H2O,形成的是分子晶体,T为Ca元素,简单氢化物为CaH2,形成的是离子晶体,沸点为:CaH2>H2O,即T > Y,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化学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七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考纲解读
考纲导向
1.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
2.元素“位-构-性”的相互推断
命题分析
预计2024年高考中该部分内容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化学用语”和”元素推断”的题型中,非选择题中也会出现原子结构的表示、电离能、电负性等考点。该类型题主要是通过重大科技成果(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新发明等)尤其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为题材,来考查粒子的个微粒的相互关系;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题型会继续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归纳总结相结合。
二、知识点梳理
网络图
重点拓展
高频考点一 原子结构
一、原子或离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对于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3.质子数=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
4.质子数=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二、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
三、核外电子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即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
(2)泡利不相容原理
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如2p3的电子排布为
,不能表示为或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4.表示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四种方法
表示方法 举例
电子排布式 Cr:1s22s22p63s23p63d54s1
简化表示式 Cu:[Ar]3d104s1
价电子排布式 Fe:3d64s2
电子排布图(或轨道表示式) O:
四、明确“4个同”所代表的描述对象
1.同位素——原子,如H、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五、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与规律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H、Li、Na、K;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原子:He、Be、Mg、Ca。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Be、Ar;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O。
4.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H、Be、Al;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He、C、S;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O。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Li、Si。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Li、P。
7.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H—、Li+、Be2+。
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2倍的元素:Li、Mg。
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Be、S。
六、巧记10e-、18e-微粒
1.以Ne为中心记忆10e-微粒:
2.以Ar为中心记忆18e-微粒:
高频考点二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七横七周期,三短四长;十八纵行十六族,七主八副一0”。
2.从左到右族的分布: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B、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ⅧB族:包括8、9、10三个纵列。
3.0族:第18纵列,该族元素又称为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序数为He 2,Ne 10,Ar 18,Kr 36,Xe 54,Rn 86。
4.同周期第ⅡA和第ⅢA原子序数的差值可能为:1、11、25。
二、分区
1.分界线:沿着元素周期表中硼、硅、砷、碲、砹与铝、锗、锑、钋的交界处画一条虚线,即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的分界线。
2.各区位置:分界线左下方为金属元素区,分界线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区。
3.分界线附近元素的性质: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表现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三、元素周期表中的特殊位置
1.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部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共六十多种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镧系:元素周期表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镧到71号元素镥共15种元素。
3.锕系:元素周期表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锕到103号元素铹共15种元素。
4.超铀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轴(U)以后的各种元素。
四、元素周期表中的重要规律
1.三角递变规律
相邻的四种元素关系如图所示:,则有原子半径:C>A>B;金属性:C>A>B;非金属性:B>A>C。
2.相似规律
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位于对角线位置的元素性质相似,相邻元素性质差别不大。
3.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
4.原子序数与元素位置的“序数差值”规律
(1)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序数差值”规律。
①除第ⅡA族和第ⅢA族外,其余同周期相邻元素原子序数差为1。
②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其原子序数差分别是:第二、三周期相差1,第四、五周期相差11,第六、七周期相差25。
(2)同族相邻元素的“序数差值”规律。
①第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
②第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有两种情况:第ⅠA族、ⅡA族相差8,其他族相差18。
③第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8。
④第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镧系之前的相差18,镧系之后的相差32。
⑤第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32。
5.含量或性质特殊的元素
五、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失电子数目无关)
判断方法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阳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n++Y―→X+Ym+,则Y比X的金属性强
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左边或下方元素的金属性强
非金属性比较 本质 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与原子得电子数目无关)
判断方法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或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右边或上方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六、第一电离能、电负性
1.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一般规律 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特殊情况 第一电离能的变化与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关。通常情况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满(p3、d5、f7)和全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如同周期主族元素,第Ⅱ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s能级全充满、ⅤA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p能级半充满,比较稳定,所以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的主族元素
2.电负性大小判断。
规律 在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往下逐渐减小
方法 常常应用化合价及物质类别判断电负性的大小,如O与Cl的电负性比较:①HClO中Cl为+1价、O为-2价,可知O的电负性大于Cl;②Al2O3是离子化合物、AlCl3是共价化合物,可知O的电负性大于Cl
七、元素推断题通常考查的角度及分析依据
考查角度 分析依据
原子半径 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随电子层数的增多而增大
