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学案(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基础知识必过】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使当时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3)直接原因:奥斯曼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精神动力: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_也鼓励冒险精神
2.条件
(1)王室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客观条件:①西欧人丰富的航海经验;②丰富的地理知识 ③造船技术不断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航线的开辟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开辟的航路
1487年 迪亚士 葡萄牙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7—1498年 达·伽马 葡萄牙 绕过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驶达印度
1492年 哥伦布 西班牙 横渡大西洋的往返远航,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麦哲伦(船队) 西班牙 绕过南美洲,进入太平洋,到达菲律宾群岛,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三、其他航路的开辟
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②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表现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路
探寻 北半球 1497年 卡伯特 父子 英国 发现了纽芬兰岛 (意指“新寻获之地”),是北美大陆东海岸的大西洋岛屿
16世纪 卡蒂埃 法国 到达北美洲最大半岛——拉布拉多 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
16世纪 巴伦支 荷兰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 哈得逊 效力于荷兰 的英国人 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 通向亚洲的航路
17世纪初 - 俄罗斯 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探寻 南半球 1578年 德雷克 英国 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642~ 1643年 塔斯曼 荷兰 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3.影响
(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
(2)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重点问题探究】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引起了西欧的“商业革命”。①贸易范围扩大,欧亚美非,各大洲都有了贸易往来,②商品种类增多,③商路和贸易枢纽、商业中心的转移,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大西洋沿岸出现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2)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①大量金银流入西欧,西欧金银贬值,物价猛涨,②加速西欧社会分化和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地主势力下降,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实力增强。
(3)使地域文明隔绝状态被打破,各地区之间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世界市场初露端倪。
(4)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道路,世界殖民体系由此开始逐渐建立起来,导致东方国家的日益贫困与落后。
(5)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①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全新宇宙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②冲击了教会神学理论,激发了人们科学探索的热忱,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背景 明朝时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化 西欧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 海外殖民,掠夺财富, 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性质 政治行为,封建性的贡赐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结果 “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闭关锁国” 増加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锥形出现。
影响 促进中国与亚、非国家友好往来,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民。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开始早期殖民扩张,也造成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
相同点 都在国力强盛、最高统治者支持下进行;造船技术、航海知识、指南针运用等为远航提供了条件;都经过太平洋和印度洋;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基础知识必过】
一、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迁移
(1)背景:
① 新航路 的开辟各地联系加强(主动迁移);
② 奴隶 贸易(被迫迁移);③为逃避政治迫害、 宗教 迫害(被动迁移);
(2)表现:
①欧洲人入侵并在 美洲 建立殖民地,美洲的 印第安 人口减少。
②欧洲人大批来到 美洲 ,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 美洲 ,多种血统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③大洋洲、非洲、 亚洲 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3)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 殖民地 和附属地迁移。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 发达地区 移民。
③从旧大陆向 新大陆 迁移人口。
④由欧洲国家主导。
(4)影响: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美洲 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2.物种交换
(1)原因: 人口迁移 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
从新大陆到旧大陆的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
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 燕麦 、大麦、裸麦等农作物, 橄榄 和葡萄等水果 特产 马铃薯、玉米、番茄、 甘薯 、花生、南瓜和可可
(3)影响:
①改变了人们 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
②导致各种 疾病 的传播和原住居民大量人口的死亡;
③促进欧、亚洲人口增长和 经济 发展;
④种植经济作物, 商品化 程度提高;
⑤出现了人口压力, 土地资源 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3.疾病的传播
(1)因素: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2)表现:欧洲人将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3)影响: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使得欧洲人能够在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原因:
全球航路开通后,伴随 海上航路的扩展 和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2.表现: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贸易格局 主导国 贸易线路和主要交换物 特点
印度洋贸易 西欧国家 欧洲绕过非洲 好望角 到达印度洋。 欧洲商人逐渐取代 阿拉伯 商人占据优势。
大西洋贸易 西、葡、英等国 第一阶段:欧洲(手工制品)—美洲贸易(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第二阶段: 三角贸易 ; ⑴出程:欧洲(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非洲(黑人); ⑵中程:非洲(黑人)— 美洲 (卖为奴); ⑶归程:美洲(贵金属和烟草、蔗糖、咖啡等)— 欧洲 ; 从欧美贸易到形成罪恶的“ 三角贸易 ”。
太平洋贸易 西班牙 菲律宾 (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 墨西哥 白银)。 ⑴ “ 马尼拉 大帆船”; ⑵白银基本流入 中国
以 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葡萄牙 第一条线路:中国澳门(生丝、瓷器等)— — 欧洲 各国(白银); 第二条线路:中国澳门(生丝)— 日本(白银) ⑴贸易线路跨越 大西洋 、印度洋和 太平洋 ; ⑵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影响:随着 海上航路 的扩展和 商品 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对中国:日本与 美洲 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 沿海 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个围绕 白银输入中国 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三、早期殖民扩张
(一)早期殖民扩张→打破多元文明格局
表现 时间 国家 殖民方向
16世纪 葡萄牙 将巴西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马六甲和中国澳门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16世纪 西班牙 以美洲为主,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菲律宾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7世纪 荷兰、英国、 法国 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影响 ①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早期殖民扩张对欧洲的影响
1.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角度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含义(表现) ①商业贸易不断扩张: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长; ②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③商业格局变化: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法国、荷兰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 欧洲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投机活跃
