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同步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同步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同步教学设计)
单 元 备 课
第四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7课时
核心素养与课标分析 本单元位于二级主题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下的第二主题和三级主题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下的第二主题,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视角,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
主要内容 认识空气的组成,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了,增强其关心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初步认识物质的分类,知道元素符号、化学式的意义并能写出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计算;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练习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过程,认识氧气的主要性质。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了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首先以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就有的对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空气的初步认识作为单元学习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空气的组成,关注空气的质量,了解空气的用途和空气的发现史;从分析空气组成入手,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初步分类(纯净物、混合物),进而根据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单质、化合物);然后由元素符号引入化学式、由相对原子质量引出相对分子质量及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最后,再回到研究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氧气的性质和制取上。这样,就把“物质组成的表示”这一教学难点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最感兴趣的关于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探究活动之中。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同时,也为第五单元学习化学方程式做了知识和技能上的准备。
重点、难点 重点:1.氧气的化学和实验室制法。2.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3.学习纯净物的分类和元素的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难点:1.化学反应。2.掌握分类的思想,进行简单的化合价相关运算。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装置。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2.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以实验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单元课时分配 第一节 认识空气的组成 2课时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2课时第三节 氧气 2课时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课时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1课时 认识空气的组成
课题 认识空气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4~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设计、评价,观察和分析,交流与反思,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3.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组成。
教学难点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电子课件、射器、玻璃管、胶皮管、酒精灯、铜粉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景导入】同学们好:老师来自叙永一个偏僻的乡镇上,那里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鸡鸣三省,每一个去过那里的人们都有共同的感觉: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还有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这里的空气特别好。那么空气就在我们周围,让我们深呼吸体会一下空气的重要性,舒服吗?空气可以说是大家的老朋友了,虽天天接触,但很少有学生去关注它,研究它。空气无色无味,不易觉察。那根据生活常识你知道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呢?。【回答预设】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过渡】空气的成分我们只用短短几分钟就已有所了就,但历史上对它的研究却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空气的组成【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教材P76页“多识一点”,思考:拉瓦锡的实验证明了什么,其中涉及哪两个化学变化?通过课件展示拉瓦锡发现氧气的装置。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他研究了剩余4/5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讨论: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成分?1.利用空气制造氮肥。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面附有一层水珠。【归纳总结】1.空气成分及含量(体积分数) 氮气 约78% 氧气 约21% 氩气 约0.934% 二氧化碳 约0.034% 其他气体 约0.002% 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固定的,但由于空气污染改变了空气的成分,所以空气成分随地区的差异而不尽相同。【过渡】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那么我们能否通过实验证明呢?思路是什么? 【提示】思路1:将其他气体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体积。思路2:将氧气除去,然后通过减少的体积来测定氧气的体积。药品的选择:A.铜+氧气→氧化铜(黑色固体)B.碳+氧气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 C.镁+氧气→氧化镁(白色固体)D.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E.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学生思考、教师归纳:可以用铜粉、磷粉,选择只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其他气体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的物质。(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演示实验】实验探究4-1。【讲解】我们来分析一下思路2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实验原理:铜受热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密闭容器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从而测出实验后装置内减少的气体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实验装置:铜粉、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2支) 、橡皮塞(带玻璃导管及不带玻璃导管各2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实验步骤:①测量玻璃管的容积。②在另一相同容积的干燥硬质玻璃管中装入足量铜粉,两端塞上橡皮塞,其中一端用小气球密封玻璃管口。③移动注射器活塞,在注射器中留下一定体积的气体,记录体积后插入橡皮塞中。④根据酒精灯的高度,将玻璃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后对准有铜粉的部位加热,同时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⑥停止加热后,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实验现象:玻璃管内的铜粉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待装置冷却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实验结论:①空气中,O2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②该实验证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N2)化学性质稳定,不能与铜粉反应。