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课题: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课时数:
【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农耕文明的优势,运用唯物勿史观认识农耕文明对古代文明扩展的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运用时空观念了解古代各大帝国的扩张历程,认识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搜集不同文明之间早期联系的史实,运用史料实证理解古代各大帝国崛起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促进作用。(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各文明古国发展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不同时空条件。
难点: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及其产生的时空条件;
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高考链接:
古代世界帝国的统治【奴隶社会】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在不同文明区域产生了不同或大或小的国家,农业文明潜在的扩张力使不同文明区域展开交流,文明的交流缔造了跨洲际的大帝国,大帝国的存在进一步扩展着文明区域,使欧亚非世界联系更加紧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讲授新课: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师:阅读P8-9本子目完成以下问题
任务1:农耕文明是如何扩张的?
任务2:结合示意图,思考古希腊人的扩张方式与农业文明相比有何特点?P9学思之窗问题
PPT呈现 亚述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等课本插图
农耕文明:武力扩张
古希腊人的扩张方式①移民;【强调扩张方式为移民,统治方式为殖民,注意区别】
②建立众多独立的城邦,未形成统一的帝国。
师:思考:农耕文明为何会具备扩张潜能?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
需求更多土地发展农业生产。
思考:对比农耕文明分析海洋文明对外扩展的原因、条件和需求是什么?
原因:自然条件限制,工商业发达,需求:海外市场与原料
条件:组织能力、航海技术、武器
探究:结合地图分析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对外扩展各自的特点
农耕文明:呈面状扩展
海洋文明:以移民方式向周边殖民扩展;
沿海岸线呈点线状分布;【分散性】
建立众多城邦国家,独立于母邦。【独立性】
过渡:文明的扩展推动大帝国的兴起,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地跨欧亚非的奴隶制大帝国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师:阅读P9-10,梳理出在文明扩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帝国。
地图展示 赫梯帝国 埃及新王国 亚述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注意在地图上初步区分三大帝国的疆域】
(一)波斯帝国(BC553-BC330)春战 灭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联系课文引言部分】
阿胡拉·马兹达(琐罗亚斯德教主神),左手持一个象征王权的环,准备授予大流士
大流士一世为了颂扬自己,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
从这一石刻可以解读出波斯的哪些特征?
任务1:该石刻可以解读出波斯统治的哪些特征。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兼有多种文明,统治具有灵活性
任务2:用P9-3+史料阅读作证你的观点。
任务3:依据教材文本+P13学习拓展,分析波斯如何管理被征服地区。行省制;官僚体系和税收体系;“御道”。
(二)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BC336-BC323)
师:亚历山大帝国处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影响”下,阅读P10-1佐证该观点
继承波斯基本制度【东】: 传播西方文化
①君权神授 ①任用马其顿人、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
②君主专制 ②推广希腊文化-----引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0年【300年】】
③行省制
接下来请同学们赏析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视频,感受帝国建立中文明的沟通与交流
(三)罗马帝国BC27-395【经济、文化】
师:P11史料阅读及P13问题探究分析罗马的经济状况。成果展示:1-2世纪,对内、对外经济贸易均空前繁荣。
师:P11-1及P11地图分析罗马经济贸易繁荣的原因。
成果展示:①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②相对平稳的国内外环境;
③奴隶与平民的辛勤劳动;
④对外交往推动经济繁荣
教师介绍:1世纪,基督教产生4世纪末【392】,成为国教.395年伴随帝国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476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
(三)罗马帝国BC27-395【政治】
PPT展示罗马发展历史
扩张历史
王政时期:征服意大利,向地中海扩张
共和国时期:在扩张过程中,罗马把被征服地区的大量居民卖为奴隶,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共和国时期)
帝国时期:征服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整个地海周边地区,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关注地图,注意与其他帝国的疆域区分】
探究:结合【历史纵横P10】,思考奴隶起义会对罗马产生何种影响
成果展示:冲击了罗马的奴隶制
影响了罗马历史发展进程:加速了罗马政权由共和制向君主制的过渡
教材补遗
罗马公民法与罗马万民法的比较
项目 公民法 万民法
不 同 点 背景 产生于罗马奴隶制国家形成当中 产生于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
形式 注重形式、程序繁琐 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侧重点 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 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适用 范围 适用于罗马公民 适用于罗马境内自由民
相同点 ①万民法必须在不触动公民法的前提下进行。②两者都从根本上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③都对世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习题演练
下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
C.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大流士一世时期,他不仅给各地行省以较大的行政自由,还允许一些行省“保存有地方的法律(巴比伦、埃及、犹太),地方的度量衡制度,行政区的划分(如埃及之划分为州),租税的不可侵犯性和神庙与祭司集团的各项特权”。大流士的这些举措( )
A.体现了对地方统治的灵活性 B.反映了中央政府权力的弱小
C.维护了多元文化的竞争格局 D.加速了波斯帝国的衰亡进程
过渡:帝国的兴起进一步推动文明的交流
三、文明的交流
1、文明交往的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不断扩大
2、文明交流的表现:阅读P12完成以下表格
表现
技术传播 农耕技术:西亚→中亚、欧洲、北非
冶铁技术:西亚→埃及、希腊
文化传播 神话故事:西亚→希腊
雕刻艺术:埃及→希腊
拉丁字母←希腊字母←腓尼基字母→阿拉马字母
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的商贸往来:波斯帝国时(春秋战国);中国的丝绸已到达地中海东岸2世纪(东汉时期),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东汉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P12
【板书设计及课堂总结】
古代世界的帝国
帝国 时空 人物 统治特色 灭亡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大流士一世 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修建有驿道,便于管理;统治主体是波斯人。 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晚期,兴起于巴尔干半岛。灭亡波斯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亚历 山大 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统治主体是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推广希腊文化,引发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交流,促进文学、科学等发展。 疫病影响政治走向。前323年【考点】 亚历山大身染疫病死亡,亚历山大帝国随之瓦解。
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地跨亚欧非三洲。 屋大维 政治:奴隶制迅速发展;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 经济:贸易发展,罗马城是世界货物集散中心,出现大型奴隶制庄园。 宗教: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交通:道路连通行省。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作业】
导固学案+本课背诵内容
【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