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2024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上课准备:《讲义本》、八下教材、双色笔课时16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激趣导入结合视频,说说你对“核准追诉”蕴含的法治精神的理解。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司法如何维护正义个人怎样守护正义怎样维护公平维护公平正义的原因公平正义的守护正义的重要性正义和制度的关系正义行为的含义和表现公平的重要性公平的含义和内涵公平正义的价值维护公平正义践行平等特权的含义及反对特权的原因珍视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平等的追求平等的内涵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无法治不自由自由的内涵自由平等的真谛尊重自由平等崇尚法治精神知识梳理核心概念1自由平等的真谛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2)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3)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1)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3)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法治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自由的界限自由是法治的保障知识梳理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1)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补充:(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联系实例: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联系实例: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等。核心概念1自由平等的真谛知识梳理核心概念2自由平等的追求6.如何做到珍视自由?7.什么是特权?为什么要反对特权?★8.如何践行平等?(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地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知识梳理核心概念2公平正义的价值公平通常是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危济困。(1)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2)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3)作为社会制度中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更应该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1)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2)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3)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4)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知识梳理核心概念2公平正义的价值正义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内涵及表现。(1)正义行为:①内涵: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②表现: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惩恶扬善、光明磊落、公正廉明等。(2)非正义行为:①内涵:是阻碍社会进步、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②表现:违法乱纪、弄虚作假、恃强凌弱、以权谋私、坑蒙拐骗、以次充好、偏听偏信等。知识梳理核心概念4公平正义的守护(1)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2)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是,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知识梳理核心概念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①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1)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2)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1. 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 ,维护 ,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 。2.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 的、 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 。自由是 之内的自由。3.法治与自由 。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 。4.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 ,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 。5.制度的生命在于 ,制度的效用在于 。6.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 ,是法治社会的 。7.通过 ,促进公平正义。8.司法维护正义。 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9.面对非正义行为,我们一方面要 ,另一方面要 。知识梳理高频用语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基本精神有限制相对保护法律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界限保障重要保障重要基础正义保障正义永恒目标核心价值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司法敢于斗争讲究策略知识梳理观点明晰1.人生而是自由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欲。理由:2.法治限制了自由。理由:3.平等就是人们获得相同的机会和相同的权利。理由:( × )( × )( ×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平等是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地各项权利。知识梳理观点明晰4.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地义务,也可以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理由:5.教育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理由:6.公平是绝对的,是不可能实现的。理由:7.公平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理由:( × )特权是平等的大敌,每个公民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 )教育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 )公平是相对的,是可以实现的。( ×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标准。真题演练1.(2021·长沙9)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下列能反映追求公平正义的有( )①在司法活动中,纠正冤假错案②在国际交往中,主张各国一律平等③在国际贸易中,奉行霸权主义④在经济发展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真题演练2.(2022·江苏)我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 )A .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B.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C.创造社会财富,消除社会贫困 D.确保司法公正,实现人人平等B3.心苟至公,人将大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应该( )A. 维护司法公平公正 B. 制裁违法犯罪分子C. 为人处世公平正义 D. 奋不顾身见义勇为C真题演练知 识 串 讲知 识 串 讲4.(2023·威海)观察漫画,它带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②法律的目的就是限制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③在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④言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C5.(2023·怀化改编)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下列能反映追求公平正义的有( )①在司法活动中,纠正冤假错案 ②在国际交往中,主张各国一律平等③在国际贸易中,奉行霸权主义 ④在经济发展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真题演练6.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某校(1)班同学举办一期以践行平等为主题的板报,请帮助他们完成板报活动方案:活动目的:活动要求:活动步骤:1.通过报刊、网络、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践行平等的案例和漫画作品,鼓励原创。2.在教师指导下,筛选经典案例和漫画作品。3.以典型案例和漫画作品为素材,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若干小栏目,完成板报。