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武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八年级语文
期中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43分)
1.(4分)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一潭清泉 美不胜收
2.(4分)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特务们!你们看见今天到会的一千多青年,又握起手来了,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1)(2分)(1)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挑拨(   )mán hènɡ (   )
(2)(2分)(2)以上文段中有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成语   、   
3.(3分)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争讼(sòng) 领域(yù) 斡旋(wò) 静穆(mù)
B.思慕(mù) 怅惘(wǎng) 锵然(qiāng) 幽悄(qiāo)
C.燎原(liáo) 熙熙然(xī) 暖融融(róng) 马前卒(zú)
D.神龛(kān) 春宵(xiāo) 吩咐(fēn) 点缀(zhuì)
4.(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室里一片喧哗与嘈杂,但是就在老师出现的下一秒,声音戛然而止。
B.我们对向导在山上突然销声匿迹这件事实在感到百思不解。
C.他就像一只骄做的孔雀,总是目空一切,不屑于和别人交往,但他这种做法有点鼠目寸光,因为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D.世上的事情能洞察了解,人情世故能熟悉通晓,这就是学问。
5.(3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B.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C.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装饰吧!
D.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6.(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 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②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____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③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____ 。
A.不但 而且 支配 袖手旁观
B.因为 所以 支配 漠不关心
C.由于 因此 控制 袖手旁观
D.不但 而且 控制 漠不关心
7.(3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
C.《灯笼》选自《吴伯箫散文选》,原名熙成,是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D.阿西莫夫,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其代表作有《基地》《沙乡年鉴》。
8. (5分)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子在鲁山(潍坊境内)“斫木为鸢,三年而成”。到了清代,潍县城里的风筝作坊已有30多年,商贾云集,生意兴隆。①1988年,世界风筝协会确定潍坊为世界风筝都。②2006年,潍坊风筝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风筝成了潍坊的城市名片和文化象征。
材料二: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先用竹精巧地扎成骨架,再把纸、绢、绸等细心地糊到骨架上,然后独具匠心地绘制出色彩艳丽的图案。潍坊风筝融入了潍县木板年画技法和宫廷风筝庄重典雅的风格后,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传承和创新使潍坊风筝既有娱乐、运动方面的实用性,又有造型、绘画方面的艺术性。
(1)(2分)(1)为使解说词句式协调,请你改写“材料1”画线句中的一句,使它与 另一句句式一致。
(2)(3分)(2)请结合“材料—”“材料二”简要概括潍坊风筝的三个特点。(不超过20字)
9.(7分)名著导读。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 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 西洋的礼貌。围巾必须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间,不穿大衣时,也要除去围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裤袋里更无礼貌。切忌切忌!何况还要使衣服走样,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1)(2分)文段中的“你”是指名著《傅雷家书》中的   。这是一部   (体裁)文学名著。
(2)(2分)结合原著,联系实际,简要说说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青年。
(3)(3分)联系《傅雷家书》的书信内容,从“父亲”“学者”这两个角度,说说你看到的傅雷形象。
10.(8分)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1分)窈窕淑女,   。(《诗经 关雎》)
(2)(1分)   ,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
(3)(1分)一日不见,   !(《子衿》)
(4)(1分)   ,胡为乎泥中?(《式微》)
(5)(1分)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1分)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
(7)(2分)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洞庭湖水汽蒸腾、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共21分)
(一)(7分)
遣①意二首(其一)
「唐]杜 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1.(4分)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   ”字看出。颔联中的“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12.(3分)《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二)(14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13.(3分)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落英缤纷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③寻向所志    
