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年 春季
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教科书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分析春秋战国大变革;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原理,辩证的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空观念】运用时空定位,分析中华文化在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概况和具体表现。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总结和分析其特点,把握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精神,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理解中华文化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难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 师: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家仍然倡导发扬我的的优秀传统文化,那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穿过漫长的历史长河,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仍是熠熠生辉,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何起源的呢,其特点和内涵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新知学习 目标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内容,结合图片材料,思考中华文化的起源地在哪里,核心在哪里?呈现怎么的特点?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地区 中原文化是核心 多元一体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小组之间讨论一下,完成表格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可以得知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那么中华文化为什么可以源远流长呢?结合之前的知识请思考一下。 政治上: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经济上: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地理上:位置相对隔绝 文化上: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 目标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拥有不同的内涵,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 多媒体出示材料: 《礼记·表记》有载,孔子曾言:"夏道尊命","殷人尊神" 《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尚书.泰誓上》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 师:请同学们根据材料,结合课本内容,说一说这一时期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从神本走向人本,以人文本) 2、 师:阅读教材管仲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结合文献资料,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本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又是什么呢? (民本思想) 师:请同学阅读课本,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一下,中华文化的内涵除了上面内容外还有哪些?哪些人物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呢? 目标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一)、特点 师:以上我们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程以及深刻的内涵,那么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又有哪些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价值 多媒体展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师:词句中体现了传统文化怎么样的价值? (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多媒体展示以下材料: 师:结合以上资料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么样的特点呢? (从未间断,维护统一和多民族大家庭) 展示习主席在孔子诞辰国际学术交流会上的一段讲话: 师:这是习主席在孔子诞辰2565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一段发言,这体现出中华优秀的 传统文化在今天仍然起着推到社会发展,为国家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的作用。 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业布置 熟悉本课知识,完成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