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 2课时 )一、学习目标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三个子目(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讲述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历程。▲ 民族国家和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民族国家的概念、国际法的形成特点及评价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唯物史观】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理解近代民族国家与古代的帝国、王国的区别,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认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有效信息,梳理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历程,认识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让学生培养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国际关系的法制精神,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二、学习过程【自学测评】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专制王权国家形成(1)背景①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觉醒;②15世纪前后,西欧的封建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③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④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2)表现①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规定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民族教会——英国国教 。②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权到达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3)弊端: 国家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2.民族国家的建立(1)背景①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②启蒙思想推动民族主义形成;③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 ,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标志: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3)特征特点: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国际法形成的背景(1) 欧洲主权国家的建立,主权意识加强 。(2)人们希望通过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3) 《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2.国际法形成的过程(1)开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①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开创了 它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③确认了 确认了缔约囯对条约必须遵守,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进行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2)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3)发展——“维也纳体系”(大国协调、欧洲均势)①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②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③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损害中小国家的利益;导致冲突不断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表现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②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是,国际联盟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③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遭破坏。(2)表现①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②1946年,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类国际组织数量的激增,推动了国际法发展。(3)评价: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地贡献。但是仍有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合作探究】1.问题探究探究一 西方的民族国家意识材料17:19世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此起彼伏,民族主义盛行。那些近代国家在经济上为国民提供着自由大市场,在社会层面上为人们提高社会地位,社会威望提供着各种途径,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密集,为了生存空间而进行的竞争更为激烈,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代表着安全、自由、强大和希望,民族国家的存在及强大,才能有效地抵御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不友好的力量,民族国家才能世代续存得到保障。——李肇中《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材料18 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和精神武器,是一面革命的旗帜,具有很大历史进步性……但是,民族主义本身却带有不可克服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使它的“视野”无法越出本民族(利益)的范围,往往把本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建立在践踏其他民族利益和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民族主义还具有潜在的、强烈的扩张性,一旦国家间有矛盾,民族主义便会膨胀为大民族主义……正因如此,“当西欧民族国家建成之后,民族主义就转化成为一种带有侵略性的殖民侵略和扩张的学说”。民族主义逐渐蜕变为欧美列强对外扩张、争夺霸权的理论根据和精神动力。——摘编自赵文亮《民族主义与二十世纪的战争》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你对西欧民族国家意识的理解。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推动和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国家意识进一步增强。民族国家成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旗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运动。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增强国家实力,保障人民生活。同时也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引发战争。2.问题探究探究二 欧洲形成国际法材料19 1500年以后,世界历史进入近代。由于许多欧洲国家脱离了教皇控制,争得了独立,形成了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新的国际关系,近代国际法随着新的国际关系的产生而在欧洲产生。罗马法对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国际法制度当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罗马法的痕迹。材料20 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务,使得武力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整个欧洲成为一个你争我斗的决斗场,国对国正如狼对狼的自然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显得尤为迫切。——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问题5: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国际法形成于近代欧洲的原因。地理大发现,各国的联系与交往增多;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欧洲主权国家的建立,主权意识加强;建立法律制度,处理新的国家关系。3.问题探究探究三 特朗普“退群”材料:特朗普上台后,鼓吹和奉行美国第一、美国优先—事事处处必须让美国利益最大化,否则“退群”。比如,特朗普认为,加入巴黎协定美国吃亏了,所以必须要退出;特朗普认为伊朗没有全面履行伊核协议,哪怕最权威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多次表态,伊朗全面履行了伊核协议,但特朗普就要一意孤行,认为美国在伊核协议中没有得到最大利益,所以要“退群”。根据教材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特朗普“退群”,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国际法?积极意义: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了一己私利,肆意践踏国际法,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三、本节精练1.(2022北京)1625年,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国际法是主权者之间确定并相互认可的一套规则,此书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下列选项属于国际法的是①《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②《拿破仑法典》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④《联合国宪章》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2023湖南)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3.(2023浙江)有位法学家认为,即使在战争的剧烈震荡和风暴的时候,人类也必须遵循和服从它所拥有的自然法规范。他为战争创造了一部法典,为和平确立了一个纲领,后世给予他极高的荣誉,将其称为“国际法之父”。他创造的这部“法典”是A. 《十二铜表法》 B. 《战争与和平法》C. 《拿破仑法典》 D. 《查士丁尼法典》4.(2023山东) 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A. 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 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 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 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5.(2023湖南)17世纪后期,欧洲各国纷纷通过谈判解决领土争端,并勘定地界、树立界碑、出版地图,向公众传达有关国土疆域的信息。这一现象反映A.近代地形勘测技术的进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C.谈判是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D.地图是解决争端的主要依据6.(2022湖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 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4分)答案:1.D 2.B 3. B 4. A 5.B6.(1)变化:《国际联盟盟约》开始制止战争;《非战公约》开始宣布战争非法,强调只能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联合国宪章》禁止非法使用武力,授权安理会维护世界和平,承认正当自卫权。(2)背景:世界大战的影响;国际合作的加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