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泰州专用)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分)一城流水,荡涤(xuān)嚣【甲】几许清风,放慢生活。体验泰州,在人间烟火的尘世幸福之中,邂逅生态而又不失时尚的精(zhì)慢生活。赏闲戏、听评书,用心感受梅派艺术的国粹之美;春江水暖,桃花流水,正是溱湖八鲜欲上时。在江、淮、海三水的浸(rùn)之下,停下奔跑的脚步,放缓急进的燥郁,挣脱心灵的束缚,慢慢走,闲闲游,泰州为你准备了一壶清茶、一扇桃花、一汪碧水、一城风光【乙】蕴藉着勃勃生机,(qìn)人心扉。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2.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逗号 【乙】句号 B.【甲】分号 【乙】省略号C.【甲】分号 【乙】逗号 D.【甲】逗号 【乙】逗号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放缓急进的燥郁”中的“急进”是动词。B.放慢生活 体验泰州 邂逅生态 用心感受 四个短语结构相同。C.“梅派艺术的国粹之韵”,这里指梅兰芳的昆曲艺术魅力。D.“春江水暖,桃花流水,正是溱湖八鲜欲上时。”化用了苏轼的诗句。【答案】1.喧 致 润 沁 2.B 3.D【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喧嚣,xuān xiāo,声音大而嘈杂。精致,jīng zhì,精巧细致。浸润,jìn rùn,(液体)渐渐渗入或附着于固体表面。沁人心扉,qìn rén xīn fēi,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注意“嚣”“润”“沁”的书写。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甲处,“一城流水,荡涤(xuān)嚣”和“几许清风,放慢生活”是并列的两个分句,用分号。乙处,“一壶清茶、一扇桃花、一汪碧水、一城风光”属于未列举完,用省略号。故选B。3.本题考查语法知识。A.“急进”是形容词;B.“用心感受”是偏正短语,其它是动宾短语;C.“国粹”指京剧,“梅派艺术的国粹之韵”指梅兰芳的京剧艺术魅力;故选D。4.阿泰向周周推荐颇能概括泰州历史文化的《踏莎行·泰州》一词,有一段对话,请你一起参与。(8分)踏莎行·泰州(赵朴初)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月华如练旧亭台,清词范晏人争诵。朗润明珠,翩仙彩凤,梅郎合受千秋供。重光殿宇古招提,放翁大笔今堪用。(1)阿泰:泰州历代“名宦”很多,仅北宋就有范仲淹、晏殊等。真是“名城名宦交相重”。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发心忧之声。(2)周周:“旧亭台”是指晏殊《浣溪沙》中“ , ”,这些确实是“人争诵”的千古名句啊!(3)阿泰:我知道下阕说的是梅兰芳、陆游。虽然泰州历史上名人辈出,但泰州的明天还要看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所说“ , ”。(4)周周:“ , ”引用李白《行路难(其一),我们一定会有所成就,拥有幸福人生。【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写符合题意的句子。做到准确书写,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注意“忧、长、直、沧”的正确书写。5.为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精神,班上计划开展“天下国家”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1)探究材料将天下国家拆开来三个名词“天下”“国”“家”,结合下面材料,你怎样理解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呢?(3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2)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3)活动过程中,需要大家现场推荐一名心目中的爱国英雄,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写一段推荐语。(3分)邓稼先 袁隆平 屠呦呦 钟南山【答案】.(1)示例:天下、国、家是密不可分的,三者紧密联系。只有天下和国家和乐,家庭才能更加幸福。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和天下安定尽到自己的责任。(2)热爱祖国,建设家园(3)示例一:邓稼先。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被称为“两弹元勋”,他让中华民族挺起坚强的脊梁。示例二:钟南山。在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的斗争中,钟南山以其战士的勇敢无畏、学者的铮铮风骨和悬壶济世的仁心仁术,挺身而出,冒死犯险,力挽狂澜,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从而赢得了世人由衷的敬重。【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理解。根据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意思“天下是由各国组成的,国是由家庭组成的,家庭是由人组成的”,可知,家对国很重要,国对天下很重要;根据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思“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和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意思“保天下,就算是匹夫这样的贱民也是有责任的”,可知,每个人都有保家卫国的责任,要为天下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让家更幸福。据此分析可知,“天下”、“国”、“家”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围绕“天下国家”主题拟写即可。示例:团结奋进,振兴中华。(3)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语。答案不唯一。示例1: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示例2:屠呦呦。一位坚毅不屈的科研者,为人类健康福祉献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她的发现,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医药的伟大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二、阅读理解(66分)(一)阅读文天祥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注释:乙诗是作者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6.请简要分析[乙]诗中作者“归乡如此归”的原因。(2分)7.文天祥善以诗述志,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同一种抒情方式言志,请你简要分析。(4分)【答案】6.“归乡如不归”,是说这次的北行,本来可以回到故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故乡而犹如不归。表达作者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的心理。7.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报国之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解析】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意思是“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如此归”即为“成为俘囚而归”。