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定位
(一)课标分析
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教材分析
1.本课主要内容:
《海峡两岸的交往》一课是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第14 课。本课与第 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都是“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主题的重要内容。台湾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热点话题。台湾问题的解决关乎海峡两岸的和平与发展 ,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包括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积极示范;“一国两制”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因此,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全册书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2.本课的地位:
本课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日益密切的交往两个方面来阐述海峽两岸交往中的重要史实。两方面的内容因果相连,相互促进。党和国家采取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改革开放后 ,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使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教材的处理:
(厘清框架与逻辑关系)
子目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结束敌对状态,恢复稳定关系)
中央解决台湾问题态度的转变(武力—和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对台举措——台湾当局对大陆举措——民间交流的发展。
子目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展稳定关系,向稳更向好)
子目三: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坚定“反独促统”的决心)
(三)学情分析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这是现阶段的学生已经明白的价值观念。
学生通过第13 课的学习,己初步掌握港澳回归的基本史实,并对“一国两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本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
同时,经过现阶段的台海关系的发展,八年级学生对于台湾问题比较感兴趣,对海峡两岸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台湾问题既是热点又是焦点。但学生对台湾问题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对海峽两岸关系的历史发展还比较陌生,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演变以及台湾问题的复杂性等问题更是很难理解。
本课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充分考虑八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补充相关史料帮助学生化解难点、突破重点。可以用大事年表的方法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利用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树立祖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
(四)教学目标
在本课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架设一座“归乡桥”帮助温籍台胞走上回温路。学生能够根据时间线说出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对台政策;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能够基本列举党和政府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措施,并认识到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密切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运用唯物史观全面、发展、客观、理性的认识台湾问题,通过分析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史料实证意识,掌握运用不同类型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形成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的信念。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表现
2.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六)教学方法/策略
1.教师教法
2.学生学法
(七)教学立意/逻辑结构
1.本课的教学立意:
2.本课的教学结构:
二、教学实施计划
(一)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运用谈话法和讲授法,讲述温籍台胞何朝育、黄美英夫妇的故事,导入新课)
“一个人要是忘了祖国,忘了故乡,他就是忘本!我在家呢坚持说温州话,这样呢,让自己全家都记得,我是温州人。”
【教师】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见、了解过以“育英”二字命名的建筑?例如以下这一个建筑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学生】有/没有。
【教师】老师来自温州大学,在温州大学有一座非常美丽的图书馆,叫做育英图书馆,说起这一座图书馆,不得不提起我们温州著名的慈善夫妇何朝育、黄美英夫妇,这对夫妇在1949年前往台湾经商,没想到这一去,便再也没有机会为他们的父母养老送终。何朝育先生曾说:“一个人要是忘了祖国,忘了故乡,他就是忘本!我在家呢坚持说温州话,这样呢,让自己全家都记得,我是温州人。”等到再回来的时候,他们便把对家人的思念、对故土的感激之情化成慈善事业,在温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育英”二字——书写了温籍台胞伉俪的慈善人生。也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同育英夫妇一样思乡情切的台胞,今天就让我们帮助他们走好归乡之路。
【教师】走进《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来看看海峡两岸“何以交流,以和交流”,帮助温籍台胞走上回温之路。
【教师】我们来看看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
首先,第一个内容为“永不泯灭的手足情”,明晰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关系。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以和架设归乡桥,帮助我们的台胞们重归故土。
最后,作为身处于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又将如何续写海峡两岸之间的融合故事。
【教学立意】从学生或了解或不了解的“育英”二字出发,讲述何朝育和黄美英夫妇的故事,点出“帮助台胞温籍走好归乡路”的导入,拉好台湾与大陆的线,拉好台湾与温州之间的线,激发身为中国温州人的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
以“帮助台胞温籍走好归乡路”为出发点,引发思考“归乡路何以不通?”“如何架设归乡桥?”“新时代‘归乡桥’又该何去何从?”,点出今天的三个内容“永不泯灭的手足情”“以和架设的归乡桥”“以和促统的新大势”。
(二)新课讲授
一、永不泯灭的手足情
1.“本是同根生”
(教师通过时间轴,运用谈话法和讲授法,阐明历史上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明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教师】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以一位历史讲解员的身份,沿着时间脉络,为同学们介绍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往来。
【学生】……
【教师】这样一段源远流长的历史,让我们明白了台湾和大陆之间有着怎样紧密的联系?
【学生】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教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抗日战争之后,我们收复了台湾。
2.“相煎何太急”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运用谈话法和讲授法,展示“国民党军队登船败逃台湾”“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蒋经国”等照片,解析台湾问题的由来)
【教师】那么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根据以往所学知识,帮助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位身处台湾的老人在1949年之后回不到温州来?