③该实验证明空气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实验仔细分析下面几个问题。(1)实验时,铜为什么要足量?(2)加热时为什么温度要高、时间要长?(3)为什么要等装置冷却后再读数?【归纳总结】任何实验都可能会有误差,我们实验时一定要尽最大可能缩小实验误差,如果铜的量不足,温度不够高或加热时间不够长以及没等装置冷却后再读数都可能对实验造成误差,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①装置漏气,结果偏小。②铜粉用量不足,结果偏小。③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结果偏小。④加热时间太短,反应不充分,结果偏小。⑤反应结束后,没有冷却到室温就开始读数,结果偏小。三、当堂训练1. 空气中体积含量占第二位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2. 在100 L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大约是( )A. 78 L     B. 78%    C. 21 L      D. 21%3.欲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可选用的物质是( )A. 红磷     B. 铝粉    C. 铁丝      D. 木炭4. 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A. B.C. D.(1)拉瓦锡用装置_____(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________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实验目的。(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________(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3)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D(试管容积为40 mL)中,注射器活塞从10 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约___mL刻度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四、课堂小结通过我们共同探究空气的成分,可能你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和收获与大家交流一下。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39、40页习题。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很难用机械的方法把空气中的氧气排出时,可以用点燃蜡烛(或纸张、火柴)的方法把氧气消耗掉,定性的认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在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探究乐趣的同时,发现新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板书设计 认识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气体78%21%0.034%0.934%0.02%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可燃物+氧气 固体 消耗氧气体积=原空气体积-剩余气体体积实验现象:铜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冷却后,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文字表达式:铜+氧气氧化铜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交流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探究、交流案,运用“读”“议”“探”“展”“练”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完成第一个问题,通过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展示实验、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学生在课堂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专注、相互合作的精神以及对自已的见解的执着,再辅以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学手段,对重点的知识运用微课进行播放,更加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落实,出色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关注空气质量
课题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关注空气质量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80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工业上分离空气的方法和空气的各种成分的用途,感受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2.认识空气质量报告,增强环保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实验仪器与药品等。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景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由氧气、氮气等物质组成,这些物质不仅与生命的延续息息相关,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学生讨论思考相关问题。【过渡】我们今天就首先来看看空气应该怎样利用,或者说空气的价值到底有哪些具体的体现。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工业制取氧气【思考】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怎样将作为混合物的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分离出来以满足不同的需要。【讲解】空气不仅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工业上,通过降温加压使空气液化,然后加热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沸点不同,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气化,逐一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我们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就是为了满足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那么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到底有哪些用途呢?我们通过阅读课本来一起了解一下。(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小组讨论】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总结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1.氧气(1)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潜水、登山、航空等。(2)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炼钢等。2.氮气(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3)用途:①用氮气做灯泡(经久耐用)或食品包装(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的填充气。②液态氮气用于医疗手术(冷冻细胞,杀伤细胞,防止癌细胞扩散)。③用氮气制氮肥、人工固氮,工业制氨气。3.稀有气体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氡等。通常状况下,稀有气体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的用途可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作为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使灯泡耐用。②制成多种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三)关注空气质量展示洁净的空气和被污染的空气的图片。【思考】同学们对比这两幅图片,有何感想或启示吗?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特别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源源不断地排放,使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烟尘含量不断升高,导致空气质量下降。那么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种类有哪些呢?1.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差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等是常见的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工业污染、生活污染、交通污染、农业污染等。其实不同地区可能污染物的种类是不同的。空气污染物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现在我们以无毒的二氧化碳来探究不同地区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别。【实验探究4-2】(1)利用课余时间,用气球、塑料袋或塑料瓶收集至少 3 种气体样本,如田野或树林中的空气、久未开启的地窖或人流密集商场中的空气、自己或他人呼出的气体、机动车尾气等,留作课堂实验时使用。注意:收集气体样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切不可让自己置身于危险中。