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四次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陕西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初二年级
第四次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安全返回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如图1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示意图,如图2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1~3小题。
图1 图2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大约是( )
A.(40°N,100°W) B.(40°S,100°E)
C.(40°N,100°E) D.(40°S,100°W)
2.关于海南文昌发射基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一年内有一次太阳直射
C.位于热带,全年炎热 D.位于低纬度地区
3.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时,地球运行在图2中哪个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中国—中亚峰会于2023年5月18至19日在西安举行,在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读中国与中亚五国位置示意图,完成4~5小题。
4.18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峰会开幕时,中亚的土库曼斯坦正值( )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刻 C.黄昏时分 D.子夜时刻
5.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中亚的经贸往来频繁,货物运输量巨大,双方物资运输的主要方式是( )
A.水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公路运输
郑州市某校地理兴趣小组搜集了南美洲西部某山脉两侧同纬度甲、乙两个地点的气候数据(如图)。读图,完成6~7小题。
6.根据气候数据可以判定( )
A.甲地降水少于乙地,乙地为迎风坡 B.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甲地为迎风坡
C.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甲地为背风坡 D.甲地降水少于乙地,乙地为背风坡
7.根据甲、乙两地气温数据可以判定,该区域( )
A.1月气温低于7月,位于北半球 B.7月气温低于1月,位于北半球
C.1月气温高于7月,位于南半球 D.7月气温高于1月,位于南半球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读“黄河水系图和黄河干流不同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变化图”,完成8~9小题。
8.黄河干流上含沙量变化最大的河段是( )
A.兰州—青铜峡 B.青铜峡—河口 C.河口—陕县 D.陕县—利津
9.关于图中④山脉南北两侧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北胡琴悠悠,山南腰鼓欢快 B.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
C.山北银装素裹,山南落叶纷飞 D.山北茶园遍野,山南麦浪滚滚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于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顺利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并开展中山站区域卸货作业。2024年1月9日,正在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离开长城站。再次起航后,“雪龙”号将二度穿越西风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智利蓬塔。请完成10~12小题。
10.“雪龙”号依附强大的破冰功能出征南极,该地区冰层厚的主要原因是( )
A.酷寒 B.狂风 C.干燥 D.降雪多
11.“雪龙”号到达南极时,该地区( )
A.一片汪洋 B.出现极夜 C.正值暖季 D.昼短夜长
12.我国泰山站主楼采用架空离地的建筑风格,主要原因是( )
A.防御北极熊侵袭 B.防止积雪掩埋 C.防积雪融水进入 D.防止紫外线照射
2023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读图,完成13~15小题。
13.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下列措施不属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建设 B.大力开发中下游地区水能资源
C.注重保护长江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15.近年来,上海有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这说明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 )
A.辐射带动的作用 B.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
C.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D.阻碍作用
法拉吉和都江堰均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法拉吉将山泉水和地下水通过水渠引到山麓地带的村庄,用于生产生活。都江堰通过渠、堰调节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图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16~17小题。
16.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17.两工程均( )
A.因全年降水稀少而引水 B.通过减少蒸发避免水资源浪费
C.因降水季节不均而蓄水 D.通过调配水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新疆天山地区的牧民,有迁移轮牧的历史传统。图示意天山迁移轮牧过程。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8~19小题。
18.影响图中四个牧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坡向 C.土壤 D.风力
19.牧民春、夏、秋、冬四季的轮牧地点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红叶是观赏类树木的叶子,叶子随着白昼时间变短和气温下降而变红,结伴登高观赏红叶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项目。如图为2021年中国四地红叶最佳观赏期示意图。图中光雾山海拔2507米。据此完成20~21小题。
20.图中观赏红叶的四地所在省区从北到南依次为( )
A.京、蜀、沪、粤 B.粤、沪、蜀、京 C.京、沪、粤、蜀 D.粤、蜀、沪、京
21.韶关南岭国家森林公园观赏红叶的时间最晚,原因是( )
A.纬度最低 B.海拔最高 C.距海最近 D.降水最多
古徽州是我国传统村落保存最完整的区域之一。下图示意古徽州传统村落的分布,读图,完成22~23小题。
22.古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
A.沿山脉分布 B.沿河流分布 C.集中于南部 D.均匀分布
23.古徽州传统村落保存完整度高,以下表述其主要原因的是( )
A.资源丰富 B.土壤肥沃 C.地形封闭 D.气候湿润
陕西省处于我国各项地理要素剧烈变化之地,自南向北划分为汉江谷地、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三大地区。回答24~25小题。
24.汉江谷地位于秦岭以南地区,该地位于( )
