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2《重力 力的示意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3.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4.由实验感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对实际问题作出分析。5.知道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方法,并能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6.知道力的三要素。7.通过观察,知道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并能对具体问题作出分析和判断。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法指导讲授法、实验演示法五、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问题引导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演示实验导入:将物理课本往上抛,请同学们观察它运动的轨迹。教师提问:它最开始上升了的呀,为什么最终还是往下落呢?学生:因为受到重力。(二)内容讲授环节1.理解重力的概念教师提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呢?(地球)教师提问:谁会受到重力呢?重力的受力物体有什么条件呢?(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教师提问:地球对物体力的作用表现为怎么样的呢?是压吗?是推吗?是怎样的呢?学生:吸引的作用(过渡语)教师提问:请问一本书受到的吸引,也就是一本书受到的重力跟我们受到的重力大小一样吗?环节2:探究重力的大小(提问)教师提问: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呢?(猜测)学生: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是质量(设计实验)教师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探究质量对物体所受重力的影响,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呢?(质量)教师介绍仪器:一个钩码50g=0.05kg。我们考虑到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所以待会儿在实验的时候分别测量1个、2个、3个、4个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承受范围大的话,可以继续测量,在课本上做好记录。教师提问:如何测量重力呢?(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重力的大小)(分析数据)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重力跟质量近似有一个倍数关系,大概是多少倍呢?请同学们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计算出来。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的数据不一样呢?实验误差从哪里来?(总结结论)教师:重力=质量×g,G=mg(教师强调)每个字母的意思、单位、9.8N/kg的物理意义。过渡语:经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那么方向是怎样的呢?环节3.探究重力的方向图片展示,学生猜测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沿着斜面向下、竖直向下、垂直于斜面向下)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教师将小球挂在铁架台上,水平置于桌面,观察线的方向,将小球剪断观察小球运动的方向。(判断属于教师提供图片中的哪一种)教师演示实验:将铁架台倾斜,观察线的方向,将线剪断观察小球下落的方向。教师提问:你能明确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了吗?教师:我们称这样的向下方向为“竖直向下”,或者表达为“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过渡语:那我们试着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方向吧。环节4:掌握画出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借助一个图片进行展示,教师进行提问引导。教师提问:画出谁受到的力?(确定研究对象)→受到的什么力(分析画哪些力)→从哪个地方画(定作用点、方向、长度)→完了吗(标箭头、力的符号、力的数值和单位)教师:我们称以上的图形为力的示意图。那么要经过怎样的步骤就能画出力的示意图呢?学生总结。环节5: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提供实例(铅垂线)学生分析(三)当堂巩固课件习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重力的概念以及表示物体受到重力的方法,那么我们生活中除了重力还有什么力呢?下一节课我们进行学习。(五)布置作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六)板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七)教学反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