(2)将课前收集的各种样本气体中分别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序号样本气体来源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田野几乎不浑浊含二氧化碳少2久未开启的地窖浑浊含二氧化碳多3汽车尾气非常浑浊含二氧化碳较多【思考】①你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保证对照实验的可比性?②实验结果对我们有哪些启示?注意:①收集到的气体样品要体积相同;保证澄清石灰水的浓度、质量相同;保证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气体的速率一致。②在人员少和现代技术应用少的区域空气的质量好,很多区域的空气受到了污染,我们应还自然洁净的空气。目前,有关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空气质量报告,以使民众及时了解当地和全国各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空气质量日报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和空气质量状况。2.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PI)是将几种空气污染物的含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处理,变成0~500之间的数字。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等。【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表格,分析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的关系。那不同空气质量级别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有哪些呢?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对健康的影响标志颜色0~50Ⅰ空气质量优。不存在空气污染问题,对公众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绿色51~100Ⅱ空气质量良。除极少数对某种污染物特别敏感的人以外,对公众健康没有危害黄色101~150Ⅲ(1)轻微污染。对污染物较敏感的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患者,健康会受到影响,对其他健康人群基本没有影响橙色150~200Ⅲ(2)轻度污染。几乎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对敏感人群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红色201~300Ⅳ中度污染或中度重污染。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紫色>300Ⅴ重度污染。所有人的健康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危急情况栗色【归纳总结】空气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越好。【过渡】既然空气污染会不同程度地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那我们如何防治空气污染呢?(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2)合理规划工业区与非工业区;(3)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保护空气的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三、当堂训练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②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③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A.②③ B.②④ C.③ D.④2.空气对于人类和动植物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稀有气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B.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D.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4.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大大提高我们的生产生活效率和学习效率。下列物质中: ①二氧化碳 ②冰水混合物 ③洁净的空气 ④二氧化硫 ⑤一氧化碳 ⑥液氧 ⑦矿泉水,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填序号)。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并且了解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生物相关知识。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41、42页习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板书设计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关注空气质量一、工业制取氧气 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氧气2.氮气3.稀有气体三、关注空气质量1.空气质量报告内容2.空气污染物3.空气的防治
教后反思 对液态空气分离出各种成分的原理,可以用动画演示。空气质量日报的教学,可以以当地的日报为例。对于怎样降低大气污染,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最后,为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布置一定量的课外阅读和研究性课题。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1课时 化学式及化合价
课题 化学式及化合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84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水平上认识和理解化学式,能说出化学符号中各种位置数字的含义。2.了解化合价的含义,知道常见元素的化合价。3.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学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4.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5.建立元素观、微粒观,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化学式及其意义、化合价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式计算某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观察上图给定的物质,阅读课本p81文本,复习已学过的物质的构成微粒,完成以下表格:模型名称水二氧化碳氧气一氧化碳金刚石氯化钠分类符号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物质是由一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回答问题【问题1】物质是由_____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问题2】1.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尝试在表格中写出它们的符号。纯净物(依据_____) 2.能构成单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能构成化合物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3.化学式是用__________表示物质_____的式子。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化学式1.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 化学式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二)化学式的意义【小组活动】观察下图,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化学式可以任意的书写吗?【归纳总结】1.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其组成。2.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因为每种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3.化学式的书写必须依据实验的结果,不能随意编造。【设问】化学式是一种化学语言,它相当于英语中的单词。学到现在,在你眼中H2O=水=water,那么,从化学的角度,H2O可以表示什么意义呢?【归纳总结】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即元素符号,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在微观方面的意义只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其化学式在微观方面的意义,表示该物质组成中离子个数的最简比。(三)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过渡】我们知道了化学式能体现很多的表示意义,因此今后物质可以采用化学式来表示。根据上述符号的分析,你认为单质的化学式应如何读写?【讲解】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①固体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的化学式常用元素符号表示,读元素名称;②稀有气体的化学式常用元素符号表示,读某气(元素名称后加“气”字);③气态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读某气(元素名称后加“气”字)。