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
【教学目标】
1、以史料实证的方式掌握多极化发展趋势,运用唯物史观正确看待多极化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运用史料实证把握全球化的进程,以历史解释掌握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3、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看待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用历史唯物史观认识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统一。联系时政热点,分析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的利弊得失。
【重点难点】
1、重点:冷战结束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2、难点:美国的一超独大与当今世界正在走向多极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
导入:
2020年 3月 26日,G20峰会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议题是探讨如何联手应对新冠肺炎疫及稳定世界经济。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设问:由G20 峰会召开的形式、议题及组织性质,说明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特点?从而引出课题。
新课:
一、政治: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表明在多极化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世界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当今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1.“一超”:美国希望建立单极世界
美国主张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根据白宫方面的统计,1990-1991年,美国领导人在各种讲话中有42处提到“世界新秩序”,即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1)背景:
随着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表现:
①2001年“9·11”事件之后,迅速开展反恐活动
②2001年10月发动阿富汗战争
③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
2.“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
欧盟: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1993年成立,经济政治联盟)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俄罗斯: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
日本:世界经济大国,追求成为政治、军事大国。
中国:改革开放,多边外交,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问题探究】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因素(P135思考点)
材料一:“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运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冷战后的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确立了有别于冷战时期的新型国家关系,其基本特征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发展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王远美《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原因及未来趋势》
材料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的高科技革命浪潮,将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也将逐步改变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状况。
——肖力《信息化、多极化、全球化——21世纪初世界发展三大趋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或总结为:
因素:
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②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③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新型国家关系的确立(国际政治民主化);
④科技革命的推动;
⑤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
⑥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
二、经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信息、人员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主要表现: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资本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或总结为:
(1)物质基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2)制度保障:绝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3)主要力量: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的推动;
(4)必要条件:国际协调机制建立;
(5)催化剂:国际金融的发展;
(6)和平环境:两极格局的结束。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馅饼”。又是“陷阱”)
【读图学史】从下列图片信息中找出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①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②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 ”现象。
【思维拓展】有人说:全球化既是“馅饼”。又是“陷阱”。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对全球化做一评价。我们应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①对世界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部分国家出现逆全球化现象。
②对发达国家而言: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③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于吸引外资和经验,也会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
应对: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趋利避害,因势利导,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二)区域经济集团化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地理上相近的几个国家,为了获得区域内的经济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为促进生产要素和商品在一定区域进行自由流动和合理互补为宗旨而建立的跨国性的区域经济集团。
三、社会:社会信息化时代潮流
含义: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2)影响
①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变化。
②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文化:文化多样化丰富多彩
含义:文化多样性是指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面临巨大挑战。
【本课小结】
冷战后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对企图营建单极世界的美国形成了有利的制约。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阻挡,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也说明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也在加快,要正确认识社会信息化的利弊。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挑战,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扬中国儒家文化等优秀文化的担当,和而不同,促进人类文明整体进步。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