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视频:电影《第二十条》校园霸凌案校园霸凌是指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和心理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什么是校园霸凌校园霸凌行为包括:言语文字霸凌:挖苦嘲笑、起外号、说黄段子、威胁等社交霸凌:有意排斥某人、孤立某人、散播有关某人的谣言、当众给某人难堪等肢体霸凌:打人、朝某人吐口水、推搡绊倒、破坏某人的东西、做侮辱性手势等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培养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增强学生社会公德修养。法治观念:养成自律青春期的生活态度,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荣辱意识,“至善”的追求,能够做到有所为 ,有所不为,能够”见贤思齐” ,端正自己的行为,追求理想的境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P27-3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时间:5分钟)探究点一:行己有耻1、什么是“行己有耻”。2、“行己有耻”的要求3、怎样认识“羞恶之心”(作用)探究点二:止于至善4、什么是“止于至善”5、“止于至善”的要求有哪些?6、为什么要树立好的榜样(作用)7、什么是青春最好的证明新课导入为什么我们刚刚入学,练习写字时需要用田字格呢?对汉字的书写起到了规范、引导的作用由这个“格”字,你想到了什么?做任何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否则就不能成功。青春年少的我们,需要奋斗,但也需要遵守规则,不做出格的事情,让自己青春无悔!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一、行己有耻一、行己有耻孔子:“行己有耻”。思考:1.“行己有耻”的含义 p28“行己有耻”: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新课导入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习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学淡淡地回答:“写作文”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笑话一则2为什么要做到“行己有耻” (原因)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放纵,总有一些基本的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的界限不能逾越。笔记探究二 :说一说: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耻”的事?辱骂他人校园暴力待人冷漠不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乱涂乱画酒后驾车笔记3、行止有耻的要求: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P28)哈哈,你看,我这次考试得了100分。他只得了53分我就这个成绩,怎么滴吧!你那个100分还不是作弊来的。议一议评一评他们两个哪个是知耻的?都是不知耻的表现。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以为耻”,不是缺少羞耻心,而是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可耻的。②要求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3.2-1行己有耻案例:今天我们实行无人监考的考试方式考试数学,考完后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我遇到一道难题怎么算也不行,看看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而老师没在。我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我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有得唠叨我”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新课讲授3、“行己有耻”的要求 P28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犯道德底线和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案例一:近日,广西一位母亲黄女士称,其今年13岁的儿子小兵(化名)沉迷网络游戏,半年多竟花掉了夫妻两辛苦攒来的6万元积蓄,令她心痛不已。案例二:据媒体报道,一位23岁的小伙子因为玩魔兽上瘾,觉得周围全是魔兽,没法活了直接想跳楼案例三:近日,记者在省城某医院门诊看到,一名面部表情痛苦的男孩在家人的陪同下在等待就诊。据男孩家属介绍,男孩是因为颈椎疼痛而来医院就诊的。“可他只有15岁啊,怎么患上了成人病了?”面对记者疑问,其家长表示,孩子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有时候甚至一天24小时待在电脑前,从而导致劲椎病发。在面对不良诱惑时,他们的做法给到我们中学生什么启示?新课讲授2、“行己有耻”的要求 P29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增强自控力的方法方法与技能020103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例如,不乱发脾气,不随便许诺,不说某些口头禅。增强“我不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例如,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出门前和家人打招呼。增强“我想要”的力量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例如,日常的零花钱支出,上网或者看电视所用的时间。加强自我监控方法2方法1方法3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030102需要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一、行己有耻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04二、止于至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很多大学的校训中都提到了“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3.什么是“止于至善”?①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②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③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互帮互助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孝亲敬长①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2、“止于至善”的要求有哪些?笔记区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P30②对个人: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P31③对社会: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P315、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P30-31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 “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而返。③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请你思考:这对我们追求止于至善有何启示?探究:“止于至善”你小时候做过哪些“难以启齿”的事?考试作弊,还被抓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了。太丢脸了。上学时欺负过班里同学,现在很后悔当初自已的不懂事,然后每次看到校园欺凌的影视剧,我都在想,我真的是混蛋!小时候偷家里的钱。被狠狠地打,写了保证书,当时不觉得错。后来知错了,也感谢爸妈当时的严厉,我才没走偏。思考:同学们反思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慎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思维导图行己有耻含义:凡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要求:有知耻之心,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树立底线意识磨砺意志,增强自控力止于至善含义:是追求“至善”的精神境界要求:从小事做起寻找榜样自省、慎独3.2青春有格作用和要求作用课堂练习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作为榜样。“感动中国人物”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一次又一次地使我们的心灵得到洗礼。开展“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有利于( )①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②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全社会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力量,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养④杜绝社会上的不正之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课堂练习2.“德合天地,止于至善”是中华德善文化的价值追求,对崇德向善价值理念的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主题,中国将“德善”作为一切道德的本源。下列同学的表现体现出这一境界的是 ( )①张凡同学经常利用寒暑假,组织同学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②李婷同学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并积极调整自己③王力同学遇到老人摔倒害怕被讹,急忙走开④钱峰同学非常乐于助人,只要是朋友请求帮忙他都答应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本课小测3. (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下列对“止于至善”认识正确的是( )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④“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向榜样学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4.杜富国: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然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马旭: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无偿捐赠1000万元。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攒而来的。他们至今生活捡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1)材料中这些“止于至善”的人具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如何向他们学习达到“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1)舍己为人、热爱祖国、与人为善、无私奉献、勇担责任等。(2)①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至善”的追求。②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③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④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⑤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教师寄语: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同做圆梦人,更需要青年一代奋发图强。同学们,让我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