元素化合价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由+1→+7,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由-4→-1(O、F除外);②同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均相同(适用于短周期主族元素,氧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①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F无正价,O无最高正价,不考虑)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情况下,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物质的熔点、沸点 ①一般情况下,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越高,如沸点:I2>Br2>F2;②NH3、H2O、HF的沸点反常高,是因为分子间形成氢键,使物质的沸点升高
得失电子能力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②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电负性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稀有气体元素除外);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八、解答元素推断题的基本方法
1.已知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已知元素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特性)
3.已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利用周期表片断推断元素的种类
(1)利用H、He的特殊位置
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的位置关系如图:
则可以推出X为He,再依次推知Y为F、Z为O、W为P。
(2)利用元素的位置关系与原子序数关系
a.同一周期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一般比左边元素原子序数大1,比右边元素的原子序数小1。
b.同主族中相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关系
九、关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认识误区
1.误认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族序数。但是,F无正价。
2.误认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但是,HClO、H2SO3是弱酸,忽略了关键词“最高价”。
3.误认为同周期相邻两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等于1。忽视了相差11(第4、5周期)和25(第6、7周期)。
4.误认为失电子难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碳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失电子难,得电子也难。
5.误认为得失电子多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6.误认为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绝对值相等的元素只有第ⅣA族的某些元素。忽视了第ⅠA族的H的最高正价为+1价,最低负价为-1价。
十、通过“三看”比较微粒半径大小
在中学化学要求的范围内,可按“三看”规律来比较粒子半径的大小:
1.“一看”电子层数:一般情况下,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r(Li)r(Na+)
2.“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r(Na)>r(Mg)>r(Al)>r(Si)>r(P)>r(S)>r(Cl)、r(O2-)>r(F-)>r(Na+)>r(Mg2+)>r(Al3+)
3.“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r(Cl-)>r(Cl)、r(Fe2+)>r(Fe3+)
三、高频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一 原子结构
典例精析
1.(2023·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硫的下列4种微粒,若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要能量最多的是
A.[Ne] B.[Ne] C.[Ne] D.[Ne]
2.(2022 山东卷,3)138O、158O的半衰期很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人工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中子数为2
B.X、Y互为同位素
C.138O、158O可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
D.自然界不存在138O2、158O2分子是因其化学键不稳定
3.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主要成分为Cu、Sn、Pb,还含少量Fe、As、O等元素。对上述有关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态Cu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B.基态Fe原子最高能级的轨道形状为哑铃形
C.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As
D.电负性最大的是O
变式训练
1.(2023·上海黄浦·统考二模)电子亚层2p的三个轨道之间具有不同的
A.能量 B.形状 C.空间伸展方向 D.可容纳电子数
2.(2021 河北选择性考试,5)用中子轰击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氮核He)的核反应为:X+n→Y+He。已知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XO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
B.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C.X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D.6Y和7Y互为同素异形体
3.(2024·广东·一模)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的结构式:Cl-S-S-Cl
B.基态Mn原子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
C.四氯化碳分子的空间填充模型:
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高频考点二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典例精析
1.已知:X、Y、Z、W为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基态X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电子仅有1种空间运动状态;Y的单质在空气中的含量位居第二,Z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基态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X>Y>Z B.电负性:W>X>Y
C.氢化物的沸点:X>Y D.W与Y形成的化合物为分子晶体
2.(2022 湖南选择性考试,5)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的共价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的原子序数等于X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Y>X>W
C.Z的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D.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与W位于同一主族
3.(2022 广东选择性考试,7)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丁>戊>乙
B.非金属性:戊>丁>丙
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
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
变式训练
1.(2022 全国甲卷,12)Q、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Q与X、Y、Z位于不同周期,X、Y相邻,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Q原子内层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 B.单质的熔点: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
2.LDFCB是电池的一种电解质,该电解质阴离子由同周期元素原子W、X、Y、Z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结构如下图,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的核外电子总数,四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杂化方式是
B.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Z的沸点最高
C.电负性:
D.元素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一元强酸
3.(2021 浙江1月选考,16)现有4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和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Q在同一周期。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一半
Y 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之和为零
Z 单质为淡黃色固体,常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
Q 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时,X单质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B.Y与Q元素组成的YQ4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C.Y、Z、Q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