效果评价:你打算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如何践行平等?增强法治观念,增进对践行平等等重要意义的认识。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知识准确,材料运用恰当。在家里:尊重父母和长辈,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家庭分忧。在学校: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遵守学校和班级地规章制度,增强平等意识,敢于抵制生活中不平等的行为。真题演练7.近年来,论坛的开放,微信、微博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小湘认为,有了“麦克风”就可以“乱放风”。请你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小湘的这一观点进行评析。(8分)【答案】小湘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小湘的观点割裂了法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乱放风”扰乱了网络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③公民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不能有了“麦克风”就可以“乱放风”。回顾教本:阅读八下教材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夯实基础:背记《讲义本》P92高频用语拓展思维:完成《练测本》P34-36T1、2、3、8、9巩固提升谢 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校备课稿纸2024 年 上学期 九 年级 道德与法治 科课 题 一轮复习 八下四单元 主 备课时 班 级教 材 概 述 本单元《崇尚法治精神》内容涉及尊重自由平等和维护公平正义二个部分。主要介绍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四个法治精神,能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几个方面认识并了解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观念。教 学 目 标 1.政治认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法治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了解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对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 责任意识:做到有序参与。具有民主与法治意识,守规矩,重程序,能够依规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教学重点 1.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2. 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3. 因为法治,每一个人都应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自由地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因为法治,社会弱者也应分享公共资源,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因为法治,合法的行为得以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惩罚,正义的阳光洒满人间。考点分析 维护公平正义(5年2考)主 备 教 案 二次备课一、激趣导入 新闻导入 师:从会议议程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 师:相信大家应该对国家机关有了一定认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复习本课的内容 二、知识梳理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本单元的内容,根据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的内容回顾知识。 重点考点解析: 1.自由 1.自由的含义、在法律上的体现及价值/意义。(P99~100) (1)含义: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 (2)在法律上的体现: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价值/意义:①对个人:增强个人的幸福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 ②对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自由的真谛。)(P99~100)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2)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3)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联系实例:李某在网络平台散布谣言,引起社会恐慌,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拘留。 (4)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3.法治与自由的关系。(为什么说“无法治不自由”?)(P100)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1)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4.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P104)[2022.16(1)] (1)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平等 1.平等在法律意义上的含义。(P101)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联系实例: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联系实例: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等。 2.平等的重要性。(P101) (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3.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P102~103) (1)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平等地适用法律。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考点链接】法律的特征与作用。(七下第四单元,见本书P39) 4.特权的含义、表现及享有特权的代价。(P105) (1)含义: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①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②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③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3)享有特权的代价: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5.践行平等的要求。(P105~107)[2022.16(1)]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公平 1.公平的含义及具体要求。(P109~110) (1)含义: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具体要求:①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②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③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2.公平的重要性。(P110、119) (1)对个人: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对社会: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①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②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③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3.怎样坚守公平?(P115~116) (1)个人维护公平。①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②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正义 1.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内涵及表现。(P111) (1)正义行为:①内涵: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② 表现: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惩恶扬善、光明磊落、公正廉明等。 (2) 非正义行为:①内涵:是阻碍社会进步、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②表现:违法乱纪、弄虚作假、恃强凌弱、以权谋私、坑蒙拐骗、以次充好、偏听偏信等。 2.为什么要守护正义?(P111~113、116) (1)必要性:①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②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行;③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 (2)重要性: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②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意义:①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3.