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5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课件(共48张PPT)-《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模块5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课件(共48张PPT)-《建筑装饰施工组织与管理》同步教学(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模块5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5.2
工 程 概 况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5
施工准备工作及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
5.6
施工平面图设计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教学内容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作用、原则、依据和程序;详细介绍了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资源需求量计划的编制方法;重点阐述了施工方案的选择、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施工现场平面图布置的内容和步骤,以及各项技术及组织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教学要求
通过本模块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依据,掌握单位工程概况介绍及工程特点的具体分析,熟悉施工方案施工顺序的选择方法;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各项编制步骤及编制要求,结合课程设计的工程对象,编制出指导性的施工进度计划;掌握施工现场平面图布置的内容及步骤。
实践环节
编制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绘制施工现场平面图。
模块5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1.为施工准备工作做出了详细的安排
(1)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环境。
(2)施工项目管理机构的组建、施工力量的配备。
(3)施工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即水通、电通、路通及场地平整工作)的落实。
(4)各种建筑材料及水电设备的采购和进场安排。
(5)施工设备及起重机等的准备和现场布置。
(6)提出预制构件、门、窗以及预埋件等的数量和需要日期。
(7)确定施工现场临时仓库、工棚、办公室、机具房以及宿舍等的面积,并组织进场。
5.1.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2.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做出了具体安排
(1)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手段。
(2)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各工种之间的先后施工顺序和交叉搭接。
(3)对各种新技术及较复杂的施工方法所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与技术规定。
(4)设备安装的进场时间以及与土建施工的交叉搭接。
(5)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及所采取的措施。
(6)施工进度计划与安排。
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5.1.2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依据
1.主管部门的有
关批文
2.经过会
审的施工图纸
3.工程施
工时间计划
4.施工组
织总设计
5.现行的
施工规范与规程
6.装饰工程
的施工条件
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5.1.3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写原则
OSI Model
Layer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6.
7.
专业工种的合理搭接和密切配合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措施
合理划分施工段和安排施工顺序
做好施工现场相关资料的调查工作
充分做好施工前的计划编制工作
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确保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并安全施工
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5.1.4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图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
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5.1.5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1)工程概况。
(2)施工方案。
(3)施工进度计划。
(4)施工准备
工作计划。
(5)资源需用量
计划。
(6)施工平面图。
(7)技术经济
指标分析。
5.1 单位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提 示
对于一般建筑规模不大的单位工程,其施工组织设计可以编制得简单些。编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图一案一表一算”,即“图”为施工平面图,“案”为施工方案,“表”为施工进度计划表,“算”为施工预算(或工程量计算);再辅以对工程特点概括性描述的工程概况,就构成了简单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5.2 工 程 概 况
1.装饰工程的特点
2.建设地点
的特征
3.装饰施工条件
4.施工特点分析
5.管理组织结构
5.2 工 程 概 况
1.装饰工程的特点
1)装饰工程概况
2)装饰工程的
设计特点
3)装饰工程的
施工特点
5.2 工 程 概 况
知 识 链 接
管理组织结构中一般应有3个层次:一是决策层,由项目经理和其助手组成,要根据工程项目的活动特点与内容进行科学化、程序化决策;二是中间控制层(协调层和执行层),由专业监理人和子项目监理人组成,具体负责规划的落实、目标控制及合同实施管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三是作业层(操作层),由现场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操作工作。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5.3.1 装饰工程的施工对象
1.新建工程的建筑装饰施工
2.旧建筑物改造
装饰施工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5.3.2 施工方案的选择
1.确定施工程序
1)建筑物基体
表面的处理
2)设备安装与装饰工程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2.确定施工起点及流向
1)自上而下的
施工流向
2)自下而上的
施工流向
3)自中而下再
自上而中的
施工流向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3.确定施工顺序
1)确定施工顺序应考虑的因素
(1)遵循施工程序。
(2)符合施工工艺。
(3)与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要求协调一致。
(4)考虑施工组织的要求。
(5)考虑施工质量的要求。
(6)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不同,安排施工过程应考虑到气候特点对工程的影响。
