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 含答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word版 含答案 )

资源简介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1.(2分)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西瓜和西瓜籽分别是(  )
A.果实和种子 B.种子和果实 C.果实和果实 D.种子和种子
2.(2分)习主席向全球发出绿色宣言:“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象生活在热带雨林,它们的大耳朵有利于散热
B.生活在高寒地区的牦牛,毛长皮厚,这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C.萝卜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颜色不同,这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D.蚯蚓的活动能使土壤疏松、肥沃,这说明生物能限制环境的发展
3.(2分)每年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国家倡导每个公民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为神州大地添新绿。下列关于移栽植物的做法中,没有利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B.选择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栽
C.给移栽的植物及时松土增加土壤空气含量
D.移栽前剪掉部分枝叶,避免体内水分散失过多
4.(2分)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  )
A.目镜15×、物镜4× B.目镜10×、物镜4×
C.目镜10×、物镜10× D.目镜15×、物镜10×
5.(2分)生物兴趣组在进行“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是为了消耗叶片中的淀粉
B.水浴加热装置中,小烧杯中浸没叶片的液体是酒精
C.滴加碘液后看到的现象是遮光部分变蓝色
D.该实验能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6.(2分)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绒毛壁薄
B.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C.小肠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D.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酶
7.(2分)下列实例与运用的生物技术,匹配正确的是(  )
A.“多莉”羊的诞生--转基因技术
B.培养无病毒植株--无土栽培
C.酸奶、泡菜的制作--发酵技术
D.试管婴儿的培育--克隆技术
8.(2分)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原因是(  )
A.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B.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是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D.唾液中含有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9.(2分)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在草地上生活的同种昆虫
B.雄狮领着狮群从不同方向追击猎物
C.海葵和寄居蟹在一起共生
D.“四大家鱼”在不同的水层中生活
10.(2分)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1是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B.4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C.西瓜汁主要存在于5中
D.2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11.(2分)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和临时玻片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  )
A.玻片标本上写有“96”字样,通过显微镜观察的物像也是“96”
B.显微镜的倍数越大,则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C.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
D.盖盖玻片时,应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12.(2分)如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上、下腔静脉,内流动脉血
B.②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
C.③④之间有瓣膜,血液只能从③流向④
D.⑤为肺循环的终点,⑥为体循环的起点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6分)
13.(每空1分,共15分)在学习完生物学八年级上册“动物的主要类群”后,小华从互联网上收集了一些动物的图片,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类,如如图一和图二所示,请分析下列问题:
(1)小华将动物归纳出了图一和图二两大类别的依据是 。
(2)图一中A的身体是由2层细胞构成的,内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作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 可辅助捕食。另外,生物A与B有着共同的特征,即 。人们若不注意个人卫生,体内易寄生C而表现出磨牙、面部白斑、生长迟缓等症状,C适于寄生生活的的特点之一是体表有 ,起保护作用。D柔软的身体外有两片贝壳,是由 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3)图一中的E和F两种动物的身体都是由许多 组成的;E身体中 (甲或乙)端为前端,E靠 进行呼吸。
(4)图二中的动物,必须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有 (填字母)。H类动物发育过程中的突出特点是 。
(5)J类群体表有 ,其结构特点在与生活环境相适应方面,可以起 的作用。动物I适于飞行的呼吸结构特点是: 。
(6)小华对图二中的动物进行了进一步归类,如果他将GHIJ归为一类,K归为一类,划分依据是 。
14.(每空1分,共6分)“八年耕耘源于对科学的痴迷,一畦畦豌豆蕴藏着遗传的秘密。”让我们从150多年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孟德尔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D、d表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可以判断 (填“高茎”或“矮茎”)为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2)孟德尔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子二代(用F2表示)植株中,不仅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子一代全部为高茎,子二代出现了矮茎,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亲代的遗传物质是以 为桥梁传给后代的。
(3)孟德尔没有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而是对F2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数量统计。若矮茎豌豆为277株,则理论上高茎豌豆植株数量应是其 倍,高茎豌豆中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占比约为 。
15.(每空2分,共10分)小小的神经元很神奇,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人体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系统,比电脑复杂得多。你想了解它吗?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结构包括:① ,② 。
(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的突起外表套上一层 构成,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条 。
(3)A图中显示的是显微镜下神经元突起的末端相互联系形成的 。
16.(每空1分,共8分)如图为蘑菇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这种蘑菇为食用真菌,能够食用的部分是[①] 和[③] ,它们统称为 。
(2)蘑菇靠 吸收养料和水分。