如何理解“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与社会制度的关系。)(P113) (1)正义和制度的关系:①正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追求,往往被当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②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义。 (2)正义的制度的作用: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3)正义对法律的要求:作为社会制度中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更应体现正义的原则,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 4.正义的要求。(P112) (1)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 (2)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3)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 ★5.如何守护正义?(P113、117~118) (1)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①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②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2)司法维护正义。①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②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③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如何推进司法公正?)(2021.9①) (3)制度保障正义。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 6.法治与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关系。(P97) (1)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 (2)追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7. 国家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采取了哪些措施?(P113)(2023.2④;2021.9) (1)法治方面:制定、修改一系列法律法规、法律援助制度等司法救济制度,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2)收入方面: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个税起征点。 (3)医疗方面: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大力发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事业等。 (4)养老方面:全国大部分省份建立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津贴制度;关爱老年群体实施“互联网+养老”行动,推动智慧养老,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建立健全定期巡防独居、空巢、留守老年人工作机制等。 (5)文化教育方面: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实现免费开放;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异地高考政策的出台;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取消义务教育超大班额等。 ★8.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性和做法。(P119)[2022.16(1);2019.7②] (1)必要性: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②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2)做法: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高频用语填空 观点明晰 1.人生而是自由的,自由就是随心所欲。 ×理由: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2.法治限制了自由。 ×理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3.平等就是人们获得相同的机会和相同的权利。 ×理由:平等是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地各项权利。 4.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地义务,也可以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理由:特权是平等的大敌,每个公民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5.教育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 ×理由:教育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受教育的机会。 6.公平是绝对的,是不可能实现的。 ×理由:公平是相对的,是可以实现的。 7.公平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 ×理由: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标准。 三:真题演练 师:那么梳理完本单元的知识,让我们来看看近些年中考,都对本单元做了哪些考察。 11.(2021·长沙9)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下列能反映追求公平正义的有( ) ①在司法活动中,纠正冤假错案 ②在国际交往中,主张各国一律平等 ③在国际贸易中,奉行霸权主义 ④在经济发展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2·江苏)我国加大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力度,提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纳入低保范围……。这些举措体现了我国( ) A .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 B.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C.创造社会财富,消除社会贫困 D.确保司法公正,实现人人平等 3.心苟至公,人将大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人人有责。我们青少年应该( ) A. 维护司法公平公正 B. 制裁违法犯罪分子 C. 为人处世公平正义 D. 奋不顾身见义勇为 4.(2023·威海)观察漫画,它带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样需要遵守法律的规定 ②法律的目的就是限制自由,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③在网络世界,我们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④言论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怀化改编)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共同的理想。下列能反映追求公平正义的有( ) ①在司法活动中,纠正冤假错案 ②在国际交往中,主张各国一律平等 ③在国际贸易中,奉行霸权主义 ④在经济发展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某校(1)班同学举办一期以践行平等为主题的板报,请帮助他们完成板报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活动要求: 活动步骤:1.通过报刊、网络、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践行平等的案例和漫画作品,鼓励原创。 2.在教师指导下,筛选经典案例和漫画作品。 3.以典型案例和漫画作品为素材,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若干小栏目,完成板报。 效果评价:你打算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如何践行平等? 参考答案: 活动目的:增强法治观念,增进对践行平等等重要意义的认识。 活动要求: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知识准确,材料运用恰当。 在家里:尊重父母和长辈,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家庭分忧。 在学校: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遵守学校和班级地规章制度,增强平等意识,敢于抵制生活中不平等的行为。 7.近年来,论坛的开放,微信、微博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在网上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小湘认为,有了“麦克风”就可以“乱放风”。 请你运用法治与自由的相关知识,对小湘的这一观点进行评析。(8分) 【答案】小湘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②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小湘的观点割裂了法治与自由之间的关系,“乱放风”扰乱了网络秩序,影响了社会稳定; ③公民有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不能有了“麦克风”就可以“乱放风”。 四、巩固提升 回顾教本: 阅读七上教材第一单元 夯实基础: 背记《讲义本》P92高频用语 拓展思维: 完成《练测本》P34-36 T1、2、3、8、9板书设计: 同思维导图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4年中考一轮复习 课时16 八下四单元 我崇尚法治精神.pptx [新闻直播间]关注未成年人犯罪 专家解读 最高检核准追诉“邯郸初中生被害案”[高清]~1.mp4 教学设计中考一轮复习 八下四单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