(7)考虑施工的安全要求。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2)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
图5-5 室内装饰工程的一般施工顺序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4.确定施工方法
1)室内外垂直及水平运输
2)脚手架的选择
3)特殊项目施工及技术措施
4)主要项目的操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5)临时设施及供水供电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5.3.3 施工方案的评价
1.评价方法
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定性分析只能泛泛地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如施工操作上的难易和安全与否,可否为后续工序提供有利条件,冬季或雨季对施工影响的大小,是否可利用某些现有的机械和设备,能否一机多用,能否给现场文明施工创造有利条件等。评价时受评价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大,故只用于方案初步评价。
5.3 施工对象和施工方案
2.评价指标
(3)效果指标。
(1)技术指标。
(2)经济指标。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4.1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分类和作用
1.施工进度计划的分类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项目划分的粗细程度,可分为控制性施工进度计划和指导性施工进度计划两类。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计划的分类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主要作用是为编制企业季度、月度生产计划提供依据,也为平衡劳动力,调配和供应各种施工机械和各种物资资源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确定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数量和动力配备等提供依据。同时施工进度计划与其他各方面,如施工方法是否合理、工期是否满足要求等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在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4.2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1)工程承包合同。合同中对工期的规定是确定工期计划的基本依据,合同规定的工程开、竣工日期必须通过进度计划来落实。
(2)经过审批的建筑总平面图及单位工程的全套施工图、地质地形图、工艺设计图、设备及基础图、采用的各种标准图等图纸及技术资料。
(3)施工组织总设计对本单位工程的要求及施工总进度计划。
(4)施工现场条件,劳动力、材料、构件及机械供应条件,分包单位情况等。
(5)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6)劳动定额、机械台班定额及本企业施工水平。
(7)有关规范、规程及其他要求和资料。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4.3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与步骤
1.编制程序
图5-6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2.编制步骤
1)划分施工过程
(1)施工过程划分的粗细程度,主要取决于进度计划的客观需要。
(2)施工过程的划分要结合所选择的施工方案。
(3)适当简化施工进度计划内容,避免工程项目划分得过细、重点不突出。
(4)水暖电卫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通常由专业施工队负责施工。
(5)所有装饰项目应按施工顺序列表、编号,避免出现遗漏或重复,其名称可参考现行定额手册上的项目名称。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2)计算装饰工程的工程量
(1)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单位必须与现行施工定额的计量单位一致,以便计算劳动量和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时直接套用。
(2)工程量计算应结合所选定的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要求,使计算的工程量与工程实际相符。
(3)结合施工组织要求,分区、分段、分层计算工程量,以组织流水作业。
(4)计算工程量时,尽量考虑编制其他计划时使用工程量数据的方便,做到一次计算、多次使用。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计算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
劳动量和机械台班数应根据所划分的施工过程和选定的施工方法,套用现行的施工定额,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可按下式计算。P=QH或P=Q/S 式中,P为该施工过程所需的劳动量或机械台班数;Q为某施工过程的工程量;S为施工过程的产量定额;H为施工过程的时间定额。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知 识 链 接
基坑是指长宽比小于或等于3的矩形土体。基坑土方量可按立体几何中拟柱体(由两个平行的平面做底的一种多面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式中,H为基坑深(m);A1、A2为基坑上底、下底的面积(m2);A0为基坑中截面的面?积(m2)。
知 识 链 接
施工定额有两种形式,即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时间定额是指某种专业、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在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的建筑产品所必须的工作时间,一般用符号Hi表示,它的单位有:工日/m、工日/m2、工日/m3、工日/t等。因为时间定额是以劳动工日数为单位的,便于综合计算,故在劳动量统计中用得比较普遍。产量定额是指在合理的技术组织条件下,某种专业、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小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所应完成合格的建筑产品的数量,一般用符号Si表示,它的单位有:m/工日、m2/工日、m3/工日、t/工日等。因为产量定额是以建筑产品的数量来表示的,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故在分配施工任务时用得比较普遍。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是互为倒数的关系。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4)确定施工项目的延续时间
(1)经验估算法。
(2)定额计算法。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5)编制进度计划初始方案
根据确定的施工顺序、各施工过程的持续时间、划分的施工段和施工层,找出主导施工过程,按照流水施工的原则来组织流水施工,绘制初始的横道图或网络计划,形成初始方案。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6)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
(1)各施工过程的施工工序是否正确,流水施工组织方法的应用是否正确,技术间歇是否合理。
(2)编制的计划工期能否满足合同规定的工期要求。
(3)劳动力方面,主要工种工人能否连续施工,劳动力消耗是否均衡。劳动力消耗的均衡性是针对整个单位工程或各个工种而言的,因此,应力求每天出勤的工人人数不发生过大的变动。
(4)物资方面,主要机械、设备、材料等的利用是否均衡,施工机械是否充分利用。