14.(2分)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5.(3分)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成语推断法”,联系“无所事事”,推测文中“事”字意为“从事”。
B.字典中的“洵”字有“流泪”“非常”等义项,通过“语境分析法”,推测文中的“洵”意思是“流泪”。
C.通过“课内迁移法”,联系“便舍船,从口入”推测文中的“舍”意为“离开”。
D.通过“偏旁推断法”,“顾”与头有关,推测其意为“回头看”“看”。
16.(3分)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7.(3分) 你认为本文与《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乡村生活有哪些相似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14分)
闻到白兰花香
①闻到白兰花香,我就想起了老母亲。母亲,大字不识,极明理。人瘦弱韧。五十年代入党,一生辛劳,宁苦自己,不薄子女和他人。平常跟我讲的晕要好好工作,不要伤害人。要是不好干,就回来种田,种田最好,种下去就?说完开心笑了。
②母亲八十岁了,仍然去水边洗衣,一捶棒一捶棒,声音大,有节奏。我一回去,母亲立即抓个菜篮子去大塘边上,一会儿工夫,时令蔬菜就上了桌。春天的时候,老人家花白的头上还斜插一朵栀子花。搬入安置区,母亲选了一楼,进出方便,南面就是幼儿园,小童的声音如天籁。那年春节,母亲说,田征了,垛子上的房子拆了。我们住在小区里,现在房子好是好,楼上楼下,电视电话,就是像个鸽子笼。你帮我买一盆白兰花吧。我见见青,闻闻香。
③我买了一盆盛花期的白兰花,母亲开心得像个孩子。仲春时节,发苞了。母亲专门打个电话,与我说白兰花事。
④母亲一生,早年极苦,对物质享受很淡,喜欢农事,有事没事到田地里,莳草,浇水,与青菜、茄子、南瓜讲讲话。老屋垛子四周都栽了树,最多的是香椿树。早春,第一茬香椿头,紫红、赤红的叶子,在晨光中抖动。不说吃,光是想象,就让人沉浸。搬岛后,母亲常回到垛子上看老屋基,看到曾经热气腾腾的灶膛里,长出一棵大青蒿,眼泪流了出来。
⑤老屋的后院也被母亲用起来,栽过西洋参,种过花生。我都尝过。有一年,不知怎的,栽了两株罂粟,花开得奇异,电话跟我一描述,我说这是鸦片。母亲听了,半天没说话。放下电话,赶紧铲了,连根都挖起来甩了。还栽了栀子花、金银花、桂花,这些寻常花,香味浓郁。母亲肯定不知道什么“花是人的精神支柱”的高深哲理。她说,闻到了香,日子就好过,生活就美满。
⑥我还买了两株一米多高的玉兰树,栽在我住房的南面阳台上。一黄玉兰一白玉兰,树叶深绿,长得精神旺盛。四五月就开,持续好几个月。一黄一白,不仅香,还有几分雅致。一吹东北风,幽香入室。当夏日街头响起叫卖白兰花的吆喝声时,我家的白兰花也在传递阵阵清香。我接母亲来住的由头,也是白兰花要开,场面很吸引人。母常昭14:56亲听了,笑笑,但并不行动。催急了就说,我这一盆正开着哩。
⑦后来,我的房子渗水,2012年底,南面阳台改造,把这一黄一白两株玉兰树,移栽到靠东面的北阳台。开花时节,依旧清香醒人。突然,有一天,母亲电话,要把她的玉兰树搬到我家来,声音弱弱的。其时工作繁忙,只能一月回家一次。母亲平时达观,声音洪亮,笑声不断,常嘱不用回,安心工作。这次我听声音虚弱,感觉不对,立即回去陪她到医院检查。情况不好,住院。母亲说,我只是不舒服,哪里要住院?
⑧这医院,是住不得的。一住就没有出来。住院期间,白兰花正开。我摘了几朵,放在她床头,她喃喃说,好香。然后,闭上眼,甜甜地笑了。送别母亲时,她是慈祥和安宁的。那一年,母亲八十四岁。
⑨三个月后,我到边地和田,成了京津皖援建的一分子。我们常说寿比南山,这南山就是昆仑山。每年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玫瑰花开时节,我想母亲若健在,头上插一朵昆仑山下的大马士革红玫瑰,该多写意呀。我也起念,立志苦干不苦熬,把贡献和精神长留和田。
⑩母亲走后,那盆玉兰花凋零了。玉兰花喜温不耐寒。我家北阳台的一黄一白两棵玉兰冻伤了,第二年春天没发枝,也枯了。我有些伤感。
还有一树广玉兰,立于东北角。含苞时,野红野红的,有几分矜持。盛开时,风吹花摇,颇自得。晨曦打在花的端口,流莹阵阵。微香只能偶得,哪怕你凑近鼻子,亦闻不到。在玉兰花树殒命后,这棵野野的广玉兰,竟也枯死。五层楼上,这些花草树木生长不易。我不胜唏嘘。
“百步清香透玉肌,满堂和气自心知。”心和世界好,人世就美,花香遍地。前些年,阳台上栽的金银花,也叫忍冬花,爬满东北两墙。两林桂花应时开放,花盛香溢远。从和田回来,我又栽了一棵石榴树,一年三开花,火热又喜灰。
春天来了,又一季白兰花要盛开。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8.(4分)通读②-⑩段,概括白玉兰与母亲的故事。
①母亲住进楼房,让我给她买盆玉兰花;
②   
③母亲住进医院,我摘了几朵玉兰给母亲;
④   
19.(4分)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搬离后,母亲常回到垛子上看老屋基,看到曾经热气腾腾的灶膛里,长出一棵大青蒿,眼泪流了出来。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⑧段中加点词语。
我摘了几朵,放在她床头,她喃喃说,好香。
20.(3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②段中画线句“心和世界就好,人世就美,花香遍地。”的理解。
21.(3分)本文多次写到“玉兰花”,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其作用。
(二)(12分)
植物会说话
丹尼尔·查莫维茨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 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 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 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 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 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 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颜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 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2、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想要的结果。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 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唤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 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
22.(3分)“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
23.(3分)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24.(3分)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5.(3分)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
