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九章 萃取
第一节 液-液萃取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液-液萃取是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之一。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
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达到混合物分离的目的。萃取属于传质过程。本章主要讨论双
组分均相液体混合物(
)的萃取过程。
所选用溶剂称为萃取剂
,混合液中被分离出的组分称为溶质
,原混合液中与萃
取剂不互溶或仅部分互溶的组分称为原溶剂
。操作完成后所获得的以萃取剂为主的
溶
液称为萃取相
,而以原溶剂为主的溶液称为萃余相
。除去萃取相中的萃取剂后得
到的液体称为萃取液
,同样,除去萃余相中的萃取剂后得到的液体称为萃余液
。
可见,萃取操作包括下列步骤:
)与萃取剂
的混合接触;
(2)萃取相
与萃余相
的分离;
(3)从两相中分别回收萃取剂而得到产品
、
。
(1)原料液(
二、萃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溶液中各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很接近或能形成恒沸物,采用一般精馏方法进行分离
需要很多的理论板数和很大的回流比,操作费用高,设备过于庞大或根本不能分离。
2.组分的热敏性大,采用蒸馏方法易导致热分解、聚合等化学变化。
3.溶液沸点高,需要在高真空下进行蒸馏。
4.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很低,用蒸馏方法能耗太大,经济上不合理。
三、液-液平衡关系
液-液萃取至少涉及三种物质,即原料液中的溶质
和原溶剂
,以及萃取剂
。
加入的萃取剂
与原料液(
)形成的三组分物系有三种类型。
(1)溶质
完全溶于原溶剂
及萃取剂
中,但萃取剂
与原溶剂
完全不互溶,
形成一对完全不互溶的混合液
与原溶剂
部分互溶,与溶质
完全互溶,
;
(2)萃取剂
,形成一对部分互溶的混
合液;
(3)萃取剂 不仅与原溶剂 部分互溶而且与溶质 也部分互溶,形成两对部分互
溶的混合液。
第一种情况较少见,第三种情况应尽量避免,我们讨论的是第二种情况。
1.三组分系统组成的表示法
图9-1 组成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方法
在图9-1中,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表示纯组分。
习惯上以顶点
表示溶质,
顶点
表示原溶剂,
顶点
表示萃取剂。
三角形任何一个边上的任一点代表一个二元混合物,
如
边上的
点代表由
和
两组分
组成的混合液,其中
的质量分数为0.7,
B为0.3。
三角形内任一点代表一个三元混合物,
如图中的点,过点分别作三个边的平行线 、 与 ,
其中
的质量分数以线段
表示,
的以线段
表示,
的以线段
表示。
2.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在组分
和
的原料液中加入适量的萃取剂
,经过充分的接触和静置后,形成
图9-2 溶解度曲线与联接线
两个液层萃取相
及萃余相
。
达到平衡时的两
个液层称为共轭相。若改变萃取剂
的用量,则得
到新的共轭相。在三角形坐标图上,将代表各平衡
液层的组成坐标点联结起来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如图9-2所示。曲线以内为两相区,以外为单相区。
图中点
及
表示两平衡液层萃余相
及萃取
相
的组成坐标,两点的联线称为联结线。溶解度
曲线是根据若干组共轭相的组成绘出的。溶解度曲
线在 点分为左右两部分, 点称为临界混溶点,又称褶点,通过这一点的联结线无
限短,在此点处
和
两相组成完全相同,溶液变为均一相。
溶解度曲线及联结线数据均由实验测得。
3.辅助曲线
在一定温度下,任何物系的联结线有无穷多条,而且互成平衡两液层的组成是由实验测
定的。因此,常用一条辅助曲线间接表示互成平衡的两液层组成之间的关系。
图9-3 三元物系的辅助曲线
参阅图9-3,图中已知四对相互平衡液层的坐标位置,
即
、
;
、
;
、
及
、
各点。从点
作
、
边的平行线,从点
作
边的平行线,两线相交
。
于点
再从另三组的坐标点用同样的方法作图得交点
、
