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制)9.1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制)9.1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资源简介

9. 法律在我们身边
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需要法律,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深深嵌入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相伴一生,明确自己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激发热爱法律、学习法律的情感,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2.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法治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培养法治意识。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突破策略:通过设置一些生活情境,从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从当下生活与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等角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到法律已经深深地嵌人自己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对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案例的解析,让学生明确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和自己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明确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道理,达到“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难点
1.难点:法治的脚步。
2.突破策略: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的直观展示,让学生探究“法”的由来,追本溯源,了解法律的产生。通过回顾法治化历程、思考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让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明白法治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充分理解法治是国人共同的生活愿景,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志,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情景剧:法律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第84页的“运用你的经验”板块,结合图片展示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三个场景,思考并回答问题。
孙子:我还小呢,刚上七年级,遵守校纪校规就行了,法律离我太远了,干嘛学法?
儿子:我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和我有什么关系?
爷爷:我八十多岁了,出门都很少,学法还有什么用?
1.思考:你认同这一家祖孙三代的观点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要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对第一个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回答是否规范准确,对不规范的表述要及时纠正。对第二个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可以运用多种方式、从不同维度去想象自己的生活没有法律会怎样,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提炼出本框主题——生活需要法律。
(设计意图:本活动选取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三个不同生活场景,涵盖了日常生活的不同维度,体现了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学生的日常生活领域中,法律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本活动具有引领本框教学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体会“生活需要法律”奠定生活基础与情感基础。让学生正面列举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我国法律体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法律有哪些。第二个问题从反面设问: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这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重要性:法律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寒冬里的太阳、沙漠中的绿洲……两个问题的提出,从正反两个方面共同呈现“生活需要法律”的教育主题。)
二、新课讲授
(一)环节一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一 生活中的法律
视频播放:《法律与我息息相关》
1.思考:法律和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关系?
2.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法律?
教师总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没有了法律,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设计意图:本活动采用填表的形式,用日常的生活需要引出相关的法律,与生活有较高的贴合度。通过设置不同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明确各个生活领域都有相关的法律予以保障,从而体会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法律的保障,法律就在自己身边。)
活动二 探究与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6页的“探究与分享”板块,学生思考并完成任务。
1.把下列内容与对应的法律连接起来。
2.说说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义务。
3.我们是否可以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教师总结:我们从出生直至老去,一生都要与法律打交道,既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与每个人都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只有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才能获得更多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设计意图:教材提供了具体、直观的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再通过将权利和义务与对应的法律进行连线,帮助学生懂得:法律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伴随我们生命成长的全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也在逐步扩大,不断变化;法律在我们身边,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
(二)环节二 法治的脚步
活动一 “法”的由来
“法”字的古体为“灋”,它由“氵”“廌(zhì)”“去”三部分组成。“氵”表示公平、平之如水。“廌”是传说中一种长相像牛的独角兽,它生性正直,具有明察善恶、辨别是非的本领。古时断案以被廌角触到的一方为败诉,败诉者要受到处罚。“去”指的就是惩处。从“灋”的字源来看,它一方面含有公平、正义之意,另一方面又同惩罚联系在一起。“律”意为尺度,具有提供准则使天下齐一的效用。总之,“法”和“律”都有公平、正义和普遍划一的意思,是统一人们行为的规则。
1.思考:“法”和“律”的含义是什么?
2.思考: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法律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法律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对“法”字的古体进行“说文解字”,引导学生理解“法”的意义。通过讨论原始社会为什么可以没有法律,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法律的由来,理解法律的含义及其产生过程。)
活动二 法治期盼大家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的“探究与分享”板块,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思考: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
2.思考: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3.思考:法治的要求和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通过问题思考和畅谈,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社会从人治到法治的漫长历程。通过对自己期待的法治国家进行描述,让学生用心体会法治的真正内涵,增强对法治国家的向往。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提升学生对法治意义的认识。)
活动三 历程回望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的“相关链接”板块,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是怎样的
2.思考:你能通过我国的法治历程,谈谈法治的意义吗?
教师总结: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告诉我们,法治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设计意图:通过提炼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让学生感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通过进一步追问思考,让学生明白法治的重要意义: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本活动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法治是必然选择,法治是众望所归。)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需要法律,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人我们的生活之中,与我们相伴一生,明确了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通过追本溯源,我们了解了法律产生的过程和法律的本质,又进一步了解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明白了法治的重要意义。生活需要法律,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