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墙体 课件(共18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高教版)同步教学课件(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墙体 课件(共18张PPT)《建筑识图与构造》(高教版)同步教学课件(1)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墙体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了解墙的作用、分类
熟悉隔墙、幕墙、地下室构造
掌握墙的构造要求和承重方案
掌握墙体的细部构造
本节课主要内容
墙体的设计要求
墙体的承重方案
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体的作用、类型、各部分名称
一、墙体的作用
墙体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有三个作用:
1.承重作用。墙体承受着自重以及屋顶、楼板(梁)传给它的荷载和风荷载。
2.围护作用。墙体应能遮挡风、雨、雪的侵袭,防止太阳辐射、噪声干扰及室内热量的散失,起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作用。
3.分隔作用。通过墙体将建筑内部划分为若干个房间和其他空间。
二、墙体的类型
根据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受力情况、材料选用、构造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将墙体分为不同类型。
1.墙体按位置分类
墙体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外墙和内墙,外墙又称外围护墙;墙体按布置方向又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外横墙又称山墙。另外,窗与窗、窗与门之间的墙称为窗间墙,窗洞下部的墙称为窗下墙,屋顶上部的墙称为女儿墙,首层窗下的外墙通常称为勒脚(图3.1)。
图3.1 墙体各部分名称
2.墙体按受力情况分类
墙体根据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楼板(梁)、屋顶等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不承受这些外来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在非承重墙中,不承受外来荷载、仅承受墙体自重并将其传至基础的墙称为自承重墙;仅起分隔空间作用,自身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担的墙称为隔墙;在框架结构中,填充在结构构件之间的墙称为填充墙,内填充墙是隔墙的一种;悬挂在建筑物外部的轻质墙称为幕墙,有金属幕墙、玻璃幕墙等。幕墙和外填充墙虽不能承受楼板和屋顶的荷载,但承受着风荷载并把风荷载传给建筑骨架结构。
3.墙体按材料分类
按所用材料的不同,墙体有用砖和砂浆砌筑的砖墙、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各种砌块和砂浆砌筑的砌块墙、现浇或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石块和砂浆砌筑的石墙以及各种材料的隔墙等。
砖墙
砌块墙
钢筋混凝土墙
4.墙体按构造形式分类
按构造形式不同,墙体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三种。实体墙是由普通实心砖及其他实体砌块砌筑而成的墙。空体墙内部的空腔可以靠组砌形成,如空斗墙;也可用本身带孔的材料组合而成,如空心砌块墙等。复合墙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其中混凝土起承重作用,加气混凝土起保温隔热作用。
空体墙
复合墙
5.按施工方法分类
根据施工方法不同,墙体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和板材墙三种。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砌块等组砌而成的,如实砌砖墙。板筑墙是在施工现场立模板现浇而成的墙体,如现浇混凝土墙。板材墙是预先制成墙板,在施工现场安装、拼接而成的墙体,如预制混凝土大板墙。
块材墙
板筑墙
板材墙
三、墙体的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的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它与所采用的材料、材料强度等级、构造和施工方式有关。作为承重墙的墙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墙的稳定性与墙的高度、长度和厚度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墙的稳定性可通过验算确定。可采用限制墙体高厚比例、增加墙厚、提高砌筑砂浆强度等级、设置墙垛或构造柱和圈梁、墙内加筋等办法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2.满足保温隔热等热工方面的要求
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要求外墙具有较好的保温能力,以减少室内热量损失。墙厚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控制好外墙内表面和室内环境的温差,避免出现凝结水现象,构造上要防止热桥的产生。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墙体材料、设置复合墙体等方法提高墙体保温性能和耐久年限,适应建筑节能的要求。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设计中除考虑朝向、通风等因素外,外墙应具有一定的隔热性能。可通过选择浅色而平滑的外饰面、设置遮阳设施、利用植被降温等措施提高墙体的隔热能力。目前空调在建筑中已经广泛应用,墙体的热工性能也同样需要得到保证。
3.满足隔声要求
为保证建筑的室内有一个良好的声学环境,墙体必须具有一定的隔声能力。设计中可通过选用容重大的材料、加大墙厚、在墙中设空气间层、在墙表面做吸声处理等措施提高墙体的隔声能力。
4.满足防火要求
在防火方面,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的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规定。当建筑的占地面积或长度较大时,还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防火墙,划分出消防要求的防火分区,防止火灾蔓延。
5.满足防水防潮要求
在卫生间、厨房、实验室等用水房间的墙体以及地下室的墙体应满足防水防潮要求。通过选用良好的防水材料及恰当的构造做法,可保证墙体的坚固耐久,使室内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6.满足建筑工业化要求
在大量民用建筑中,墙体工程量占相当的比重,同时其劳动力消耗大,施工工期长。因此,建筑工业化的关键是墙体改革,可通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来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并应采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以减轻自重、降低成本。
四、普通民用建筑的耐火极限、层数、长度及面积
1.耐火极限
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层数:建筑是三维构成提供给人们活动的空间,所有建筑在地面上反映出的竖向尺度就是建筑高度。一定的高度划分为若干层,形成建筑的层数。建筑高度与层数客观反映了建筑物的固有特性。
影响确定建筑层数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规划的要求
(2)节省用地的要求
(3)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4)建筑防火的要求
3.长度:首层平面图标注的长度,往往是结构尺寸与外墙尺寸之和。
4.面积:指建筑物各层水平面积的总和,包括使用面积、辅助面积和结构面积。
房间的面积的影响因素
使用特点
使用人数
家具设备
五、墙体的承重方案
墙体有四种承重方案: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内框架承重。
图3.2 墙体承重方案
THANK YOU
谢 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