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地基施工单元2: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1了解地基的加固方法2掌握换填法、强夯法、重锤夯实法、灰土挤密桩法等进行地基处理方法会根据施工现场条件选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2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施工条件,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1学习目标(Study Objectives)能够进行地基加固和地基处理质量检查验收。3知识脉络图地基施工地基处理基坑(槽)施工地基处理原因地基处理原理与方法深基坑土方开挖基坑、槽检验施工一般要求施工质量与安全要求换土垫层灰土地基砂地基和砂石地基强夯地基强夯法设计要求强夯法施工适用范围、加固机理质量标准与检验重锤夯实地基施工准备修筑临时设施加固机理适用范围质量标准与检验知识脉络图地基施工地基局部处理及其他处理方法灰土挤密桩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工程性质灰土桩及灰土垫层灰土挤密桩施工加固机理质量标准与检验理论知识地基是指建(构)筑物基础以下,受建筑基础荷载影响的土体。地基的主要作用是承托建(构)筑物的基础。地基虽不是建(构)筑物本身的一部分,但与建(构)筑物关系密切。地基问题处理恰当与否,不仅影响建筑物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危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地基的施工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及规范。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和基槽(坑)的施工方法与要求。2.4 强夯地基2.4 强夯地基强夯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大吨位夯锤(一般8~40t)(如图2-5)起吊,从6~30m高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基地的压缩性的地基处理方法。图2-5 夯锤构造(a)平底方形锤 (b)锥形圆柱形锤 (c)平底圆柱形锤(d)球形圆台形锤2.4 强夯地基2.4.1强夯法适用范围及加固机理1.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2.强夯法是用很大的冲击能(一般为500KJ~8000KJ),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很大的应力,迫使土中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土体迅速固结。3.强夯施工前,应在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地上选取一个或几个试验区,进行试夯或试验性施工。试验区数量应根据建筑场地复杂程度、建设规模及建筑类型确定。2.4 强夯地基?2.强夯的单位夯击能量,应根据地基土类别、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要求处理的深度等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在一般情况下,对于粗颗粒土可取1000~3000KN·m/m2、细颗粒土可取1500~4000KN·m/m2。?3.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 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2) 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3)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2.4 强夯地基?4.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夯击一遍。对于渗透性弱的细粒土,必要时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5.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4周;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土可连续夯击。?6.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5~9m,以后各遍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对于处理深度较大或单击夯击能较大的工程,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宜适当增大。2.4 强夯地基?7.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至2/3,并不宜小于3m。?8.根据初步确定的强夯参数,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应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待试夯结束数周后,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2.4 强夯地基?2.4.3强夯法施工要求1.一般情况下夯锤重可取10~20t。其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压力宜取小值。锤的底面宜对称设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250~300mm。2.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或其它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3.当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的松散性材料。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4.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5.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2.4 强夯地基?6.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4)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7)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8)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2.4 强夯地基7.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2)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和漏夯应及时纠正;(3)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8.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2.4 强夯地基2.4.4强夯法质量标准与检验??1.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补夯和采取其它有效措施。??2.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质量进行检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可取1~2周;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可取2~4周。??3.质量检验的方法,宜根据土性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于一般工程应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检验;对于重要工程项目应增加检验项目,也可做现场大压板载荷试验。??4.质量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建筑物地基的检验点不应少于3处;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物地基应增加检验点数。检验深度应不小于设计处理的深度。常见问题解析【常见问题的解析】地面隆起及翻浆的防治:调整夯点间距、落距、夯击数等,使之不出现地面隆起和翻浆为准(视不同的土层、不同机具等确定)。 在易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碎石垫层,以利孔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尽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要设排水设施,且地面不得有积水,减少夯击数,增加孔隙水的消散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