【学生】……
【教师】这位同学给我们了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让老师来为大家做个总结与补充。
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南京国民党政府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之后,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而1950年,对新生民主政权采取敌对态度的美帝国主义派出第七舰队阻止台湾解放。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了美国的撑腰,蒋经国提出了台湾对大陆的“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面对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台湾问题与我们上一节课解决的港澳问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
【教师】没错,这三个问题虽然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台湾问题我国的内政问题,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不容许他国干涉。
二、以和架设的归乡桥
1.归乡桥的架设方向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和相关材料,运用谈话法和讲授法,展示我国对解放台湾的态度的转变,以及对台基本方针的确立)
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在1950年的光荣战斗任务,就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歼灭蒋介石匪帮的最后残余,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1949年12月31日《为祝贺新年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
【教师】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当时1949年,毛泽东同志发出了以下号召,可以看出我们对台采取怎样的措施?
【学生】武力解放台湾。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教师】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台湾海峡局势的日趋紧张,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同学们可以告诉我,这句话体现我国领导人在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前提下,努力争取用什么方式解放台湾?
【学生】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教师】 那同学们赞同哪一种方式来解放台湾,并说明理由。
【学生】和平方式。……
【教师】台湾是我们的同胞,是我们的兄弟,我们要在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保护我们的国家,维护和平。
③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不可以的动 但是要统一。 ——邓小平
【教师】在上一节课学习中,我们已经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有哪位同学知道“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台湾问题。
【教师】是的。邓小平同志提出:“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比如台湾的某些制度不可以的动 但是要统一。”因此,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也成为了对台基本方针。
2.归乡桥的日渐合龙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和相关材料,运用小组讨论和讲授法,讨论并总结中国政府对台举措、台湾当局对政策的被迫调整以及海峡两岸民间交流活动)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对台基本方针,那我们如何去打破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帮助同胞们走上归乡桥呢?请你站在两岸领导人的角度上,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仔细阅读材料,提出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措施。
(这2组同学思考中央人民政府应做出什么样的举措,这2组的同学思考台湾当局应做出怎样的举措,这1组同学思考除了材料所体现的应采取的措施,我们还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学生】……
【教师】大家说的都非常的全面,也提出一些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面,现在让老师来总结、补充一下大家刚才讲到的举措。
①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交流。
【教师】首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在一份书信中言辞恳切,情真意切,希望台湾与祖国一起共创美好家园,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炮击金门和马祖,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交流。
至此,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②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教师】面对大陆这样的政策方针,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也正是在这之后,何朝育和黄美英夫妇也终于能回到温州,在走下飞机的那一刻,何朝育先生感叹:“到家了!到家了!终于回到家了!”与此同时,更多和育英夫妇一样想念家乡故土的同胞历尽千辛,回到大陆。至此,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③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教师】同时,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密切,尤其是大陆和台湾的经济依存度提高,大陆和台湾直之间需要有相关机构解决之间往来的问题。在这期间,海基会和海协会应运而生。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但是,在对话的期间,我们也遇到了困难。大家认为我们会遇到怎么样的困难?
【学生】……
【教师】最终,我们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一步。 ——江泽民 “中华民国已进入第二共和,已不再是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因此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李登辉
【教师】我们两岸关系的发展走出了历史性的一步。随着两会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两会会长汪道涵和辜振甫于1993年在新加坡会晤,这一次短暂的会晤,为两会交流、以至于海峡两岸交流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我们的江泽民同志称:“汪辜会谈”是成功的,是有成果的,它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一步。
但是,两岸关系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我们所架设的归乡桥能够稳稳地沟通好两岸人民吗?
【学生】不是。
【教师】没错,两岸关系的发展并不是走在“和平”方向上的康庄大道,而是历尽千辛。不久,台湾地区领导人开始背弃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鼓吹台独言论,
1988年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在执政中期,提出“中华民国已进入第二共和,已不再是1949年以前的中华民国,因此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企图走历史虚无主义道路,背弃一个中国原则。
3.归乡桥的建成沟通
(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和相关材料,运用谈话法和讲授法,讨论并总结在台独势力冒头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中国台湾是如何增进交流,双向奔赴的)
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005 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鼓励两岸,尤其是台湾执政者把握机会和接受善意,恢复两岸对话。”
【教师】那么在面对台独势力冒头的环境下,中国大陆领导人和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将做出怎样的举措来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以和来架设好两岸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台湾人民走好、走顺、走平常归乡桥?
