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工农武装割据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2工农武装割据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叛乱,屠杀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叛乱,屠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革命失败给共产党人什么教训?③必须开展武装斗争。思考①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②必须建立革命的军队。北伐军共有8个军,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李济深,各军军长均为国民党人。北伐战争中,中共开展的主要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支持北伐。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5.2工农武装割据(一)南昌起义 知识梳理1.时间:2.地点:3.领导人:4.影响:1927年8月1日江西南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二)八七会议 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目的:2.时间、地点:3.内容:4.意义: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927年8月7日,汉口。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知识梳理《西江月》 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秋收起义背景:八七会议上决定进行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
地点:湘赣边
领导人:毛泽东
目标:长沙
结果:失败
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秋收起义城市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税,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自《秋收起义》(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井冈出会师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①背景:②建立:秋收起义中,因敌人力量过强,起义军损失较大,毛泽东放弃攻打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1927年底,毛泽东率部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考1: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在中国执行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思考3: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是什么?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俄国人的道路)思考2:这条道路在中国是否行得通?为什么?不适合中国国情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分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的因素。①位于湘赣边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③附近农产品丰富,便于筹粮筹款;
④大革命时期受革命影响深,群众基础好。1928年春,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湘南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壮大。③作用:2.井冈山会师:①背景:②会师: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的革命军在途中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攻,损失惨重,朱德、陈毅率领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的一部分和湘南农军,历尽艰险,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 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的精神是什么?(五)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含义:2.实践: 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 各地共产党人纷纷领导武装起义,并先后走上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到1930年,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纪念碑毛泽东在实践和理论上
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
正确的道路,点燃了工农
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第一个最大 观察地图,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方面,归纳这些革命根据地区域分布的共同特点。 建立在各省的交界处,位于山区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的力量比较薄弱,革命基础比较好,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有利于革命队伍的存在与发展。 想一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为什么能够在这些地方存在? 它们大多位于地势险要处,易守难攻;这些地区一般物产都较为丰富,便于筹粮筹款;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并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如土地革命),因而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使得革命政权能够在这些地方存在并稳固下来。3.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创建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探究:
(1)表格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少地
(2)在农村进行革命斗争必须取得哪些人支持和参加革命?
广大农民
(3)面对上表情况,中共如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开展土地革命,使农民获得土地 (六)土地革命 1.背景:2.内容:3.结果: 当时的中国,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贫瘠土地,生活异常困苦。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在分配时,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 土地革命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在经济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了保证,为了保证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结合以上事例,分析说明土地改革给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日子有了盼头根据地百姓踊跃参军作战的现象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土地改革符合农民的利益,农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间:1931年冬地点:江西瑞金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概况:定都瑞金、毛泽东为主席、
正式建立了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中共苏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七会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城市革命农村革命小结南昌打响第一枪;
朱德率领队伍走,
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
闹的湘东遍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
创建四军建奇功。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要性: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后,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中悟出必须拥有自己的武装,走武装革命的道路。②中国革命一贯以俄国为师,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模式,试图走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而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失败则证明武装进攻城市的方针和指导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③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进军,是以退为进的策略,使人民武装得以保存和发展。 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壮大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最终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重要性:根本原因——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是由列强间接统治
的、军阀割据的国家。 直接原因——中心城市国民党力量占有绝对优势。 意义——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三、革命根据地建设思考:根据地主要活动有哪些?经济:土地改革 政治:建立苏维埃政府 军事:反围剿斗争1.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经济)①背景②目的农民….,地主和富农③措施废除…,没收…,分配原则:④意义 阅读P60页材料,回答问题。土改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土改前:农民没有土地或少量贫瘠土地,依靠租地生活,由于苛捐杂税沉重,农民生活异常困苦。土改后:分田分地满足了农民要求,农民成为土地主人,生活得到保障,重新获得生活的尊严。百姓踊跃参军告诉我们:农民切身感受到共产党和红军为他们谋利益,革命积极性高涨。这使红军在与国民党斗争中得到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持。意义2.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政治)①时间、地点②名称④产生方式1931年,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③性质工农民主政权民主选举民主选举意义:提高了工农群众参政积极性,为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以后新中国国体、政体的雏形。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