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同步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同步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溶液》(同步教学设计)
单 元 备 课
第三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4课时
核心素养与课标分析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从而提升从实验现象这一表象到物质性质这一本质的结论的推理。提升实验探究和创新精神的核心素养。认识溶解和结晶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知道绝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浓度,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学习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的溶液的基本方法,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主要内容 本单元分为两节,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溶液的一些初步认识,其中涉及溶液的形成,溶质、溶剂、溶液的概念,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等。二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和知识体系,但是究其本质,它其实是其他单元知识的传承和延续,例如本单元的重要溶剂——水,则是第二单元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第三单元的知识的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是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计算基础。本单元分为两节,这两节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2.探究固态NaCl、NH4NO3、NaOH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4.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难点:1.对溶液、浊液概念,特征的理解。2.探究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3.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烧杯、玻璃棒、温度计、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陶土网、食盐、硝酸钾、蒸馏水、食用油、汽油、洗洁精等。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2课时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1课时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课时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课题 溶解的过程 乳化现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62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乳化现象。2.知道NaCl、NH4NO3、NaOH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3.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对溶解过程的理解,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实验仪器与药品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从前有个国王,他的皇宫里有很多盐,但是他非常吝啬,从不分给老百姓吃,老百姓没有盐吃,有的老百姓去偷运,结果都被抓到砍了头。可是有一个从皇宫往外拉水的人,每次都能偷运到食盐,分给老百姓。那么他把盐藏到了哪呢?他能否一次运出很多盐呢?(课件出示)指名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对,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了溶液,那什么是溶液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溶液的形成。(板书:溶液的形成)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一)溶解的过程【演示实验】食盐的溶解(播放视频)【思考】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学生阅读课本P58—P59,理解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播放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模拟动画)【提问】(1)氯化钠由什么微粒构成呢?(氯离子、钠离子)(2)你能描述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吗?(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氯离子和钠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3)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哪三种微粒?(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中、下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均一性)3.设想将得到的食盐水长期密封保存,食盐颗粒会析出吗?(稳定性)【归纳总结】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吗?为什么?(不等于,微粒之间有间隔,溶液体积小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3)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讨论交流】1.说出下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 蔗糖水 白酒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碘酒 “雪碧”汽水 2.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 溶液溶质溶剂气体+液体气体液体固体+液体固体液体液体+液体无水量少量多有水非水物质水【提问】最常用的溶剂是什么?学生:水。教师:溶液之所以均一、稳定,是因为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是不是所有物质加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呢?下面观看将泥土、植物油加入到水中的现象。(播放视频)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泥水)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水中(油水混合物) (二)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提问】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其他物质溶于水温度会变化吗?【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实验结论1.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 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T1= _____℃氢氧化钠溶解时溶液温度________;硝酸铵溶解时溶液温度________。2.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2药匙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T2= _____℃3.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2药匙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T3= _____℃【思考】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并结合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解释。在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学以致用】右图为“便携式无电冰桶”,使用时在夹层中放入水,将食品放入内胆,在夹层中再放入一种固体物质,就会使内胆内的食品在低温环境中保存。则在夹层中放入的固体物质为( )A.氢氧化钠固体B.硝酸铵晶体C.氯化钠晶体 教师: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交流)小资料:常用的汽车防冻冷却液主要成份是乙二醇的水溶液,它具有沸点高,凝固点低的特点,主要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具有冬天防冻,夏天防沸的作用。水的沸点是100 ℃,防冻冷却液的沸点通常在110 ℃,在夏季使用,防冻冷却液比水更难沸腾;水的凝固点是0 ℃,一般普通型的防冻冷却液都可达到-40 ℃,在冬季使用,防冻冷却液比水更难凝固。教师:你知道为什么撒盐可以融雪吗?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结:1.医疗上许多药物配成溶液使用。2.动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才能被吸收。