故“如此归”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表达作者被捕归来,壮志未成,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的心理。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分析。《过零丁洋》一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和为国家安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而《南安军》中“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现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的精神品质,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所以,两首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报国之志,体现了他的爱国主 义情怀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6分)(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人之才行,自昔罕(hǎn)全①,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②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③,贤如墨、杨④,求诸物议,孰免讥嫌⑤?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⑥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出自《陆贽论人才》)【注】 ①罕全:很少全面。②录:记录,抄写,这里引申为“取”。③伊、周:指伊尹、周公。④墨、杨:指墨翟、杨朱。⑤求诸物议:从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孰免讥嫌:谁能免掉(人们)讥笑和疑忌(嫌弃和讥讽)呢?⑥审:详细,引申为“慎重”。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苟有所长 ③责短舍长 ④将察其情 9.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昔子贡问于孔子曰A.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B.欲有求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D.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10.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两处)。(2分)乡 人 皆 恶 之 何 如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2.甲乙两文中都需要做出抉择。孟子的选择是“舍身而取义者也”。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答案】8. 同“避”,躲避 如果 苛求 仔细看,调查9.B10.乡 人/ 皆 恶 之/ 何 如11.(1)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2)不如全乡人中有良好品行的人喜欢他,品行不好的人厌恶他。12.陆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不多,且人各有短长,因此应录长补短。我赞同他的观点,他对人才的这种见解是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思考地更全面。【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①句意: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辟:同“避”,躲避。②句意:如果有所善长的。苟:如果。③句意:苛求短处放弃长处。责:苛求。④句意: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察:仔细看,调查。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昔子贡问于孔子曰”意为:从前子贡问孔子。于:介词,向。A.动词,比;B.介词,向;C.介词,在;D.介词,从;故选B。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全乡村的人都讨厌他,那该怎么办?主语“乡人”,“皆恶之”为动宾短语;“何如”为疑问句;故断句:乡 人/ 皆 恶 之/ 何 如?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是故:因此;欲:想要;甚于:比……更;恶:厌恶。(2)善者:有良好品行的人;好:喜欢;恶:厌恶。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意见建议。一问,结合“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等内容可知,陆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很少,人才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学会取长补短。二问,示例:我同意这种观点。对待人才就应客观和全面,一分为二辩证对待,这样才能选取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学习,做到取长补短。【点睛】参考译文:(甲)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的灾祸我也不躲避。假如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保全生命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但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乙)人的才华和品德,从以前开始就很少有全才的,如果有所善长的,就一定有欠缺的地方。如果能取长补短,那么天下就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苛求短处放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被录用的人。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从人们的议论去要求他们,谁能避免被讥笑?从前子贡问孔子:“全乡村的人都赞扬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全乡村的人都讨厌他,那该怎么办?”孔子说:“不能肯定。不如全乡人中的君子喜欢他,小人厌恶他。”原来是因为君子和小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讨厌君子,也像君子讨厌小人,要认真调查清楚实情,(关键)在于慎重地选择听信(的人)。听有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没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废除,听没道德的人的话那么有道德的人的品行就会消失。(三)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0分)班级开展了经典名著人物的经历研究,大家提炼了“离开”“选择”“蜕变”等关键词,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人物 语段节选 批注简·爱 在下午的某个时刻,我抬起头来看看四周,墙上映出了西沉夕阳的红灿灿的霞光,已是日落时分了。“我该怎么办?”我不由得问自己。“马上离开桑菲尔德”,心中的一个声音立刻答道,答得如此迅速,如此坚决。 此处划波浪线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可见简爱有①品质。鲁迅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 鲁迅真正想寻找的是知识和真理。悟空 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这里划横线可见悟空②的形象。