5.4 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3.进度计划的评价
(1)工期。工期包括总工期、主要施工阶段的工期、计划工期、定额工期或合同工期或期望工期。
(2)施工资源的均衡性。
5.5 施工准备工作及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
1.编制程序
表5-1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5.5 施工准备工作及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
2.资源需用量计划
1)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2)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3)构件需要量计划
4)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
5.6 施工平面图设计
5.6.1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内容和依据
1.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内容
(1)地上和地下的已建和拟建的一切建筑物、构筑物、道路和各种管线的位置。
(2)施工所需机械,加工场地,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存放地点和施工场所。
(3)生产、办公和生活临时设施(包括工棚、仓库、办公室、工人宿舍、职工食堂、供水、供电线路等)。
(4)测量放线的高程桩和方位桩的位置、杂物及垃圾堆放场地。
(5)安全防火及消防设施。
5.6 施工平面图设计
2.施工平面图的设计依据
2)
设计资料
1)
建设地区的原始资料
3)
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5.6 施工平面图设计
5.6.2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原则
(1)在满足施工条件的前提下,要紧凑布置,尽可能减少施工用地,不占用农田。
(2)在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临时设施,减少施工用的管线,尽可能利用施工现场附近的原有建筑作为施工临时用房,并利用永久性道路进行施工。
(3)最大限度地缩短工地内部运距,尽量减少场内的二次搬运。
(4)临时设施的布置,应便于工人的生产和生活,使工人休息室距施工地点距离最近,节省往返时间。
(5)生产、生活设施应尽量分区,以减少生产与生活的相互干扰,保证施工现场生产的安全进行。
(6)要符合劳动保护、技术安全及防火的要求。
5.6 施工平面图设计
5.6.3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1.确定垂直运输机械的位置
垂直运输机械是装饰工程施工中运输材料和设备的主要机械,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布置垂直运输机械时,应结合建筑物的平面形状、高度,材料、设备的重量及尺寸大小,以及机械的负荷能力和服务范围,来确定垂直运输设备的位置和高度,做到便于运输、便于组织分层分段流水施工。
5.6 施工平面图设计
2.施工现场机料的布置
(1)砂浆搅拌机应靠近垂直运输机械,一般应设置在其服务范围内,附近要有相应的砂子的堆场和水泥仓库。
(2)仓库、堆场的布置,要考虑到材料、设备使用的先后,能满足供多种材料堆放的要求。
(3)木工棚、金属加工棚、其他材料加工棚等应布置在建筑物周围较远处。
(4)设置量较大的物品的堆场时,应考虑场内外运输的方便。
5.6 施工平面图设计
3.现场水、电管网的布置
1)施工水网布置
2)临时供电设施布置。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5.7.1 各项技术与组织措施
1.保证装饰质量的措施
(1)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检验制度、保管方法和使用要求。
(2)主要工种工程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检验评定方法。
(3)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或质量通病的改进办法和防范措施。
(4)确保装饰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检验及使用要求,并注意对以上物资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其发生变质。
(5)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结构以及特殊、复杂、关键部位的专门质量措施等。
(6)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组织措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人员培训,执行装饰质量的各级检查、验收制度。有条件的装饰工程,最好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7)制定保证装饰工程质量的经济措施。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2.安全施工措施
(1)高空作业、立体交叉作业的防护和保护措施。
(2)施工机械、设备、脚手架、上人电梯的稳定和安全措施。
(3)防火、防爆措施。
(4)安全用电和机电设备的保护措施。
(5)防止中毒的措施。
(6)预防自然灾害(防雷击、防台风、防洪水、防地震、防暑、防冻、防寒、防滑等)的措施。
(7)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及特殊工程的专门安全措施等。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3.降低成本措施
(2)节约机械设备费、工具费、临时设施费、间接费和其他资金的措施。
(3)计算出经济效益和指标。
(1)节约劳动力、
材料的措施。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4.季节性施工措施
(1)雨期施工时要根据当地的雨量、雨期及雨期施工的工程部位和特点制定措施。要在防淋、防潮、防泡、防淹、防质量安全事故、防拖延工期等方面,分别采取遮盖、疏导、堵挡、排水、防雷、合理储存、改变施工顺序、避雨施工、加固防陷等措施。
(2)冬期施工时要根据当地的气温、降雪量、工程部位、施工内容及施工单位的条件,按有关规范等制定保温、防冻、改善操作环境、保证质量、控制工期、安全施工、减少浪费的有效措施。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5.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1)防止废水污染的措施(搅拌机冲洗废水、磨石废水、油漆废液等。
(2)防止废气污染的措施(熬制沥青胶、熟化石灰、某些涂料的喷刷等)。
(3)防止垃圾、粉尘污染的措施(土方与垃圾的运输、散装水泥与白灰的装卸和存放等)。
(4)施工现场应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的规定制定降噪制度和措施,以控制噪声传播,减轻噪声干扰。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5.7.2 技术经济分析
1.技术经济分析的要求
(1)全面分析。
(2)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时应抓住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三大重点内容,并据此建立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
(3)在作技术经济分析时,要灵活运用定性方法和有针对性地应用定量方法。
(4)技术经济分析应以设计方案的要求、有关的国家规定及工程的实际需要为依据。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2.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
1)定性分析
2)定量分析
5.7 措施与技术经济分析
2)定量分析
(1)总工期
(2)单方用工量
(3)质量优良品率
(4)主要材料
节约指标
(5)大型机械耗用
台班数及费用
(6)降低成本指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