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①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时,1省略不写,如氧化铜CuO、氧化钙CaO,读作“某化某”。②氧化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把氧的元素符号写在右边,如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五氧化二磷 P2O5,读作“几氧化几某”。③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金属元素的符号在左,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右,如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氧化钙CaO,读作“某化某”。【归纳总结】(1)分清有哪些元素及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2)排列好元素的先后顺序:金属元素居左、非金属元素居右;氢元素居左、氧元素居右。(3)在元素右下角注明表示各元素原子个数的小写数字。(为1的情况省略不写)。(四)化合价【设问】NaCl、MgCl2、AlCl3中氯原子或氯离子数量为什么不同?展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化合价的由来。可用AlCl3简单处理共用电子对。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展示常见元素化合价,并播放口诀歌曲。2.化学式中化合价的规律及其应用继续借助三种化合物NaCl、MgCl2、AlCl3中的正负化合价探究规律并验证。(1)根据化合式求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板书一组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标出其化合价,并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化合价的一些规律。举例说明书写步骤。试确定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解题步骤:①先写出化学式 Al2O3②设未知数 解:设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x③列等式(正负总价和为0) 2x+(-2)×3=0④解答 x=+3答:Al2O3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2)根据化合价确定元素的化学式写出+4价C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解法1:最小公倍数法①元素排序标价 ②求最小公倍数 4③求原子个数 C:4/4=1 O:4/2=2④书写化学式 CO2⑤检验正误 (+4)×1+(-2)×2=0解法2:十字交叉法①元素排序标价 ②交叉 C2O4③化简 CO2④检验 (+4)×1+(-2)×2=0三、当堂训练1.化学式H2O表示的意义有(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2.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1)4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2)3个钾原子_____;(3)8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4)7个氮原子_______;(5)1个氢分子_______。3.某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磷酸钾(K3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1 C.+3 D.+5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4个氮原子——2N2 B.镁离子——Mg+2 C.氧化铝——AlO D.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希望同学们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并且了解空气污染及环境保护生物相关知识。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43、44页习题。 温故知新,积极思考,激发学习欲望。知识迁移,构建知识体系,引起兴趣,激发背诵欲望。
板书设计 化学式及化合价一、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二、化学式的意义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三、化学式的书写及读法 单质、氧化物、化合物四、化合价 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化学式中化合价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后反思 书写化学式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养成在于多练。教师应知道学生由模仿开始,书写步骤由繁到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可以以课堂小测验的形式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合价知识的重视度。写化合价还牵涉到对元素符号的掌握,所以有必要在教学中安排符号的默写比赛或记忆游戏来对其进行掌握。
第二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2课时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课题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6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2.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3.能利用基本计算解决实际问题。4.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能根据化学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2.利用相对原子质量和化学式量计算物质组成。
教学难点 根据化学式量的相关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探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组成物质的各元素之间存在着固定的质量关系,而化学式就反映了物质中的这种质量关系。利用化学式,不仅可以推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还可以计算出该物质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1.计算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例如:计算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由图可知,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 1∶8。2.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是该元素的质量与物质的总质量之比。 例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1%在这里,某物质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式量。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量也叫相对分子质量。3.求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例:80 克硝酸铵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解:80 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为答:80 g硝酸铵中含氮元素 28 g。4.求化合物的质量例:多少克二氧化硫中含硫元素 32 g?解:设质量为x的二氧化硫中含硫元素 32 g。x=64 g答:64 g 二氧化硫中含硫元素 32 g。5.不纯物质的计算例:100 g含碳酸钙90%的石灰石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解:设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x。答:100 g 含碳酸钙 90%的石灰石中含钙元素 36 g。三、当堂训练1.2022年冬季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在我国多地掀起冰雪运动。冰雪的主要成分是 ____(填化学式),该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 2.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内会产生乳酸(化学式C3H6O3),使肌肉产生酸痛感。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7% B.40% C.53.3% D.45%3.核糖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有机物,它的化学式是C5H10O5。试计算:(1)核糖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2)核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3)_____g核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与69 g乙醇中碳元素质量相等。4. 阿兹夫定(化学式为C9H11FN6O4)是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口服小分子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在抗击新冠病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阿兹夫定由_____种元素组成。(2)阿兹夫定组成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是_____。(3)在阿兹夫定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4)由碳、氢元素组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_____。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组成该物质的各元素间的质量关系。)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45、46页习题。 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 复练习,进行反思,自己纠错,再次练习。
