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卖油翁(后附答案)国学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学习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尧咨( ) 自矜( ) 睨之( ) 颔之( ) 忿然( ) 酌油(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公亦以此自矜( )(2)睨之,久而不去( )(3)但微颔之( )(4)但手熟尔( )(5)尔安敢轻吾射( )( )(6)徐以杓酌油沥之( )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 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之一。代表作品有 , 》《朋党论》《秋声赋》等。4.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及其活用情况。(1)汝亦知射乎 ( )(2)尔安敢轻吾射 ( )(3)但微颔之( )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1)尔 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以 以钱覆其口 ( )以我酌油知之 ( )知 汝亦知射乎 ( )以我酌油知之 ( )射 尝射于家圃 ( )尔安敢轻吾射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3)尔安敢轻吾射 (4)康肃笑而遣之。合作探究7.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8.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当堂测试阅读《卖油翁》选段,完成9—12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1)睨之,久而不去( )(2)但微颔之( )(3)尔安敢轻吾射( )(4)徐以杓酌油沥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2)康肃笑而遣之。 11.“康肃笑而遣之”句中的“笑”揭示出陈康肃怎样的心理 试着作简要分析。(3分)12.本文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陈康肃,另一个是卖油翁,为什么题目命为“卖油翁” 请谈谈你的理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自主突破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尧咨(zī) 恣肆 (zì) 覆其口(lǚ)B.睨之(nì) 颔之(hàn) 遣之(qiǎn)C.自矜(jīn) 酌油(sháo) 钓鱼(diào)D.沥之( lì) 家圃(fǔ) 忿然(fèn)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 (夸耀)B.尝射于家圃 (菜园,指场地)C.释担而立睨之 (瞪眼睛)D.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钱覆其口 以我酌油知之B.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C.翁释担而立 而钱不湿D.公亦以此自矜 自以为大有所益4.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翻译:(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翻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 ( )(3)尔安敢轻吾射!翻译: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4)徐以杓酌油沥之。翻译: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5.本文主要运用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刻画了卖油翁_______的特点。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A.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D.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合作探究7.“康肃笑而之”句中的“笑”揭示出陈康肃怎样的心理 试着作简要分析。8.本文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陈康肃,另一个是卖油翁,为什么题目命为“卖油翁” 请谈谈你的理解。 9.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拓展延伸10.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当堂测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苏轼《日喻》【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惟手熟尔 ( ) (2)康肃笑而遣之 ( )(3)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 ( )(4)见舟而畏之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1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11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案:13.卖油翁国学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3.学习本文,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学习重点①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②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难点①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及由课文生发的问题。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尧咨( ) 自矜( ) 睨之( ) 颔之( ) 忿然( ) 酌油( )1.zī jīn nì hàn fèn zhuó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公亦以此自矜( )(2)睨之,久而不去( )(3)但微颔之( )(4)但手熟尔( )(5)尔安敢轻吾射( )( )(6)徐以杓酌油沥之( )2.(1)夸耀 (2)斜着眼睛看 (3)点头 (4)罢了 (5)怎么 轻视 (6)注入3.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 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 ,之一。代表作品有 , 》《朋党论》《秋声赋》等。《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 欧阳修 北宋文 六一居士 唐宋八大家《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4.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及其活用情况。(1)汝亦知射乎 ( )(2)尔安敢轻吾射 ( )(3)但微颔之( )4.(1)动词作名词,“射技”。 (2)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3)名词作动词,点头。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的意思。(1)尔 但手熟尔 ( )尔安敢轻吾射 ( )而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 )以 以钱覆其口 ( )以我酌油知之 ( )知 汝亦知射乎 ( )以我酌油知之 ( )射 尝射于家圃 ( )尔安敢轻吾射 ( )5.(1)同“耳”,罢了 你 (2)并且 但是 (3) 用 凭 (4)懂得 知道 (5)射箭 射箭的技术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3)尔安敢轻吾射 (4)康肃笑而遣之。6.