影响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依靠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领主经济地位下降,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使欧洲资本主义加速发展,封建制度濒于解体;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2.欧洲从殖民掠夺、 商业 贸易和 奴隶 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 资本 ,推动了欧洲 资本主义 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大变革 的时代。
【重点问题探究】
1.“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区别
(1)商业危机:指旧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
(2)商业革命: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出现全球性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
(3)价格革命: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它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1)经济:①高产作物传入中国,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为清朝前期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
②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2)外交: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明清时期政府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3)文化:“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部分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时空坐标】
【知识体系建构】
【基础知识必过】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1.动因
(1)经济根源:14—15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的 迅速发展, 萌芽出现,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开拓新市场的意愿日益迫切。
(2)社会根源:《 》使当时部分西欧人认为,富裕的东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实现发财梦的最好场所。
(3)直接原因: 帝国在建立和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威胁到东西方之间陆路贸易通道的安全,也使来自亚洲的商品因加价而奇贵,西欧人急于从海上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精神动力:西欧人希望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 ,也成为激励他们出海远航的一个动因。文艺复兴倡导的________也鼓励冒险精神。
2.条件
(1)王室支持: 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
(2)客观条件:①西欧人丰富的 经验;②丰富的 知识 ③ 不断发展。
二、新航路的开辟
主要航线的开辟
时间 航海家 支持国 开辟的航路
迪亚士
达·伽马
哥伦布
麦哲伦(船队)
其他航路的开辟
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 占据了欧洲至亚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 、荷兰等国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 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表现
时间 人物 国别 航路
探寻 北半球 1497年 卡伯特 父子 英国
16世纪 法国
16世纪 巴伦支 荷兰
17世纪初 哈得逊 效力于荷兰 的英国人
17世纪初 - 俄罗斯
探寻 南半球 1578年 德雷克 英国
1642~ 1643年 荷兰
影响
(1)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 ,在主要 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
(2)世界主要的 和大陆之间,通过 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
【重点问题探究】
1.新航路开辟有何影响?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背景
目的
性质
结果
影响
相同点
第7课 世界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时空坐标】
【知识体系建构】
【基础知识必过】
一、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一)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1.人口的迁移
(1)背景:
① 的开辟各地联系加强(主动迁移);
② 贸易(被迫迁移);③为逃避政治迫害、 迫害(被动迁移);
(2)表现:
①欧洲人入侵并在 建立殖民地,美洲的 人口减少
②欧洲人大批来到 ,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 ,多种血统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③大洋洲、非洲、 等地区也都有族群混合现象
(3)特点
①从宗主国向 和附属地迁移
②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 移民
③从旧大陆向 迁移人口
④由 国家主导。
(4)影响: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 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区。
2.物种交换
(1)原因: 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
(2)表现:
从新大陆到旧大陆的 从旧大陆到新大陆的
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小麦、 、大麦、裸麦等农作物, 和葡萄等水果 特产 、玉米、番茄、 、花生、南瓜和可可
(3)影响:
①改变了人们 及生活习惯;
②导致各种 的传播和原住居民大量人口的死亡;
③促进欧、亚洲人口增长和 发展;
④种植经济作物, 程度提高;
⑤出现了人口压力; 过度开发,破坏了自然环境。
3.疾病的传播
(1)因素: 和 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2)表现:欧洲人将天花、 、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 和大洋洲。
(3)影响:造成 大量死亡和 的解体,使得欧洲人能够在在 迅速建立殖民统治。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1.原因:
全球航路开通后,伴随 和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2.表现: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贸易格局 主导国 贸易线路和主要交换物 特点
印度洋贸易 西欧国家 欧洲绕过非洲 到达印度洋 欧洲商人逐渐取代 商人占据优势
大西洋贸易 西、葡、英等国 第一阶段:欧洲(手工制品)—美洲贸易(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第二阶段: ⑴出程:欧洲(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非洲(黑人) ⑵中程:非洲(黑人)— 卖为奴) ⑶归程:美洲(贵金属和烟草、蔗糖、咖啡等)— 从欧美贸易到形成罪恶的“ ”
太平洋贸易 西班牙 (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 (白银) ⑴ “ 大帆船”; ⑵白银基本流入
以 为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葡萄牙 第一条线路:中国澳门(生丝、瓷器等)— — 各国(白银); 第二条线路:中国澳门(生丝)— (白银) ⑴贸易线路跨越 、印度洋和 ; ⑵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影响:随着 的扩展和 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对中国:日本与 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 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个围绕 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二、世界格局的改变
(一)早期殖民扩张→打破多元文明格局
表现 时间 国家 殖民方向
16世纪 葡萄牙 将 变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 、马六甲和中国 等地建立了几十个殖民据点和商站
16世纪 西班牙 以美洲为主,除 之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以及亚洲的 逐渐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17世纪 荷兰、英国、 法国 在亚洲、 、北美洲建立了多个殖民地
影响 ①殖民扩张中断了 和 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 文明格局; 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 ; 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
(二)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
1.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角度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出现原因 随着新航路开辟,海外市场不断开拓 ⑴海外市场不断开拓; ⑵大量 流入欧洲
含义 (表现) ⑴商业贸易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与流通量成倍增多; ⑵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 ⑶商业格局变化:①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 ,② 、法国、 等崛起为新的商业强国 欧洲市场上 、 、
影响 欧洲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改变了欧洲传统的经济关系,依靠固定地租收入的 地位下降, 实力上升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使欧洲 加速发展, 濒于解体
2.欧洲从殖民掠夺、 贸易和 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 ,推动了欧洲 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 的时代。
【重点问题探究】
1.分析“商业危机”“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的区别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