板书设计 物质组成的定量表示1.化学式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3.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4.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有关化学式的三种基本计算,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计算,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有关化学式计算的方法、计算格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为后边学习其他化学计算打下基础。这节内容在九年级化学的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的知识学好了能给学习这节打下基础,这节也是后面学生学习化学计算题的基础。这节的知识在化学中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九年级化学的核心知识。在今后的中考命题中,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这三块在中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出题点也较多。
第三节 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题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2.知道检验氧气、验满氧气的方法。3.初步学会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通过对反应装置和反应条件的控制,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反应原理、装置和操作
教学难点 通过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对催化剂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情境引入】人们曾经把它称作“养气”,是因为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氧气能支持燃烧。有了氧气,人类就可以“下五洋”探索海底的奥秘;有了氧气,人类就可以乘上神州五号“上九天揽月”。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它又有哪些性质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析【提问】1.关于氧气,你已经知道了什么?2.你知道有哪些方式可以得到氧气 3.在实验室里你怎样制取一瓶氧气?【回答预设】工业制取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通电分解水。【思考】1.你认为下列哪些物质不能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依据是什么?①水(H2O)、②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③过氧化氢(H2O2)、④高锰酸钾(KMnO4)、⑤氯酸钾(KClO3)、⑥甲烷(CH4)、⑦氧化汞(HgO)2.某同学认为: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你还考虑了哪些因素?A.原料是否容易获得 B.实验条件是否容易控制C.实验装置是否容易装配D.实验操作是否安全可靠【资料】(1)KMnO4高锰酸钾是一种紫黑色的固体,在加热时能产生氧气,成本较高。(2)KClO3氯酸钾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如果混有可燃性杂质可能会发生爆炸。(3)H2O2过氧化氢又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温下就可生成氧气和水,反应速度适中,价格低廉(4)HgO氧化汞是一种红色粉末,加热时能产生氧气,同时产生有毒的物质汞。(5)H2O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产生氧气,成本高,反应速度太慢。3.思考下列物质中最好选择哪些物质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1)水( H2O )(2)过氧化氢(H2O2)(3)高锰酸钾(KMnO4)(4)氯酸钾(KClO3)(5)氧化汞(HgO)过氧化氢水 + 氧气(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活动天地4-4。(1)取一支试管,加入3~5 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仔细观察,学生回答:产生气泡慢,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过氧化氢反应的速率加快吗?(2)取一支试管,加入3~5 mL的15%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仔细观察,学生回答:产生气泡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归纳总结】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资料】(1)将反应后的二氧化锰过滤、干燥、称量,发现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发生改变。(2)将称量后的二氧化锰再次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发现有大量气泡冒出,该气泡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1.催化剂概念:能够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作催化剂。特点:一变、二不变。2.反应原理 【过渡】实验室气体制备一般要考虑步骤如下:实验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实验装置(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讨论】选择哪些仪器可以组装发生装置?①试管、②烧杯、③锥形瓶、④ 酒精灯、⑤长颈漏斗、⑥单孔橡皮塞、⑦双孔橡皮塞、⑧导管。【讨论】可以选择哪些方法进行收集氧气?【资料】通常状况下,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在 0 ℃,1个标准大气压下,其密度为1.429 g/L,空气的密度为1.293 g/L。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展示装置图:【演示实验】实验室制取一瓶氧气3.实验步骤(1)组装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加入0.5 g(约半药匙)二氧化锰,并塞紧瓶塞。(3)将集气瓶装满水,从侧面轻推盖上毛玻璃片,翻转后,扣在水槽中。(4)向长颈漏斗中倒入过氧化氢溶液。(5)在水底将毛玻璃片盖紧、取出、正放。【思考】反应所需过氧化氢溶液 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三、当堂训练1.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的性质为(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锥形瓶中装二氧化锰;②旋紧胶塞;③分液漏斗中加双氧水;④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打开活塞。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④①②③⑥⑤ D.④①②⑥⑤③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4.已知实验室可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其中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加快双氧水分解的作用,某同学在用加热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中忘加了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反应较慢,但产生氧气总量不变 B.反应较慢,且产生氧气总量减少C.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不变 D.反应正常,产生氧气总量减少5.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氧气和水,试回答下列问题:(1)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图中的____(填字母)装置。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图中的____装置。(2)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或者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你觉得其中相对比较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装置A中反应十分剧烈,据此提出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收获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47、48页习题。 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提问。对学生的回答都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析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催化剂2.原理3.实验步骤
