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2课时 我们与法律同行目标导航MU BIAO DAO HANGONE01目标导航课标链接 ◎本课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对应部分是“法治教育”学习主题。具体对应的内容要求是:“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自觉性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及特征;了解以民法典为代表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理解法律是实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课时导学KE SHI DAO XUETWO02课时导学课时要点1.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2.依法办事的要求。课时导学知识探究一、树立法治意识1.什么是法治意识?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__________、崇尚、遵守和__________。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__________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__________,又是法治的__________。__________要靠法律保障,__________要靠人民维护。(2)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_______________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___国家具有重要意义。(3)当__________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__________,发挥其应有的__________。认可 服从法治 践行者 受益者 人民权益法律权威厉行法治 依法治国 法治法律 价值 功能课时导学(4)树立__________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______________。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____________,更应该成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二、学会依法办事我们要怎样依法办事?(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__________做,什么__________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__________。(即树立法治意识)(2)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__________方式,表达自身__________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__________。(3)依法办事,就要养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坚定__________。法治 基本要求 受益者 参与者 推动者后果可以 不可以 法律 法规 法治 合法 合法权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崇尚者 遵守者 捍卫者课内提升KE NEI TI SHENGTHREE03例题解析【例】(2020·广东省)春节期间,小张同学被朋友拉进一个聊天群,他发现群里时不时会有人发些谣言、诈骗、传销等信息。对此,他应该( )①知法守法,远离网络生活 ②及时举报,检举不法行为 ③增强法治观念,少发不良信息 ④提高辨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例题解析【素养解读】本题以生活中的事例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培养“法治观念”核心素养。【解题指南】分析题干材料可知,遇到此类情况,应辨别真假,防止上当受骗,同时积极行使监督权,向有关部门举报。远离网络生活是不现实的,应合理利用网络,①观点错误;②观点正确;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坚决不发不良信息,③观点错误;④观点正确。故选C。易错点拨1.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2.依法办事要求我们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分层训练FEN CENG XUN LIANFOUR04基础达标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教材素材改编题)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①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信仰 ②法律主要依靠人们内心的信仰来保证实施 ③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④要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C基础达标2.孔子形容自己“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其意思是他到七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够随心所欲地为人处世,不会逾越规矩去触犯规则、冒犯他人。这启示我们要( )①积极规避法律对自己的约束 ②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③敬畏法律,放弃自己的快乐 ④树立崇尚法律权威的法治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C基础达标3.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下列观点和行为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有( )①小红因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影响交通而将其车划伤 ②某私营企业老板依法纳税③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 ④李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坚决保守国家秘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基础达标4.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着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依法办事。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A.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B.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考虑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C.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D.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B基础达标5.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依法办事,这就要求我们( )①遵守各种法律、法规 ②放弃自身利益,维护他人和集体的权益 ③采取任何方式,表达自身诉求和愿望 ④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能力培优6.《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强调,鼓励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单独设立法治课。强化对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育,适当增加法治知识在中考、高考中的内容占比。这一要求有利于( )①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 ②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 ③防范青少年滥用权力 ④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A能力培优7.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推进法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在于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这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 )①创制法律 ②服从法律 ③遵守法律 ④依法办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能力培优8.(易杰原创)王女士退订某平台的商业短信,被收取了一毛钱退订费,她为“一毛钱退订费该谁出”选择打官司,最终胜诉。对此,下列观点你不赞同的是( )A.这是拥有法治意识、法治精神的体现B.“钱虽少”但不能忽视自身权益C.维权的过程过于漫长,并不值得提倡D.公民应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C能力培优9.“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下列行为符合依法办事的要求的有( )①鉴于车辆在斑马线要礼让行人,小林便随意横过马路 ②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小张能做到主动排队上车 ③小李把共享单车放在自己家里,方便自己出行 ④王女士发现购买的是假冒伪劣商品,依法索赔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C能力培优10.小学生小江在玩手机时,被人用“福利返现”的套路骗走了988元。受骗后,她写了一篇作文详述被骗经过并报案。警方将三名嫌犯悉数抓获。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A.要把维护个人利益摆在首位B.树立法治意识,严格制定法律C.要成为法治中国的参与者D.通过任何方式来表达自身诉求C能力培优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法律辨析】为了深入学习法律知识,小美和小林搜集了一些与法律有关的案例:针对上述案例,小美和小林发表了以下观点:李某闯红灯被交警罚款50元。某企业没有按时交税,被罚缴滞纳金5 000元。王某贪污受贿,被判处没收财产和5年有期徒刑。能力培优(1)请你分别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8分)(1)小美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1分)但是,法律、道德、纪律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2分)小林的观点是错误的。(1分)法律不仅有规范作用,而且有保护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2分)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1分)能力培优【护航成长】2022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联合印发了《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导则》提出,要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坚持“1米高度”视角、寓教于乐内涵、安全环保标准,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2)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围绕“印发该《导则》的意义”展开讨论,请写出你的发言要点。(2分)(2)这是对儿童的特殊保护和关爱,有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分)能力培优【与法同行】某中学学生吴某现年16周岁,在自己朋友圈发布不当言论,造成了不良影响。公安机关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罚款500元的处罚。(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阐述公民应怎样学会依法办事。(6分)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违反了法律,会有什么后果。(即树立法治意识)②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③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每点2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