首先,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八项主张是哪八项主张?
【学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一贯主张。(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五)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六)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5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七)2100万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教师】那么我想再请问这位同学,你认为在这八项主张里面最根本、最基础的是哪一条?
【学生】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没错,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强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遵循一个中国的原则,那么其他任何的交流,任何形式的接触都是没有道理的。
【教师】同年在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在这部法律中的第八条,规定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故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在这部法律中,我们从和平和武力两个方面来阐明党和政府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同时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
那么面对这样子的形势下,心向统一的台湾人民也有所举措。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来访问祖国大陆。而连战主席说出了这样子的一段话,希望国际社会能够鼓励两岸,尤其是台湾执政者把握机会和接受善意恢复两岸对话。在这次对话当中的内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呢,双方重申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的态度。那么这次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也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从此,在海峡两岸的双向奔赴下,2008年三通实现,老师想问大家,三通指的是哪三通?
【学生】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
“你什么时候再到温去?”2008年8月10日,何朝育在台北家中去世,享年93岁。他在弥留之际仍然牵挂着家乡,并这样问儿子何纪豪。 以往来最多的台北与上海航线为例,如今一趟仅需八十三分钟,所谓的上午赴上海开会,下午回台北吃晚饭的“两岸一日生活圈”将正式成为现实。 ——《中国时报:迎接大三通所改写的两岸新局》 ( 2008年12月15日)
【教师】2008年我们实现了三通,而也是在这一年,我们的何朝育先生在台北家中去世,享年93岁。他在弥留之际仍然牵挂着家乡,并问儿子何继豪,你什么时候再到温去?而两岸的发展也实现了像何朝育先生般千千万万想回到中国大陆上的同胞们,他们不再需要千辛万苦、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方式才能到达中国。据当时的新闻报道(材料分析)。
三、以和促统的新大势
(教师通过多媒体照片,运用谈话法和讲授法,厘清如今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教师】好,在刚才课程的学习当中,我们已经回忆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交往,那么今天要想让这座归乡桥长久地抑或是进一步发挥他的作用呢?我们都知道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正在实现和平统一的道路上,那么现在我们需要思考以下一个问题,海峡两岸现今沟通“归乡桥”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我们请老师左手边的学生思考有利因素,请老师右手边的学生思考不利因素。
【学生】不利因素有美国等外国势力的干涉、台独势力阻碍国家统一。
【学生】有利因素有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
【教师】那么哪一个是我们所面对的最大的现实威胁?
【学生】台独势力阻碍国家统一。
(教师通过多媒体照片和视频,运用讲授法和时间轴,讲述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方略)
【教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两岸领导人将以怎样的形式开局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晤。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两岸领导人的握手长达80秒,握住的是我们的台湾同胞,握住的是民族大义,握住的是中国统一的历史大势。
【教师】现在请大家阅读教材,然后我们请一位同学帮我们用时间进行梳理当今我们如何走好以和促统的新大势?
【学生】中共十八大后,党和政府坚决开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争;2022年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中共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教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我们解决台湾那问题的思路是: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教师通过多媒体照片,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讲述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教师】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归乡之桥、沟通之桥已经稳稳地架在台湾海峡上,对于温州人民、对于育英夫妇来说上一代的人没有做到的事,这一代的人接过他们的接力棒奔赴未来。何朝育、黄美英夫妇的儿子何继豪先生继承了他们的慈善事业,作为台北温州同乡会副会长,建立温州人微笑联盟,不仅团结同胞,更造福一批批儿童。
【教师】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为祖国统一做些什么?
【学生】
①积极拥护祖国统一的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坚决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③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教学立意】
(三)新课巩固
(教师通过地图、多媒体图片和动画,运用讲授法,提升“统一祖国,势在必行”)
【教师】台湾和大陆隔海相望,我们已在无形中架设了沟通桥,如何“走上桥”“走好桥”,青年们给出了答案,随着两岸交流的发展,大陆青年和台湾青年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我们相信,终有一天,台湾统一,台湾终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大陆和台湾这对同胞兄弟终会共创美好未来。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也是在两岸青年交流过程所提出的:“没有人比我们更懂交流!!”
【教学立意】当下台海问题升级,学生如何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中走去,不仅是八(34)班同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千千万万中国青年应当深思之问题。因此,在学完了课程之后,必将让学生进行深思,内化为自身的思想观念,以指导未来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切实行动。
(四)作业小节
日常作业本
三、教学设计评估
1.教学目标的撰写仍需要按照上课学习的目标撰写法,不然太笼统。
2.作为公开课,可以再多一点亮点和创新点,吸引学生的目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