(3)[⑤]是 ,它们是从[②] 里散落出来的,其作用是 。
(4)有些蘑菇具有极强的毒性,误食后可引起 ,因此从野外采来的蘑菇,必须仔细鉴别,不可随意食用。
17.(每空1分,共8分)如图是蝗虫和家蚕两种昆虫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C和D的名称是 。在C→D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
(2乙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属于 ,属于这种发育类型的昆虫还有 。(两例)
(3)d表示的发育时期叫做 。如果乙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填图中字母)。
(4)丝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产物之一,是蚕结茧是分泌的蚕丝纺织而成。农业上可通过延长 期来提高蚕丝的产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中蚕的“死”是指家蚕发育的 时期的结束。
18.(每空1分,共7分)习总书记谈生态文明建设时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图一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图二表示不同生物内总能量,图三表示植物部分生理活动(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据图作答:
(1)图一有 条食物链,其中螳螂和黄雀是 关系。
(2)图一的各种生物通过 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3)若图二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蝉所在最短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的总能量,则图一中与丙对应的生物是 。
(4)二氧化碳通过图三中的生理活动 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和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5)图三中a表示根的吸收作用,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用来进行 作用。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2分)
1-5:ADCDC
6-10:DCDBB
11-12:BA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6分)
13.
【考点】对动物进行分类;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类的主要特征;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物的分类.
【答案】(1)体内有无脊柱
(2)消化腔;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角质层;外套膜
(3)体节;甲;湿润的体表
(4)GH;变态发育
(5)角质的鳞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双重呼吸,有独特的气囊,辅助呼吸
(6)GHIJ 为卵生,K为胎生
【分析】图一中的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图二中的动物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D蛏属于软体动物,E蚯蚓属于环节动物,F瓢虫属于节肢动物,G是鱼类,H青蛙属于两栖动物,I家鸽属于鸟类,J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K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
【解答】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图一中的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图二中的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2)图一种的A是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水螅的身体是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的。内外胚层之间填充着两层细胞分泌的胶状物质。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刺细胞就是其中的一种。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B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共同的特征为:有口无肛门。C是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蛔虫的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可以防止蛔虫被人体小肠内的消化液等物质侵蚀。D是缢蛏,属于软体动物,其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3)图中E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F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二者的身体都是由许多体节组成的,蚯蚓身体的甲端为前端,因为甲端离环带较近。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表来完成。
(4)图二中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的是G鱼类、H两栖类。两栖类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有显著不同,属于变态发育。
(5)J为爬行动物,其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I为鸟类,适合飞行的呼吸结构特点:双重呼吸,有独特的气囊辅助呼吸。
(6)如果将GHIJ归为一类,K归为一类,划分依据是生殖方式的不同:GHIJ都为卵生动物,K为胎生动物。
故答案为:(1)体内有无脊柱
(2)消化腔;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角质层;外套膜
(3)体节;甲;湿润的体表
(4)GH;变态发育
(5)角质的鳞片;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双重呼吸,有独特的气囊,辅助呼吸
(6)GHIJ 为卵生,K为胎生
【点评】能够对动物进行正确的分类,并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4.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生物的变异现象;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专题】过程示意图;类比推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
【答案】(1)高茎;DD、dd
(2)变异;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3)3;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3)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解答】解:(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做亲本(用P表示)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用F1表示)全部都是高茎,子一代没有表现出的性状矮茎一定是隐性性状,而高茎是显性性状,其中亲本中高茎的基因组成一定为DD,矮茎的基因组成是dd。亲代的遗传物质是以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为桥梁传给后代的。
(2)孟德尔带着疑惑,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在子二代(用F2表示)植株中,不仅有高茎的,还有矮茎的。子一代全部为高茎,子二代出现了矮茎,这种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
(3)孟德尔的部分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相关基因用D、d表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如图:
从遗传图解中可以看出,F2中高茎豌豆植株数量应是矮茎豌豆的3倍,即277×3=831(株),高茎豌豆中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占比约为
。所以理论上高茎豌豆中基因组成为Dd的植株约为831×=554(株)。
故答案为:(1)高茎;DD、dd
(2)变异;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
(3)3;【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5.