教后反思 书写化学式是一种技能,技能的养成在于多练。教师应知道学生由模仿开始,书写步骤由繁到简,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可以以课堂小测验的形式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合价知识的重视度。写化合价还牵涉到对元素符号的掌握,所以有必要在教学中安排符号的默写比赛或记忆游戏来对其进行掌握。
第三节 氧气
第2课时 氧气的性质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课题 氧气的性质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3页
教学目标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并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性质一般思路和方法。3.初步掌握氧化反应,以及与化合反应比较。4.会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及氧化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情境引入1】猜谜语:一物真奇妙,虽说不燃烧,燃烧离不了,登高潜水都需要,急救病人有功劳,植物制造它,没它活不了。(打一化学物质名称)【情境引入2】【过渡】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氧气的性质。认识物质的性质一般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先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再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问题讨论】展示一瓶氧气请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物理性质。想一想,氧气有味吗?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置在桌面上?【回答预设】无色、气体,无味,可溶(不溶)两种答案均可能出现。【提问】鱼在水中靠什么呼吸?它呼吸的氧气来自哪里?【回答预设】靠腮呼吸,氧气来自水中。【结论分析】由此可推知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过渡】我们知道,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我们要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就要看看氧气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以及反应难易程度、剧烈程度如何,从而推测出氧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做分组实验,做实验时要注意合作配合,力争把实验做成功。【提示】观察程序:反应物质的色、态、味,反应条件和操作,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色、态、味及伴随出现的现象,特殊生成物质的检验。2.氧气的化学性质【演示实验】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进一瓶空气中。提问:有没有变化?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一瓶氧气中。提问:产生什么现象?说明了氧气有什么性质?【归纳总结】氧气的证明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进瓶中,若能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反之不是。【实验探究】4-3 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碳、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反应物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文字表达式木炭(黑色)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铁丝(银白色)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石蜡(白色)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集气瓶壁有水雾【思考】为何集气瓶底要放少量的细沙?从上述3个实验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的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以支持燃烧,可以跟很多物质发生反应。【思考】1.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反应。但通常情况下,这些物质却能与氧气和平共处,为什么?2.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反应与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进一步追问】你能否从微观(分子、原子)角度试着解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多媒体展示图片,加以讲解)【提问】对比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式,找出共同的特点?【归纳小结】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其中一种元素是氧,这样的化合物叫氧化物。(二)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过渡】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氧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广泛存在于物质的天然转化、人工转化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对于维持健康的生命活动和和谐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思考】1.自然界中氧气产生和消耗的途径主要有哪些?2.氧气是性质活泼的气体,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大气中氧气的含量没有越来越低呢?【交流展示】1.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自然界中的氧循坏。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我们如何消耗氧气?对氧气的生成又做了什么贡献?2.假如氧循环被破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明显升高或降低,可能会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生存?3.列举缓慢氧化的例子。【归纳总结】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当堂训练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反应现象是( )A. 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铁丝红热,熔化 D.产生蓝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3.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4.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请你分析此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若改进可观察到上述实验现象,却发现集气瓶裂,其原因是什么?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铁、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49、50页习题。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用标准的化学语言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探究实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2)不易溶于水。(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4)液态(沸点-183 ℃)、固态均为淡蓝色。2.化学性质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铁丝+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石蜡+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3.氧化反应与氧化物二、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已经对氧气的知识有所了解,从而引入较为自然。教学过程中,通过成功的演示实验,然后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最后很自然的得出结论,学生表现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不足之处: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太少。其次,本节课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效果会更好,但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用演示实验来代替。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题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5~96页
