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制)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五四制)10.2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资源简介

10. 法律伴我们成长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依法办事的要求,让学生学会依法办事,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
2.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重点:学会依法办事。
2.突破策略: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通过社会生活中尊法守法用法的典型案例和违法案例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树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并学会依法办事。
二、教学难点
1.难点:树立法治意识。
2.突破策略:充分利用教材的“探究与分享”板块,引导学生感受、思考、体会、探究,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关注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价值引导,使学生自觉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2月4日是全国法制日,即国家宪法日,在这天到来之际,某校的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了图书法制专栏。选取了体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四幅图片展现了镜头下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气象。
1.思考:专栏为什么要选择这些镜头?这些做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科学立法、政府为人民服务严格执法、检察院、法院公正司法、最后全面守法,这是法治建设的基本环节,可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维护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们的幸福生活。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也应树立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设计意图:)
二、新课讲授
(一)环节一 树立法治意识
活动一 思考分析
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板块,思考并回答问题。
1.思考:你知道哪些与我国宪法宣誓制度有关的知识可与同学们分享
2.思考: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宪法宣誓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使其在内心深处尊崇宪法,敬畏宪法,从而强化对自己的约束。由此可见,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通过对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进行宪法宣誓的意义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由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尊崇来思考法律的权威来自何处,从而进一步体会法治意识的内涵,为下一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二 以法为鉴
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的“探究与分享”板块,思考并回答问题。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教育法第四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旅游法第十三条)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环境保护法第六条第四款)
☆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第一款)
1.思考:你自觉遵守这些法律规定了吗 你的做法给自己、他人和社会会带来什么影响?
2.思考:公民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要自觉树立法治意识,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本活动通过展示相关法律规定,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旅游、环保等方面的法定义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自己在遵法守法方面的表现进行反思,分析公民的法治意识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理解公民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
活动三 广场舞静音
学生阅读教材第102页的“探究与分享”板块,思考并回答问题。
在某小区旁的小广场上,十几名居民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一副能够接收指定频段的耳机,通过播放器设定的频段号,所有耳机都能同步接收到同一首歌。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
1.思考:为什么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受到居民的赞赏
2.思考:根治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紧紧依靠法律法规行吗?
教师总结:文明行为的养成,不能仅仅靠法律,还要靠道德。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助于法治文化环境的形成。法治与德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决不能把二者人为地割裂开来。
(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道德在法治时代的重要性。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及各省市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懂得仅仅靠法律法规不能杜绝各种不文明行为,消除有些不文明现象也需要道德的力量,从而明白法治时代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二)环节二 学会依法办事
活动一 广场舞静音
在某小区旁的小广场上,十几名居民在整齐划一地跳着舞,现场却听不到一点音乐声。原来,他们都佩戴了一副能够接收指定频段的耳机,通过播放器设定的频段号,所有耳机都能同步接收到同一首歌。不少居民对这种“静音模式”的广场舞表示赞赏。
1.思考:如果生活中遇到广场舞扰民问题,你有哪些解决方式,会有怎样的后果
教师总结:我们可能会采取的方式可大致概括为三种:一是忍气吞声;二是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三是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方式一不仅不能制止违法犯罪、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会纵容违法行为,助长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不利于形成法治的社会氛围;方式二不能制止违法犯罪、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可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致使自己触犯法律;方式三能有效制止违法犯罪,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晓程可以先给他们钱,然后向家长或老师反映情况,请家长老师介入,或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遇到自身权益收到侵害,理应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不法侵害时,或遇到其他问题需要解决时,可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这样既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能使自己不致做出违法的事。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本活动选取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的案例,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探究性,旨在引导学生探讨依法办事的基本方式,懂得用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诉求
和愿望,学会依法办事。
活动二 法律知识知多少
教师用幻灯片呈现以下内容,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下列法律场所你了解吗?
1.律师事务所:这里的律师能回答我们有关法律的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能受委托帮人打官司。
2.公证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3.法律服务所:法律服务所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我们出主意,甚至替我们解决涉及法律的问题。
1.思考:你还了解其他法律场所吗
2.思考:有同学认为“我又不违法犯罪,了解这些法律场所没什么用”,对此,你怎么看?
教师总结:即使自己不违法犯罪,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可能受到侵害,我们掌握的法律知识越多,越有可能在遇到问题时更有效地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外,我们可以向同学、家长、社区居民宣传这些法律常识,为有这方面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国的法治建设作贡献。
(设计意图:本活动介绍了法律场所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拓展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向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的场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一旦遇到有关问题,就“求助有门”了。学生能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法律的兴趣,激发探究法律问题的热情。)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依法办事的要求,理解了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了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学会依法办事,要做到: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要积极适应法治时代的要求,增强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