13.补充上面表格中批注空缺的内容。① ② (4分)【寻人物经历】14.上面的人物在人生选择上有共同点,在关键时刻都是选择了离开,只是每个人物离开的原因不同,请概括各自离开的原因。(3分)【探人物成长】15.从个人的“小我”走向集体或国家的“大我”,能放大人生的格局。从鲁迅和悟空两人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阐述该人物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及其意义。(3分)【答案】13. 自尊自强(独立自主) 重情重义14.结婚时知道罗切斯特还有一个妻子;鲁迅被衍太太的谣言中伤;三打白骨精,被师傅误会伤人。15.示例一:选孙悟空,孙悟空一开始愿意跟唐僧西行取经,只出于报恩,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团队中的一员;后经过三次离队,仍能选择背负重任,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与价值。从桀骜不驯的“小我”转变为懂得团结合作的“大我”,最终获封“斗战圣佛”。示例二:选鲁迅,鲁迅一开始前往东京学医是由于父亲被庸医耽误病故,而立志学医以救国;后在日本见到国人麻木愚弱的表现,决定弃医从文,来改变国民的精神。从乱世中的“小我”转变为紧连时代命运的“大我”,最终成为民主革命战士。【解析】13.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文段出自《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根据文段内容可知,描写了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已有妻子后的思想斗争,在这个语段,通过对简·爱的语言描写,表现简·爱出得知罗切斯特先生已有妻子给她带来深深的痛苦但理智要求简必须战胜情感,表现了她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2)文段出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根据文段内容可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不辨人妖,责怪他滥杀无辜,加之八戒从中挑拨离间,所以就被写了贬书。悟空在走之前拜别师父的一段话,表现出孙悟空在师父写下贬书后的不舍之情,表现了悟空的重情重义。14.本题考查名著阅读。(1)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性格忧郁、喜怒无常,但经过较长时间接触,简发现罗切斯特心地善良,为人正直、刚毅,渐渐对他产生了感情。当他们在教堂举行婚礼时,简痛苦地发现,原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简悲伤地离去。(2)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在听到谣言后,恐于面对,最终被衍太太的谣言重伤选择离开。(3)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不辨人妖,责怪他滥杀无辜,加之八戒从中挑拨离间,唐僧误会写了贬书,悟空不得已离开。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1)孙悟空。他最初的动机是出于报恩而跟随唐僧西行取经,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团队一员的责任和价值。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后,孙悟空逐步成长并转变了观念。他通过三次离队又归队的过程,逐渐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并意识到自己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责任,这种从桀骜不驯的“小我”到懂得团结合作的“大我”的转变,不仅使孙悟空个人获得了成长和提升,也为整个取经团队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最终,孙悟空被封为“斗战圣佛”,这也是对他从“小我”到“大我”转变的肯定和褒奖。(2)鲁迅。他最初选择前往东京学医,是出于个人对父亲被庸医助误病故的悲痛和愤怒,立志要通过医学来拯救国人的生命,然而,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深刻感受到了国人麻木思弱的精神状态,他意识到仅仅通过医学是无法真正拯救国家的,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通过文学的力量来唤醒国人的意识和精神。这种从关注个人命运的“小我”到关注国家民族命运的“大我”的转变,使鲁迅成为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战士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激发了无数人的爱国热情和反抗精神,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2分)材料一: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材料二:①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比较普遍,即青少年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不能控制,或者反复使用网络,最后导致学习和社会功能出现问题,持续一段时间出现学业和社会功能障碍,就是网络成瘾的症状网络成瘾包括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赌博成瘾、购物成瘾等。②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网络成瘾障碍纳入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类。据统计,全世界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接近10%。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治疗规范正在制定之中。过度依赖网络只是一个现象,有一半的孩子依赖网络的背后涉及其他问题,比如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注意缺陷障碍、焦虑或抑郁等。青少年往往因为这些问题,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的行为。目前,对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问题,都有治疗规范。家庭提供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使用,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中分离出来,走向社会。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注意力从网络虚拟世界转向真实世界。材料三:①网络成瘾容易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造成巨大危害。调查结果显示,浪费时间、严重影响心理健康被家长视为最主要的网瘾危害,其次为“影响人际关系”“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生理性创伤”“浪费金钱”等。与此同时,网络环境错综复杂,语言暴力、色情内容等不良信息容易使青少年的思辩能力迷失。网友“阮老师”表示,因为长时间沉迷网络,孩子逃避现实,不想上学,经常和家长、老师对着干。②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上则表现出各种人格发展障碍,如语言能力下降、自我封闭、抑郁性神经症。③在今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聚焦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纷纷建言献策。大家普遍认为,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监管。