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单元第19课。该单元意在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面貌,共有四课内容,分别是: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19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即四个要点:一是讲述二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以及伴随冷战发生和发展,国际格局从两极逐渐走向多级的演变;二是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种种的新变化,三是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发展与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四是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与发展中国国家的发展。本课位于本单元的第二课,与第20课和第21课呈并列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文字材料、图表、图片等史料创设情境,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辩证看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等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素养。2.通过问题探究,理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解马克思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思想,从而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四个自信。3.习得从文献、表格等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提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习得用辩证唯物主义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重要的新变化难点:1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各种新变化的内在联系。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展,以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二战刚结束及二战后重建的英国、美国和日本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思考:是什么灵丹妙药让资本主义国家从废墟萧条走向恢复繁荣?(设计意图:通过强烈反差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知欲。)环节二: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表现1.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通过展示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轴引入第一个子目。让学生思考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哪个新的阶段?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轴,你可以得出什么历史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建构时空观念,使学生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点出本课的主线,重构教学逻辑。)2)展示图片、材料,让学生思考:科技的发展来自于理论的一些突破,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哪些重大突破呢?它的主要科技成果有哪些?3)展示材料:通用汽车公司100多年的发展历史,拥有400亿美元资产,而微软公司发展十几年就拥有了2000亿美元。苹果市值一直是全球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市值多53%。思考:跟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呢?(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让学生回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一系列变化。)2.社会结构的新变化。1)阅读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思考: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数据分析,使学生直观上认识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3.国家的宏观调控。1)展示材料: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了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它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在世界已经连成一个整体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做法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国际关系也日趋恶化。——《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问题:通过教材及材料,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原因。2)展示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图表,让学生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积极影响。3)出示战后西方国家年均生产增长率与商品价格变化的表格,让学生分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对策。4)通过图示,让学生思考:如何理解“‘大萧条’后资本主义通过‘’钟摆式调节’实现自我救赎。”5)出示图示,简单了解国家协调的相关史实,此处一笔带过。(设计意图:通过表格材料以及图示材料,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辩证的分析问题。通过最后的图示小结,架构时空观念,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4.“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1)通过漫画“一种身份两种命运”引入本子目2)展示材料:这是某国曾经有过的状况:1.几乎100%家庭生活富裕。2.高收入者纳税高达80%,低收入者免税。3.人人享受医疗保险、失业救济、住房补贴等;4.每年享受2个月假期,近100天的休假;5.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不上班;6.母亲可以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7.靠多生子女的母亲靠救济过上富裕生活。思考:福利国家的建立有什么作用呢?展示材料:法国超级懒虫提尔里的故事思考:社会福利是不是越高越好?活动探究:20世纪80年代,某西方国家政府准备调整福利政策,降低社会福利,邀请代表召开意见征求座谈会,如果你是受邀者,谈谈你的看法。身份选择:富人阶层、中间阶层、普通民众(设计意图:通过漫画、人物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辩证的看待福利社会问题。情境创设,课堂活动可以将历史拉近生活,让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西方福利国家的相关知识点。)环节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通过展示黑人社会运动和经济危机的两组图片,前后的时间差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调整之后,社会运动和经济危机仍旧会爆发?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实质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发展,以及其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的现象,实现难点突破。)环节四:新变化的反思问题探究:通过本课所学,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这段话?回望历史感悟现实,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解,促使学生学以致用,使得学生学习能力得以迁移,并增加学生的四个自信,升华家国情怀。)环节五:课堂小结及课堂练习在课堂小结环节运用希沃白板游戏,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结构,加深学生记忆,内化生成新的知识体系。在课堂练习环节也利用希沃白板的游戏,围绕本课重难点,设置相关问题。(设计意图:1 使学生学会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各种新变化的内在联系。2 随堂练习的游戏形式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能很好的检验课堂的学习效果,还能扫除学生的疲惫感,一箭三雕。) 板书设计: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新变化的表现:1生产力:第三次科技革命2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国家的宏观调控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二、新变化的实质三、新变法化的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