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资源简介

第 10 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
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 2 第四单元第 10 课的内容,共四个子 目, 分别是村落的产生、集镇的出现、城市的产生和世界各地的民居。“村落的 产生 ”是“集镇的出现 ”和“城市产生 ”的基础, 三目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 系。由村落走向集镇和城市反映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居住环境不断改善
的进程。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以往的历史课中对农业的出现、 集镇的兴起等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旅游等途径, 学生可能了解其他地区的 民居, 如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和徽派建筑等, 能够部分了解地域与民居的关系。 理解人类的居住形式与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因素关系, 对学生来说尚有一定的
难度。
教学策略:通过提供图片、材料等多种史料,引导学生以学生较为熟悉的中 国的村落城镇、中国的传统民居为例, 理解村落、城镇的兴起发展和影响民居的 因素。通过提供多种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论从史出地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在史料实
证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从而厘清村落、集
镇和城市的概念。
2. 通过解读文字材料以及图片等相关的材料,比较东西方城市的发展、特
点,认识商业发展与城市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
3. 以徽派建筑为典型代表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
自信,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东西方城市的特点以及影响各地民居不同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观看“美好涡阳”视频,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意图:原始村落距离学生生活太远,从日常的生活环境出发,容易引起
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探究任务 1:探寻古代村落之源
材料 1: “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同一地方…… 人类过上了定居生活,产生了原始的农业村落。” ——杨林《中外经济史》
问题设计:阅读材料,思考村落形成的因素?
学生活动:自学思考回答。
材料 2:兴隆洼遗址信息表
问题设计:观察兴隆洼遗址信息表,指出其有哪些设施?分别具有怎样的功
能?并思考:村落的形成对人类生存有何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分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图片等材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得出结论的
能力,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唯物史观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第二次大分工——农业 与手工业逐渐分离。在便于手工业品交换的地方, 集镇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今
天我们就以亳州古城为例分析集镇的出现和发展。
探究任务 2:观赏亳州老街之旅
材料 1:自正统来黄河水起鹿邑,由涡河入淮,江淮之舟始由涡达汴。商贾 辐辏鳞集,楼舍攒拱联络,有“富甲黄淮”、“淮西都会”之美誉。
—— 明 嘉靖《亳州志》
材料 2: “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思考亳州成为商业巨镇的重要因素?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交流、思考回答。
材料 3: “八步六街图”
材料 4: 亳州城汇聚了全国 10 多个省和地区的 33 家商业会馆,其中湖广
会馆、河南会馆、山陕会馆(花戏楼)、江宁会馆等规模最大,功能也较齐全。
——清 光绪《亳州志》
问题设计:根据“八步六街图”结合材料,思考集镇形成的影响?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交流、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以家乡亳州为例,提供材料,解释集镇形成发展的原因,培养学
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教师活动:随着集镇商业的繁荣,居住人口的增多,出于防卫或商业贸易的
需要,城市产生了。什么是城市呢?中西城市布局又有何差异呢?
探究任务 3:感悟中西城市之光
材料: 《考工记》周王城图、雅典城市平面图
问题设计:根据中西城市平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城
市布局分别有何特点?又体现了怎样的设计理念?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分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中西不同城市的布局,培养和提升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
养,并形成历史认知的能力。
教师活动:时间孕育了文明,时光雕刻了城市。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根 据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形了成不同风格特点的城市, 同样在漫长的人类发展
进程中,不同的地方也形成了特色迥异的民居。
探究任务 4:品味各地民居之韵
文明 建筑材料 建筑风格
两河流域
古埃及
古中国
古希腊、罗马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 P57-60 页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世界各地民居表。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分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究成果。
材料 1: 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这种建筑形式主要分布在南 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地区, 以及山区。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 空气和地层湿度大, 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材料 2: “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 ”的位置序列安排, 体现正统、严谨、尊卑有序,严格的等级观念。
材料 3: 安徽黟县承志堂建于 1855 年前后, 为清末盐商汪定贵住宅。砖木 结构, 全屋有木柱 136 根, 大小天井九个, 七处楼层, 大小 60 间, 门 60 个, 占 地面积 21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
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影响民居建筑样式和风格不同的
因素有哪些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交流、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建筑是艺术的表现,是精神的体现。正如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
生所说,建筑本身显示的是当时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的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对比,了解各地特色民居,使学生形成对我国各地民居 文化多元特色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核
心素养。
(三)课堂小结
在从村落到集镇再到城市城镇这一历程中,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 住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而人类历史上居住条件的变迁反映的是人
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 标!住有所居、居有所享将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永远在
路上!
(四)课后拓展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代化。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 一些古村落、古镇开始逐渐消逝。如何保护好它们,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 建设美丽中国, 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
题。
请各学习小组在课后以涡阳县曹市镇古村落辉山村为案例进行合作探究,
提交一份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网上查阅资料;采访学校里曹市镇户籍的老师或者学生;实地研
学考察等。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辉山古村现状;发展面临的问题;保护发展建议等。
(五)板书设计
一:探寻古代村落之源
二:观赏亳州老街之旅
三:感悟中西城市之光
四:品味各地民居之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