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2-2023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2-2023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活动一:名言知意
一、树立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
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想一想: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国家、人民、法律、青少年
活动二:宪法宣誓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依法带娃”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四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开启“依法带娃”时代。
1、什么是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笔记区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①对人民: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法之必行,在于民心所向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课堂模拟: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我庄严宣誓
合作探究
观看视频吗,说说活动开展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新课导入
想一想:这一材料表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犯在管教所服刑的人员、410名在社区矫正的人员、751名在专门学校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的占64.7%。
表明了社会生活中很多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依法办事的意识。
2.树立法治意识的意义/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①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②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③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④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活动二:宪法宣誓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安徽考生作弊:手机藏鞋里,拍考卷给“枪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期间,被告人朱某某将手机藏匿于鞋内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给张某,由张某转发至QQ群中,“枪手”作答后将答案发至QQ群中供朱某某和温某抄袭。
考试作弊入刑最高可判7年
【组织考试作弊罪】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考试罪】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
2.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
①对人民: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法之必行,在于民心所向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讲堂
上述案例涉及的法律——
探究三 情景探究
观看情景剧,交流分享:
情景剧中,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你会采取哪些方式应对不法侵害?
1.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2.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必要性)
我们与法律同行
学会依法办事
树立法治意识
依法办事的原因
怎样依法办事
法治的含义
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如何树立法治意识
课堂总结
2、要实现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每一位公民的个人的权益、诉求都要在法律范围之内,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凌驾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不得损害正常的社会秩序。这告诉我们(  )
①任何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法律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③要以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④要依法办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3、小林升入中学后,为方便上学,爸爸为他购买了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一天放学后,小林发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小林的正确做法( )
A.自认倒霉,让父母再帮自己买一辆自行车
B.找学校理论,要求学校赔偿一辆新车
C.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D.为挽回经济损失,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
C
4、树立法律信仰就是发自内心地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下列观点和行为体现了这一要求的是(  )
A.小红看不惯王某在小区内随意停车而将其车划伤
B.王某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随意泄露国家秘密
C.因航班延误,部分乘客以维权为由大闹机场
D.某私营企业老板主动依法纳税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