张志勇建议,全面加强儿童游戏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改变当前单纯把游戏产品作为一般文化产品,单独由文化宣传网信部门负责准入监管的做法,实行网信和教育部门两次监审机制,网信部门负责首次监管,教育部门负责二次审查。④与此同时,张志勇建议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⑤全国政协委员丁洁建议,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并督促相关行业建立针对青少年网络保护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监管和信息审核,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选自2021年03月10日《中国教育报》)1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现今青少年网络成瘾比较普遍,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比全世界高。B.网络成瘾障碍属于精神心理疾病,它包括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等。C.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浪费时间、影响心理健康、影响人际关系、诱发犯罪等。D.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网瘾少年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17.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一说青少年“网络成瘾”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6分)18.下面材料应该放在材料三的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4分)链接材料:2021年9月23日,长沙市12355青少年成长服务台接到长沙市雨花区马女士求助电话,说她13岁的小航迷恋网络,不但经常逃课上网,没钱时把书都卖掉了,还欠了同学、网吧不少钱。他通宵上网,白天睡觉。饮食起居完全没有了规律。最让人担心的是,小航脾气越来越暴躁。【答案】16.D17.(1)网络成瘾对象人数最多的是13—17岁的青少年;(2)与非网瘾群体相比,网瘾群体的上网目的更倾向于娱乐性;(3)反复使用网络,持续一段时间出现学业和社会功能障碍。(意思对即可)18.第一段链接材料叙述了小航迷恋网络,经常逃课,脾气越来越暴躁的事例,可以作为论据,论证了第一段的观点“网络成瘾容易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造成巨大危害”。(意思对即可)【解析】16.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根据材料三第②段“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可知,本项“网瘾少年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的表述缺少限定词“往往”,表述过于绝对,与愿意不符,存在错误;故选D。1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材料内容概括。根据材料一图一“网瘾在不同年龄上的分布”占比可知,13—17岁的青少年网络成瘾人数最多;据此可概括为:网络成瘾对象人数最多的是13—17岁的青少年;根据材料一图二“非网瘾群体与网瘾群体网上活动目的的比较”数据可知,非网瘾用户娱乐性目的与实用性目的数据相近,网瘾群体娱乐性目的值高达1.43,实用性目的数值为0.86,;据此可概括为:与非网瘾群体相比,网瘾群体的上网目的更倾向于娱乐性;根据材料二“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比较普遍,即青少年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不能控制,或者反复使用网络,最后导致学习和社会功能出现问题,持续一段时间出现学业和社会功能障碍”可概括为:反复使用网络,持续一段时间出现学业和社会功能障碍。据此概括青少年“网络成瘾”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即可。18.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根据链接材料“13岁的小航迷恋网络,不但经常逃课上网,没钱时把书都卖掉了,还欠了同学、网吧不少钱。他通宵上网,白天睡觉。饮食起居完全没有了规律。最让人担心的是,小航脾气越来越暴躁”,列举的是小航迷恋网络,经常逃课,脾气变得暴躁的事例;论证了材料三第①段“网络成瘾容易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造成巨大危害”的内容,故应该放在材料三第①段。(五)阅读《龙头节里话沧桑》,完成小题。(22分)龙头节里话沧桑①儿时,对过年时间之匆匆很是不舍,甚至有点惧怕。想让年慢些走,再慢些走。恨不得天天都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天天有一帮小朋友一起玩耍,悠哉悠哉,那有多么好啊!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慢慢长大后,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而已。③今年特殊的宅家过年,虽然感到有点慢,但不知不觉间也一晃而过了,即将迎来第三个节日——龙头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二月二。面对目前的疫情,不言而喻,这个节也要宅家过了,只有回忆我们曾经的龙头节了!④二月二又称龙抬头。尽管南北风俗各异,但在这一天都是要搞些庆祝活动,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⑤从相传下来的农谚,可以看出龙头节的内涵之丰富。⑥一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这是说春天到了,农耕要开始了。二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祈盼。三曰:“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等,这是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四曰:“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这天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表现出父母盼着出嫁女回家的期待心情。⑦这些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我和小伙伴们都曾经熟稔的唱诵并烂熟于心,或作为做游戏时的伴奏。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全家人在这天早上“打囤”的情景。⑧在龙头节头一天,父亲要把院子屋子都打扫一遍,尤其是庭院的地面上,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为防尘土泛起,要均匀地泼洒一些水滴。母亲则把过年穿脏了的衣服全部要浆洗一番。然后,最神圣时刻就是打囤了。⑨早上太阳没出之前,父亲便开始忙碌起来。从灶堂里掏出草木灰盛入筐子里,有时我帮衬着背着筐子,父亲也手持铁掀,在院子里选择好位置,大体目测一下方位,父亲持掀站立在目测好的圆中间,即圆心的位置,然后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画圆圈,然后在圆圈中间打上一个“十”字。在边上画上梯子图形。最后,用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杂粮放在灰囤中。这个圈代表装粮食的粮囤,十字表示粮囤分隔成多个部分,用来装各种杂粮。梯子用来上下粮囤。院子里的囤打好后,最后还要在大门外,打一个大大的囤,以示对五谷丰登的祈愿。⑩打囤的各种粮食为防鸡鸭羊等畜禽很快吃掉,一般在上面盖上一块砖头。尽管如此,还是招致嗅觉灵敏的麻雀们纷纷飞来偷袭啄食。这时候,我和弟弟也预备好了网子,引诱麻雀们入网。等它们自投罗网后,隐藏在屋子里的我们迅疾将网拉起来,这时候那些反应笨拙的麻雀就会成了俘虏,成了我们的玩偶朋友。 记得,那时候打囤还有占卜作用。待到中午时刻,把盖着砖头的五谷杂粮暴露出来,撒开几只鸡跑到囤前,看哪种粮食能先让鸡发现,就预示着来年这类粮食要丰收丰产,故以此来占卜丰歉。 