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四下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明貶实褒”的表达方法呈现了本单元的三句话,旨在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习作的时候,试着运用这样的方法表达出对人物或事物的感情。第一句选自《猫》,第二句选自《白鹅》.第三句选自《白公鹅》。教材通过两位学生的交流对话,点明了这是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表面上好像不喜欢,字里行间却藏着深深的爱,并引导学生将这种明贬实褒的方法用到自己的说话和作文中。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教学一组声旁相同、形旁不同的形声字.共编排了六组词语。括号中的词语能帮助学生理解字的意思,运用形声字的规律帮助学生记忆汉字。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题出示了以物喻人的十个词语,让学生体会它们的特殊含义。第二题编排了三句选自本单元课文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冒号的用法: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教材请学生仿写一段话,写出小狗活泼、小亮细心、老奶奶热心肠的特点。第三题选用《猫》《白公鹅》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感受语气词使语言表达更生活化,读来更亲切。
“书写提示”提醒学生书写句段时要做到:字距比行距小,字的大小一致,两边留白相等,引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注重整体美感。
“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罗隐的古诗《蜂》,供学生积累背诵。古诗通过对蜜蜂辛勤劳作的描写,表达了对辛勤耕作的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对不劳而获者的不满。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揣摩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尝试在说话和作文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2.识字加油站:了解形声字的形旁与汉字字义的联系,教学用换偏旁的方式识记一组生字。
3.词句段运用:教学用惯用语比喻某一类人;体会冒号的用法,试着仿写一段话;通过比较,感受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4.书写提示:书写时能做到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5.日积月累:朗读、背诵《蜂》,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拓展积累一组同情劳动人民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2.重点理解词的“比喻义”,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
教学难点
学习如何用反语表达喜爱之情,并在平时的口语表达和书面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教学的课文,同桌相互交流课文中喜欢的语句,要求先朗读语句再说出喜欢的理由。
2.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三个语句,说一说这三个语句都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课文中、生活中,常常还有很多语句,也是明贬实褒的写法。出示一组语句,判断哪些运用了“明贬实褒”的写法。
板块二 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读“识字加油站”中的生字,读准字音,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2.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是每一组都是形声字,形旁不同,声旁相同,形旁与这个字的意思关。
二是括号中组的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组词法是理解生字常用的方法。
3.利用以上发现的规律,读一读,记一记这几组生字。
提示:尽管形声字的声旁提示了这个字的读音,但是有些形声字的读音,与声旁的读音还是有差别的。
板块三 词句段运用
(一)积累一组形容人的动物惯用语。
1.用名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导入。联系句子,说说“千里马”在这里比喻什么。
2.像这样用动物来比喻人的词语,还有很多。课件出示,并读一读:
千里马 老黄牛 百灵鸟 领头羊 小蜜蜂
纸老虎 变色龙 铁公鸡 应声虫 哈巴狗
3.交流,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用来比喻什么样的人。
4.出示语句,根据语句的意思,说一说括号里应该填什么词。
(1)张师傅工作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就像一头( )。
(2)他这个人小气得要命,一毛不拔,简直就是一只( )。
(3)小杨同学经常帮大人做事情,十分勤劳,就像一只( )。
(4)别看他外表凶巴巴的,其实内心很胆小,就是一只( )。
(5)他毫无主见,别人说话他只会随声附和,活像一只( )。
(6)她唱起歌来声音甜润,十分动听,同学们都叫她( )。
(7)王叔叔事事带头,表现突出,是单位里的( )。
(8)汉奸在鬼子面前一点儿骨气都没有,活像一只( )。
(9)这个年轻人很有才干,能干一番大事,大家都称他为( )。
(10)这家伙最会伪装自己,善于见风使舵,是名副其实的( )。
5.再拓展积累一组这样的惯用语
马大哈 寄生虫 替罪羊 笑面虎 地头蛇 旱鸭子
称霸一方的人( )
替人受罚的人( )
粗心大意的人( )
靠别人养活的人( )
不会游泳的人( )
面慈心恶的人( )
(二)体会冒号的用法
1.出示教材中的语句,读一读。
结合语句交流语句中冒号的用法:总起,提示下文。
第一句,冒号提示下文是要具体描述猫“温柔可亲”的动作情景和样子。
第二句,冒号提示下文要具体描述母鸡“警戒”时的动作情景和样子。
第三句,冒号提示下文要具体描述白鹅看守门户时各种大叫的情景。
2.出示三个短语,选择其中一个,用上冒号作提示,把意思写具体。
写后交流反馈。课件提供的三个语句,供评议时对比参照。
(三)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
1.出示语句,读一读,语句中有了这些语气词,读起来什么感觉?
交流,明确:有了这些语气词,读起来感觉语气特别亲切,好像作者是在聊自己家的孩子似的,表达出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去掉这些语气词,对比着读一读,感觉一样吗?
交流,明确:去掉语气词,语句就显得生硬了,没有了温柔、亲切的感觉,也没有表达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小结: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加上这样的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板块四 书写提示
1.出示教材中的书写作品。观察,说一说横格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交流反馈:
字距要比行距小。
字的大小基本一致。
两边留的空白大致相等。
2.在横格本上临摹着写一写。
3.写后对照书写要求互相评议。有条件的话可以投影或拍照上传几幅作品进行全班评议。
板块五 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了解诗人。详细资料见课件。
2.指名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诗的节奏。
3.联系诗句和画面,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蜜蜂,依据是什么?
预设:这是一只勤劳的、辛苦的蜜蜂。从“无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等诗句都可以看出来。
4.这首诗仅仅只是在写蜜蜂吗?从诗中的蜜蜂你会想到什么人?(劳动人民)诗中的“为谁辛苦为谁甜”中的“谁”,你觉得又是什么人呢?(那些不劳而获,只享用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5.罗隐写这首诗,其实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那些不劳而获的人的不满)
6.背一背这首诗。
7.像这样同情劳动人民的诗,你还想起了哪一首?
读一读李绅的《悯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