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柱的受力分析及平法制图规则 课件(共14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同步教学(北京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4柱的受力分析及平法制图规则 课件(共14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同步教学(北京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建筑识图与构造
第三篇 施工图的综合识读
单元一 房屋建筑施工图识读
单元二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
单元二 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
本单元以实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案例为依托,对框架结构整套结构施工图的图示内容、识读步骤、识读要点等进行分析。
1. 理解柱构件受力情况。
2. 了解柱的钢筋设置及构造要求。
3. 掌握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
学习任务4
任务目标
柱的受力分析及平法制图规则
1. 柱的受力分析
柱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并把屋盖和楼盖荷载传至基础,是建筑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在框架结构中,由梁构件和柱构件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在受到压力、剪力和弯矩作用下,柱构件要保证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
柱是以承受轴向压力为主,并同时承受弯矩、剪力的构件,如多层框架房屋和单层厂房中的柱是典型的受压构件。受压构件按轴向压力在截面上作用位置不同分为: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理想的轴心受压构件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时钢筋位置和截面几何尺寸的误差、构件混凝土质量不均匀、荷载实际位置的偏差等因素,更不可能有真正的轴心受压。多层框架结构房屋的柱,在抗震作用下常同时受到轴向力和弯矩,属于偏心受压构件。
框架柱:
梁上柱和墙上柱:
框支柱:
1
2
3
存在于框架结构中,如图3-2-17所示。在框架结构中,柱生根于基础,基础为柱的支撑体系,所以柱的钢筋要锚固在基础之中;框架梁支撑在框架柱上,框架柱是框架梁的支撑体系,梁的纵筋应锚固入柱内。
当建筑结构某个位置底部没有柱子,到了某一层又需要设置柱子,那么柱子可以从下一层的梁上生根,这就是梁上柱;从剪力墙上生根的,就是剪力墙上柱。如图所示。梁上柱在梁上生根,以梁为支座,梁上柱的钢筋锚固在起下面的梁内。墙上柱在剪力墙上生根,以剪力墙为支座,纵筋锚固在其下面的墙内。
因为建筑功能要求,下部大空间,上部部分竖向构件不能直接连续贯通落地,而通过水平转换结构与下部竖向构件连接。当布置的转换梁支撑上部的剪力墙的时候,转换梁叫框支梁,支撑框支梁的柱子就叫作框支柱。框支柱柱内全部纵向钢筋配筋率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框架结构纵向钢筋的有关规定。
2. 柱的分类及钢筋骨架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柱包括框架柱(图 3-2-15)、框支柱(图 3-2-16)、剪力墙上柱、梁上柱(图 3-2-17)。
柱内钢筋
柱受到压力、剪力和弯矩作用,柱内需配置纵筋和箍筋。纵筋的作用是帮助混凝土承担压力,防止混凝土出现突然的脆性破坏,并承受水平荷载引起的弯矩;柱箍筋主要承担水平荷载引起的剪力并与纵筋组成空间骨架,减少纵筋的计算长度,因而避免纵筋过早的压屈而降低柱的承载力,并且,箍筋能加强对混凝土的约束程度,提高框架柱的弹塑性变形能力。柱的剪切破坏主要在柱顶部和柱根部,所以柱的箍筋在柱两端需要加密,加密范围是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柱的钢筋骨架如图3-2-18 所示。
3.柱构件基本构造要求
一般采用方形或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柱常采用矩形截面,截面长边布置在弯矩作用方向,长边与短边的比值一般为1.5~2.5。偏心受压构件可采用工字形、T 形等形状的截面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
柱的截面形式:
纵筋:
柱内的纵筋一般采用HRB400和HRB335级热轧钢筋;方形和矩形柱中纵向钢筋的根数不得少于4 根,每边不得少于2根;圆形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 不宜小于12mm,过小则钢筋骨架柔性大,施工不便。工程中通常在12~32mm范围内选择。
箍筋:
柱的箍筋一般采用HPB300级钢筋、HRB335级钢筋,也可采用HRB400级钢筋,且应做成封闭式,并与纵筋绑扎或焊接形成整体骨架。
复合箍筋: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 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以防止位于中间的纵向钢筋向外弯凸。复合箍筋布置原则是尽可能使每根纵向钢筋均处于箍筋的转角处,若纵向钢筋根数较多,允许纵向钢筋隔一根位于箍筋的转角处。复合箍筋的肢数是指在截面宽高方向上钢筋的根数,一般柱用“宽度方向肢数× 高度方向的肢数” 形式表示复合箍筋的形式,如图3-2-19所示。
柱的钢筋构造
柱的钢筋构造
柱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
1.截面注写方式
截面注写方式,是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注写方式:从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按另一种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
注写内容:柱编号、截面尺寸b×h、角筋或全部纵筋(当纵筋采用一种直径且能够图示清楚时)、箍筋的具体数值(箍筋的注写方式同列表法),以及在柱截面配筋图上标注柱截面与轴线关系b1、b2、h1、h2的具体数值。
柱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
2.列表注写方式
列表注写方式,就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柱中各选择一个(有时需几个)截面,标注柱的几何参数代号;另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同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表 3-2-7)。
柱平法施工图的制图规则
列表注写方式绘制的柱平法施工图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结构层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结构层号。此项内容可以用表格或其他方法注明。
第二部分:柱平面布置图。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柱中各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柱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h1、h2,用以表示柱截面形状及与轴线关系。
第三部分:柱表。柱表内容包含以下六部分:
①柱编号:由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
②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分两种:当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往下一层的结构层楼面标高。
③柱截面尺寸b × h 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 和h1、h2 的具体数值,须对应各段柱分别注写。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与轴线重合一或偏离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h2 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
④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 边中部筋和h 边中部筋三项。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可将纵筋写在“全部纵筋”一栏中。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
⑤箍筋种类型号及箍筋肢数,在箍筋类型栏内注写。
⑥柱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与间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