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青春有格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 教案

资源简介

1.3.2《青春有格》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青春期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教学难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你如何理解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风格。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
活动一:名言举例
孔子说:“行己有耻。”
什么是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你能从不同的方面列举一些你觉得可耻的行为吗?
提示:从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思考
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正如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活动二:小亮的故事
(1)一天,小亮坐公交车出去游玩,看见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看见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教师:“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晚上,小亮读卢梭故事时,看见这样一段话:
卢梭在其自传体作品《忏悔录》中,以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出生以来五十多年的往事,把其生活中违背道德的小事披露无遗。其中他忏悔了年轻时犯下的一个错误:一次,他偷了主人一条漂亮的丝巾,却反过来诬蔑女仆偷窃,那个无辜的女仆因此蒙受屈辱。事过多年,卢梭一想起此事,内心还隐隐作痛。
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3)早上,小亮因起床晚了,上学马上要迟到,过路口时闯红灯;到学校一看语文作业未完成,拿起同桌的作业抄了起来。
思考:你怎样看待小亮的行为?
教师:“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今天,小亮班里实行无人监考,考完后要排名。老师发完卷子走了,刚开始大家在认真做题。一会儿,小亮遇到一道难题,看到邻座的同学已经做出来,而老师又没在,就想抄袭他的。但心里还是纠结:“这是考试,不管老师在不在,都要遵守考试纪律”“这次考试完,老师排名次,如果这道题写错了,名次有可能就排在后面,回家妈妈又得唠叨”。
小亮该怎么办?
教师:“行己有耻”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如何增强自控力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
加强自我监控
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
教师讲述: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能力。正如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目标导学二:止于至善
活动一:名言举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选自《大学》
说一说
什么是“止于至善”?
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如何践行止于至善?谈谈自己的想法?说一说以后的打算?
提示:行善在于是心,在于是行动。我们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活动二:志愿者小亮的故事
小亮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老人读书读报,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小亮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议论?
提示:看到同学的优点,心理。
(2)看到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提示:分组讨论,探究合作
教师总结:我们应该把小亮作为榜样,向他学习。榜眼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我们要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小亮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三次当选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行。
思考:小亮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小明平时做到的事
教师讲述:小明做到了“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检视自身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活动三:探究分享
(多媒体显示)
(1)你如何看到上述观点?
提示:观点结合实际情况,举例说明。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教师总结:一个人要做到独善其身,以宽广的胸襟、坚定地信念和刚上的品格行事处世,始终拥有信心、不断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在社会中还要关心、帮助周围的人。
三、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知道青春有格,就是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就是“少年之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让我们做一名有志青年,张扬自己的青春,放飞自己的梦想。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