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也是由叶老先生亲笔题写的。“见字如见人”圆润敦厚的字体正如正如叶圣陶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张中行走近大师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中国第一位童话作家。他是五四运动首个文学研究会的创立人之一,终身致力于出版及语文的教学。出版了中国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 隔膜》、《 火灾》等。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他的座右铭“文学为人生”很有名。张中行姓名:张中行(张璇),字仲衡性别:男享年:(1909—2006)身份: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人际关系:未名湖畔三雅士、“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作品:《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简介作者字词积累rùnshūzhuókěnpìméng lóngléi zhuibiè niutàtuǒ tiērǒnghuì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pèi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修润 生疏 商酌恳切 譬如 朦胧累赘 别扭 拖沓妥帖 冗长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1、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任务一:整体感知略读提示:略读,就是带着目的有选择性地阅读,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阅读重点。可以关注段首句、过渡句、总结句;可以跳过某个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1)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改标点(2)坚持使用普通话修润课本(3)送客一送再送连声致谢(4)诚恳回信待人厚律己严(5)写文章方面,主张写话(6)文风重简洁(7)语文方面,规范“做”和“作”将以上事件分成两类?2、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品质?请同学们运用略读课文,完成表格。段落 事件 品质3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改标点34坚持使用普通话修润课本5送客一送再送连声致谢6来访不遇,诚恳回信7写文章方面,主张写话特别重视“简洁”8语文方面,规范“做”和“作”谨严认真诚实谦逊热情周到待人宽厚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热爱语文、认真至极追求妥帖完美社会责任感强待人厚律己严3、借助前面概括的事例和评价性的语句,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形象特点。叶圣陶——一位做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的君子,一位作文认真严谨、力求完美的学者,一位事事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贤者。4、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划分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写叶先生去世,内心的悲哀。第二部分(2):总写叶先生的过人品德。(3-5):详写待人宽厚的一面。(6-8):详写严于律己的一面。第三部分(9):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的品行。(1)多处议论引用古语,有深厚内涵,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与叙述语言的承转很自然,精练却不雕琢,暗含情感。例如:①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叶圣陶先生写作主张“写话”风格,体会本文语言呈现的语言风格,试举例加以说明。任务二:品析语言 (2)语言口语化,行文平易质朴、亲切自然。例如:“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又如:“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句子短促,语气感强。 (3)文字简练,但内蕴深。例如:“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这句中“繁碎”一词,既写出鞭炮声连续不断、节奏快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听到叶圣陶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于是传达喜气的声音,也成了惊扰,感到纷乱,直至“双层的悲哀”。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请找出来并品析。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另外也可以认为“双层的悲哀”表示两方面的悲哀,一是老年人对岁月逝去的伤感(作者当时年近八十),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伤。“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1、快速阅读全文,用横线勾画作者议论性的语句。任务三:合作探究一些关键句在文章结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开头:高度总结叶老的品质,引出下文,使得文章思路清晰;2.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得文章结构严谨;3.结尾:号召人们效仿叶先生的主张,深化文章主题。2、这些议论性语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内容:结构:既能够高度概括出叶先生高尚的品质,也能够从高度评价中读出作者的赞美敬佩之情。资料链接:“圣陶先生看稿子真是当得起‘一丝不苟’四个字,不但改正作者笔误,理顺作者的语句,甚至连作者标点不清楚的也用墨笔描清楚。从此我自己写文稿或编辑别人的文稿的时候也都竭力学习圣陶先生,但是我知道我赶不上圣陶先生。”——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作者如此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说他做到了孔子未能之事。从本文来看,作者没有选择感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几件日常生活和语文方面的小事,从这些小事看来,你觉得叶老是否与这高度的评价相符呢?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以小见大:平凡中见伟大,小事情见大品格我们看来记述的都是小事,叶老把这些事当成小事吗?说叶老是伟人,不仅是因为他是大学问家、大教育家,更是因为他在日常琐碎中所体现的美德。伟人之所以为伟人,或许就在于他们把每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去做。本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严谨自律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仰慕之情。做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做事: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课堂小结本文语言特点:①本文的语言平易质朴,那些旧事在作者笔端娓娓道来,有种醇厚的味道。文字简练,但内蕴深厚,需要细细品味。 如“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繁碎”一词既写出鞭炮声连续不断、节奏快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听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时是除夕夜,于是传达喜气的声音也成了惊扰,让人感到纷乱,直至“双层的悲哀”。②本文也有“如话”的风格,如“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句子短促,语气感强。③文中多处议论引用古语,与叙述语言的承转很自然,精练却不雕琢,口吻和婉,而暗含褒贬和情感。“进行中的社会,能留下的东西殊少,但许多老人身上的遗存,比流行色更美。”——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张中行先生,人,亦往矣。虽人往矣,但精神依在,传承未绝。结束语:唯宽可以容人,唯为厚可以在载物。—(明)薛瑄与人当宽,自处当严。—(清) 唐甄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清)曾国藩拓展延伸阅读推荐:《怀念圣陶先生》《负暄琐话》立 德躬行君子为人师表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回信律己严风格重写话文风重简洁写作求完美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朗读).mp3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