3.乙二醇的水溶液用于汽车防冻冷却液。4.冬天在道路上撒融雪剂,防止道路结冰。思考:所有物质放入水中都能形成溶液吗?(三)乳化现象设疑:把油放入水中能否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课本P61实验。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我们所做实验的现象: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不再分层,静置后它们又分层,加入洗洁精和汽油,振荡后液体不再分为两层,教师:这就是乳化现象。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学生: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三、当堂训练课件习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溶液有哪些认识?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64页挑战自我1、2、3题。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再集中交流(尽可能让学生多回答,学生自己完善)用小正方体搭一搭,自己验证。摆放结果多样化,多多鼓励。关注学生的各种摆法,特别是错误的摆法,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对不同的发现予以肯定。
板书设计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的形成1.定义2.组成:溶质、溶剂3.特征4.溶液应用(二)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三)乳化现象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验、讨论、交流中建立了溶液的概念并认识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突破了重、难点。通过探究NaCl、NH4NO3、NaOH溶于水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总结出物质溶于水时会有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题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4页
教学目标 1.明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3.了解溶液饱和与否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 溶液饱和与否溶液浓稀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与药品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一日三餐。“饱”→不能再吃了“不饱”→还能继续吃【思考】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制地溶解蔗糖或者食盐吗 【过渡】像氯化钠一样,硝酸钾也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如果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能无限制地溶解吗?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活动天地3-3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提问】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提问: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分组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将观察的实验现象填写到课本62页相应位置。【总结】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称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物质的溶液成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设疑】展示问题,精讲点拨,展示答案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别是什么?2.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的方法?3.什么样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4.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高锰酸钾、水或加热,溶液的饱和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讨论,深入理解。【点拨】(1)改变温度和溶剂的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能发生转化。(2)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对于蔗糖来说是不饱和溶液。因此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要注意以下两点:(1)条件: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2)某种溶质饱和,而不是所有溶质的饱和。【设疑】那怎样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呢?【点拨】(1)在该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液里继续加入该种溶质,溶质不能继续溶解。(2)在该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有未溶解的固体溶质,溶质不继续溶解。(3)蒸发水或改变温度后,立即有固体析出的溶液。【过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演示实验】实验探究3-2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操作现象1.在盛有1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的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硝酸钾全部溶解2.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硝酸钾固体就有剩余而不再继续溶解3.将步骤2中的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加热后剩余固体又慢慢溶解;冷却后又开始有固体慢慢出现4.在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固体又慢慢溶解【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思考】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是增大的,但有少数物质(如:熟石灰)随温度的升高溶解量反而降低。怎样将饱和的石灰水变为不饱和? (1)加入溶剂,(2)降低温度。【小组讨论】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相同点:都是食盐溶液,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不同点:A是食盐的不饱和溶液,溶质比较少;B是食盐的饱和溶液。溶质比较多。【总结】含有较多溶质的溶液叫浓溶液, 含有较少溶质的溶液叫稀溶液。【设疑】想一想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是否一定是稀溶液?【演示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查阅资料: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氢氧化钙0.173 g;而同样情况下,能溶解氯化钠36 g。)现象:氯化钠在水中全部溶解了,形成了不饱和溶液,但溶液较浓;熟石灰在水中溶解得很少,已经饱和了,但溶液很稀。想一想: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有关系吗?【总结】(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关系。(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3)在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其不饱和溶液浓度大。三、当堂训练1.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溶质很多的溶液B.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D.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2.欲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再加入同种溶质       D.倒出一些溶剂3. t ℃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A.往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B.将溶液升温 C.将溶液降温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4.怎样判断某一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 )A.保持溶剂的质量不变,降低温度看是否有溶质析出B.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蒸发水分看是否有溶质析出C.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D.保持溶液的温度不变,继续加不同种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B.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说,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吗? 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2.什么是浓溶液?什么是稀溶液? 3.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31、32页习题。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物质在水中一般不能无限制的溶解。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现象归纳获得结论和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设置问题由易到难带动学生,发现新问题,形成新知识。
