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温州市2024年九年级中考一模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温州市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题
2024.
卷1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追出各题中一个特台题意的正选项
不进、多进、措选,均不伦分。)
1.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一,目
一种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生产力形式,它体现了高科技、高效能、高质的特征,符台新
展理念,
A.自然生产力
B.新质生产力
C.社会生产力
D.斩神生产力
2.2024年是中国与▲建交6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该国是第一个同中国正式建交的西大
大国,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罗斯
3.小楠接连考试失利,几近崩溃。作为好友,你可以对她说
A.没什么大不了,考试一点用都没有
B.肯定是试卷的问题,和你没关系
C.你应该反思下,有没有好好学习了
D.别难过,我陪你找老师分析一下
4.图1没画启示我们
①人生道路挫折总是越来越多
②挫折使我们发据生命的力量
③坚定信念就能避免遭受挫折
④革命精神激励后人奋勇前行
控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0
闻读社会快讯,完成56题。
5
侯某的行为及后果,警示我们
图1
①行使权利有界限
②解决问题应守法
社会快讯
⊙2024年2月22日,候某回经济州纷在
③法无禁止皆可为
④违反义务须担责
杭州一高架上特刀对其表兄进行欧打,市
A.①②③
B.①2④
民孙于见挺身而出,侯某的表兄顺利得轻。
侯莱被依法刑事拘留,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月26日,孙子见被中共忧州市*室传
6.孙子见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是
部、市文明办校于“杭州好人"荣茶称号。
A.团结友普、宽以待人的和乐风范
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
C。道济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D.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美好品德
浙江省自2010年起对口支援新孤阿克苏等地区,累计实施援砸项目1711个,援派干部人才
6669人,投入计划内援孤资金218.9亿元。这则新闻最恰当的标题是
A,民族团结谱华章
B.一因两刷放光芒
C.高度自治创辉
D.和平统一摇八方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小欧学习了相关工作报告。根据节选内容,回答8~10题。
节选一
节选二
节选三
审结涉毒品犯罪案件3.3
对所有提请审议的法律聚
认真如织实施中共中央批
万件5万人,同比下传10.4%,
进行合宪性审查,对法规、司
准的年度协商计划,举办专题议
对大宗走私、制造毒品犯罪分
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中的合宪
政性常委会会议、提策办理协商
子、累犯等坚决重判。
性、涉宪性问题进行审查研究:
会等各类协商活动94场次。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试题第1页(共6页)2024 年温州市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B D A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D A B B A C A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 6 小题,共 60 分。)
评分建议:在非选择题的阅卷评分标准中,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方向正确,
意思相同或相近,言之有理,就应酌情给分。
21.(8 分)
(1)不赞同。网络暴力游戏易诱发人的攻击性,也容易让人沉迷其中,所以此处它不是个
“好东西”。网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民主监督,有效遏制权力腐败,所以此处它不是个“坏东
西”。(4分)
(2)围绕网络问题,为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出两条建议。
示例:青少年要合理利用网络,自觉抵制暴力、恐怖等不良信息;执法部门加强对网络环
境的监管。(4分)
22.(12 分)
(1)人才强国战略。(2 分)
意义:引进智能算法工程师有利于增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
生活便利与幸福感;引进乡村振兴项目经理有利于促进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
同富裕;引进非遗文化研究员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答出 1
点即可,2分)
(2)规定强调不设性别、地域等限制,避免了就业歧视,保障了应聘人员平等就业的权利;
坚持信息、过程、结果的公开,提高了招聘透明度,营造了公平的就业环境;对弄虚作假行为
予以严厉打击,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确保招录人才的质量;纪检监察部门的全程参与,加强
对权力的监督,预防腐败,确保招聘工作公平公正。(答出 2 点即可,4 分)
(3)选择的理由能够结合自身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能力经验等)阐述,作出的努
力以岗位的要求为目标,言之有理即可。(4 分)
示例:乡村振兴项目经理。我对农业与乡村生活充满兴趣,曾担任过班级组织委员,善于
组织活动。我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逐渐学习农学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相关实践
活动,提前积累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自我,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
23.(10 分)
(1)规范了粮食从耕种到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流程的操作;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2 分)(写出 1点即可)
(2)从绿色发展理念、科技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等角度任选其二进行回答即可。(4 分)
示例:国家保护耕地数量、坚持耕地生态可持续发展,践行了绿色发展道路;有关部门加快
农业技术创新,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助力农业发展;国家运用了宏观调控手段建立
粮食储备体系,提供了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
(3)围绕着中国对国内保障粮食安全,对国外承担大国责任两个角度阐述即可。(4分)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示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解决了 14 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保证了本国的粮食安全。
作为负责任的国家,中国不仅对有需要的国家进行直接粮食援助,更是开展了长达 40 多年的农
业技术援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积极作为,为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24.(8 分)
(1)鄱阳湖流域冬季较为温暖;裸露的湖床为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河流湖泊较多,为
候鸟提供了相对广阔的活动区域等(答出两点即可,4 分)
(2)鄱阳湖流域从“人鸟相争”到“人鸟共生”的蜕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鄱阳湖流域实施
“退养还湿”工程并减少对湖水的污染,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建设鸟类小
镇发展旅游业,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政府对当地居民等
进行了补贴,维护了当地社会和谐稳定。(从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个角度
任选两个角度展开评论即可,4 分)
25.(10 分)
(1)地图信息 1 分,长征目的 1分,共 2分。
示例:图中绘有“国民党军封锁线及集结地域”,说明红军长征是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
围剿(“战略转移”)。
(2)需解读两种精神内涵,其中运用材料或史实 2分,解读 2 分,共 4 分。
示例: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挽救了
党和红军,反映了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
红军战士将仅有的军需物资留给困难的老百姓,反映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
依、患难与共的精神。
(3)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国家号召广大青年积极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技能提高劳动
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贡献力量。(4分)
26.(12 分)
(1)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为古代先民提供了农耕生产的物质基础。(2分)
(2)唐朝诗人对黄河壮美景色的深情赞颂,折射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气象;随着南宋退居
江南,失去包括黄河在内的北方半壁江山,诗人吟咏黄河借以表达恢复故土的家国情怀,体现
了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元明清时期,诗歌对黄河全境面貌的描绘,直接反映了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拓展。(答出两个时期即可,4分)
(3)本题采取分层评价,评分标准如下:
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得分
水平 1 不够明确 观点、论述与材料(史实)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1分
水平 2 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史实)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2~3 分
紧扣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多则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
水平3 明确 4~5分
条理基本清楚
明确,有新意 充分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论证观点,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在
水平 4 6 分
或有思想深度 论述中形成有思想深度的理解,可另加 1分,但总分不超 6 分)
示例:
在古代,黄河是中华文明产生的基础和源头,古人以黄河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以诗歌对黄河的广泛吟咏,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中,保卫黄河就是保卫全
中国的嘹亮歌声唱遍大江南北,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崛起,铸就了民族精神,成为中
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在当代,黄河治理与发展意在为人民谋幸福,提高民生福祉,黄河安澜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是中华民
族生生不息的根基与灵魂。
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