果不其然。在我记忆里打囤的年份里,每年都是大丰收。卖掉给国家的公粮,有时粮食囤里都盛不下,多余的到市场卖掉,换些肥料种子。 龙头节除了打囤,家家户户还要炒料豆,甏棒子花。那时候,老人们把炒料豆叫做炒蝎子爪。至于这炒蝎子爪,到底说的什么东西,是哪几个字,一点都不明白,大人也不给解释。是大人们本来就不明白“以讹传讹”,还是本来明白没想到解释,就不得而知了。大概也是不明白其中之意罢!现在终于明白原委,是因为经过冬眠后,百虫开始苏醒了,“蝎子、蜈蚣都露头” 了,为防止它们萌动肆虐,要炒掉它们爪子,以保诸事平安。 我记忆里最好吃的炒料豆是母亲做的。大概因为母亲得到了姥姥的亲传,不然和我在姥姥家里吃到的料豆是一个味道呢,又酥又香,咸淡正好。看到母亲头一天晚上,精选好大豆粒,把长芽的或坏的剔除掉,洗干净,用盐水花椒水浸泡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控干水,把筛细的沙土放入铁锅里炒热,然后再放入晾好的大豆,不一会儿功夫,就听到炒锅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到大豆粒在沙土里上下蹦跳翻滚,像跳摇滚舞。有时也把玉米掺和在一起炒,炒得玉米粒炸开酥黄皮,露出白皙皙的肉,外酥内软。奶奶炒的就稍逊一些,她老人家过日子节俭,舍不得用上好的大豆,腌制也不精到,加上奶奶对吃饭这一块比较凑乎,所以,她老人家炒的料豆和棒子花往往不受我们待见。 随着记忆的回放,仿佛就在昨天。料豆和棒子花的酥香不由得又勾起了儿时的味蕾,于是走进超市买了一大包。急不可待尝几粒,尽管豆粒颗粒饱满,滚圆金黄,但吃起来和母亲炒的差得远了!没有那时的酥,也没有那时的香。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今天春耕节的景色,正如白居易这首诗里所描绘的。尽管疫情没有完全解除,但田地里已经有勤劳的人们在侍弄着萌萌破土的“草芽”和“菜甲”了,只不过不是“轻衫细马春年少”罢了,而是他们的父辈或祖辈而已。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这不光是孩子们对学业有成的期盼,更是今天的我们对无疫春天的期盼。19.围绕龙头节,作者回忆了儿时的哪些事情?(3分)在龙头节头一天,父亲要把院子屋子都打扫一遍打囤。①②③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父亲持掀站立在目测好的圆中间,即圆心的位置,然后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画圈圈,然后在圆圈中间打上一个“十”字。在边上画上梯子图形。(从描写角度赏析)(3分)(2)只见到大豆粒在沙土里上下蹦跳翻滚,像跳摇滚舞。(从修辞角度赏析)(3分)21.第⑥段,作者引用农谚有什么作用?(4分)22.本文标题与用“龙头节”作标题,哪一个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23.除了二月二龙头节,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另举二例说说其内涵。 (6分)【答案】19.①“我们”张网捕雀。②看鸡先吃哪种粮食,以此来占卜丰歉。③炒料豆和炒玉米粒(嘣棒子花)。20.(1)动作描写,运用持、锄、端、画、打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娴熟地打囤过程。(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豆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豆粒受热后在锅内的状态,含蓄地表达了我的欢快之情。21.引用农谚阐释了龙头节的丰富内涵,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语言生动精炼,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22.本文标题最合适。因为本文的标题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眷恋以及对孩子、对无疫春天的期盼,在暗示主旨的同时,还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3.示例一:清明节祭奠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弘扬了尊祖敬宗的美德。示例二:中秋节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解析】19.本题考查提炼与概括能力。“在龙头节头一天,父亲要把院子屋子都打扫一遍打囤”对应第⑧⑨段。第一件事。结合第⑩段“这时候,我和弟弟也预备好了网子,引诱麻雀们入网。等它们自投罗网后,隐藏在屋子里的我们迅疾将网拉起来,这时候那些反应笨拙的麻雀就会成了俘虏,成了我们的玩偶朋友”,可概括为:“我们”张网捕雀;第二件事。结合第 段“记得,那时候打囤还有占卜作用。待到中午时刻,把盖着砖头的五谷杂粮暴露出来,撒开几只鸡跑到围前,看哪种粮食能先让鸡发现,就预示着来年这类粮食要丰收丰产,故以此来占卜半歉”,可概括为:看鸡先吃哪种粮食,以此来占卜丰歉。第三件事。结合第 段“龙头节除了打囤,家家户户还要炒料豆,嘣棒子花”,可概括为:炒料豆,嘣棒子花。20.(1)本题考查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持掀站立”“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画圈圈”“打上一个‘十’字”运用动作描写,运用持、锄、端、画、打等一系列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父亲娴熟地打囤过程。(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大豆粒在沙土里上下蹦跳翻滚,像跳摇滚舞”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豆赋予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豆粒受热后在锅内的状态,结合“我记忆里最好吃的炒料豆是母亲做的”可知,含蓄地表达了我的欢快之情。21.本题考查引用资料的作用。引用农谚“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二月二,敲瓢磕,十窝老鼠九个瞎”“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等阐释了龙头节的丰富内涵,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农谚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语言生动精炼,“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等句子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22.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本文围绕龙头节,作者回忆了儿时打囤、捕雀、占卜丰歉、炒料豆和炒玉米粒等事情,表现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标题“龙头节里话沧桑”则是对以上内容的概括。结合最后一段“这不光是孩子们对学业有成的期盼,更是今天的我们对无疫春天的期盼”可知,“龙头节里话沧桑”还是对孩子、对无疫春天的期盼,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形式上,龙头节里有什么样的沧桑?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龙头节”的含义过于单调。因此,本文标题最合适。2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示例:重阳节,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表达感恩敬老的情感,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三、作文(60分)24.写作《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对舟子用一“痴”字评价自己颇为得意。“痴”在这里表示一种乐在其中、追求极致的生命状态。其实,痴的本义是不聪慧、迟钝。愚昧无知,不明事理,是痴;极度迷恋某人某事物,是痴。