D.第五周期且与Q同主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
四、考场演练
1.(2023·浙江·高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B.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
C.的空间结构:(平面三角形)
D.的形成过程:
D.HCl是共价化合物,不存在电子得失,其形成过程应为,故D错误;
故选:C。
2.(2023·湖南·高考)下列化学用语表述错误的是( )
A.HClO的电子式:
B.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C.NH3分子的VSEPR模型:
D.基态N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
3.(2023·北京·高考)下列化学用语或图示表达正确的是( )
A.的电子式为
B.的VSEPR模型为
C.电子云图为
D.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4.(2023·江苏·高考)元素C、Si、Ge位于周期表中ⅣA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B.第一电离能:
C.碳单质、晶体硅、SiC均为共价晶体 D.可在周期表中元素Si附近寻找新半导体材料
5.(2024·天津河北·一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和是同一种核素
B.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C.由于氢键的作用,的稳定性强于
D.硫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6.(2023·重庆·高考)化合物X3Y7WR和X3Z7WR所含元素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差7,1molX3Y7WR含40mol质子,X、W和R三种元素位于同周期,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R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R B.非金属性:X>R
C.Y和Z互为同素异形体 D.常温常压下X和W的单质均为固体
7.(2024·云南曲靖·一模)X、Y、Z、W、R为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最小,Y、Z处于同一周期,Y与X形成的简单化合物键角约为107°,基态Z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性最强的无机含氧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R>W>Y>Z>X
B.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Y>Z
C.实验室可电解熔融获得W的单质
D.X、Y、Z形成的化合物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8.(2024·安徽合肥·一模)某纳米酶含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X、Y、Z、M四种短周期元素。基态X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Y、M位于同一主族,且Y、Z、M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X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X>Z
C.XY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D.基态M原子核外电子有9种运动状态
9.(2024·湖北·一模)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位于第四周期且基态原子中有5个未成对电子,基态原子的能级与能级的电子数相等,是的等电子体,四种元素形成的配合物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电负性:
C.配体ZW中配位原子为Z D.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10.(2023·全国甲卷)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9。Y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K层电子数相等,WX2是形成酸雨的物质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与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D.的最高价含氧酸是弱酸
11.(2023·全国乙卷)一种矿物由短周期元素W、X、Y组成,溶于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W、X、Y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简单离子与具有相同的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常见化合价有、 B.原子半径大小为
C.YX的水合物具有两性 D.W单质只有4种同素异形体
12.(2023·浙江·高考)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轨道全充满,Y的s能级电子数量是p能级的两倍,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Q是纯碱中的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负性:
B.最高正价:
C.Q与M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13.(2023·辽宁·高考)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述正确的是( )
A.BeCl2的空间结构:V形 B.P4中的共价键类型:非极性键
C.基态Ni原子价电子排布式:3d10 D.顺—2—丁烯的结构简式:
14.(2023·湖北·高考)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同一短周期元素,其中X、Y、Z相邻,W的核外电子数与X的价层电子数相等,是氧化性最强的单质,4种元素可形成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极性: B.第一电离能:XC.氧化性: D.键能:
15.(2023·湖南·高考)日光灯中用到的某种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为3W3(ZX4)2·WY2。已知:X、Y、Z和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W为金属元素。基态X原子s轨道上的电子数和p轨道上的电子数相等,基态X、Y、Z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之比为2: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X>Y>Z>W
B.原子半径:XC.Y和W的单质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
D.Z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16.(2023·浙江·高考)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与Z位于同一周期,且只有X、 Y元素相邻。X基态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W原子在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
B.电负性:
C.Z、W原子形成稀有气体电子构型的简单离子的半径:
D.与水反应生成产物之一是非极性分子
17.(2023·重庆·高考)“嫦娥石”是中国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的新矿物,其主要由和(钇,原子序数比大13)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ⅢB族
B.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填充在6个轨道中
C.5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D.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18.(2024·浙江1月)X、Y、Z、M和Q五种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半径最小,短周期中M电负性最小,Z与Y、Q相邻,基态Z原子的s能级与p能级的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沸点:
B.M与Q可形成化合物、
C.化学键中离子键成分的百分数:
D.与离子空间结构均为三角锥形
19.(2023·辽宁·高考)某种镁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阴离子结构如下图所示。W、X、Y、Z、Q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Y原子序数之和等于Z,Y原子价电子数是Q原子价电子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W与X的化合物为极性分子 B.第一电离能
C.Q的氧化物是两性氧化物 D.该阴离子中含有配位键
20.(2023·广东·高考)化合物可作肥料,所含的5种元素位于主族,在每个短周期均有分布,仅有Y和M同族。Y的基态原子价层p轨道半充满,X的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X与M同周期,E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电负性: B.氢化物沸点:
C.第一电离能: D.和的空间结构均为三角锥形
21.(2023·福建·高考)某含锰着色剂的化学式为,Y、X、Q、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具有正四面体空间结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键角: B.简单氢化物沸点:
C.第一电离能: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
22.(2024·湖南常德·一模)被称为“不倒翁”的凉水石,其外观与翡翠极为相似。某种凉水石的化学式为,X、Y、Z、R、T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电子只有一种自旋取向,基态T原子的核外电子恰好填满10个原子轨道。R元素的单质可作为制造太阳能电池帆板的半导体材料,Y的p轨道上的电子数为R的p轨道上电子数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R>X>Y
B.同一周期,第一电离能比Z小的元素有1种
C.Y形成的单质只能为非极性分子
D.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T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