四、写作题(共60分)
26.(10分)书包是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伙伴,它默默陪伴着你成长。假如你妈妈的网店正在销售你在使用的这款书包,为了提高销量,她打算尝试“直播带货”形式,请你替妈妈撰写一段产品解说词,向顾客推介这款书包。注意选用合适的说明顺序,100字左右。
27.(50分)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答案
1.略
2.(1)tiǎo bō;蛮横 (2)挑拨离间;卑鄙无耻
3-7 BBDAD
8.(1)①1988年,潍坊被世界风筝协会确定为世界风筝都。或:②2006年,国务院批准把潍坊风筝制作工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①历史悠久;②工艺精湛;③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
9.(1)傅聪;书信体
(2)多观察,加强学习,认识教养的重要性;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家长和老师的鼓励、督促。
(3)示例:傅雷是个无微不至,教子从严,讲究礼仪,对儿子深爱的形象。
傅雷从穿衣习惯讲起,告诫儿子要怎么做,写傅雷无微不至,教子从严。
傅雷对儿子强调要有好的习惯,写傅雷讲究礼仪,表现对儿子的爱。
10.(1)君子好逑/寤寐求之/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2)所谓伊人
(3)如三月兮
(4)微君之躬
(5)天涯若比邻
(6)落英缤纷
(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1.泛;野花落
1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13.花;邀请;先前的(之前的)
14.(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5.B
16.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7.①景色优美,宁静舒适,自然而富有生气。②人们都淳朴勤劳,安居乐业,万物都和谐融洽。
18.②母亲生病打电话,她要把她的玉兰树搬到“我”家来。;④母亲去世,玉兰花凋零后“我”家北阳台的玉兰也枯萎了。
19.①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搬离老屋后回到垛子上看老屋基时伤感的样子。表达了母亲对老屋的怀念之情。
②“喃喃”,形容低声说话。运用叠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把白兰花放在母亲床头时她低声称赞的情态,表现了母亲对玉兰花的喜爱,也暗示了母亲病重,为下文去世作铺垫。
20.母亲一生种花、爱花,闻到阵阵花香,她觉得日子就好过,生活就美满,花成了她的精神支柱。表现了母亲的平和、达观、明事理、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智慧,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敬佩、怀念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定信心。总结全文,点明并深化主题,发人深思。
21.玉兰花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玉兰花”写了母亲一生爱花,住进楼房,让“我”给她买盆玉兰花;生病后她要把她的玉兰树搬到“我”家来;“我”摘玉兰花给生病的母亲;母亲去世,玉兰花凋零枯萎等事件。文章借玉兰花表现了母亲明事理、热爱生活、富有生活智慧的可贵品质,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敬佩、怀念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定信心。玉兰花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
22.①被啃噬的柳树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②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 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③有些植物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
23.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总结戴维·罗德斯等人发现的结论、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启下引出因马丁·海尔对戴维·罗德斯等人已有观点的质疑而进行的实验。②内容上:在戴维·罗德斯的观点和马丁·海尔的质疑与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本段明确了下面的实验是在戴维·罗德斯等人实验的基础上的深化和因果关系探索,说明两者实验目的的不同,说明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
24.示例一:举例子。介绍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马丁·海尔等人的实验,事实说话,使人获得清楚的认识,很有说服力。示例二:列数字。如第④⑤段介绍马丁·海尔的.两次实验时,使用了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的结论。示例三:打比方。如第⑥段“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一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叶片受到侵害时,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的真相。 形象贴切,生动有趣。
25.示例:①敢于质疑,勇于探索。马丁·海尔没有盲从别人的结论,对“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受损植物有意告知临近健康植物以及受损植物释放化学物质的机理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探索。这是发现真知的必要精神品质。②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猜想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和马丁·海尔都是从许多现象出发进行假设,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③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推理。 文中科学家以发散性思维开拓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和多次实验进行研究,这种严谨的态度就是求真精神的体现。让实验说话,正确严密地判断推理,发现的结论可靠可信。④由表及里,求真务实。科学研究不能止步于粗糙的研究和笼统的结论,而应深入研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的本质属性,这样才能揭开科学秘密。
26.略
27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