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材料-探究-情景-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教材的内容以相关的材料呈现,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究、走进历史、感知历史,结合已有的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第12课民族大团结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时,本课共有2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繁荣发展,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是中国历史的发展特点和必然结果,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更是各同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战略行动四个方面多措并举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少数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才是整个中国的繁荣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中学生来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国家对中学生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新时代好少年。(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国现代史也是距离学生最近的历史,容易接受和理解,也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民族大团结一课内容与地理科目有交叉内容,学生对于其中的内容并不陌生,且民族特色趣味性较强,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容易调动,但因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知识储备有限,行为习惯问题等因素,使得课堂上启发学生较为困难,能力培养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新课标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2.通过阅读材料和教材,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地位、确立过程、实施情况;分析材料,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通过阅读教材,以藏族为例开展活动,探究归纳我国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举措。(唯物史观、史实实证、家国情怀)4.通过民族大团结主题探究活动成果展示,培育新时代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1.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历史意义。2.知道我国为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的措施。(二)教学难点1.青少年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史料研读、讨论交流展示、情景剧创设
板书设计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一、实事求是,法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确立过程、地位、实施过程和历史意义。 二、因地制宜,促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1.政治方面: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2.经济方面: 优惠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等支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3.文化方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4.战略行动: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脱贫攻坚战。 三、同心同德,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中学生应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明确新课标要求和学习目标。2.通过一段旺仔集团手绘的民族版小旺仔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五十六个民族小旺仔》视频展示 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56个民族,知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一、实事求是,法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1.用两个历史史实的表格,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2.用4幅图片和一段文字史料,说明在中国近代的革命斗争中,各族人民不畏强暴、共御外敌、休戚与共,谱写一部部可歌可泣的民族抗争史。3.用一幅地图和一段文字史料,说明中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地位、实施情况及历史意义1.通过时间轴、展示法律图片、法律内容,介绍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过程和地位。2.通过材料内容,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3.设计学生的竞赛小游戏,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4.通过地图展示,了解我国设立的5个自治区,特别注意最早的和最晚的。5.通过材料阅读和教材内容,领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历史意义并学以致用。 1.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2.参与竞赛互动小游戏,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3.学生阅读地图,回答我国设立了哪五个自治区?最早成立的和最晚成立的分别是哪一个自治区?4.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第61页的内容,思考回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并学以致用,做一个小测试题。 1.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的能力。2.设计竞赛小游戏,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因地制宜,促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活动设计:课前让学以西藏地区藏族人民为例开展探究活动,收集整理我国促进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有哪些,分别阐述。(一)政治方面1.通过学生对西藏地区民主改革的讲述、配以图片和视频资料,说明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使藏族人民翻身做了主人。(二)经济方面2.通过学生讲述孔繁森的故事、配以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播报中央财政对西藏地区投入的数据变化、配以报纸图片资料,体现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三)文化方面3.通过学生的讲述和展示说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1)学生对人民币上的文字解说、第四版人民币上少数民族图像的展示、藏族地区的特色食品展示,配以文字材料、图片,说明国家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2)学生介绍西藏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布达拉宫,配以文字材料、视频,说明我国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3)介绍《格萨尔王传》的基本内容,学生翻阅《格萨尔王传》,配以文字材料和图片,补充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说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四)战略行动4.通过学生介绍青藏铁路修建的基本情况,说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帮助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5.补充介绍兴边富民行动、全国脱贫攻坚战,配以文字材料和视频播放,使学生了解国家重视少数的发展,帮助28个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更是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五)总结归纳国家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表现具体措施作用政治方面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人才、资金、技术等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方面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战略行动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全国脱贫攻坚战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阅读教材和PPT图文材料,结合自己收集整理的相关措施,学生使用文字说明、实物展等方式,依次进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措施的阐述。(1)学生介绍西藏地区民主改革的基本情况。(2)学生讲述孔繁森的事迹材料。(3)学生播报中央财政对西藏地区的支持数据材料。(4)学生实物介绍第四版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介绍藏族的民族特色,并分享藏族特色食品。(5)学生介绍西藏的地标性建筑——布达拉宫。(6)学生介绍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基本内容,并传阅此书。(7)学生介绍青藏铁路的修筑情况。2.阅读材料,观看相关的视频,感受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举措,增强民族认同感。3.整理资料,归纳总结,知道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和战略行动四个方面给予支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1.了解基础知识。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理解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同心同德,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通过两段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明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解决中国特色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2.通过学生手绘的民族大团结的手抄报展示和传阅,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学生表演情景剧《中华民族一家亲-餐桌风波》,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学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思考并回答中学生应该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总结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确做法:(1)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培养民族团结意识;(2)要积极了解和宣传我国的民族政策;(3)要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4)和平相处,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5)坚决反对分裂国家,影响民族团结的行为。引导学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1.传阅欣赏民族大团结的手抄报。2.情景剧表演《中华民族一家亲》。3.观看情景剧感悟,从自己的角度和可行性方面出发,思考并回答应该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2.培育新时代中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堂小结 总结并梳理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道我国促进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具体措施,从自身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选取了大量的历史材料,着重体现历史课堂“论从史出”的特点,设计手抄报的传阅和情景剧的表演,旨在增强中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整堂课突显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但本课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在自我展示和情景剧表演两个环节中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学生发挥的空间和主动性还不够强,在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上还不够。在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环节中,缺少讨论交流环节,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不够。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