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2青春有格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田字格,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对汉字直到规范、引导的作用。
“格”指规格或方式。这句意思是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格是标准、规格和品格的意思
“格”指品格。这句意思是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本人的品格。
“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
3.2青春有格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1、政治认同: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
2、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3、法治观念: 学会遵纪守法,维护自己权利,尊重他人权利。
4、健全人格: 知廉耻、懂荣辱,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提高自控能力。
5、责任意识: 从点滴小事做起、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
核心素养目标
第一目 行己有耻
底 线
1、“行己有耻”的含义
①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地面对自我,闻过则改,知耻而后勇
日常生活中,请你从不同方面列举一些不知耻的行为。
学校生活中:
家庭生活中:
社会生活中:
校园欺凌 考试作弊 上课说话睡觉 吸烟喝酒不良行为...
言语不文明 家庭暴力 虐待遗弃 不尊老爱幼...
随地吐痰 乱扔垃圾 高空抛物 不遵守交通规则
伤害他人 不信守承诺...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我们生活中,有两根“底线”……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放学后,中学生小林和小刚结伴回家,途中他们路过一个网吧,网吧老板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和老板的热情招待,小刚高兴地跟老板走了进去,而小林独自一人回了家。
为追求新潮和酷感,3名中学生竟想出了用吸食毒品作为庆祝生日的方式。他们觉得很多明星都吸,很酷,很“拽”。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P28-29(1)(2)(3)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3)“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卢梭《忏悔录》中忏悔了他违背道德的小事(真诚面对自己、剖析自己的勇气)
他偷了主人丝巾,却污蔑女仆偷窃,女仆因此蒙受屈辱(深深自责)
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还隐隐作痛,因此深刻的自省(在行动之后反思自己)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羞恶之心”
“羞恶之心”的作用
3、“羞恶之心”的作用
①“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②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4、如何增强自控力
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③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
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
第二目 止于至善
追 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
1、一个人道德成长的要求
2、“止于至善”的含义
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②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3、“止于至善”的要求
阅读30页的文段,思考:
·“微尘”指的是什么?
·“微尘”是如何做到“止于至善”的?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儿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讨论
A.他能坚持一
辈子?我才不
相信呢!
D.我也当过志愿
者,我去了好多次呢!
B.虽然我没做过,不过童小勇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
C.童小勇真棒,
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
否定了童小勇行为,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向好榜样
学习。
自身价值的
肯定
对好榜样的赞扬和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3、“止于至善”的要求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
“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查自身的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7、“止于至善”的要求
3、“止于至善”的要求
(1)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查自身的不足,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榜样的作用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知识小结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青春有格
6.止于至善的内涵
7.怎么做到“止于至善”?
8.榜样的作用、力量有哪些?
1.什么是青春有格?
2.行己有耻的内涵
4.羞耻心有什么作用?
5.如何增强自控?
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达标检测
鲁迅先生说因公交车急刹车,车上一名中学生手里的豆浆打翻在车厢的地板上,他立刻拿出纸巾,蹲下来一遍遍地擦拭干净。这名学生的行为体现了
A.知错能改的思想品质
B.止于至善的精神追求
C.见贤思齐的行为习惯
D.行己有耻的心理品质
D
2.隐瞒出境史、造成密切接触者被隔离观察的郭某,于2020年4月3日, 被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他的欺瞒行为警示我们,做到“行己有耻”就应在行动前
A.抵制不良诱惑,磨砺坚强意志
B.提高知耻能力,进行监督调节
C.审查自身愿望,树立底线意识
D.做到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