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高中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课题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历史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学习目标水平质量描述11-1能够认识共和制在近代中国曲折发展过程,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1-2能够知道近代政权更迭的过程,知道近代中国历史分期的方式 1-3能够在说出“宋教仁案”的前因后果,知道1913年民国政治转向 1-4能够从史料中提出信息,知道中共在不同时期民主政权建设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作用 1-5能够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性22-1能够认识共和制在近代中国曲折发展的原因,知道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2-2能够将“宋教仁案”发生定位于民国初期的政治局面,知道共和制的曲折过程 2-3能够在“宋教仁案”的影响中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2-4能够结合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与国民党1928年掌握政权后的实践对比,分析国民党政权的实质 2-5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33-1能够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制度“为什么行”的理由 3-2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对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异同点和作用加以概括和说明 3-3能够自主搜集史料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方式和途径 3-4能够合理解释中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方式和途径 3-5能够结合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本质差异,能够认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性和历史必然性,树立制度自信44-1能够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制度“为什么行”的理由,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4-2能够将共和制曲折发展和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人民政权建设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 4-3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的史料,探究“宋教仁案”和“中国政治治理现代化” 4-4能够在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全面、客观的的论述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4-5能够结合区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本质差异,能够认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性和历史必然性,树立制度自信课前学习任务1.观看辽宁卫视:宋教仁在火车站北枪杀之谜视频。2.观看陕甘宁政权边区建设史的相关视频和书籍。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1. 为什么袁世凯会成为头号嫌疑人呢? 2.假使袁世凯刺杀了宋教仁,他的困境解决了吗? 3. 结合所学,说明1913年后的历史发生了哪些转向?4. 民初政党政治为什么会失败? 5. 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对共和制的设想。 6. 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国民党政府实现上述设想了吗?【学习任务二】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1. 结合所学,指出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甘宁边区如何调整政策? 2. 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3. 合理猜测,随着解放战争战局的变化和解放区的日益扩大,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结合所学,指出在陕甘宁边区党的政权建设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 5. 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借鉴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丰富经验所“组建和创造新型的政治制度”。 6. 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中国“组建和创造新型的政治制度”如何立于“广泛的大众参政基础”。 7. 结合所学,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历程及其重大贡献 》文章补写标题并予以阐述。推荐的学习资源1.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全二册)[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宋金寿、李忠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3.塞缪尔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4.张耀杰.谁谋杀了宋教仁:政坛悬案背后的党派之争[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1 5.尚小明.宋案重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