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辨析常见逻辑错误,掌握形式逻辑的三个基本规律
1.理解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公式与内容,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
2.能够运用本科知识辨析常见的逻辑思维错误(重难点)
3.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总议题:寻觅语言表达背后的逻辑思维奥秘
子议题1:此“可靠”与彼“可靠”有何差异?
子议题2:“不收礼”与“只收……”是否有矛盾?
子议题3:“是优秀作品”与“不是优秀作品”是否两不可?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子议题1:此“可靠”与彼“可靠”有何差异?
鲁迅先生在一篇杂文中讲了这样一件事: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几种关于革命的事情,都没有瞒着你。你怎么竞向敌人告密去了?B:岂有此理!怎么是告密!我说出来,是因为他们问了我啊。A:你不能推说不知道吗?B:什么话!我一生都没有说过慌。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
(我是一个可靠的人)
——《且介亭杂文末篇》:“半夏小集”(五)
[议学任务]思考:此“可靠”与彼“可靠”有何差异?
议学提示
A:B,我们当你是一个可靠的人,所以……没有瞒着你。
B:什么话!我一生都没有说过慌。我不是这种靠不住的人!
(我是一个可靠的人)
概念
概念
只一个人立场坚定,绝不会把革命队伍内部的机密向敌人泄露
偷换为一个人“从来不说谎话”(包括“向敌人说实话”),以此作为自己背叛行为作辩护
偷换概念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遵循同一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地位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和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同一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1)常用公式:“A是A”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脑筋急转弯
有一只小狗三年时间从来不洗澡,为什么它不生虱子?
滋生
因为狗只会生小狗,不会生虱子啊!
生育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3.同一律的要求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
4.违反同一律所犯的逻辑错误
“偷换概念”、“偷换(转移)论题”
买家:“你这里有好茶吗?”
服务员:“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
甲:“你那么有钱,居然在路边吃麻辣烫?”
乙:“不再路边吃麻辣烫,难道在路中间吃?”
思考:以上对话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观看图片,有人说:七八十年代的深圳明明是一个破旧的小渔村,如今却发展成为繁华的大都市了。、
这句话是否违反思维的确定性要去也就是“同一律”呢?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5.同一律的条件性
(1)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
(2)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和条件不变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子议题2:“不收礼”与“只收……”是否有矛盾?
“收礼”的论断
论断一:“今年过节不收礼呀”
论断二:“收礼还收脑白金!”
同时肯定了“不收礼”和“收礼”
思维出现了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要求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遵循矛盾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矛盾律常用的公式和基本内容
(1)常用公式:“A不是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3.矛盾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4.违反矛盾律的错误
自相矛盾
(1)概念角度
对于同一个几何图形:
不能同时形容它为:
“三角形”
“非三角形”
(1)判断角度
“所有人都是善良的”
“有些人不是善良的”
这两个判断不能同时肯定
一、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某珠宝店钻石被盗,现查明罪犯是赵某、钱某、孙某、李某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
赵某:不是我偷的。
钱某:李是罪犯。
孙某:钱是罪犯。
李某:不是我偷的。
思考: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假话, 请问罪犯是谁 为什么
练一练
请大家思考以下语言是否有矛盾?
我们赞扬袁隆平院士会说:“袁隆平院士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
工作岗位是平凡的;
作为一个人他是平凡的
他的精神和创造出的价值是伟大的
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思维
结论:
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事物所作出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思考:下列论断有没有违反矛盾律的要求?
1.我这个人做人和有原则,我的原则就是看心情
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3.人类的认识能力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
4.我坚信以为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
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客观矛盾
子议题3:“是优秀作品”与“不是优秀作品”是否两不可?
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对第一中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
[议学任务]会议主持人的话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肯定判断
否定判断
同时否定了这两个判断
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遵循排中律的理由
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明确性要求。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态度。
2.排中律的常用公式和基本内容
(1)常用公式:“A或者非A”。
(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3.排中律的要求
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4.违反排中律所犯逻辑错误
“两不可”错误
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老师让四名学生每人去拿一只桌球,无论什么颜色。等完球之后,老师发现唯一的白球被拿走了。
甲说:我没有拿白球;
乙说:是丁拿的白球;
丙说:是乙拿的白球;
丁说:白球不是我拿的。
思考:如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可以确定拿走白球的是( )
练一练
小李和小黄打了两局棋,小张问小李:“你下棋赢了吗 ”小李说:“没有赢。”小张再问:“那么,你输了 ”小李答:“也没有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李违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②小张没有违背思维一致性要求,没有存在“自相矛盾”的嫌疑 ③小张违背排中律,背离思维明确性要求的嫌疑
④小李没有违背了思维明确性要求,没有犯了“两不可”错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1.全省中学生辩论赛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获得冠军的某中学代表队。记者问:“你们哪位同学获得了最佳辩手啊 ”选手们一嘀咕,齐声说:“我们中的三人各提示你一句话,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然后你猜猜看谁是最佳辩手 ”队员甲说:“不是我。”队员乙说:“也不是我。”队员丙说:“是乙。”记者停顿了一会儿,猜出了谁是最佳辩手。记者猜的最佳辩手和猜测的依据分别是( )
A、乙矛盾律 B、甲矛盾律 C、甲排中律 D、丁排中律
C
2.俄乌战争爆发后,一些西方国家限制俄国文艺作品演出,甚至有个别大学还禁止讲授俄国专家的作品。针对西方的做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提出质疑,西方政客常常说“文学无国界”“艺术无国界”“音乐无国界”,这些作家、音乐家何罪之有呢 从逻辑学角度看,西方国家的做法( )①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②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③不符合思维一致性的要求 ④没有违反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3.下面是路口执勤交警与一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头盔的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的一组对话。交通警察:“你为什么没戴头盔,你不知道今年的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吗 ”电动自行车骑车人:“我以前骑电动车一直是佩戴头盔的,这是第一次。”下列对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出现的逻辑错误分析正确的是( )A、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错误B、违反了矛盾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C、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D、违反了下定义的要求,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