(1)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2)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3)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 (4)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的技巧都是通过长期的练习得来的。或:人各有所长,要懂得谦虚,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能骄傲自满。合作探究7.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7.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形象。卖油翁:是一个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形象。8.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8.态度变化:反感→忿然(恼怒)→佩服认输 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当堂测试阅读《卖油翁》选段,完成9—12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1)睨之,久而不去( )(2)但微颔之( )(3)尔安敢轻吾射( )(4)徐以杓酌油沥之( )9.(1)斜着眼睛看 (2)点头 (3)轻视 (4)注入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2)康肃笑而遣之。 (1)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2)陈尧咨笑着将他(卖油翁)打发走了。11.“康肃笑而遣之”句中的“笑”揭示出陈康肃怎样的心理 试着作简要分析。(3分)11.一方面为自己先前自矜而被卖油翁贬斥的无地自容,感到尴尬;另一方面也为卖油翁精湛的倒油技巧而折服。12.本文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陈康肃,另一个是卖油翁,为什么题目命为“卖油翁” 请谈谈你的理解。12.这篇文章虽然主要表现了两个人物,但文章中心在于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而这一道理主要通过卖油翁倒油这一情节加以表现,所以卖油翁是文章中的核心,所以要以“卖油翁”为题目。总结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感悟“熟能生巧”的道理,及一个人应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自主突破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尧咨(zī) 恣肆 (zì) 覆其口(lǚ)B.睨之(nì) 颔之(hàn) 遣之(qiǎn)C.自矜(jīn) 酌油(sháo) 钓鱼(diào)D.沥之( lì) 家圃(fǔ) 忿然(fèn)1.B 解析:A项中的覆其口(lǚ)应为覆其口(fù);C项中的酌油(sháo)应为酌油(zhuó);D项中的家圃(fǔ)应为家圃(pǔ)。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亦以此自矜 (夸耀)B.尝射于家圃 (菜园,指场地)C.释担而立睨之 (瞪眼睛)D.徐以杓酌油沥之 (慢慢地)2.C 解析:“睨”的意思是:斜着眼看。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钱覆其口 以我酌油知之B.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C.翁释担而立 而钱不湿D.公亦以此自矜 自以为大有所益3.D 解析: A项“以”分别解释为:用 /凭借;B项“射”分别解释为:射箭 /射箭的技术C项“而”分别解释为:表顺承,并且 /表转折,但是.4.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翻译:(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支箭中的八九支。( )(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翻译: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尚不算出色吗? ( )(3)尔安敢轻吾射!翻译: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 )(4)徐以杓酌油沥之。翻译:用勺子舀油倒入葫芦。4.(1)× (2)√ (3)√ (4)×5.本文主要运用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刻画了卖油翁_______的特点。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高超技艺 熟能生巧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A.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B.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伏笔。C.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D.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6.A 解析:考查写法,本文运用对比的写法,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合作探究7.“康肃笑而之”句中的“笑”揭示出陈康肃怎样的心理 试着作简要分析。7.一方面为自己先前自矜而被卖油翁贬斥的无地自容,感到尴尬;另一方面也为卖油翁精湛的倒油技巧而折服。8.本文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陈康肃,另一个是卖油翁,为什么题目命为“卖油翁” 请谈谈你的理解。 8.这篇文章虽然主要表现了两个人物,但文章中心在于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而这一道理主要通过卖油翁倒油这一情节加以表现,所以卖油翁是文章中的核心,所以要以“卖油翁”为题目。9.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9.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拓展延伸10.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10.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当堂测试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 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 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 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苏轼《日喻》【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惟手熟尔 ( ) (2)康肃笑而遣之 ( )(3)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 ( )(4)见舟而畏之 ( )11.(1)夸耀 (2)打发 (3)所以 (4)畏惧、害怕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12.(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1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 ” 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 ”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13.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11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1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就算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着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