和
,
联各交点的曲线
即为辅助曲线,又
称共轭曲线。辅助曲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即为临
界混溶点。
借辅助曲线即可从某一液相( 相和 相)的已知组成,用图
内插法求出与此液相
平衡的另一液相(
相和
相)的组成。
若已测出的某条联结线位置接近临界混溶点,
则可将辅助线外推求出
,若距离较远,用外延辅助曲线方法求点
是不准确的。
临界混溶点数据应由实验测定
图9-4 杠杆规则的应用
出。
4.杠杆规则
如图9-4所示,分层区内任一点
所代表的混合液可
以分为两个液层,即互成平衡的
相和
相。若将
相与
相混合,
则总组成即为
点,
点称为和
点,而
点与
点称为差点。混合液
与两液层
与
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杠杆规则说明。
(1)代表混合液总组成的点
和代表两平衡液层的两
点(
和
)应处于一直线上。
(2)
相和
相的量与线段
和
的长度成比例,
即:
式中
、
——分别代表
相和
相的质量,kg;
、
——分别代表线段
和
的长度。
若三元混合物
是由二元混合液
和纯组分
混合而成的,如图9-4所示,则
为
与
的和点,
与
、
处于同一直线上。同样可依杠杆规则得出如
下关系:
式中
、
——分别代表纯组分和二元混合物的质量,kg;
、
——分别代表线段
和
的长度。
5.分配系数
在一定温度下,当达到平衡时,溶质组分
在两个液层(
相和
相)中的浓
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以
表示,即:
即:
=
同样,对于组分
也可写出相应的分配系数表达式,即:
=
式中
、
——分别为组分
、
在萃取相
中的质量分数;
、
——分别为组分
、
在萃余相
中的质量分数。
分配系数表达了某一组分在两个平衡液相中的分配关系。
显然,
值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愈好。
值与联结线的斜率有关。
当
=1,则
,联结线与底边
平行,其斜率为零;
>1,则
>
,联结线的斜率大于零;
<1,则
<
,联结线的斜率小于零。
不同物系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 值,同一物系 值随温度及溶质浓度而变化,在
定温度下,
值只随溶质
的组成而变。
四、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
当进行萃取操作时,原料液
为二元混合物(含有
与
组分),
点必在
恒
边上。若在原料液
中加入纯萃取剂
,由杠杆规则知,加入
以后的混合液
组成点
必在
直线上。
与
的数量关系依杠杆规则公式确定。
图9-5 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
点位于两相区内,当
和
经充分混合后,
分为两个液层
相与
相(参看图9-5)。
此两液层达到平衡时,其数量间的关系同样
可依杠杆规则确定。
原料液
经过萃取并脱除萃取剂
以后,
所含有的
、
组分获得部分分离的效果。
与萃余液
间的数量关系仍用杠杆
萃取液
规则来确定,
即:
若从
点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切点为
,延长此切线与
边相交于
点,
此
点即为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可能获得的含组分
最高的萃取液的组成点。
即萃取液中组分
能达到的极限浓度。
五、影响萃取操作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物系本身的性质,其中萃取剂的选择是主要因素;
②操作因素,其中温度是主要因素;
③设备因素。
1.萃取剂的选择
(1)萃取剂的选择性及选择性系数
萃取剂的选择性可用选择性系数β来衡量,即:
β=
由β值的大小可判断所选择萃取剂是否适宜和分离的难易。
如β>1,则
>
,萃取能够实现,β越大,分离越易。
(2)萃取剂
与原溶剂
的互溶度
图9-6 萃取剂与原溶剂的互溶度的影响
图9-6表示了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种含
、
组分的原料液与不同性能的萃取剂
、
所构成的相平衡关系图。图9-6(a)表明
、
互溶度小,两相区面积大,
萃取液中组分
的极限浓度
较大,图9-6(b)表明选用萃取剂
时,其极限浓度
较小。显然萃取剂 与原溶剂 的互溶度越小,越有利于萃取。