A.暖温带 B.亚热带 C.半湿润区 D.半干旱区
25.渭河平原又叫关中平原,处于秦岭以北,由渭河冲积而成。有关渭河平原叙述正确的是( )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②人口密集,是陕西省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③建成了航空、航天、软件、生物、新材料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④这里有敦煌石窟等著名石刻艺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26.(9分)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村庄的图上距离约4厘米,估算甲乙两村庄的实地距离约________千米。
(2)若乙村庄的炊烟吹向了甲村庄,则此时的风向是________。
(3)图中小河的支流F画错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图中拟修建一个小型水库,从地形特点考虑,图中A、B、H三处最适合修水坝的是________处,选择此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若将小河的水引入疗养院,在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3分)
27.(8分)2022年6月21日,首届俄吉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举行。读俄罗斯主要工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俄吉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俄罗斯展示了钢铁、交通等领域的创新产品,体现了俄罗斯的工业特点是________(填“重”或“轻”)工业发达。
(2)据图可知,俄罗斯欧洲部分铁路线密集,以首都________为中心呈________状分布。
陕西师大附中初二年级第四次适应性训练地理试题
(3)据图可知,俄罗斯主要工业区靠近________和________。
(4)俄罗斯河流众多,但主要工业区之间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____运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3分)。
28.(9分)下图是“三江源地区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江源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②__________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美誉。
(2)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__级阶梯上,该区域优良畜种__________被誉为“高原之舟”。
(3)下列关于甲处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雪山连绵 B.沙漠众多 C.河网密布 D.土壤肥沃
(4)三江源地区草原退化严重,简要分析草场退化的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藏地区的农产品种类少,青稞是藏民的主粮,主产地在西藏、青海、四川、云南四省。青棵耐寒性强,生长周期短,高产早熟,在最暖月平均温度接近10℃、日平均温度高于5℃且延续时间仅120天的高寒地区,青稞仍能正常生长发育。
(5)青稞生长地区的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__________,有人认为青藏地区应扩大青棵种植范围,说出你对此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9.(9分)“引汉济渭”工程被称作小南水北调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下图示意“引汉济渭”工程及西安和汉中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差异,因地制宜】
(1)“引汉济渭”工程可以调节该区域水资源__________分布不均。从图中看出:与渭河流域相比,汉江流域的年降水量__________,支流__________,汉江流量大,__________(有或者无)结冰期。
【中华龙脉,巍峨秦岭】
“引汉济渭”工程的隧洞需要穿越秦岭,秦岭地质构造复杂,穿越秦岭的隧洞埋深都在900米以上,工程难度很大。秦岭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等,为保护生态环境,工程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区。
(2)“引汉济渭”工程需要穿越__________(山脉)。根据资料一,说出“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3分)
【汉水入渭,造福秦川】
渭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不足,开发利用程度高;城市众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水资源需求量大;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地面下陷和水污染等现象。“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会使西安、咸阳渭南等城市1000多万人喝上汉江水,使300万-500万亩耕地恢复灌溉,对遏制渭河生态环境恶化发挥重大作用。
(3)归纳“引汉济渭”工程建成后对渭河流域的有利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2分)
陕西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度初二年级
第四次适应性训练地理答案
第Ⅰ卷 选择题(共2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C 2.B 3.B 4.A 5.B
6.B 7.C 8.C 9.B 10.A
11.C 12.B 13.B 14.B 15.A
16.A 17.D 18.A 19.B 20.A
21.A 22.B 23.C 24.B 25.A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5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5分)
26.(9分)
(1)2 (2)南风 (3)F处是山脊,无法发育形成河流
(4)B B处最狭窄,方便施工(工程量小);上游是盆地地形,蓄水量大。(每点1分,共2分)
(5)①河水可以自流;位于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每点1分,共2分)
27.(8分)(1)重 (2)莫斯科 放射 (3)矿产资源 铁路线
(4)铁路 俄罗斯铁路线呈东西方向延伸,连接了主要工业区:河流多南北流向,与运输需求方向不一致,且河流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每点1分,共2分)
28.(9分)(1)澜沧江 (2)一 牦牛 (3)A
(4)人为原因:人口增多,超载过牧。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2分)。
(5)高寒
同意。理由:大规模种植青稞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不同意。理由:青藏地区地势高峻,热量不足,大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青稞;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垦殖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29.(9分)(1)地区(空间) 大 多 无
(2)秦岭 地质构造复杂,隧道工程量大;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配套工程大(每点1分,共2分)
(3)缓解用水紧张状况;增加灌溉面积;改善生态环境等(任答2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