对于“痴”,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以“我为________而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填写完整文章标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例文:我为读书而痴在我心灵深处,最依恋的就是浩如烟海的书。它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它像一片灿烂的阳光,温暖了我冰冷的心;它像一首动听的歌曲,唤醒了我沉睡的智慧……它,给予了我知识、力量和勇气。小时候,在家门前的老槐树下,我总是缠着爷爷,让他给我讲《嫦娥奔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那些古老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常常让我听得入迷。有一次,爷爷对我说:“孩子,你会在书中找到很多故事的!”并给我买了许多儿童绘本,而淘气的我却把书中美丽的公主涂成老太太,给英俊的王子添上两把白胡须——这成了我当时最大的乐趣,当然我也在书香中充实了自己。不久,我告别了儿童绘本,走进了写满字的书的世界。记得第一次囫囵吞枣地读完《小猫钓鱼》时,我激动得双手颤抖。书里的世界太奇妙了,太吸引人了。于是,我开始沉迷在书的世界中,仿佛每个字都是跳跃着的音符,给我快乐,使我陶醉。当白雪公主吐出了毒苹果,重获新生时,我快乐无比;当福尔摩斯巧妙地揭穿了骗局时,我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当周总理呕心沥血为人民鞠躬尽瘁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当我的作文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真想立刻插上理想的翅膀,飞进那书的大世界,在书香中沉醉。岁月流逝,中学的大门敞开了。从此,经典文学对我产生了无尽地感召,而且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使我在书香中成长。曾经自卑且不爱说话的我,也学会给大家讲讲书中的故事,变得口若悬河起来。曾经凭着兴趣读书的我,也渐渐懂得了读书不是为了“颜如玉”和“黄金屋”,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更不是为了“敲”开官府的大门。我从心里高呼:“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漫漫人生路,书香好作伴。书香使我充实,书香令我痴迷,书香伴我成长!【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材料的主题是“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痴”意思是“深深地迷恋”。结合材料《湖心亭看雪》中的“痴”和材料中的“愚昧无知,不明事理,是痴;极度迷恋某人某事物,是痴”提示,它给我们界定了“痴迷”的内涵:迷恋,而且是程度非常深——深深地喜欢,为之迷,为之狂,为之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执着其里,陶然忘我。可见“痴”是一种生命状态,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欢、兴趣可比的。根据题意可知,这种状态可以是多样的:傻气古怪、专注执着、乐在其中、追求极致等。写作时首先要补写上题目,选择你为之痴迷的人、物、景、事,这个词语决定了你的写作方向。可以参考如下角度:若侧重于生活体验,可以围绕“痴”铺陈为记叙类文章,写作中应该充分展现“痴”这一状态,从“痴”的叙述中抒发怎样的情感、引发怎样的感受是判定写作者立意高下的标准;若侧重于个人的思考,可以通过对“痴”这一状态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写成议论性文章。写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议论时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允许有自己的辩证思考。第二,选材构思。若写成记叙文,可围绕自己学习、生活中“痴”的故事,如写自己心无旁骛、专注坚持(“痴迷”)的学习经历或者是钻研某一种技艺的学习经历,讲讲你曾经是怎样专注,以及专注对你的人生有着怎样重要的影响。例如在音乐的热爱中战胜自己的犹豫,勇敢向前,挑战自我,在学习上也获得进步。又如痴迷书籍,在书籍中获得力量,于是勇往直前,去竞选班委,最终因自己的成功更热爱书籍等等。若写成议论文,可在围绕立意明确中心论点后,列举自己熟知的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人物事迹。如:张桂梅校长“痴”于让大山里的女孩子走出大山等等。还可以写认准一个目标,不畏艰难困苦,九死不悔的人生境界。如:袁隆平院士“痴”于研究杂交水稻等等。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泰州专用)(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指定的位置。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积累与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8分)一城流水,荡涤(xuān)嚣【甲】几许清风,放慢生活。体验泰州,在人间烟火的尘世幸福之中,邂逅生态而又不失时尚的精(zhì)慢生活。赏闲戏、听评书,用心感受梅派艺术的国粹之美;春江水暖,桃花流水,正是溱湖八鲜欲上时。在江、淮、海三水的浸(rùn)之下,停下奔跑的脚步,放缓急进的燥郁,挣脱心灵的束缚,慢慢走,闲闲游,泰州为你准备了一壶清茶、一扇桃花、一汪碧水、一城风光【乙】蕴藉着勃勃生机,(qìn)人心扉。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2.填入【甲】【乙】两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甲】逗号 【乙】句号 B.【甲】分号 【乙】省略号C.【甲】分号 【乙】逗号 D.【甲】逗号 【乙】逗号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放缓急进的燥郁”中的“急进”是动词。B.放慢生活 体验泰州 邂逅生态 用心感受 四个短语结构相同。C.“梅派艺术的国粹之韵”,这里指梅兰芳的昆曲艺术魅力。D.“春江水暖,桃花流水,正是溱湖八鲜欲上时。”化用了苏轼的诗句。4.阿泰向周周推荐颇能概括泰州历史文化的《踏莎行·泰州》一词,有一段对话,请你一起参与。(8分)踏莎行·泰州(赵朴初)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月华如练旧亭台,清词范晏人争诵。朗润明珠,翩仙彩凤,梅郎合受千秋供。重光殿宇古招提,放翁大笔今堪用。(1)阿泰:泰州历代“名宦”很多,仅北宋就有范仲淹、晏殊等。真是“名城名宦交相重”。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发心忧之声。(2)周周:“旧亭台”是指晏殊《浣溪沙》中“ , ”,这些确实是“人争诵”的千古名句啊!(3)阿泰:我知道下阕说的是梅兰芳、陆游。虽然泰州历史上名人辈出,但泰州的明天还要看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正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雪》所说“ , ”。(4)周周:“ , ”引用李白《行路难(其一),我们一定会有所成就,拥有幸福人生。5.为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精神,班上计划开展“天下国家”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8分)(1)探究材料将天下国家拆开来三个名词“天下”“国”“家”,结合下面材料,你怎样理解这三个词语之间的关系呢?(3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2)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3)活动过程中,需要大家现场推荐一名心目中的爱国英雄,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位,写一段推荐语。