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学案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学案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1课时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目标导航
课标链接 ◎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素养目标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价值取向)
◎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明确宪法的地位与作用,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宪法法律至上)
课时要点
1.如何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宪法如何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表现)。
知识探究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党的领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__。
(3)我国宪法是____________和人民意志的____________。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制度分别是什么?
(1)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
(2)根本制度:________________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领导地位
党的主张
统一
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
知识探究
3.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_______的特征。
(2)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__________,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____________。
(3)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是党和国家的_________、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_____。党是最高________________。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最本质
先锋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共产主义
最大优势
根本所在
命运所系
 政治领导力量
知识探究
4.中国共产党与宪法和法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____________,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和法律,做到党____________、保证执法、____________、带头守法。
(2)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和法律____________。
宪法和法律
领导立法
支持司法
治国理政
知识探究
二、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__。
2.宪法是如何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基本原则的?(宪法是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____________。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________和________。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____________,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人民
经济基础
途径 
形式
基本权利
知识探究
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最大的人权是什么?
人民____________是最大的人权。
2.宪法对尊重和保障人权作出了怎样的要求?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____________,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____________,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3.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为什么说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人权?)
(1)人权主体: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____________等。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主体广泛)
(2)人权内容:既包括平等权和____________、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____________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内容广泛)
幸福生活
基本原则
法治保障
外国人
人身权利
受教育权
知识探究
4.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1)__________________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____________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____________,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____________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____________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国家加强________________,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____________,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尊重和保障人权
行政机关
执法
监察机关 
公职人员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观念
例题解析
【例】“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一精辟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赶考之路上“谁来出卷”“谁来答卷”“谁来阅卷”等根本问题。让“人民”成为“阅卷人”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
B.无论在哪个国家,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C.在我国,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法定权利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素养解读】本题通过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解题指南】在我国,人民并不直接管理国家事务,A选项与题意不符;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B选项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实际;C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让“人民”成为“阅卷人”的根本原因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D
易错点拨
1.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注意是“人民”而不是“公民”。
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我国享受人权的主体并不只是局限于我国公民。人权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
基础达标
1.(教材素材改编题)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无力到庭等情况后,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所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28万元赔偿款。人民法院的做法(  )
①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利 ③彰显了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④体现了关爱他人但没有尊重对方隐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基础达标
2.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  )
A.民族独立,国家富强 B.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D.为世界谋和平,为人类谋发展
3.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内容规定的是我国的(  )
A.国家性质 B.国家制度 C.国家机构 D.国家标志
B
A
基础达标
4.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宪法的这项规定(  )
①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②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③彰显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④保证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B
基础达标
5.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十分广泛。下列体现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有(  )
①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给学生提供营养午餐 ②政府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不断美化人民的居住环境 ③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到机场欢迎中国出入境政策调整后首个中国赴泰国航班的旅客 ④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开展对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能力培优
6.关于我国宪法的规定,以下对应内容准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序号 项目 对应内容
① 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 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③ 加强人权法治保障 最大的人权
④ 尊重和保障人权 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能力培优
7.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因此,中国共产党要(  )
①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②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 ③依据党章依法行政 ④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拓展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因为(  )
A.脱贫是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B.贫穷的人们没有任何人权
C.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 D.贫穷是我国独有的社会现象
B
C
能力培优
9.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主心骨。由此可见(  )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②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能力培优
10.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下列不属于我国人权主体的是(  )
A.在中国初中学习的小明
B.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小敏
C.在中国工作的德国人莱克
D.在法国工作的英国人奈德
D
能力培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播出后,获得社会各界广泛点赞。节目以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
平“语”近人语录 知识点链接
“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只有充分尊重人民意愿,形成广泛共识,人民才会积极支持改革、踊跃投身改革。”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①_______________
“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②________________
“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将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大的人权
能力培优
(1)结合语录,运用所学知识将以上表格补充完整。(6分)
人民当家作主
经济基础 
人民幸福生活
能力培优
(2)运用本课时内容,请你谈谈国家机关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8分)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2分)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2分)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2分)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分别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