板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二、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关系1.对于不同种溶质而言: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2.对于同种溶质而言:对于同一种溶质而言,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教后反思 本节的知识有些晦涩难懂,但它与下册的结晶、溶解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很有必要,为此通过实验、问题的设置可有效解决,课堂上学生反应良好。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释疑解惑,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节课利用“探究发现、深化探究、拓展探究”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探究实验,引领学生一层层的去发现问题,分析现象,获得结论,形成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由于学生程度差别较大,使得各小组实验进度参差不齐,影响到了整体的教学进度。
第二节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课题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67页
教学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学会利用溶质质量分数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够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溶液稀释、浓缩等计算类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实验仪器与药品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如在施用农药时,就应较准确地知道一定量的药液里所含农药的量,如果药液过浓,会毒害农作物;如果药液过稀,又不能有效地杀灭病菌。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组成,那如何表明溶液的组成呢?【引入】表明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质量分数。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演示实验】活动天地3-41.在一只盛有4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8.0 g蔗糖,搅拌,使蔗糖溶解。2.在另一支盛有5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10.0 g蔗糖,搅拌,使蔗糖溶解。【思考】1.上述得到的两杯糖水,哪一杯更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如果你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得到的,你列出的算式能否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回答】一样甜,两种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比相等。(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板书)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2.计算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两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设问】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合理变形得到哪些式子?【归纳总结】(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3)溶液的质量(g)=溶液的体积(cm3)×溶液密度(g/cm3)【理解辨析】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为什么?(1)在100 g水中溶解20 g氯化钠,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2)从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l0 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2.将10 g氯化钠放入9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生理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9%,它的含义是什么?500 g生理盐水中含有多少氯化钠,多少水?【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完成表格填空。(投影展示)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g90 g200 g15%380 g20 g【学生活动】快速计算,填空,交流结果。【过渡】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分析与计算】1.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2.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学生活动】1.请两名学生分别上黑板版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2.分组交流,相互发现问题,进行纠正。3.总结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注意事项:①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③溶液加水稀释时,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二)溶液的稀释(板书)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前。【多识一点】白酒的包装上标有“度数”——酒精度:五十三度 ,其含义是什么?【巩固应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在100 g水中溶解20 g食盐,所得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2)从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中取出10 g溶液,则取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  )(3)100 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15 g食盐,所得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15%。(  )2.为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医院要配制8%的硫酸铜溶液。现有16 g硫酸铜固体,可配制成8%的硫酸铜溶液____g,需水_____g。3.欲将80 g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  ) A. 800 g    B. 80 g    C. 8 g    D. 0.8 g4. 20 ℃时,将5 g硝酸钾放入40 g水中,完全溶解,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请问下列各自操作后所得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再加入5 g硝酸钾固体:(2)蒸发掉10 g水:(3)加入5 g硝酸钾固体和20 g水:(4)加入10 g蔗糖:(5)加入20%的硝酸钾溶液50 g:【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结果,相互纠正、提示易错点。三、当堂训练课件展示随堂测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要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并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五、布置作业课本第68页挑战自我1、2、3题。 以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步入知识的海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感知溶液的组成可以用溶质、溶剂的量来表示。(尽可能让学生多回答,学生自己完善)练习,讨论,回答:化学上的计算题解题过程和数学的有什么差别?