教学目标 1.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能够选择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2.进一步规范制取氧气的实验基本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氧气的性质,会表述现象、会写文字表达式。4.熟练氧气化学性质实验操作。5.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能够选择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2.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氧气的性质,会表述现象、会写文字表达式。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氧气的性质,会表述现象、会写文字表达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情境引入】影片中我们了解到氧气的诸多用途,这种神秘的航天助燃剂,大家想不想自己动手去制取并且来探究它的性质呢?下面我们就来完成这项伟大的创造吧!二、自主活动,探索学习(一)氧气的制取【提问】(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什么?你还记得吗?过氧化氢水 + 氧气2.你需要学会连接实验仪器及检查装置气密性。 回忆一下,如何连接仪器?(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操作要点:先将玻璃导管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玻璃导管。(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操作要点:先将玻璃导管用水润湿,然后边转动边用力将导管插入橡胶管中。(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操作要点: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容器外壁,管口冒气,为气密性良好。 【点拨】1.过氧化氢水溶液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尽量小心。2.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较剧烈,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请注意认真观察和控制反应,防止发生安全事故。3.这是你首次独立完成制备气体的实验,建议先熟悉实验的各项任务、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以防动手实验时忙乱。为了防止大家在实验时忙乱,我们通过视频复习制取氧气的过程。 视频: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探究实验】氧气的制取(1)按照自下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实验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图中的装置气密性应该如何检验?(连接发生装置,关闭分液漏斗阀门,将导管伸入水中,用手握锥形瓶,看导管口有无气泡)(2)先向锥形瓶中加入约 0.1 g 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 15 mL 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扣于水槽中。(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二)氧气的化学性质【过渡】学完氧气的物理性质后,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演示实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学生活动】实验。观察,完成下表。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在空气中木炭发红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 二氧化碳【讨论】炭在空气中反应与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呢?【点拨】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只占21%,集气瓶中的氧气接近100%,集气瓶中氧气的浓度比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更大,因此燃烧更剧烈。由此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微观:单位体积的氧气中氧分子的数目比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氧分子的数目更多,与碳原子接触碰撞机会更多,因此反应更剧烈。即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2.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演示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注意事项)1.用砂纸擦掉铁丝表面的铁锈。2.将铁丝在火柴梗上绕成螺旋状。3.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在空气中发生红热,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讨论】1.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2.火柴的作用是什么?3.集气瓶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为什么 【过渡】学习了两个实验的探究过程,下面就请同学们照着老师的探究方法,探究一下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将有关的现象和结论填在相应的表格中。3.蜡烛在氧气里燃烧【演示实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完成下表。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在空气中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集气瓶内壁有水珠;生成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过渡】观察以上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回答】(1)反应物中都有氧气参加反应。(2)反应条件都是点燃。【分析】上述三个反应中的一个共同点:即反应物中都有氧气,我们把这一类反应叫氧化反应。【点拨】氧化反应是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氧”包括“氧气”,但“氧”不等同于“氧气”。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是一定要有氧气参加。随着知识的积累,大家就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了。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木炭、铁丝、石蜡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那样剧烈。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叫缓慢氧化。生活中有很多缓慢氧化的例子,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在氧化反应中,氧气提供氧,把别的物质氧化,具有氧化性。【归纳总结】1.可燃物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2.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3.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4.氧气不仅能与碳、铁、石蜡反应,还能与氢气、镁、铜、红磷等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但本身不能燃烧。三、当堂训练1.下列证明集气瓶里的氧气是否已收集满的正确方法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底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里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D.在瓶口点燃氧气2.小明笔记本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放少量水或细沙的原因是(  )A.防止放出大量热炸裂瓶底B.防止剧烈反应引起爆炸C.防止燃烧剧烈炸裂瓶底D.防止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炸裂瓶底4.下面的实验中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观察木炭、硫、铁,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五、布置作业创新题第51、52页习题。 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提问。对学生的回答都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动手能力。
板书设计 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氧气的制取反应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二、氧气化学性质1.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3.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教后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和实验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层层深入,自己来设计实验装置,并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交流,得出结论。让学生在简单的实验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水H2O
二氧化碳
金刚石
一氧化碳
氧气
氯化钠
CO2
C
CO
O2
NaCl
_____
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