(3)萃取剂回收的难易与经济性 萃取剂通常需要回收后循环使用,萃取剂回收
的难易直接影响萃取的操作费用。回收萃取剂所用的方法主要是蒸馏。若被萃取的溶
质是不挥发的,而物系中各组分的热稳定性又较好,可采用蒸发操作回收萃取剂。
(4)萃取剂的物理性质
①密度 萃余相与萃取相之间应有一定的密度差,以利于两个液相在充分接触以后能较
快地分层,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
②界面张力 物系的界面张力较大时,细小的液滴比较容易聚结,使两相易于分层,但
分散程度较差。界面张力过小时,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较难分层。在实际操作中,
液滴的聚集更为重要,故一般多选用界面张力较大的萃取剂。
③其他 为了便于操作、输送及贮存,萃取剂的黏度与凝固点应较低,并应具有不易燃、
毒性小等优点。此外,萃取剂还应具有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抗氧化稳定性,对
设备的腐蚀性也应较小。
2.操作温度的影响
图9-7 温度对互溶度的影响
相图上两相区面积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物系本身的
性质,而且与操作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溶
解度增大,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如图9-7所示,两相
区的面积随温度升高而缩小。若温度继续上升,两相区
就会完全消失,成为一个完全互溶的均相三元物系。此
时萃取操作便无法进行。
对同一物系,当温度降低时,两相区增加,对萃取
有利。但温度降低会使溶液黏度增加,不利于两相间的
分散、混合和分离,因此萃取操作温度应作适当的选择。
第二节 萃取操作流程与萃取过程的计算
一、单级接触萃取流程与计算
单级萃取流程较简单,如图9-8所示,既可用于间歇操作,也可用于连续生产。原料液
与萃取剂 借助于搅拌器的作用在萃取器内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液引入分离
分为萃取相与萃余相两层。最后将两相分别引入萃取剂回收设备以回收萃取剂。
图9-8 单级接触萃取流程示意图
图9-9 单级接触萃取操作图解法
图9-9所示为单级接触萃取操作的图解,图中各点所用符号意义同前。在计算中,一般
以生产任务所规定的原料液
量及其组成为根据。此外,萃余相
(或萃余液
)的
组成大多为生产中所要控制的指标,也为已知值。通过计算可求出萃取剂
的需用量,
以及萃取相
和萃余相
的量及组成。其步骤如下:
1.设加入的萃取剂 是 纯态的,故的组成位于三角形的右顶点。由已知原料液组成
(假定其中只含有组分
和
)在三角形的
边上确定
点,联
线,代表原
料液与萃取剂的混合液的组成点
必在
线上。
2.根据萃取系统的液-液相平衡数据可作出辅助曲线(图中未画出)。前已述及,只要
两平衡液层中,已知其中任一个液层的组成,则另一液层的组成可利用此辅助曲线
出(参看例9-2)。先由已知的萃余液组成,在
边上确定
,联
线,与溶解度
曲线相交于
点,再由
点利用辅助曲线求出
点(图中未示出此步骤)。
联
直线,
线与
线的交点即为混合液的组成点
。按杠杆规则可求出
的量为:
故
式中
的量为已知,
与
两线段长度可从图上量出,则萃取剂
的量可由上式求出。
3.求
、
及
、
的量
联
线并延长与
边相交于
点,即为萃取液的组成点。萃取相与萃余相的量
、
也可由杠杆规则求得:
因
为已知,
与
两线段长度可从图上量出,故
可由上式求得。
依总物料衡算:
则
从萃取相和萃余相中回收萃取剂后所得的萃取液
和萃余液
,其组成点均在三角
形相图的
边上(假定
与
中的萃取剂已脱净),故
与
的量也可依杠
杆规则求得:
则
求得
后,则可依下式求
:
二、多级萃取流程
1.多级错流萃取流程
图9-10 多级错流萃取流程示意图
单级接触式萃取设备中所得到的萃余相中,往往还含有较多的溶质。为了将这些溶质
进一步萃取出来,可采用多级错流萃取,即将若干个单级萃取设备串联使用,并在每
一级中均加入新鲜萃取剂。如图9-10所示(图中为三级),原料液
从第1级中加入,
各级中均加入新鲜萃取剂
,由第1级中分出的萃余相
引入第2级,由第2级中分出
的萃余相
再引入第3级,分出萃余相
进入萃取剂回收装置,得到
。各级分出的
萃余液 。各级分出的萃取相 、 、 汇集后送到萃取剂回收设备,得到萃取液。
回收的萃取剂循环使用。
多级错流萃取时,由于每一级都加入新鲜萃取剂,使过程推动力增加,有利于萃取传质,
