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课件(共36张PPT)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课件(共36张PPT)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册 别: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课时)
学 科:高中历史(统编教材)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学习目标】
能够梳理相关史实,说明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局限;
【学习要点】
1.明清时期各经济领域新变化的表现;
2.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局限。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问题与研究》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
自明朝后期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
——《中外历史纲要 上》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高产新农作物输入、推广种植。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农业
△清朝前期玉米、番薯推广种植图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农业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中外历史纲要上》
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
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农民兼营初级加工和相关副业
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
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生产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361 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手工业
江南的丝绸、棉纺织品,无论是在中日贸易,还是在南洋—太平洋—美洲的贸易之路上,甚至在中俄贸易之间,都占有重要地位。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复旦学报》,2005年第4期。
在1800年之前的250年里,中国获得约6万吨白银,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左右。
——贡德·弗兰克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商业
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利于资本的集聚
地图出自《浙江省普通高中 历史学习图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地图出版社,2020年版,第61页。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商业
商帮出现
工商业市镇兴起
地图出自《浙江省普通高中 历史学习图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地图出版社,2020年版,第63页。
朕(雍正帝)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大清会典事例》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明清经济的局限
政治:受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的压制和阻碍;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占据压倒优势。
本课小结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发展
局限
1.农业生产新现象: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2.手工业各行业的进步:开设工场;自由雇佣劳动大规模生产。
3.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时期:白银大量流入;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明清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要具备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有风险忧患意识,又要有历史机遇意识,努力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
——习近平在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球化视角下明清经济大变局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课时)
册 别: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 科:高中历史(统编教材)
▲ 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位于江西铅山鹅湖山上,宋淳熙二年(1175年),这里发生一次被载入中国哲学史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辩论双方: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和心学开创者陆九渊。
辩论议题:“为学之道,教人之法”。
承古萌新的时代
——思想领域的变化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2.能够说出明清时期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
【学习要点】
1.陆王心学的形成 2.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3.明末清初的反专制思想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
社会 经济 农业 ①新农作物输入中国(玉米、甘薯)
②江南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繁多
手工业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商业 ①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②商人群体(商帮)形成(徽商、晋商)
③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
变化一:陆王心学的形成
▲王守仁(1472-1529)
明代思想家,尊称阳明先生,心学集大成者,浙江人。
▲陆九渊(1139-1193)
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江西人。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发明本心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王文公全书》
“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
“良知”会被私欲遮蔽
“致良知”就是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以达到圣贤境界。
王守仁和大盗的故事
变化一:陆王心学的形成
评价: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色彩;
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变化一:陆王心学的形成
比较角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不同 认识“理”
实现“理”
相同 宇宙观 思想功能 “理”是万物的本源 以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维护统治 理在心中
理在心外
致良知
(内求)
格物致知
(外求)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李贽(1527-1602)
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福建泉州人。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明)李贽《续焚书》
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历史必修3第18页
变化二: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选自李贽《初潭集·夫妇篇》
否定儒学权威
批判程朱理学
提倡平等自由
▲黄宗羲(1610-1695)
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余姚人。
▲顾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思想家,代表作《日知录》。
▲王夫之(1619-1692)
明末清初思想家,世称“船山先生”。
变化三: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
变化三:明末清初思想的活跃局面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批判君主专制
主张工商皆本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顾炎武《日知录》
核心观点:反君主专制
反对君主专制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课小结
思想领域的变化
变化一
变化二
变化三
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
李贽等提倡个性自由
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第三课时)
册 别: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 科:高中历史(统编教材)
图上的两个人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部分内容,由此被誉为世界思想史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典范。你知道这两个人是谁吗?
图中的外国人为什么穿着中国服饰?
异彩纷呈的文化
——小说、戏曲和科技
【学习要点】
1.科技 2.戏曲 3.小说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2.能够列举明朝后期出现的总结性科技著作
3.了解明朝后期以来西方科技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利玛窦,意大利传教士,1584年来到中国传播天主教,1607年和徐光启合作翻译完《几何原本》前六卷,是第一位研究中国典籍的西方学者。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精通农业、数学、天文、历算、军事等,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科技之变:西学东渐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和利玛窦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认为《几何原本》不同于中国传统数学,“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
一、科技之变:西学东渐
引进了圆形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
徐光启和传教士汤若望制定的《崇祯历书》
一、科技之变:西学东渐
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一些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一、科技之变:西学东渐
一、科技之变:中学西传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一、科技之变:中学西传
一、科技之变:传统性总结 中学西传
时期 人物 著作
明朝 李时珍 《本草纲目》医药学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学
宋应星 《天工开物》工艺学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地理学
利玛窦(传教士) 翻译《几何原本》数学
刊印《坤舆万国全图》
永乐朝 《永乐大典》大型典籍
清朝 乾隆朝 《四库全书》
多领域
总结性强
重实用
借鉴西方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一、科技之不变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为什么?
传奇、昆曲和京剧
二、戏曲之变:创作长篇化
时 间 作 者 著 作 地 位
戏 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
清 孔尚任 《桃花扇》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明清 昆曲 长期流行
道光 京剧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三、小说之变:平民化、通俗化
明清时期小说的主要成就 作者 著作 特点
施耐庵 《水浒传》 最早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红楼梦》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本课小结
明清小说、戏曲和科技
科技:受西学东渐影响;进入到总结性阶段
戏曲:创作长篇化
小说:平民化、通俗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