(3分)邓稼先 袁隆平 屠呦呦 钟南山二、阅读理解(66分)(一)阅读文天祥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乙】南安军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注释:乙诗是作者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大庾岭时所作。6.请简要分析[乙]诗中作者“归乡如此归”的原因。(2分)7.文天祥善以诗述志,这两首诗都采用了同一种抒情方式言志,请你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16分)(甲)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人之才行,自昔罕(hǎn)全①,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②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爱憎,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③,贤如墨、杨④,求诸物议,孰免讥嫌⑤?昔子贡问于孔子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盖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恶君子,亦如君子之恶小人。将察其情,在审⑥其听,听君子则小人道废,听小人则君子道消。(出自《陆贽论人才》)【注】 ①罕全:很少全面。②录:记录,抄写,这里引申为“取”。③伊、周:指伊尹、周公。④墨、杨:指墨翟、杨朱。⑤求诸物议:从众人的议论去要求他们。孰免讥嫌:谁能免掉(人们)讥笑和疑忌(嫌弃和讥讽)呢?⑥审:详细,引申为“慎重”。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苟有所长 ③责短舍长 ④将察其情 9.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昔子贡问于孔子曰A.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B.欲有求于我(《邹忌讽齐王纳谏》)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D.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10.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两处)。(2分)乡 人 皆 恶 之 何 如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2.甲乙两文中都需要做出抉择。孟子的选择是“舍身而取义者也”。陆贽选用人才的观点是什么?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三)名著阅读,完成下面小题。(10分)班级开展了经典名著人物的经历研究,大家提炼了“离开”“选择”“蜕变”等关键词,请你完成下面的探究:人物 语段节选 批注简·爱 在下午的某个时刻,我抬起头来看看四周,墙上映出了西沉夕阳的红灿灿的霞光,已是日落时分了。“我该怎么办?”我不由得问自己。“马上离开桑菲尔德”,心中的一个声音立刻答道,答得如此迅速,如此坚决。 此处划波浪线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可见简爱有①品质。鲁迅 但是,那里去呢?S城人的脸早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也似乎有些了然。总得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为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 鲁迅真正想寻找的是知识和真理。悟空 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这里划横线可见悟空②的形象。13.补充上面表格中批注空缺的内容。① ② (4分)【寻人物经历】14.上面的人物在人生选择上有共同点,在关键时刻都是选择了离开,只是每个人物离开的原因不同,请概括各自离开的原因。(3分)【探人物成长】15.从个人的“小我”走向集体或国家的“大我”,能放大人生的格局。从鲁迅和悟空两人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阐述该人物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及其意义。(3分)(四)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2分)材料一: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材料二:①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比较普遍,即青少年对于网络的过度依赖不能控制,或者反复使用网络,最后导致学习和社会功能出现问题,持续一段时间出现学业和社会功能障碍,就是网络成瘾的症状网络成瘾包括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网络关系成瘾、赌博成瘾、购物成瘾等。②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网络成瘾障碍纳入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类。据统计,全世界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接近10%。目前,关于这一领域的治疗规范正在制定之中。过度依赖网络只是一个现象,有一半的孩子依赖网络的背后涉及其他问题,比如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注意缺陷障碍、焦虑或抑郁等。青少年往往因为这些问题,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的行为。目前,对于青少年的焦虑抑郁问题,都有治疗规范。家庭提供一个正常的学习环境,减少青少年对网络的过度使用,把孩子的兴趣、爱好从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中分离出来,走向社会。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注意力从网络虚拟世界转向真实世界。材料三:①网络成瘾容易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造成巨大危害。调查结果显示,浪费时间、严重影响心理健康被家长视为最主要的网瘾危害,其次为“影响人际关系”“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生理性创伤”“浪费金钱”等。与此同时,网络环境错综复杂,语言暴力、色情内容等不良信息容易使青少年的思辩能力迷失。网友“阮老师”表示,因为长时间沉迷网络,孩子逃避现实,不想上学,经常和家长、老师对着干。②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上则表现出各种人格发展障碍,如语言能力下降、自我封闭、抑郁性神经症。③在今年两会上,许多代表委员聚焦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纷纷建言献策。大家普遍认为,要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监管。张志勇建议,全面加强儿童游戏产品市场准入监管。改变当前单纯把游戏产品作为一般文化产品,单独由文化宣传网信部门负责准入监管的做法,实行网信和教育部门两次监审机制,网信部门负责首次监管,教育部门负责二次审查。④与此同时,张志勇建议尽快实施儿童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建立由教育、心理、卫生、法学儿童学、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⑤全国政协委员丁洁建议,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并督促相关行业建立针对青少年网络保护的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监管和信息审核,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选自2021年03月10日《中国教育报》)16.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现今青少年网络成瘾比较普遍,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比全世界高。