板书设计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一、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2.公式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3.含义4.计算应用二、溶液的稀释依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前。
教后反思 本节课课堂引入新颖,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经验创设情境,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但由于本节大多数内容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只是做一些引导和铺垫,所以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生讨论交流时有点乱,动手实验时操作能力较差,同学协作配合不好,这是教师应重视的问题。
第三单元 溶 液
到实验室去: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课题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70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2.进一步熟练药品取用、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操作。3.训练准确进行定量实验的实验技能。4.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难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与药品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创设情景】展示一袋氯化钠注射液。【提出问题】医用生理盐水需要一定的浓度(质量分数)。如果把生理盐水配稀了,那么输液后就可能引起血细胞膨胀,甚至是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如果输进的生理盐水过浓,那么输液后就可能造成细胞脱水。因此我们常用0.9%的氯化钠溶液,我们也叫生理盐水。那么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欲配制500 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度约为1 g mL-1),配制方法有哪些?【学生活动】根据药品规格,计算交流:该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溶质加水” “浓溶液加水稀释”“浓溶液加稀溶液混合” “稀溶液加溶质”“稀溶液蒸发得到相应的浓溶液” ……【提出问题】那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学生活动】由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就可以计算出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用溶液的质量减去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就是所需溶剂水的质量。【引入】同学们想不想亲自配制8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提出问题】在实验欲配制8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哪些仪器?【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归纳总结】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过渡】实验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明确基本操作的规范性。【知识回顾】1.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用托盘天平称量前,首相应该把游码放在_____处,检查天平是否左右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_____,使天平平衡。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_____盘,砝码放在_____盘。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干燥固体药品时,必须_____;称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_____里称量。④称量质量一定的药品时,先把砝码放在右盘,游码移至预定示数,再用药匙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2.复习量筒的使用方法:①实验时不直接用天平称量液体质量,而是换算成_____后用量筒量取。②量取液体的量筒需选用大小合适的。量筒的量程应_______________。③在使用量筒量液时,先将液体倾倒入量筒,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_____逐滴滴加。读数时,量筒必须放_____,视线必须__________。【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纠正补充,明确答案。【合作探究】配制80 g 10%的氯化钠溶液。1. 用固体溶质配制溶液基本步骤如下:(1)计算配制8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将所需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1 g 水的体积约为 1 mL)。(2)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称取所需的氯化钠,再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3)将称好的氯化钠倒入干燥的烧杯中,再加入量好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直至氯化钠全部溶解。(4)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教师点拨】①瓶塞不能倒放。②天平左物右码。③量筒读数,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④玻璃棒搅拌不能触底,不能碰壁。2.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已配好的16%的氯化钠溶液配成80 g 10%的氯化钠溶液。温馨提示: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一般将浓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用量筒来量取,液体不便于用托盘天平称量。 步骤具体过程1.计算所需的氯化钠浓溶液  mL,水  mL2.量取用合适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浓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4.装瓶贴标签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需要16%的氯化钠的质量为80 g×10%÷16%=50 g,其体积为50 g÷1.04 g/cm3=48 mL。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二)误差分析【反思交流】你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是否影响了你的实验结果?在配制时,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归纳总结】步骤药品方面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偏低①固体药品中含有水分;②固体药品中含有杂质;③固体药品转移时损失固体药品计算偏少①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左;②称量前游码不在零点;③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使用游码)量水时仰视读数①溶解时,所用烧杯中有水;②往烧杯中倒食盐时,少量食盐洒出偏高固体药品计算偏多称量前天平指针偏右①量水时俯视读数;②量好的水倒入烧杯时溅出三、当堂训练课件展示随堂测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要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本实验是一个定量实验,实验时应注意用量的准确性。五、布置作业课本第72页7、8、9题。 以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题,使学生觉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探究的心情步入知识的海洋。(尽可能让学生多回答,学生自己完善)
板书设计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一、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2.实验步骤:(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4)装瓶存放二、配制溶液过程中的误差分析1.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2.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主要原因
教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配制溶液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学了之后是有用的,激发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一个简单的配制溶液过程中,学生的药品取用、称量、溶解等实验技能得到了锻炼。学生有了动手操作的体验后,后面“在配制过程中,哪些原因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影响?”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一节好的实验课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实验质量,前提是要把实验的步骤讲透并强化好,让学生很清晰地知道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和原因,这样一来他们才能顺利地把实验做好,并留给老师来进行实验小结和点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