并可降低最后萃余相中的溶质浓度。但萃取剂用量大,使其回收和输送的能耗增加。因
此,这一流程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2.多级逆流萃取流程
图9-11 多级逆流萃取流程示意图
多级逆流萃取流程与上述多级错流萃取流程相比,所不同的是萃取剂
不是分别加入各
级,而是在最后一级加入,逐次通过各级,最终萃取相由第1级排出。参看图9-11,原
液从第1级加入,逐次通过各级,萃余相
由末一级(图中第
级)排出。萃余相
与萃取相 可分别送入萃取剂 回收设备回收萃取剂循环使用。这种流程与上述多级错
萃取流程相比,萃取剂耗用量大为减少,因而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第三节 液-液萃取设备
一、基本概念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要求萃取设备能使萃取剂与混合物充分的接触,以达到良好的传
质目的,而经过一段萃取时间后,又能使萃取相与萃余相很好的分离。显然,萃取设备
应具有“充分混合与完全分离”的能力。
液-液传质设备类型很多,按两相接触方式有分级接触式和微分接触式;按操作方式有间
歇式和连续式;按设备和操作级数有单级和多级;按有无外加机械能量以及外加能量的
方式和设备结构型式又可分为许多种。
二、萃取设备简介
1.混合-澄清槽
图9-12 典型的混合-澄清槽
图9-12a所示是由带有搅拌器的混合槽和分离槽组合成一组的萃取设备,称为混合-澄清
萃取器。操作时,原料液和萃取剂加入混合槽中经一定时间激烈的搅拌后,再进入分离
澄清分层。密度较小的液相在上层,较大的在下层。图9-12b为将混合器与澄清器组装
于同一容器内的混合-澄清槽。
可以将多个混合-澄清槽串联操作,这样便构成了多级混合-澄清槽。
2.塔式萃取设备
图9-13 填料萃取塔
图9-14 脉冲填料塔
填料萃取塔与用于吸收的填料塔基本相同,即在塔体内支承板上充填一定高度的填料
如图9-13所示。塔内填料的作用除可使分散相的液滴不断破裂与再生,以使液滴表面
不断更新外,还可减少连续相在塔内的轴向混合。轴向混合会降低传质的推动力。
填料萃取塔因构造简单,萃取效果较好,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尤其适宜处理腐蚀
性液体。
(2)筛板萃取塔
筛板萃取塔与用于蒸馏的设备是同样构造的设备,图9-15a是以轻液相为分散相的筛板
塔示意图,塔内有若干层开有小孔的筛板。若轻液相为分散相,操作时轻相通过板上筛
孔分成细滴向上流,然后又聚结于上一层筛板的下面。连续相由溢流管流至下层,横向
流过筛板并与分散相接触。图9-15b是以重液相为分散相的筛板塔板示意图。若以重液
相为分散相,则重液相的液滴聚结于筛板上面,,然后穿过板上小孔分散成液滴。当以
重液相为分散相时,则应将溢流管的位置改装与筛板的上方。筛板塔内一般也应选取不
易润使塔板的一相作为分散相。由于液滴的分散与聚结在每一塔板上反复进行,筛板
萃取塔的萃取效果比填料萃取塔有所提高。
(3)转盘萃取塔
图9-16 转盘萃取塔
图9-15 筛板萃取塔与筛板结构示意图
转盘萃取塔的结构如图9-16所示。塔体内装有多层固定在塔体上的环形挡板,挡板称为
固定环,它使塔内形成许多分隔开的空间。在每一个分割空间的中央位置处均有一层固
定在中央转轴上的水平圆盘,圆盘称为转盘。操作时水平圆盘随中心轴而高速旋转,
促进了液滴的分散,因而加大了相际接触面积。
转盘萃取塔的萃取效果较好,设备也可以小型化,近年来应用于各种萃取场合。
3.离心式萃取器
图9-17所示为常用的离心式萃取器,又称离心萃取机。它由一个高速旋转的螺旋转
子,装在固定的外壳中组成。螺旋转子是由多孔
图9-17 离心萃取机
长带卷成的,它的旋转速度为2000~5000
。
操作时,轻液被送至螺旋的外圈,而重液
则由螺旋中心引入。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
重液相由螺旋的中部向外流,轻液相由外
圈向中部流动,于是两相在相互逆流过程
中,于螺旋形通道内密切接触。重液相从
螺旋的最外层经出口通道而流到器外,轻
离心萃取机的特点在于高速度旋转时,能
产生500~5000倍于重力的离心力来完成两相的分离,所以使密度差很小、容易乳化的
的液体,都可以在离心萃取机内进行高效率的萃取。
离心萃取机的结构紧凑,可以节省时间,降低机内储液量,再加流速高,使得料液
在机内的停留时间很短,这在处理热敏性物料时,显得很有成效。但它的构造复杂,制
造较困难,投资也较高,加之能量消耗又大,使其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