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泻万丈(xiè) 惩罚(chěng) 惨白(cǎn)B.飞来横祸(héng) 胸膛(táng) 浆液(jiāng)C.白桦林(huá) 丰饶(ráo) 浩浩荡荡(hào)D.辗转反侧(zhǎn) 云鬓(bìn) 喷涌(yǒ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以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蹿冰……B.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C.这时我听到故乡在招呼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招唤着我。D.旅途上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 B.万里/赴/戎机C.安/能辨/我是雄雌 D.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4.默写填空。(1)《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工作的几句诗是: , , , 。(2)《木兰诗》中表现军务紧急、行军迅速的诗句是: , 。(3)《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5.根据语境,完成任务。班上有些同学写作文经常使用“呆萌”“666”“酱紫”“抓狂”之类的网络词语。对此,语文老师捉出了“如何看待作文中使用网络词语”的问题,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请拟写100字左右的发言稿,要求有观点,有理由,有条理。二、阅读理解。(35分)(一)猴年说猴①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②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中猴”。③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 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琴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④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后,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⑤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灵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选文有删改)6.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7.举例子是文章主要的说明方法,第④段画线处的四个例子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8.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二)守 桥葛俊康①学校坐落在山脚下的大坝上。从学校大门出来走百多米就有一条小河。小河上的一座石桥年久失修,局部已经开始了垮塌。老葛每天都要到石桥上走走,看看,修一修,补一补。老葛以前是学校的老师,退休后和老伴一起把家搬到了石桥的旁边。②由于前几天连续的暴雨,山洪暴发,河水开始猛涨。这天早晨,天刚亮,老葛一来到桥头就被惊呆了。只见那汹涌的洪水,怒吼着从山上冲下来,抉带着大量的泥沙、石块、树枝,咆哮如雷地奔腾着,冲到桥洞口,顺着桥洞,吼一声,冲出去,往下游狂奔。老葛站在桥头,感到石桥仿佛在颤抖,在呻吟。老葛的心,也紧跟着抖动了一下。这时,一棵大桃树,如一只下山的猛虎,从上游冲了下来。冲到桥洞口,横在那里,不走了。洪水蔹壺隆隆地响着。大树拦在那里,不一会儿上面就挂满了各种漂浮物。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说完,就往石桥下冲。妻子听到喊声,也从屋里冲了出来。③老葛冲到桥洞口,用手不停地拉扯着大桃树。大桃树卡在那里,死死的,动都不动。洪水咆哮着,不停地狂涌着往桥上扑。妻子忙上前帮着老葛。两人拉扯了一会儿,大桃树还是死死地卡着。树上的漂浮物越聚越多,越堆越厚。④老葛站在桥上,望着上游汹涌而来的洪水,和惊马般横冲直撞的树枝、竹木、乱草,双腿开始了颤抖。一种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感觉瞬间就贯遍了全身。老葛跺了几下脚,看了一眼妻子,说:“还站着干啥 快回家去拿锯子。”⑤此时,洪水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漫到桥面上了。老葛的心更慌了。老葛知道,再不想办法,这桥肯定是不保了。桥垮了,孩子们上学咋办 老葛扒掉上衣,脱掉长裤,裸着身子站在桥上,用手撕扯着挂在大树上的一些树枝、乱草。⑥妻子拿来锯子、绳子。老葛把绳子一头拴在身上,另一头紧紧地拴在了桥头的一棵大树上。老葛拿着锯子,毫不犹豫地跳到河里。妻子用手拉着绳子。老葛一手拿锯子,一手抓住大树,往树上爬。爬上大树,老葛抹了一把脸上的泥水,横坐在上面,开始锯树。妻子站在桥上,双手紧紧地抓住绳子,满脸的担心,说:“慢点,慢点,不要慌! 千万不要让洪水把你冲下去了。”老葛没答话,坐在树上,双腿死死地夹住树干,用力地锯着那根最长最粗的树枝。⑦不一会儿,有学生来上课了,走到桥头,吓傻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老葛忙让他们站在桥头,不要上桥。学生们乖乖站在那里,看着老葛。学校的老师也赶过来了。村长也来了。跟在村长身后的,还有几位年轻人,村长一看,太危险了,忙跑上前让人把老葛拉了上来。村长把绳子拴在树枝上,然后让几位年轻人奋力地往旁边拉。经过几番折腾,树枝终于被拉开了。漂浮物随着洪水,轰的一声冲出桥洞,往下游狂奔而去。⑧水位下去了。桥面完全露了出来。老葛站在桥上,看着滚滚而去的洪水,再看看正慢慢过桥的几位学生,眉头深深地皱了一下。⑨几天后,老葛被评为了乡里的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得了一本荣誉证书,还有两千块钱奖金。拿到奖金后,老葛和妻子又从自家的存折里取出了仅有的一万元,买了水泥、河沙、石子,叫上几位年轻人帮着把石桥彻底地加固了一下。⑩修桥的时候,学校的校长和村长都来到了现场。村长问老葛还有啥要求,差钱啥的村里可以帮着解决。老葛朝他们看了看,笑了笑,说:“我还真有个要求,不知你们答不答应 ”村长说:“答应答应,肯定答应,您说就是。”老葛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学校,说:“我想给孩子们再上堂课。”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湿润了。9.阅读文章②~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4分)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棵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发展:高潮: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10.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分)11.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8分)(1)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湿润了。(“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 )12.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请简要分析。(5分)三、综合性学习。(15分)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3.普法活动我宣传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6分)14.道德风尚我倡议(9分)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3分)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民意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1)【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 ”一词删除。(2)【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四、写作表达。(50分)15.(甘肃兰州中考)题目:我相信你一定来临要求:①不少于 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一、1. D 2. D 3. C 4.(1)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5.(示例)我觉得不妥当。网络词语虽然新潮,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但在规范性、科学性上存在着一些欠缺。写作文是为了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使用如“666”“酱紫”这样的网络词语。文章会显得不够规范、典雅,又影响他人理解。二、(一)6.①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②中国人喜爱猴的原因;③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7.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8.示例:不恰当。因为文章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进行说明,谈的是文化中的“猴”。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属于自然中的“猴”,放在这里不恰当。(二)9.发展:老葛和妻子拼力拉扯卡在桥洞中的大桃树。高潮:老葛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锯子锯树。 10.①交代了洪水来势凶猛、情况危急,渲染紧张气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描写大桃树被洪水冲下卡在桥洞口做铺垫;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表现出主人公老葛英勇、善良、责任心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11.(1)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葛看到桃树卡在洞口时内心的震惊,表现出形势的危急,以及老葛准确的预见性和强烈的责任心。(2)校长先是感到意外,没想到老葛会提上课的要求;随之理解了老葛的心情,被老葛的举动深深打动;最后对老葛充满敬意,毕竟像老葛这样全心全意为教育的人太少了。12.“守桥”是主人公老葛退休后义务承担起来的“工作”:“守桥”概括了文章中老葛在洪水中奋力守桥这一主要情节。主人公老葛守住了学校门前河上的小桥,守住了孩子们上学的路,同时,也守住了内心这座“教书育人”的“桥”,表现出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限尊重与热爱。三、13.(1)示例一:《环保法》,地球的绿色保镖。示例二:依法保护环境,齐心建设家园。14.(1)没有 (2)执行 履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