【考点】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专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的突起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
【解答】解:(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体和②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2)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
(3)神经系统主要由亿万个神经元组成的,而且神经元之间纵横交错,相互联系,形成了贯通全身的信息传递网络--神经组织。
故答案为:(1)细胞体;突起。
(2)髓鞘;神经。
(3)神经组织。
【点评】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16.
【考点】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真菌
【专题】结构示意图;生物的分类.
【答案】(1)菌盖;菌柄;子实体
(2)地下菌丝
(3)孢子;菌褶;萌发形成新个体
(4)中毒
【分析】图中①是菌盖,②是菌褶,③是菌柄,④是菌丝,⑤是孢子,其中菌盖和菌柄可以食用。
【解答】解:(1)假如这种蘑菇为食用真菌,图中①是菌盖,②是菌褶,③是菌柄,地上部分叫子实体,可以食用。
(2)蘑菇是多细胞的真菌,它的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细胞核,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④是菌丝是蘑菇的地下部分,能吸收土壤等培养基中的水和无机盐,供蘑菇生长利用。
(3)蘑菇属于大型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⑤是由[②]菌褶中有大量的孢子,成熟后散落在适宜的地方,便萌发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4)有些蘑菇具有极强的毒性,误食后可引起中毒,因此从野外采来的蘑菇,必须仔细鉴别,不可随意食用。
故答案为:(1)菌盖;菌柄;子实体
(2)地下菌丝
(3)孢子;菌褶;萌发形成新个体
(4)中毒
【点评】掌握了真菌的结构特点和生命活动可解答。
17.
【考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专题】过程示意图;归纳推理;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
【答案】(1)若虫;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2)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
(3)蛹;c。
(4)幼虫;幼虫。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图甲中A成虫、B卵、CD若虫;图乙中a成虫、b卵、c幼虫、d蛹。
【解答】解:(1)C和D的名称是若虫。在C→D的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2)乙图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还有蜜蜂、菜粉蝶等。
(3)d表示的发育时期叫做蛹。如果乙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c幼虫期。
(4)家蚕在幼虫后期吐丝结茧,因此若要保证蚕茧高产,应在家蚕发育幼虫期满足食物供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诗中蚕的“死”是指家蚕幼虫发育时期的结束,这个时期的春蚕并没有死,只是化作一个不吃不动的蛹。
故答案为:
(1)若虫;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2)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
(3)蛹;c。
(4)幼虫;幼虫。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8.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实质;呼吸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专题】结构示意图;归纳推理;生态系统专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专题.
【答案】(1)2;捕食和竞争;
(2)呼吸;
(3)黄雀;
(4)B;能量流动;
(5)蒸腾。
【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叫光合作用。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图一中共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蛇;绿色植物→蝉→黄雀→蛇。由此可见:螳螂和黄雀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2)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图二中的能量从多到少依次是甲、乙、丙、丁。因此四种生物体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与食物链:绿色植物→蝉→黄雀→蛇对照,可见图二中的丙对应的生物是黄雀;
(4)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三中B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可见B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参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5)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参与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故答案为:
(1)2;捕食和竞争;
(2)呼吸;
(3)黄雀;
(4)B;能量流动;
(5)蒸腾。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等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