B.网络成瘾障碍属于精神心理疾病,它包括游戏成瘾、色情成瘾、信息收集成瘾等。C.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有浪费时间、影响心理健康、影响人际关系、诱发犯罪等。D.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网瘾少年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17.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说一说青少年“网络成瘾”所表现出来的几个特点。(6分)18.下面材料应该放在材料三的哪一段合适?请说明理由。(4分)链接材料:2021年9月23日,长沙市12355青少年成长服务台接到长沙市雨花区马女士求助电话,说她13岁的小航迷恋网络,不但经常逃课上网,没钱时把书都卖掉了,还欠了同学、网吧不少钱。他通宵上网,白天睡觉。饮食起居完全没有了规律。最让人担心的是,小航脾气越来越暴躁。(五)阅读《龙头节里话沧桑》,完成小题。(22分)龙头节里话沧桑①儿时,对过年时间之匆匆很是不舍,甚至有点惧怕。想让年慢些走,再慢些走。恨不得天天都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还天天有一帮小朋友一起玩耍,悠哉悠哉,那有多么好啊!②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慢慢长大后,才知道那只不过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而已。③今年特殊的宅家过年,虽然感到有点慢,但不知不觉间也一晃而过了,即将迎来第三个节日——龙头节,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二月二。面对目前的疫情,不言而喻,这个节也要宅家过了,只有回忆我们曾经的龙头节了!④二月二又称龙抬头。尽管南北风俗各异,但在这一天都是要搞些庆祝活动,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⑤从相传下来的农谚,可以看出龙头节的内涵之丰富。⑥一曰:“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这是说春天到了,农耕要开始了。二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祈盼。三曰:“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二月二,敲瓢碴,十窝老鼠九个瞎”等,这是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驱除蝎子、蜈蚣等,这些虫儿一见亮光就掉下来被消灭了。四曰:“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这天是媳妇回娘家的日子,表现出父母盼着出嫁女回家的期待心情。⑦这些耳熟能详的顺口溜,我和小伙伴们都曾经熟稔的唱诵并烂熟于心,或作为做游戏时的伴奏。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全家人在这天早上“打囤”的情景。⑧在龙头节头一天,父亲要把院子屋子都打扫一遍,尤其是庭院的地面上,被清扫得干干净净,为防尘土泛起,要均匀地泼洒一些水滴。母亲则把过年穿脏了的衣服全部要浆洗一番。然后,最神圣时刻就是打囤了。⑨早上太阳没出之前,父亲便开始忙碌起来。从灶堂里掏出草木灰盛入筐子里,有时我帮衬着背着筐子,父亲也手持铁掀,在院子里选择好位置,大体目测一下方位,父亲持掀站立在目测好的圆中间,即圆心的位置,然后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画圆圈,然后在圆圈中间打上一个“十”字。在边上画上梯子图形。最后,用玉米、高粱、小麦、谷子等杂粮放在灰囤中。这个圈代表装粮食的粮囤,十字表示粮囤分隔成多个部分,用来装各种杂粮。梯子用来上下粮囤。院子里的囤打好后,最后还要在大门外,打一个大大的囤,以示对五谷丰登的祈愿。⑩打囤的各种粮食为防鸡鸭羊等畜禽很快吃掉,一般在上面盖上一块砖头。尽管如此,还是招致嗅觉灵敏的麻雀们纷纷飞来偷袭啄食。这时候,我和弟弟也预备好了网子,引诱麻雀们入网。等它们自投罗网后,隐藏在屋子里的我们迅疾将网拉起来,这时候那些反应笨拙的麻雀就会成了俘虏,成了我们的玩偶朋友。 记得,那时候打囤还有占卜作用。待到中午时刻,把盖着砖头的五谷杂粮暴露出来,撒开几只鸡跑到囤前,看哪种粮食能先让鸡发现,就预示着来年这类粮食要丰收丰产,故以此来占卜丰歉。 果不其然。在我记忆里打囤的年份里,每年都是大丰收。卖掉给国家的公粮,有时粮食囤里都盛不下,多余的到市场卖掉,换些肥料种子。 龙头节除了打囤,家家户户还要炒料豆,甏棒子花。那时候,老人们把炒料豆叫做炒蝎子爪。至于这炒蝎子爪,到底说的什么东西,是哪几个字,一点都不明白,大人也不给解释。是大人们本来就不明白“以讹传讹”,还是本来明白没想到解释,就不得而知了。大概也是不明白其中之意罢!现在终于明白原委,是因为经过冬眠后,百虫开始苏醒了,“蝎子、蜈蚣都露头” 了,为防止它们萌动肆虐,要炒掉它们爪子,以保诸事平安。 我记忆里最好吃的炒料豆是母亲做的。大概因为母亲得到了姥姥的亲传,不然和我在姥姥家里吃到的料豆是一个味道呢,又酥又香,咸淡正好。看到母亲头一天晚上,精选好大豆粒,把长芽的或坏的剔除掉,洗干净,用盐水花椒水浸泡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控干水,把筛细的沙土放入铁锅里炒热,然后再放入晾好的大豆,不一会儿功夫,就听到炒锅里噼里啪啦的声音,只见到大豆粒在沙土里上下蹦跳翻滚,像跳摇滚舞。有时也把玉米掺和在一起炒,炒得玉米粒炸开酥黄皮,露出白皙皙的肉,外酥内软。奶奶炒的就稍逊一些,她老人家过日子节俭,舍不得用上好的大豆,腌制也不精到,加上奶奶对吃饭这一块比较凑乎,所以,她老人家炒的料豆和棒子花往往不受我们待见。 随着记忆的回放,仿佛就在昨天。料豆和棒子花的酥香不由得又勾起了儿时的味蕾,于是走进超市买了一大包。急不可待尝几粒,尽管豆粒颗粒饱满,滚圆金黄,但吃起来和母亲炒的差得远了!没有那时的酥,也没有那时的香。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今天春耕节的景色,正如白居易这首诗里所描绘的。尽管疫情没有完全解除,但田地里已经有勤劳的人们在侍弄着萌萌破土的“草芽”和“菜甲”了,只不过不是“轻衫细马春年少”罢了,而是他们的父辈或祖辈而已。 “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这不光是孩子们对学业有成的期盼,更是今天的我们对无疫春天的期盼。19.围绕龙头节,作者回忆了儿时的哪些事情?(3分)在龙头节头一天,父亲要把院子屋子都打扫一遍打囤。①②③20.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1)父亲持掀站立在目测好的圆中间,即圆心的位置,然后锄进适量草木灰,端着锨头顺时针方向在地面上画圈圈,然后在圆圈中间打上一个“十”字。在边上画上梯子图形。(从描写角度赏析)(3分)(2)只见到大豆粒在沙土里上下蹦跳翻滚,像跳摇滚舞。(从修辞角度赏析)(3分)21.第⑥段,作者引用农谚有什么作用?(4分)22.本文标题与用“龙头节”作标题,哪一个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23.除了二月二龙头节,我国其他传统节日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请另举二例说说其内涵。 (6分)三、作文(60分)24.写作《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张岱对舟子用一“痴”字评价自己颇为得意。“痴”在这里表示一种乐在其中、追求极致的生命状态。其实,痴的本义是不聪慧、迟钝。愚昧无知,不明事理,是痴;极度迷恋某人某事物,是痴。对于“痴”,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以“我为________而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填写完整文章标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师生姓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泰州专用)(原卷版).docx 2024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泰州专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